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文人画史上的“四大”坐标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艺术社会学为方法论,借鉴潘诺夫斯基和里格尔的“艺术意志”和豪泽尔的“精
    英艺术”、“通俗艺术”等观念来重新梳理文人画发展史,探讨在不同历史阶段儒、道、佛三
    教对文人画形成与发展所构成的潜在影响,并促使其从萌芽期走入文化内涵定型期、笔墨形
    式大发展期以至最后的集成期,在这四个时期中又分别孕育出四位文人画家来转变、带动文
    人画的前进,使“气韵”、“意气”、“笔墨”等范畴趋于成熟定型。他们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
    用与角色恰如数学图表中“坐标”原理,一方面扩大其群众基础,加强文人意识,另一方面
    又劈风斩浪。一次次引导着文人画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步步走向成熟,成为画坛的主流。
The article use the sociology of art as methodology, with the idea of
    E.Panofsky and Alois Riegl's "kunstwollen" and Arnold Hauser's "elite art".
    "pop art" scan the history of the literary painting again, probe into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these three religions made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in the literary painting form and develop in different historic
    stage .and urged it entered the stage of sprouting into the stage of culture
    intension. the stage of greet develop in pen and ink form. and the last
    integration stage .In these four stages which also gestated four literary
    artists. they changed and lead the literary painting develop. and made the
    "verve"," will and spirits" ,"pen and ink" and so on, they lead such category to
    mature and set. They had on the acting and role just like the "coordinate"
    theory in mathematics chart. On the one hand, they expended commonalty
    foundation and enhanced literary consciousn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cked wound cut wave, again and again, they lead the literary painting from
     smallness to large. from feebleness to strong. step by step into mature,
    take up the predominant current in painting field.
引文
余时英《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周明韧《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
    周群《儒道佛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
    柳存仁《道教史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张节末《禅宗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 从6世纪到9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侯外庐 邱汉生 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
    刘国珺《苏轼文艺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阮璞《中国画史论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阮璞《画史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张彦远著 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滕固《唐宋绘画史》,《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
    滕固《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林木《论文人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
    孙昌武《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1997年。
    [美]方闻《心印》,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西方美术史学中的中国山水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
    伍蠡南《名画家论》,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钟跃英《气韵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陈振濂《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比较研究》,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
    任道斌《赵孟頫系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杜哲森、宋晓霞《吴镇》,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张安治《论中国文人画》,《中国画研究》第一辑,198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陈衡恪《文人画的价值》,《中国画研究》第一辑,198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童书业《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俞剑华《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宋论》,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宋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氏申《论中国山水绘画的南北分宗》,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谢稚柳《董其昌所谓的“文人画”与“南北宗”》,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刘汝醴《南北宗绘画的美学对立》,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日]泷精一《论中国山水画的南北二宗》,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美]何惠鉴《元代文人画序说》,洪再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美]何惠鉴《董其昌的新正统观念及其南宗理论》,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美]何惠鉴 何晓嘉《董其昌对历史和艺术的超越》,《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美]高居翰《绘画史和绘画理论中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再思考》,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美]方闻《董其昌:—超直入如来地》,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美]方闻《董其昌与历史的对话》,《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美]班宗华《董其昌对宋画的鉴赏及其历史妥适性之初步研究》,《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阮璞《对董其昌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之再认识》,《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侗瘘《论董其昌的“南北分宗”说》,《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王克文《山水画师承、画系与南北分宗》,《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丁(?)元《“南北宗”新论》,《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陈传席《“南北宗论”的基本精神》,《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葛路 克地《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及其“南北宋论”》,《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邵琦《“南北宗论”的语境展示》,《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王琪森《董其昌“南北宗论”新考及新论》.《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江宏《董其昌“南北宗论”在绘画史学上的失误》,《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面出版社1998年。
    刘纲纪《董其昌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郑为《谈董其昌》,《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石守谦《堇其昌<婉娈草堂图>及其革新画风》,《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黄惇《从杭州到大都 赵孟頫书法评传》,浙江省博物馆编《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出版社2000年。
    万青力《赵孟頫与元代儒学》,《朵云》总第47期。
    王西野 董寿琪《“画中九友”及其绘画艺术初探》,《朵云》总第44期。
    赵羽《文人画审美情趣之渊源及其特征》,《朵云》总第38期。
    萧燕翼《论文人画的历史必然性》,《朵云》总第34期。
    林树中《董其昌的绘画与南北宗论》,张连 古原宏伸编《文人画与南北宗论文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
    郑奇《中国文人画史上重大问题的初步探索》,《朵云》第五集(1983年)。
    陈绶祥《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神论”发展的几个阶段》,《遮蔽的文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陈绶祥《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导论》,《遮蔽的文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
    张光福《赵孟頫“古意”论之意义》,《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刘龙庭《赵孟頫及其艺术》,《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高名潞《赵孟頫的“复古”和宋元画风的变异》,《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方闻《赵孟頫:书画本同》,《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李铸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卢辅圣《寻求新规范》,《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陈高华《赵孟頫的仕途生涯》,《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余辉《赵孟頫的仕元心态及个性心理》,《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王克文《读赵孟頫<水村图>记》,《赵孟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任道斌《赵孟頫的绘画艺术与三教》,《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阮璞《赵孟頫标举“贵有古意”和“学唐人”对元画的形成有何作用》,《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徐建融《“近世”与“古意”》,《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陈传席《赵孟頫“古意论”研究》,《赵孟頫撅研究论文集》,上海书面出版社1995年。
    陈履生《模古出新:从赵孟頫到“四王”》,《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邵琦《具眼之识——从董其昌看赵孟頫》,《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
    江宏、邵琦《中国心性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