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司治理理论越来越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的观点被广泛的接受。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方面问题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与股权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研究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了文献法、社会调查、数据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介绍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基本含义,重点探讨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认为股权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两者关系密切。并分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研究的理论成果。
     其次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实践进行简评。介绍世界上两种主要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实践,即英美型、日德型。英美型股权结构以股权的分散化为特征,基本上不存在控制性大股东,大股东在公司中不居于核心地位,内部人控制问题更容易发生,公司治理主要针对这一问题,且外部治理要比内部治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其拥有完善的股票市场和竞争性经理人市场,发达的财务会计和外部审计体系、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等。曰德型股权结构的特征是股权较为集中,控股股东和核心银行在公司中居于主导地位,较容易发生控股权滥用问题。在该股权结构模式下,外部治理较难发挥作用,
    
    其主要依赖内部治理,特别是双层董事会模式和公司员工在治理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从实践来看,这两种模式都适应了各自国情,且各有
    优缺点,同时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趋同。
     本文系统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通过对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的分析,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是中国的特色。
    主要因为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以及渐进式的改革
    模式要求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控股且规定其不能流通。主要表现为上
    市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机构投资者比重过
    低、非流通股比重过高等问题,且这种股权结构在近年来没有出现明
    显的改善,对上市公司治理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从内部治理来看,
    主要体现为: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不能有效的行使决策权、监
    事会职能的虚化等:从外部治理来看,主要体现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经
    理人市场的缺失,独立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及法律法规的不
    健全。因此,优化股权结构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最后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政策
    建议。从优化股权结构的角度看,减持国有股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
    元化是其中的核心。除优化股权结构以外,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其他
    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结构、完善上市公司激励机制、建立
    完善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系统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认为股权结构是公
    司治理的基础,股权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有效公司治理机制能否
    形成;要使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首先必须使股权结构合
    理化。
     2、立足于建立中国上市公司有效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调整股
    权结构,使股权结构合理化的对策。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has become the focus issue in the whole world . The view that share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en accepted abroad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e author utilizes comparison-analyzing,literature-analyzing,data-conclude-analyzing and other analytical ways to research into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har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can be summed that the share structure is highly concentrated by state-owned shares and which can not be circulated .These have adverse effect o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e share structure and then perfect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main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In chapter one, the author makes a general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re structure an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we can draw a general conclusion from this chapter that the share structure have a trend of dispersion on the whole but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in each country ,which makes a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apter two ,the author presents two pattern of share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world which are Great Britain & America type and Japan & Germany type .The share structure of Great Britain & American have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scattered shares and no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xist. The characteristic of Japan & Germany type is that the shares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hands of the legal entities and organization investors .Thus the incident of abusing the rights of shareholders is easier to take place than abusing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 and the external corporation governance is difficult to work. So it relies on the internal corporation governance mainly .These pattern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m is disappearing gradually.
    In chapter three,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re structure in China and how it affects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share structure include that the share structure is highly centralized,the proportion of the uncirculative shares is too high .All these have produced the serious adverse sequent to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In chapter four ,the author gives out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ptimize the share structure so as to improve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he state-owned shares reducing plan is the main measure of optimizing the share structure . At the same time , oth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which include improv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listed companies , enlarging the structure of board of directors, enforcing the protection on small shareholders,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disclos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The innovation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1. The author presents that share structure has direct effect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whether share structure is rational or no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whether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can be formed or not .we should optimize the share structure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s
    2.The author proposes the measures to adjust the share structure with the view of setting up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Chinese listed corporations.
引文
[1]刘永佶,2000:《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刘永佶,2001:《主义方法主题》[M] 中国经济出版社
    [3]刘永佶,2002:《民权国有——国企改革大思路》[M] 中国经济出版社
    [4]刘永佶,2004:《中国经济矛盾论》[M] 中国经济出版社
    [5]郑红亮,1998:《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研究》第10期。
    [6]李稻葵、李山,1998:《企业兼并与资本结构的理论分析及政策》,《改革》第1期。
    [7]孙永祥、黄祖辉,1999:《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经济研究》第12期。
    [8]张维迎,1995年:《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改革》第4期。
    [9]许小年,1997:《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和资本市场》,《改革》第5期。
    [10]周业安,1999:《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第2期。
    [11]孙永祥,2001:《所有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经济研究》第1期。
    [12]张维迎,1996:《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一代理关系》,《经济研究》第9期。
    [13]青木昌彦、钱颖一,1995:《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
    [14]费方域,1996:《控制内部人控制》,《经济研究》第6期。
    [15]陈小悦、徐晓东,2001:《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经济研究》第11期。
    [16]吴淑琨、席酉民:《基于监控主体的公司治理模式探讨》,载《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9期。
    [17]陈湘永、张剑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18]李维安:《公司治理》[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9]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M] 上海三联书店,1998
    
    
    [20]陈小悦、肖星、过小艳,2000:《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经济研究》第1期。
    [21]张宗新、孙晔伟,2001:《股权结构优化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改进》,《经济评论》第1期。
    [22]陈晓、江东,2000:《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经济研究》第8期
    [23]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闻洁,2000:《从经理革命到机构投资着觉醒》,《经济研究》第11期
    [25]宫玉松,200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一般考察》,《湘财证券研究》
    [26]王咏梅,2001:《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第4期。
    [27]于东智,2001:《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
    [28]李维安,2002:《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9]屠光绍,2001:《公司治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30]吴淑琨,2000:《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1]A.Berle,G.means:《现代公司制度与私有财产》,台湾银行出版社1970年版
    [32]詹森,梅克林:《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33]田志龙,1999:《经营者监督与激励》[[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34]吴淑琨、席酉民,1999:《公司治理模式探讨》,《经济学动态》第1期
    [35]逢增辉、杨旭东,2003:《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第2期
    [36]董秀良,200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所有权安排与治理结构》,《当代经济研究》第5期
    [37]宫玉松,1998:《股权结构、资本市场与金融危机》,《经济纵横》第12期
    [38]冯根福,2002:《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动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第8期。
    
    
    [39]宫玉松,1998:《论股权结构与控股权》,《经济学家》第2期。
    [40]何浚,1998:《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第5期。
    [41][美]玛格丽特·M·布莱尔,1999:《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2]石劲磊,200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年第4期
    [43]吴淑琨,2002:《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年1月第1期
    [43]张维迎,1999:《从资本结构看国有企业的重组》,载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43]魏刚,2000:《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第3期。
    [44]孙永祥、金萍,2001:《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方案设计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6期
    [45]李涛,2002:《混合所有制公司中的国有股权》,《经济研究》第8期。
    [46]魏刚,1999:《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7期
    [47]于东智、谷立日,2002:《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中国工业经济》第2期
    [48]于东智、谷立日,2001:《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9期
    [49]陈佳贵、黄群慧,2001:《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与改善》,《中国工业经济》第7期
    [50]周业安,2000:《经理报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
    [51]范黎波,2001:《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