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三化”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又构成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加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独立研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课题立足于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不断向前推进的发展过程,旨在深入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构成、内在机制、发展路径和价值指向,从而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规律。这既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研究,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落实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战略任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活动更加自觉、主动和有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化时代”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方面: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时代条件、解答时代课题、指导时代实践,从而引领和推动时代发展。另一方面,要使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需要、汲取时代营养、反映时代精神,从而创新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关键是创造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带指导性的思想理论观点,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思想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就开始了时代化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160多年。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标志性的时代化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大课题,我们需要始终结合发展变化着的时代条件,在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客体”,时代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条件客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载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包含四个主要环节:坚持理论指导、把握时代条件是准备环节,顺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课题是开端环节,汲取时代精华、总结实践经验是关键环节,推进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发展是归宿环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是科学追求和价值追求相结合的过程,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发展的过程,也是连续发展与周期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是由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决定的。从它的实现前提来看,科学把握时代条件是认识前提,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基础,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根本态度。从它的发展动力来看,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内在动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外在动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直接动力。从它的成果表达来看,要抓住“实现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课题,围绕“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核心问题”,不断生成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成果;这种成果体现在理论工作者研究中的创新成果、党的领袖著作中的理论创新、党的历史文献中的理论创造等三个方面;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在表达上要体现内容具体化、形式多样化、语言通俗化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由多条路径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为起点,着眼于重大时代问题的理论思考,最终在深化“三大规律”认识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时代化的理论路径。我们要以应对和解决重大实践课题为起点,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升华理论成果,最终在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时代化的实践路径。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最终在学习批判借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实现时代化的文化路径。只有不同的路径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按照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要求全面把握其价值指向。首先,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价值指向,那就是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指引,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以群众的民生所需为现实价值取向。其次,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价值指向,那就是要以发展党的指导思想为直接价值目标,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间接价值目标,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为根本价值目标。最后,改造世界的实践使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价值指向,从中国发展的实践视角来看就是要引领中国高举伟大旗帜、拓展全球视野、融入世界潮流,从世界发展的实践视角来看就是要引领世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推进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向,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真正意义。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17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stressedthat we should continue to make Marxism sinicized, modernized andpopularized, among which the proposi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was firstformally proposed. Each of the three propositions has a different connotation andmeaning, but also constitutes the organic whole with internal unity. The academiccircles have a deeper study on the sinic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Marxism, butthe research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arxism is relatively weak. To strengthen theindependent research on Marx's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The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has important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ubject is based on the modernization ofMarxism as a system process of interacting elements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imsto analyze the main compositio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rocess,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objective law of Marxism'smodernization. This not only helps to deep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Marx'smodernization, so as to enrich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Marxism; also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ctask of the Marxism modernization, so that promote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Marx'smodernization more conscious, active and effective.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s refers to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thecombination of Marxism with the era conditions. It includes two inseparable aspects: tomake Marxism modernized and to make era Marxism-guided. On the one hand, weshould use Marxism to analyze the age conditions, solve era subject and guide thepractice, so as to lead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ra. On the other hand, weshould make Marxism to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bsorbing the nutrition of thetimes, reflect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so as to achiev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of the Marxism. The essence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is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the core is to maintai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Marx doctrine, and the key is to createcharacteristic theory of Marx.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and the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arxism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putforward many instructional thought theories, made many important expositions. Thesetheories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hework of Marxist modernization.
     Marxism is the developing theoretical system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Marxist's modernization has been more than160years since its birth. This historicalprocess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has experienced two historicalleaps and produced two major landmark achievements: The Leninism and The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mad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Marxist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process of Marxist's modernization enlightens us: the Marxist's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theory and practice; we need to alwayscombine with the changing era conditions, insist on the basis of upholding anddeveloping Marxism, and constantly promote Marxism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It is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and Marx's own development.
     Marxist's modernization is a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ystem. Thisprocess consists of four basic element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main bodyof the Marxist's modernization, the Marxism is "the theoretical object", the eracondition is Marx doctrine of "the conditional object",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carrier. Marx's modernization process contains four mainsteps: adhere to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grasps the time condition is the preparation;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respond to the era subject is the beginning step;absorb the essence of the times, summarize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the key step; promotetheoret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he practice development is the destination step. Marx'smodernization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combining the scientific pursuit and value pursuit,is a process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lsothe unity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cycl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moderniz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nalmechanism of basic elements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From its realization premise,grasping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te and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i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both adhere to anddevelop Marxism is the basic attitude. From its development momentum, the theoreticalcharacter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is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the great practice ofreforming and opening is the external power, the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facts is the direct motive. From its results expression, we should to seize the theme of"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top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center of "innovation market economy theory", create thetheoretical results of Marxism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e. The theorical results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i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workers, in the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party's leader, in the theoretical creation of the CPC'shistorical literatu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rx's achievements should reflect therequirements of specification in content, Diversification in forms and popularization inlanguage.
     Marxist's modernization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that promoted jointly by avariety of paths. We need to deepen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Marxism as a starting point,to focus on the major tim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finally to promote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three rules"; this is thetheoretical path of making Marx modernized. We need to deal with and solve majorpractical problem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summarize the practice experience andsublimate theory achievement, finally continues to develop Marxism in the process ofguiding practice and accepting the inspection of practice, this is the practical path ofmaking Marx modernized.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to absorb all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finally to promotethe innovation of Marxist theory by learning and critical inheriting; this is the culturalpath of making Marx modernized. Only forming a joint force by the combination and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paths can we better promote the Marxist's modernization.
     Advancing Marxism modernization needs to fully understand its value orientati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nity of science and value. First of all, thecore position of people-oriented determines the fundamental value direction of Marx'smodernization, which means we should make people's development freely and roundlyas the ultimate value guidance, the people's fundamental interests as the highest valuestandard,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required as realistic value orientation. Second, theCPC's needs determine the subject value orientation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whichmeans we should make developing the party's guiding ideology as direct value goal,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ruling status as indirect value goal, realizing the party'shistorical mission as the basic value goal. Finally, the mission of changing the worlddetermines the practical value orientation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From the view ofChina's development, it will lead China holding the great banner, broadening ourhorizons, integrating with the world trend, aims to achieve our development goals and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ervice; from the world developmentpractice perspective, it will lead the world to grasp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society,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human history, adhere to the correct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o achieve pea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Only byadhering to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can reveal the true meaning of Marx'smodernization.
引文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①参见阮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综述》,《党的文献》2010年第6期。
    ②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10年第5期。
    ③徐光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人民日报》2010年4月21日。
    ④参见牛先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化、大众化研究》(载《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张富文的《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维度》(载《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⑤徐崇温:《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论坛》2010年第4期。
    ⑥刘新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札记》,《解放军报》2009年11月10日。
    ⑦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0期。
    ⑧王振民:《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逻辑》,《理论导刊》2010年第3期。
    ①刘先春、杨志超、吴阳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若干问题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②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09年第23期。
    ③赵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及其关系》,《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④田文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维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⑥董根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杭州日报》2009年12月17日。
    ⑦袁银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解析》,《思想理论研究》2010年第13期。
    ⑧马军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维探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①邹谨、唐棣宣:《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点思考》,《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②王娟娟、张正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论要》,《前沿》2010年第15期。
    ③刘新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札记》,《解放军报》2009年11月10日。
    ④赵兰香:《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实事求是》2011年第4期。
    ⑤郭跃军:《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⑥陈德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三维统一》,《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
    ⑦王中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问题》,《理论视野》2011年第10期。
    ⑧甘文华、王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内在逻辑》,《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⑨李美玲:《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桂海论丛》2012年第1期。
    ⑩周国琴:《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求索》2012年第7期。
    ①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09年第23期。
    ②牛先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化、大众化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
    ③尹从国:《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解放军报》2010年3月2日。
    ④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10年第5期。
    ⑤田旭明、沈其新、彭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与理论自觉》,《理论导刊》2010年第4期。
    ⑥杨永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蕴含》,《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⑦郭建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颁奖仪式上的获奖感言》,《理论视野》2009年第12期。
    ⑧陈曙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⑨张荣:《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①张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前沿》2010年第7期。
    ②刘先春、吴松阳:《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导刊》2010年第1期。
    ③齐卫平:《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提出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④吴晓云:《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第1期。
    ⑤刘光明:《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特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⑥陈曙光:《思入时代深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1期。
    ⑦徐崇温:《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论坛》2010年第4期。
    ⑧齐卫平、张悦:《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增强活力的新要求——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的认识》,《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11期。
    ⑨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09年第23期。
    ⑩程卫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系列谈》,《人民日报》2009年10月26日。
    ①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求是》2009年第23期。
    ②牛先锋:《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5期。
    ③韩喜平、王为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长白学刊》2010年第2期。
    ④杨文圣:《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基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⑤柳丽、宋克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进程及其启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5期。
    ⑥薛金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理论月刊》2012年第10期。
    ⑦王海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3期。
    ①华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及其启示》,《理论探讨》2010年第5期。
    ③张凤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
    ④吴怀友:《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⑤罗庆宏:《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3期。
    ⑥刘海龙:《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理论月刊》2012年第9期。
    ⑦马毓新:《再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⑧陈洪玲:《中共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探索》,《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3期。
    赵刚:《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的贡献》,《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②刘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综述》,《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③张建:《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岭南学刊》2012年第6期。
    ④齐久恒:《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理论探索》2010年第6期。
    ⑤韩喜平、王为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长白学刊》2010年第2期。
    ⑥李媛:《当代社会现实问题透视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⑦田文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维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⑧郭跃军:《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①田文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维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559页。
    ①牛先锋:《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5期。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99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①荣开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②陈世润、彭文龙:《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求索》2011年第5期。
    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5页。
    ①高放:《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学习时报》2009年12月28日。
    ②陈光军:《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年第5期。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8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0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⑤《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⑥《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页。
    ①《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3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8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0页。
    ②《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6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1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⑨《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王振民:《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逻辑》,《理论导刊》2010年第3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③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用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历史进程。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①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③奚广庆、马绍孟、谢淀波编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⑤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5-8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
    ⑦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281页。
    ①华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及其启示》,《理论探讨》2010年第5期。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0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07页。
    ①《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51页。
    ②《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0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
    ④《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页。
    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3页。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4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15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3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3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华雷:《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性透视》,《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78页。
    ④胡锦涛:《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晚宴上的讲话》,《时政文献辑览》2007年第00期。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06页。
    ④胡锦涛:《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的演讲》,《时政文献辑览》2007年第00期。
    ⑤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
    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⑦《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0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8页。
    ①杨富斌:《从过程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期。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②《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页。
    ③寇清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人民论坛》2011年第9期。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
    ②章传家:《谱写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篇章》,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26页。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37页。
    ①陶文昭:《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2期。
    ②《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页。
    ①陶文昭:《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2期。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①《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页。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0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8页。
    ②谢光:《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的新认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6期。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6页。
    ④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
    ①陶文昭:《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2期。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③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2年7月24日。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8页。
    ①《斯大林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①华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及其启示》,《理论探讨》2010年第9期。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5页。
    ①赵明义:《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当前我们所处何时代问题研究》,《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②叶险明:《时代性质问题刍议》,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③奚广庆:《正确认识大的历史时代》,载《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④赵曜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教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⑤王福春:《关于时代性质问题的几点看法》,载《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3期。
    ⑥靳辉明、罗文东主编:《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⑦高放、李景治、浦国良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
    ④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页。
    ①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1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1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8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8页。
    ①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②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4期。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②靳辉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第11期。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3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页。
    ①刘海龙:《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重要求》,《理论探索》2012年第3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页。
    ③刘光明:《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特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817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0页。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⑤《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26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
    ①刘光明:《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特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4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4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页。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8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①《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28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15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②丁晓强、杨云珍:《科学发展与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问题》,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8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①衣俊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把握三重逻辑》,《新华月报》2012年第6期。
    ②丁晓强、杨云珍:《科学发展与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问题》,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④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9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8页。
    ②唐莉:《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及实现路径》,《江海学刊》2009年第1期。
    ①《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6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3页。
    ①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9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页。
    ③《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②靳辉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点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6期。
    ③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5页。
    ①张雷声:《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
    ②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必须直面人类重大问题》,《党建》2012年第1期。
    ③李长春:《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1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页。
    ④刘光明:《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从当代世界广泛而深刻变动带来的理论创新契机谈起》,《求实》2011年第2期。
    ①李忠杰:《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学好两部文集》,《人民日报》2010年1月28日。
    ②《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33页。
    ⑥《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③常欣欣:《唯物辩证地认识“两个必然”》,《学习时报》2005年12月26日。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①孙新彭:《时代性质判断与社会主义实践选择》,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2页。
    ①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11月12日),《学习时报》2011年11月17日。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8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5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0页。
    ②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第1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页。
    ②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第1版。
    ③温家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求是》2008年第21期。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12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页。
    ③陈章龙:《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逻辑必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辩证解读》,载《扬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页。
    ③参见孙业礼:《加强党史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学习党史,益人心智》,《北京党史》2010年第2期。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58页。
    ⑥《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49页。
    ⑦《学习和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民日报》2004年12月3日第1版。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8页。
    ①孙英:《邓小平: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光辉典范》,《人民日报》2004年8月19日第9版。
    ①《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11页。
    ②《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页。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2页。
    ②张国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9-53页。
    ③许全兴:《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参考》2009年第11期。
    ①《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
    ②邢贲思:《当代西方思潮评析》,《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4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①要战通、王际全、李涛:《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学习时报》2002年9月第150期。
    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77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④江泽民:《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序言》,《人民日报》2002年4月22日第1版。
    ⑤姜华宣、张尉萍、肖生编:《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984页。
    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8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6页。
    ①王铁群:《“自由人的联合体”在实践中为何走向反面》,《炎黄春秋》2012年第3期。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3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页。
    ④祝黄河:《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求实》1997年第1期。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1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④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11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6,37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68页。
    ③顾钰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
    ④《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①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上)》,《人民日报》2009年9月27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2页。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4页。
    ②祝黄河、冯霞:《科学发展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丰富发展》,《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3日。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3页。
    ①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99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0页。
    ①唐昌黎、孟海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思考——论“时代化”的基础理论和本源问题》,《探索》2010年第6期。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列宁专题文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1]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2]斯大林选集(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4]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毛泽东文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8]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9]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0]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6]胡锦涛.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的演讲[J].时政文献辑览,2007(00).
    [27]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7-24.
    [28]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11-17.
    [29]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04).
    [30]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
    [31]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1,1993.
    [3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
    [3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
    [3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2008.
    [3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
    [3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9]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40]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4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4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43]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5]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6](美)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林康义、魏宏森等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47]马健行.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马克思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8]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9]赵曜.科学社会主义教程[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50]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51]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2]姜华宣,张尉萍,肖生.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3]严书翰等.科学社会主义三十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4]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6辑,全球化与全球化问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5]李君如,严书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56]徐海波.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诠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7]高放,李景治,浦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8]袁银传.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9]韩振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0]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1]侯树栋,辛国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2]赵明义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63]李安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64]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5]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6]宋萌荣.当代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7]奚广庆,马绍孟,谢淀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68]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9]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0]张国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71]孙新彭.时代性质判断与社会主义实践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2](美)保罗·托马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从恩格斯到阿尔都塞:from.Engels.to.Althusser[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73]靳辉明,李崇富.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4]孙继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75]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6]王令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77]王维平,庄三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78]李昆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报告(2006-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9]丁晓强,杨云珍.科学发展与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问题[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80]章传家.谱写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篇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81]赵小芒.谱写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1]尚光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刘茹.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D]:[硕士学位论文].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1.
    [3]钟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1.
    [4]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世界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N].人民日报,2013-1-8.
    [5]薛金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J].理论月刊,2012(10).
    [6]刘海龙.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理论月刊,2012(09).
    [7]张荣.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8]邱仁富.价值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9).
    [9]周国琴.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J].求索,2012(07).
    [10]陶文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第一范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7).
    [11]衣俊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把握三重逻辑[J].新华月报,2012(06).
    [12]张荣臣.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J].理论学刊,2012(06).
    [13]张建.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路径[J].岭南学刊,2012(06).
    [14]杨永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整合[J].人民论坛·学术前尚,2012(05).
    [15]华雷.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性透视[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2(05).
    [16]程艳,王万民.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17]王铁群.“自由人的联合体”在实践中为何走向反面[J].炎黄春秋,2012(03).
    [18]邹谨,唐棣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内涵及特征[J].理论建设,2012(03).
    [19]刘海龙.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重要求[J].理论探索,2012(03).
    [20]陈洪玲.中共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12(03).
    [21]申云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历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2).
    [22]陈德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三维统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2).
    [23]马军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维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2012(02).
    [24]衣俊卿.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直面人类重大问题[J].党建,2012(01).
    [25]吴怀友.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6]李爱华.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的思想[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27]郝贵生.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1).
    [28]齐卫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01).
    [29]李美玲.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经验[J].桂海论丛,2012(02).
    [30]马毓新.再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01).
    [31]王宜秋.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J/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148980/16809984.html(2012-1-6)
    [32]秋石.深刻理解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J].求是,2011(15).
    [33]吴丹.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形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
    [34]杨永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蕴含[J].人民论坛,2011(14).
    [35]辛向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大基本命题[J].人民论坛,2011(14).
    [36]赵凯荣.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问题[J].人民论坛,2011(14).
    [37]陶文昭.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学与研究,2011(12).
    [38]祝黄河,冯霞.科学发展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丰富发展[J].人民日报,2011-11-23.
    [39]陈曙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40]荣开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辉煌90年[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41]王中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问题[J].理论视野,2011(10).
    [42]陈先达.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指导地位的若干思考[J].党建,2011(10).
    [43]周恩毅,周太山.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44]薛建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及经验[J].党建研究,2011(09).
    [45]寇清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J].人民论坛,2011(09).
    [46]袁银传.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8).
    [47]刘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1(08).
    [48]赵刚.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的贡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49]张雷声.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6).
    [50]房广顺,刘朝锋.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路径[J].人民论坛,2011(05).
    [51]罗昭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与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1(05).
    [52]柳丽,宋克俭.党的十六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与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1(05).
    [53]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构建性原则[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05).
    [54]牛先锋.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5).
    [55]苏星鸿.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发展方向[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05).
    [56]陈世润,彭文龙.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J].求索,2011(05).
    [57]潘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04).
    [58]赵兰香.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J].实事求是,2011(04).
    [59]韩振峰.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11(04).
    [60]杨鲜兰.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04).
    [61]张凤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J].社会主义研究,2011(03).
    [62]罗庆宏.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63]王海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J].理论与现代化,2011(03).
    [64]杨文圣.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基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65]郝文清.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观[J].科学社会主义,2011(02).
    [66]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眼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02).
    [67]张有奎.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理据[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2).
    [68]郑德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纵横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2).
    [69]刘光明.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特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01).
    [70]速继明.时代主题的变迁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1(01).
    [71]谭献民,秦立春.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贡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1).
    [72]王娟娟,张正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论要[J].前沿,2010(15).
    [73]袁银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解析[J].思想理论研究,2010(13).
    [74]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论党的学习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10-12-14.
    [75]杨振武.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2).
    [76]梅荣政,杨瑞.推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77]任海泉.在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10(13).
    [78]赵继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论[J].党政干部论坛,2010(12).
    [79]丁晓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道路[J].教学与研究,2010(12).
    [80]汪信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三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
    [81]丁俊萍、李向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82]顾钰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
    [83]石云霞.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09).
    [84]杨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逻辑内蕴[J].思想理论教育,2010(09).
    [85]苑申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杰出贡献[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
    [86]李玉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10(08).
    [87]刘先春,杨志超,吴阳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若干问题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07).
    [88]张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前沿,2010(07).
    [89]孙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07).
    [90]齐久恒.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J].理论探索,2010(06).
    [91]赵刚.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解[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6).
    [92]甘文华,王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内在逻辑[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06).
    [93]阮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综述[J].党的文献,2010(06).
    [94]蒋光贵.新世纪以来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特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06).
    [95]邹谨,姚红.江泽民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96]唐昌黎、孟海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思考——论“时代化”的基础理论和本源问题[J].探索,2010(06).
    [97]刘昀献.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10(05).
    [98]张根福,吴玲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四重使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99]李先灵、肖燕飞.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5).
    [100]张根福,吴玲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四重使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101]郭跃军.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05).
    [102]陶文昭.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4).
    [103]徐崇温.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学习论坛,2010(04).
    [104]徐光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N].人民日报,2010-04-21.
    [105]田旭明、沈其新、彭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与理论自觉[J].理论导刊,2010(04).
    [106]王振民.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逻辑[J].理论导刊,2010(03).
    [107]田文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维度[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03).
    [108]尹从国.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解放日报,2010-03-02.
    [109]李媛.当代社会现实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110]孙业礼.加强党史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学习党史,益人心智[J].北京党史,2010(02).
    [111]韩喜平,王为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长白学刊,2010(02).
    [112]赵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及其关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13]蔡永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体化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0(02).
    [114]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01).
    [115]张富文.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维度[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1).
    [116]邹谨,唐棣宣.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点思考[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01).
    [117]李忠杰.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好两部文集[N].人民日报,2010-01-28.
    [118]刘先春,吴松阳.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理论导刊,2010(01).
    [119]陈曙光.思入时代深处,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J].高校理论战线,2010(01).
    [120]王伟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01).
    [121]吴晓云.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1).
    [122]高放.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N].学习时报,2009-12-28.
    [123]许兰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J].学理论,2009(27).
    [124]秋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09(23).
    [125]董根洪.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杭州日报,2009-12-17.
    [126]郭建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颁奖仪式上的获奖感言[J].理论视野,2009(12).
    [127]许全兴.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J].理论参考,2009(11).
    [128]齐卫平、张悦.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增强活力的新要求——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的认识[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11).
    [129]刘新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札记[N].解放军报,2009-11-10.
    [130]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10).
    [131]程卫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系列谈[N].人民日报,2009-10-26.
    [132]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上)[N].人民日报,2009-9-27.
    [133]陈章龙.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逻辑必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辩证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2009(06).
    [134]田培炎.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06).
    [135]牛先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化、大众化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9(06).
    [136]胡国喜.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传统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意义[J].沈阳干部学刊,2009(05).
    [137]秦正为.马克思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J].东岳论丛,2009(05).
    [138]温家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求是,2008(21).
    [139]秦宣,郭跃军.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时代问题的论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1).
    [140]范印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N].光明日报,2008-8-5.
    [141]李抒望.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J].福建理论学习,2008(07).
    [142]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05).
    [143]王幸生、崔春来.科学、和谐、和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J].党建,2007(05).
    [144]毕吉耀.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提出的新要求[J].中国物价,2006(02).
    [145]曲延春.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05).
    [146]常欣欣.唯物辩证地认识“两个必然”[N].学习时报,2005-12-26.
    [147]申永华.对提高党的抵御风险能力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5(01).
    [148]杨富斌.从过程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01).
    [149]孙英.邓小平: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光辉典范[N].人民日报,2004-8-19.
    [150]朱小玲.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03).
    [151]李菱.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10).
    [152]石忠信.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J].人民日报,2003-9-4.
    [153]左亚文.在批判继承中实现文化创新[J].科学社会主义,2003(05).
    [154]宋修见.要用世界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03).
    [155]奚广庆.正确认识大的历史时代[J].社会科学研究,2003(02).
    [156]要战通、王际全、李涛.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N].学习时报,2002-09-15.
    [157]王福春.关于时代性质问题的几点看法[J].国际政治研究,2002(03).
    [158]谢光.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的新认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06).
    [159]邢贲思.当代西方思潮评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0(01).
    [160]张汝山,张树礼.以发展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J].山东电大学报,1998(01).
    [161]祝黄河.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J].求实,1997(01).
    [162]叶险明.时代性质问题刍议[J].社会科学,1995(03).
    [163]周荫祖.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改变自己形式的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1985(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