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孙中山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发动辛亥革命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了后人的思想空间。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是,孙中山的整体思想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的,以进化论和生元说一以贯之,启蒙了国民视野的同时也奠定了救亡的理论基础。他的进化论与认识论相结合,促进了知行的转型;与道德观念相结合,建立起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伦理关系;与社会历史观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民生史观;与文化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开放式的学习态度。他的生元说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但肯定了无神论的思想,而且还论证了人类意识的起源,放大了精神的作用。他以哲学思想为根基,建立了庞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目的是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中国突驾式的发展,以稳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孙中山的道德思想、文化思想、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透视进化论和生元说在其整体思想中所发挥积极作用,挖掘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意义,寻找人的精神在建构民国时所体现出的能动性,进而探究孙中山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而付出的诸多努力。
Sun yat-sen as the pioneer of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 who launched the Xinhai revolution, has left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and had led to future generations’thinking space at the same time. Unlike other thinkers, Sun yat-sen based his overallthought on a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consisting of evolution and Sheng Yuan theory;he had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salvation as well as enlightened nationalvision.
     When his evolution theory was combined with the Epistemology, it promoted the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s view; with the moral concept, it establishedthe social ethics relation of free,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with the concept of socialhistory, it produced a unique history the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the culture, it formedthe open learning attitude. His Sheng Yuan theory also played a positive role, not onlyaffirmed the atheism thoughts, but also demonstrated the origin of human consciousness,enlarged the role of the spirit. He established a huge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system ona philosophical basis, aiming at establishing a new bourgeois democratic republic,realizing the Tu jia typ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ind a position for our nation in theworld.
     The purpose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analyze Sun yat-sen's moral, cultural,religious and political thoughts, survey evolution and Sheng Yuan theory that played anactive role in his ideas as a whole, mined Xin Hai revolution that overthrew the feudalautocratic rul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searched for the human spirit's autonomy in theconstruc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explored the many efforts of Sun yat-sen tothe great rejuvenation Chinese dream.
引文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5页.
    ②朱熹.朱子全书(第十七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117页.
    ③戴震.孟子字义疏证[M].中华书局,1961年.第23页.
    ④朱熹.朱子全书(第十七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12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5-25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6页.
    ①朱熹.朱子全书(第十四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4-195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03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5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6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3页.
    ③同上.
    ④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4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3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3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7页.
    ①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C].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8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页.
    ③同上.
    ④同上.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页.
    ③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8-15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8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2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9页.
    ⑤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1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4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9页.
    ⑤同上.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8-24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0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9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0-431页
    ④同上.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1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7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1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8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223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9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3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8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6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9页.
    ④同上.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7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4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3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1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4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9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7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6页.
    ⑥同上.
    ⑦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3页.
    ③同上.
    ④同上.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6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6-297页.
    ③宋志明.从孙中山看中国近代知行观的更新[J].河北学刊,2011年,第31卷(2).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2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8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9页.
    ①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上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第736页.
    ②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上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第5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1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7页.
    ④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4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页.
    ④同上.
    ⑤同上.
    ⑥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4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2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3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4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5页.
    ⑦同上.
    ⑧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6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7页.
    ⑤同上.
    ⑥同上.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2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6-24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6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0页.
    ④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年.第8页.
    ⑤谭家健,孙中原译注.墨子今注译注[M].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81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3页.
    ①王国轩,张燕婴,蓝旭,万丽华译.四书(孟子·离娄上)[M].中华书局,2007年.第20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9页.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9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4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9-32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3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1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5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5-316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5页.
    ⑦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8-5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8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6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9页.
    ⑧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页.
    ⑨同上.
    ⑩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2-24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3页.
    ③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2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2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7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8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3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7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1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3页.
    ②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2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2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2-28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71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71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0页.
    ④同上.
    ⑤同上.
    ⑥同上.
    ⑦同上.
    ⑧同上.
    ⑨汪受宽译.孝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①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424页.
    ②韩愈著.韩愈选集[M].吴小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212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页.
    ④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0页.
    ③抱恨生.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外各界之评论[M].中山主义研究会,1927年.第34页.
    ④付启元,卢立菊.1925年海外人士对孙中山的追悼[J].史海探迹,2011年,(10).
    ⑤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9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1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86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8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1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7页.
    ⑧同上.
    ⑨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0页.
    ⑩同上.
    1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86页.
    1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33页.
    1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98页.
    1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3页.
    1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8页.
    16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1-36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4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4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8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4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34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0-151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28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36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21-422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1页.
    ⑥格伦·蒂德.政治思维:永恒的困惑[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页.
    ①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2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6页.
    ③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9页.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6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8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03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6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3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5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5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8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8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9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34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9页.
    ①刘大钧,林忠军注译.周易传文白话解[M].齐鲁书社,1993年.第3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39-64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3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0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3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3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9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1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页.
    ⑥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22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页.
    ④同上.
    ⑤同上.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页.
    ⑧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页.
    ⑨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0-3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4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4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3-434页.
    ⑧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页.
    ⑨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24-42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0页.
    ③同上.
    ④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9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0页.
    ①班固著.汉书[M].赵一生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801页.
    ②朱熹.朱子全书(第十四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65页.
    ③李远燕,李文娟译注.管子[M].广州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7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71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5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2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0页.
    ②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24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71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7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7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73页.
    ④同上.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9页.
    ⑥同上.
    ①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04页.
    ②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9页.
    ②同上.
    ①陆丹林.革命史谭[M].独立出版社,1945年.第569-570页.
    ②尚明轩.孙中山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未竟事业[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3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8页.
    ③抱恨生.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外各界之评论[M].中山主义研究会,1927年.第32-33页.
    ④李敖.孙逸仙和中国西化医学[M].台湾文星书店,1956年.第122-123页.
    ①(苏联)约·阿克雷维耶夫.孙中山全集(上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78-279页.
    ②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M].中华书局,1981年.第1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0页.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9-22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4页.
    ①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04页.
    ②秦家懿,孙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4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46-44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7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77页.
    ④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7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37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47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8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8-56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8页.
    ⑤陆丹林.革命史谭[M].独立出版社,1945年.第105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6页.
    ⑦同上.
    ①同上.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4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1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1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0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7页.
    ①宫崎滔天.孙逸仙传[J].建国月刊,1931年,第5卷(4).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6页.
    ③同上.
    ④同上.
    ⑤同上.
    ⑥同上.
    ⑦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1页.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9页.
    ②刘大钧,林忠军注译.周易传文白话解[M].齐鲁书社,1993年.第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1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3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4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⑥同上.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4页.
    ⑧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87页.
    ②宫崎滔天.孙逸仙传[J].建国月刊,1931年,第5卷(4).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6-317页.
    ①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M].中华书局,1981年.第1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8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8页.
    ④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2页.
    ③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7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6页.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6-56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2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0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0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69页.
    ④同上.
    ⑤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4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8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5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8页.
    ④同上.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1-282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73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0页.
    ⑤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8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0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8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0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3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72页.
    ②刘大钧,林忠军注译.周易传文白话解[M].齐鲁书社,1993年.第24页.
    ③冯天瑜.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M].中华书局,2004年.第528页.
    ①颜德如.梁启超、严复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54页.
    ②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250页.
    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一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④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75页.
    ⑤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一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29页.
    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一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29页.
    ②同上.
    ③葛懋春,蒋俊,李兴芝.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上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85页.
    ①葛懋春,蒋俊,李兴芝.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上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53页.
    ②邹容著.革命军[M].冯小琴评注.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5页.
    ①陈天华.陈天华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2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6页.
    ②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5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6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8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孙中山年谱[M].中华书局,1980年.第18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6页.
    ①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85-686页.
    ②王元化.清园近思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58页.
    ③刘军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第324页.
    ①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4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8页.
    ②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71页.
    ③同上.
    ①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第522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7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5-205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0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3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17页.
    ②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M].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第4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4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1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8页.
    ③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M].中华书局,1989年.第71页.
    ①张君劢.国家社会主义纲领[J].再生,1935年,第3卷(1).
    ②殷光海.给雷震先生的一封公开信[J].自由中国,1960年,第22卷(10).
    ①殷光海.我对于三民主义的看法和建议[J].自由中国,1960年,第22卷(12).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5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2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7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8页.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0页.
    ⑤同上.
    ⑥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0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3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19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6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6-187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8页.
    ⑧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1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3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7-188页.
    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存[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81页.
    ②同上.
    ①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8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3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54-656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8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9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0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3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6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5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6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8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3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1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5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6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86页.
    ⑦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77页.
    ⑧同上.
    ⑨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89页.
    ⑩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2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27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3页.
    ⑤胡汉民.三民主义的连环性[M].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第25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1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14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5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8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7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⑦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1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④同上.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5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7页.
    ④同上.
    ⑤同上.
    ⑥同上.
    ⑦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8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6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86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4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④同上.
    ①伊原泽周.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研[M].中华书局,2003年.第337页.
    ②张益弘.孙学体系新论(中册)[M].中华大典编印会,1969年.第133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5-40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7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48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0页.
    ①郝盛潮,王耿维等.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5页.
    ②郝盛潮,王耿维等.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6页.
    ③郝盛潮,王耿维等.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3页.
    ④郝盛潮,王耿维等.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4页.
    ⑤郝盛潮,王耿维等.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5页.
    ⑥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0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09页.
    ③同上.
    ④郝盛潮,王耿维等.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7页.
    ⑤摩里斯·威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观[M].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第77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7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23页.
    ⑤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37页.
    ②摩里斯·威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观[M].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第7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4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0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0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4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8页.
    ①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27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77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81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91-392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0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6页.
    ②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M].中华书局,1985年.第208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00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24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③魏义霞,高志文.孙中山的大同及其意义——兼与康有为等人比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5).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6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29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6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439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6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08页.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M].中华书局,1989年.第22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5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19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1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55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639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2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33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325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5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八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84页.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8-5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97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2-173页.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3页.
    ⑦同上.
    ①冯崇义.罗素与中国(第四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第29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四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23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65页.
    ②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页.
    ③同上.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页.
    ②同上.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259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7页.
    ⑤同上.
    ⑥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19页.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中华书局,2011年.第55页.
    [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2]郝盛潮,王耿维等.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胡汉民.三民主义的连环性[M].上海: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
    [4]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5]戴震.孟子字义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7]欧阳哲生编.胡适文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8]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9]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1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韩愈.韩愈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13]李远燕,李文娟译注.管子[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
    [14]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5]邹容.革命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6]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7]班固.汉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18]陈天华.陈天华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9]摩里斯·威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观[M].上海: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
    [20]陆丹林.革命史谭[M].重庆:独立出版社,1945年.
    [21]李敖.孙逸仙和中国西化医学[M].台湾:台湾文星书店,1956.
    [22]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
    [23]张益弘.孙学体系新论[M].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1969.
    [24]侯外庐.中国近代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5]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四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7]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0.
    [28]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孙中山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0]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1]肖万源.孙中山哲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2]韦杰廷.孙中山哲学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3]张磊.孙中山思想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4]冯自由.革命逸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5]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史[M].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82.
    [36]葛懋春,蒋俊,李兴芝.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7]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8]格伦·蒂德.政治思维:永恒的困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9]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40]冯崇义.罗素与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41]刘大钧,林忠军注译.周易传文白话解[M].济南:齐鲁书社,1993.
    [42]魏义霞.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43]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4]秦家懿,孙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5]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6]王元化.清园近思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7]刘军宁.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48]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49](日)高桥强,林家有.思想·道德·大同——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50]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1]恩斯特·迈尔.很长的论点——达尔文与现代进化思想的产生[M].上海: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2]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3]颜德如.梁启超、严复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4]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5]尚明轩.孙中山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未竟事业[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
    [56]冯天瑜.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7]王兴业.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8]徐方平,郭劲松.现代化视野下的孙中山研究[M].武汉:崇文书局,2005.
    [59]张汉静.孙中山的科学技术思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0]胡钢,刘卫国.孙中山思想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61]黄明同.孙中山建设哲学——中国现代系统思维的开启及运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2]黄同明,卢昌健.孙中山经济思想:中国建设前瞻者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3]习贤德.孙中山与美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4]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65]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66]林家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67]王国轩,张燕婴,蓝旭,万丽华译.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8]汪受宽译.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9]林家有.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70]谭家健,孙中原译注.墨子今注译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2]林家有.共和·民主·富强——孙中山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73]李敖.孙中山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74]黄同明,张冰,张树旺.孙中山的儒学情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5]马忠.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研究——变革时代的思想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6]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77]张锡勤.一得集[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78]张磊.孙中山与辛亥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79]姜义华.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80]王德昭.孙中山政治思想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1]茅家琦.孙中山评传(上、中、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2]刘晓慧.孙中山大传:认识真正的革命先行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83]姚锡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84]郝平.孙中山革命与中国——剖析国父孙中山思想历程,尽现愈挫愈奋的建国追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5]韩剑锋.裕民、齐民、新民: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86]宫崎滔天.孙逸仙传[J].建国月刊,1931,5(4).
    [87]张君劢.国家社会主义纲领[J].再生,1935,3(1).
    [88]殷光海.给雷震先生的一封公开信[J].自由中国,1960,22(10).
    [89]张磊.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点[J].学术研究,1963,(1).
    [90]杨正典.孙中山的生元说辨析[J].哲学研究,1981,(10)
    [91]杨文质.略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1,(2).
    [92]董鸿扬.论孙中山“生元”说的性质和特征[J].求是学刊,1981,(4).
    [93]苏中立.试论孙中山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思想[J].华中师院学报,1982,(5).
    [94]吴乃恭.评孙中山的历史观——兼论民生史观不是唯心史观[J].东北师大学报,1983,(1).
    [95]阎林森.试论孙中山时中国传统道德的吸取和改造[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6,(1).
    [96]韦杰廷.孙中山社会历史观研究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6,(1).
    [97]肖学信.孙中山关于经济建设的设想[J].厦门大学学报,1991,(4).
    [98]王业兴.试论孙中山的行政道德观[J].学术界,1992,(2).
    [99]田海林.论孙中山宗教思想的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1992,32(4).
    [100]李吉奎.论孙中山晚年的儒学观[J].中山大学学报.1994,(4).
    [101]刘付靖.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与民族宗教事务[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6,(3).
    [102]姜国柱.孙中山的哲学思想[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1).
    [103]林家有.孙中山和中华民族复兴思想[J].历史教学,2005,(8).
    [104]王爱云.孙中山对儒家道德的继承与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5(3).
    [105]李本义.孙中山对“黄祸论”的批判及其世界责任观[J].湖北大学学报,2005,32(5).
    [106]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07]郑淑芬.孙中山社会主义理论刍议[J].五邑大学学报,2007,9(2).
    [108]胡俊峰.浅析孙中山权能分治思想[J].安徽文学,2007,(11).
    [109]刘仁坤,刘兴华.孙中山民生史观新探[J].北方论丛,2007,(4).
    [110]赵璐,朱丹琼.论孙中山的进化思想及社会历史观[J].西北大学学报,2007,(2).
    [111]黄文治,许道才,吴利娅.孙中山辛亥革命前中国传统文化观探微[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7,9(4).
    [112]吴贤辉.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几个特点及其意义[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1).
    [113]赵立彬.孙中山政治设计中的社会建设考量[J].广东社会科学,2008,(1).
    [114]薛正昌.孙中山文化观的中西兼融[J].南通大学学报,2008,24(5).
    [115]张士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合作经济思想[J].产业经济研究,2008,(5).
    [116]王新.孙中山民生思想追忆和辨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2).
    [117]谭培育.浅议孙中山的民生史观[J].法制与社会,2008,(25).
    [118]李斌.论孙中山“知难行易”知行观的现实意义[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119]马忠.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精神中道德要素的分析及其价值[J].甘肃社会科学,2009,(2).
    [120]王成礼.孙中山“心性文明”对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借鉴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9,(5).
    [121]宋德华.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演进的特点[J].广东社会科学,2009,(5).
    [122]张春林.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融合——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再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9,(2).
    [123]郑淑芬,高迪.孙中山民生主义目标新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3).
    [124]伏传伟.从“民本主义”到“民权主义”——论孙中山法治思想的传统渊源[J].政法学刊,2010,27(6).
    [125]魏义霞,高志文.孙中山的大同及其意义——兼与康有为等人比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5).
    [126]柴文华.论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文化观[J].社会科学战线,2011,(10).
    [127]王敬华.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2011,13(4).
    [128]宋志明.从孙中山看中国近代知行观念的更新[J].河北学刊,2011,31(2).
    [129]王中汝.孙中山政治哲学的三维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8(6).
    [130]付启元,卢立菊.1925年海外人士对孙中山的追悼[J].史海探迹,2011,(10).
    [131]唐忠宝.孙中山社会主义观的三重维度[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2).
    [132]王效.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观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28(1).
    [133]徐长福.柏拉图与孙中山:政治权能关系的跨时空思考[J].河北学刊,2012,32(3).
    [134](德)海法特.孙中山传[M].台北:台北商务印书馆,1968.
    [135](美)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36](苏联)约·阿克雷维耶夫.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37](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革命者[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86.
    [138](美)史扶邻.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者[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139](日)伊原泽周.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研[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40](美)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上·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141](日)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活动日本执行委员会.百年后的日本与中国——孙中山的梦想与现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42](美)林百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M].台北:东方出版社,2013.
    [143](美)林百克.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美国顾问眼中的孙中山[M].台北:东方出版社,2013.
    [144] Pearl Buck. The Man Who Changed China:The Story of Sun Yat-Sen[M]. NewYork: Random House1953.
    [145] Marius B Jansen. The Japanese and Sun Yat-sen[M]. California: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70.
    [146] Wilbur, C. Martin. 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M]. New York: ColumbiaUniversity Press,1976.
    [147] Chung-Gi Kwei. Dr. Sun’s Policy of Aligning with Soviet Russia and AdmittingChinese Communists to Kuomintang Membership[M]. Berlin: SpringerNetherlands,1970.
    [148] Marius B Jansen. The Japanese and Sun Yat-sen[M]. Palo Alto: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70.
    [149] Schiffrin, Harold Z. Sun Yat-sen, reluctant revolutionary[M]. Boston: Little,Brown,1980.
    [150] Sun yet sen. MARIE-CLAIRE BERGER.[M].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Press,1994.
    [151] Yansheng Ma Lum, Raymond Mun Kong Lum. Sun Yat-Sen in Hawaii: Activitiesand Supporters[M]. Hawaii: Hawaii Chinese History Center,1999.
    [152] R. Keith Schoppa. The Columbia guide to modern Chinese history[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0.
    [153] Marie-Claire Bergere. Sun Yat-Sen[M]. Palo Alt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54] Harold R. ISAACS. 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M]. Chicago:Haymarket Books,2001.
    [155] Khoo, Salma Nasution. Sun Yat Sen in Penang[M]. Penang: Areca publishing,2008.
    [156] David B. Gordon. Sun Yat sen: Seeking a Newer China[M]. San Antonio: Pearson.2009.
    [157] Harold Z. Schiffrin. Sun Yat-Se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M].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0.
    [158] Leonard Shihlien Hsu. Sun Yat-Sen: His Political and Social Ideals[M]. Whitefish:Kessinger Publishing,2010.
    [159] Stephen Chen, Robert Payne. Sun Yat-Sen: A Portrait[M]. Whitefish: KessingerPublishing,2010.
    [160] Lyon Sharman. Sun Yat-Sen, His Life and Its Meaning: A Critical Biography[M].Montana: Kessinger Publishing,2011.
    [161] Lai To Lee, Hock Guan Lee. Sun Yat-Sen, Nanyang and the1911Revolution[M].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2011.
    [162] Shao Chuan Leng, Norman Dunbar Palmer. Sun Yat Sen and Communism: The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Series, No.10[M]. Whitefish: LiteraryLicensing, LLC,2012.
    [163] Chih-P’ing Chou. Maker of Modern China: The Story of Sun Yat-sen[M]. 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3.
    [164] David J. Lorenzo. Conceptions of Chinese Democracy: Reading Sun Yat-sen,Chiang Kai-shek, and Chiang Ching-kuo[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Press,2013.
    [165] Tan, G., Niou, E. An Analysis of Dr. Sun Yat-Sen's Self-Assessment Scheme forLand Taxation[J]. Public Choice,1994(103-114).
    [166] Cheng-chung Lai,Paul B. Trescott. Liang Qichao,Sun Yat-sen,and the1905-1907debate on social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05,32(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