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是立足于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背景下提出来的命题,而公共预算则是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基本途径,也是其他财政支出法律控制方式和制度的基础。当我们从公共预算的视角思考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问题时,我们必须回答如下问题: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究竟对于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有何意义?财政支出法律控制应当秉持何种理念?财政支出法律控制如何在制度层面上得以实现?中国当前财政支出法律控制应当如何转型,方能因应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
     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除导论外,本文共包括五章,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属于基础分析(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中第一章主要论述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理论根基,第二章主要论述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理念基础;第二个部分属于制度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其中第三章是从预算权力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第四章则是从预算权利的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第三部分则属于转型分析(第五章),本部分主要立足于中国财政公共化改革和西方发达国家预算改革运动的背景之下来思考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转型问题。
     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财政公共性: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理论根基。本章主要是围绕着财政公共性对财政支出法律控制所关涉到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本章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节是对财政公共性的解读,财政公共性是分析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基础,本节选取了国家本质、财政职能和财政类型这三个维度对财政公共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本节的分析是为了说明,财政公共性是理解公共财政的一把钥匙,无论我们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最终都是在回答如何实现财政公共性的问题。第二节是对财政公共性与财政支出法律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本节首先从理论层面对财政公共性与财政支出法律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以英美两国为例证明,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个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一个从对财政收入控制的重视到对财政支出控制的重视的转变,而财政公共性由此也得以凸显;然后进一步剖析了公共预算制度在财政支出法律控制中的重要意义。本节的分析是为了说明,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必须将实现财政公共性作为基本目标,以建立公共预算制度作为基本途径。
     第二章——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理念探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本章主要回答财政支出法律控制应当秉持何种理念的问题。在本章中,笔者将财政支出法律控制所应当秉持的理念概括为:财政效率理念、财政公平理念、财政民主理念和财政法治理念。由于财政效率理念和财政公平理念主要是结果导向的,而财政民主和财政法治主要是过程导向的,同时考虑到公平与效率、民主与法治内在的密切联系,因此笔者在本章中将这四个理念分为两节展开分析:第一节分析财政效率理念和财政公平理念,本节首先对财政效率理念和财政公平理念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法律控制中如何体现财政效率与财政公平理念;第二节则分析财政民主理念与财政法治理念,本节首先对财政民主理念和财政法治理念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重点论述了财政支出法律控制中如何体现财政民主与财政法治理念。
     第三章——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权力之维。本章着眼于从预算权力的角度展开对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制度分析。本章的分析涵盖了公共预算的三个重要过程,这也构成本文的三节。第一节是预算编制过程的法律控制,本节以预算编制权为中心,首先对预算编制权的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探讨了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问题,然后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详细论述了预算编制权的法律控制问题。第二节是预算审议过程的法律控制,本节首先利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立法机关预算审议权在预算权中的核心地位进行了论述,然后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预算审议权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预算批准权、预算否决权和预算修正权)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对预算审议的程序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地论述。第三节是预算执行过程的法律控制。在笔者看来,预算执行过程的法律控制实际上就是预算执行监督。本节首先明确指出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理性化是预算执行监督的两大目标,然后对美中法日四国所代表的四种预算执行监督体系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预算执行监督中的两大体制性问题(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预算调整审批权的配置)和两个具体制度问题(预算执行报告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剖析,最后对预算执行中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四章——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权利之维。本章着眼于从公民预算权利的角度展开对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制度分析。本章指出,只有公民在预算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都最终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财政支出的法律控制才能从权利维度得以落实,财政公共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本章的内容即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第一节分析公民预算知情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本节以财政透明度为中心,首先对财政透明度对于公民预算知情权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揭示,接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为样本,分析了域外的财政透明度建设,然后从财政透明度法律治理的角度剖析了财政透明度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财政透明度的现状和法律应对进行了论述。第二节分析公民预算决策参与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本节以参与式预算为中心,首先对公民参与预算决策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国外和中国公民参与预算决策的实践进行了对比分析,接下来指出走向法治化是拓展和深化公民参与预算决策的必由之路。第三节分析公民预算监督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本节以纳税人诉讼为中心,首先论述了公民预算监督权与纳税人诉讼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国外纳税人诉讼制度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构建纳税人诉讼制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转型。本章着眼于在具体制度分析之外,从较为宏观的视野来把握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转型问题,以探索中国公共财政建构的有效路径。本章分为两节展开论述:第一节分析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转型的时代背景,本节从财政公共化改革和西方发达国家预算改革运动这两个方面来解析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转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为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转型奠定基础。第二节分析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转型之路,本节将对中国财政支出法律控制转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思考转型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力图为中国财政法律控制的转型找寻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The Legal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is a proposition brough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Public budget, a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such legal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also acts as the basis of other mean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legal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When we take the legal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into consideration from a public budget perspective, we shoul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egal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in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What kind of theories should be applied to when we control fiscal expenditures by laws? How to realize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on the institution level? How does China’s current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transform to meet the need of constructing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whol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l parts. PartⅠ, consisting of Chapter 1 and Chapter 2, is the basic analysis of the whole theories, with Chapter 1 discuss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legal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and chapter 2,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PartⅡ, consisting of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gives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Chapter 3 analyzes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dgetary powers, and chapter 4,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dgetary rights. In PartⅢ(Chapter 5) we have an analysis of the matter of transition, focusing on the transition of the legal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set in the reform of finance publica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budgetary reform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Chapter 1 is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Based on the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this chapter analyzes some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Two problem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within two sections separately. Section one, the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iming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 of publicness as a key to understand government finance. No matter how we understand“government finance”, we are actually referring to realizing the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Section 2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and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After the analysis of such kind of relationship, this section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is a history of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and, after fiscal expenditures, taking the place of fiscal revenues, have drawn people’s more attention, the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Furthermore, this section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budget system in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On the whole, this section aim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must take realizing the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as its goal and public budgetary system its basic approach.
     Chapter 2 is Exploring of the Ideas of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Ideas can be the guide of actions. This chapter mainly answers what kind of ideas should be applied to in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Four types of important ideas have been referred to in this chapter: the idea of fiscal efficiency, the idea of fiscal fairness, the idea of fiscal democracy, and the idea of rule of law in government finance. Because the ideas of fiscal efficiency and fiscal fairness are results-oriented and the ideas of fiscal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 government finance are process-oriented, and considering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nd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the four idea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Section 1 analyzes the ideas of fiscal efficiency and fiscal fairness and expounds how to realize them in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Section 2 analyzes the ideas of fiscal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 government finance and their realization in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Chapter 3 is Dimension of the Powers in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This chapter gives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dgetary powers. The analysis covers three important budgetary processes discussed in three sections separately. Section 1 is the legal control of budget formulation process. Focusing on the powers of budget formulation, it firstly discusses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powers of formulating budget, the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formulating budget, and thirdly the legal control of the powers of formulating budget from the aspects of substances and procedures. Section 2 is the legal control of budget deliberation process. This section firstly discusses the core status of legislature’s power of deliberating budget in budgetary powers, using method of historical analysis, secondly analyzes three basic expression forms of budget deliberating powers, which are the power of approving budget, the power of correcting budget, and the power of vetoing budget, thirdly the procedures in budget deliberation. Section 3 is the legal control of budge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hich in fact is the problem of supervision of budget implementation. This section firstly points out that the normal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are two goals of supervision of budget execution, then comparatively analyzes four types of supervision of budget implementation which represented in US, China, France, and Japan. The two systemic problems(i.e. the dependence of audit supervision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powers of budget adjustment) and two specific problems in budget execution supervising (i.e. the system of budget implementation reporting and the system of treasury centralized paying)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 with a later illustration of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in budget implementation.
     Chapter 4 is Dimension of the Rights in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This chapter gives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for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dgetary rights. Only when the citizens’rights to be informed, to participate, to oversee in budget process are protected by laws can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be carried out and the publicness of government finance be realized ultimately in the dimension of citizens’rights. This chapter expands around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Section 1, which focuses on fiscal transparency, firstly illuminates the importance of fiscal transparency of citizens’budgetary rights to be informed, then discusses the foreign construction of fiscal transparency, foucusing on the proposals of IMF and OECD, and then analyzes the legal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re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scal transparency, la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scal transparency in China and the legal countermeasures. Section 2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protecting citizens’rights to participate in budgetary process. This section, which focuses on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for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budget decision,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participation practice in budget decis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s out that legalization is the only road to expand and deepen citizens’participation in budget decision. Section 3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protecting citizens’rights to supervise in budget execution. This section, which focuses on taxpayers’suit,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itizens’rights to oversee in budgetary process and taxpayers’suit, investigates the foreign taxpayers’suit systems,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axpayers’suit system in China.
     Chapter 5 is The Transition of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the transition in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in China has been involved from a more macro analytical perspective, so a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in China. There are two sections in this chapter. Section 1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hina’s transitional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publicalization of government finance in China and the budget reform movement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laying foundation of the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Section 2 analyzes the transitional means of the legally control in fiscal expenditures in China, revealing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legal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s. The critical problems in transition are so serious that it is imminently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fiscal expenditures of China by laws.
引文
6关于此事的报道,参见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91026/n267751711.shtml(2009-12-29)。
    7高培勇:《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研究——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第231-235页。
    11胡代光主编:《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3页。
    12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斯·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陈光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13 [美]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穆怀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05页。
    14 [美]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E.瓦格纳:《赤字中的民主》,刘廷安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78页。
    15 [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页,第193页。此外,布坎南还发展了维克塞尔关于专款专用税制观点,在其看来,“有效设计的专款专用制度,可以限制政府——无论它是什么样的政府——剥削纳税公众的程度;可以使政府产生积极的动机提供纳税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参见该书第182页。
    16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81页。
    17同上注,第283页。
    18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214页。
    19 Franco Reviglio, Budgetary Transparency for Public Expenditure Control, IMF Working Paper No. 01/8, January, 2001, 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879323 (2010-07-09).
    20 Anandi Mani, Sharun Mukand, Democracy, Visibility and Public Good Provis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83, 2007.
    21 Núria Bosch, JoséM. Durán, Fiscal Federalism and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8.
    22 Peter Diamond, Public Finance Theory– Then and Now,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86, 2002, 311-317.
    28 Frederick A. Cleveland, Evolution of Budget Idea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62,No.1, 1915, 15-35.
    29 William F. Willoughby, The Movement for Budgetary Reform in the States, New York: D. Appleton and Company for 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Research, 1918, 1-8.
    30 V. O. Key, Jr., The Lack of Budgetary Theor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34, 1940, 1137-1144.
    31 Verne B. Lewis, Toward a Theory of Budge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12, 1952, 43-54.
    32 Arron Wildavosky, Political Implication of Budgetary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21, 1961,183-190.
    33 [美]阿伦·威尔达夫斯基:《预算:比较理论》,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34 [美]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供贷与平衡》,叶娟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35 [美]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叶娟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36 [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斯·F·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第2版),陈振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3-294页。
    37 [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8版),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5页。
    38 [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曾锡环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39 Carlos Santiso, Improving Fiscal Governance and Curbing Corruption: How Relevant are Autonomous Audit Agencies?,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Vol.7, No.2, 2006, 97-108.
    40和本文直接相关的有以下一些:Anwar Shah (edit.), Budgeting and Budgetary Institutions, The World Bank, 2007;Anwar Shah (edit.),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The World Bank, 2007; Anwar Shah (edit.),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and combating corruption, The World Bank, 2007.
    41我国学者吴金根指出,传统的观点认为,税收具有明显的“侵益性”而财政支出具有“授益性”,这是法学界不重视财政支出行为的法律规制的理由之一,其进一步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支出行为已经体现出明显的侵益性特点。参见刘剑文主编:《民主视野下的财政法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42 [法]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郑戈等译,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4页。
    43 [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350页。
    44 [美]桑斯坦:《偏颇的宪法》,宋华琳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367页。
    45 Catherine M. Sharkey, Federalism Accountability:‘Agency-Forcing’Measures, Duke Law Journal, Vol.58, 2009, 2125-2192.
    46 Eileen McDonagh, Michael Tolley, Empowering Democratic Citizenship: The Welfare State as Constitutional Rights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USC Gould School of Law, July 10, 2009, 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1432562 (2010-03-12).
    47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8高培勇:《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0蒋洪等:《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1杨君昌等:《公共预算:政府改革的钥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2马国贤:《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3王淑杰:《政府预算的立法监督模式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4马蔡琛:《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预算管理:一种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5马骏和於莉指出,中国公共预算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预算过程看成一个技术过程和管理过程,而忽视了其中的政治因素”,这种研究现状“大大地制约了我国预算研究的发展。”见马骏、於莉:“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函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112页。
    56王绍光:“国家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2期。
    57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读书》,2001年第8期。
    58王绍光、马骏:“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
    59马骏、叶娟丽:“公共预算理论:现状与未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0马骏:“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61除了前面提到的论文外,主要还有以下一些——1.马骏:“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经济学家》,2003年第3期;2.马骏、叶娟丽:“零基预算: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3.马骏:“公民参与预算:美国地方政府的经验及其借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4.马骏、林慕华:“现代议会的预算修正权力”,马骏等主编:《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5.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改革”,马骏、侯一麟主编:《公共管理研究》第6卷,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
    62陈振明:“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政府社会管理’课题的研究报告》之三”,《东南学术》,2005年第4期,第25页。
    63张光:“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
    64这三部论文集分别是: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马骏等主编:《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朱春奎等主编:《公共财政与政府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5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政国家——作为财政宪法学的一种理论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6朱孔武:《财政立宪主义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7朱丘祥:《分税与宪政——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价值与逻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68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9张杰、汪进元:“论民主体制的类型化与地方财政的民主化”,《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70刘剑文先生近年来有关财税法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1.刘剑文:《走向财税法治——信念与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2.刘剑文:《财税法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刘剑文主编:《民主视野下的财政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1-10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71徐孟洲等:《财税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2张守文:“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问题”,《法学》,2003年第9期。
    73熊伟:“财政法基本原则论纲”,《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74魏建国:“财政分权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的选择”,《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6期。
    75徐阳光:“预算国家:财政法治的理想——源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3期。
    76王源扩:“财政法基本原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论文,2001年11月。
    77黎江虹:“纳税人权利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论文,2006年4月。
    78詹清荣:“中国公共财政的法理基础——以税收征管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博弈为逻辑主线”,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论文,2008年10月。
    79高玉琢:“政府预算中的宪政问题研究”,苏州大学法学院博士论文,2008年4月。
    
    80刘剑文主编:《财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9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90见本文导论中“选题背景”部分。笔者认为,“公共财政”与“财政”都是同“Public Finance”相对应的词汇,但是在中国提出“公共财政”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强调财政的公共性,因此,只要财政公共性能够真正实现,那么究竟使用“财政”或者“公共财政”其实是不重要的。关于这场争论的一个述评,参见袁星侯:“公共财政与财政的公共性:一个述评”,《经济学家》,2000年第5期。
    91高培勇:“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第59页。
    92有学者指出,广义财政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以社会性的权力中心为主体的理财活动,包括国家出现之前的原始财政、国家出现之后的国家财政、以及将来国家消亡之后以公共权力为分配主体的财政”,而狭义财政则特指“人类社会某个具体发展阶段上的以社会权力为分配主体的理财活动”。见吴才麟著:《中国财政通史.中国财政起源和夏商西周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93吕炜:《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94参见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5-247页。
    9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18页。
    96有学者指出,关于国家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的核心。参见毛程连主编:《西方财政思想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97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第269页。
    98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8-89页。
    99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111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6-198页。
    112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梁小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7页。
    113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梁小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14这并非公共产品概念的泛化,而是因为,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财政资源作为基础,即便是市场规制、产权保护这些通常看来和财政无甚关联的领域,相关公共权力机构的存在都必须以财政为前提。
    115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116吴忠民:“立足于社会公正,优化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96页。
    117景天魁:“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33页。
    118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肖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33页。
    119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120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7-39页。
    121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2-313页。
    
    122方行:《中国封建经济论稿》,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48页。
    123马克垚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397页。
    124杨斌主编:《财政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91页。
    133对这一问题,周刚志先生进行了较为详尽地论述,参见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政国家——作为财政宪法学的一种理论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77页。
    134程汉大主编:《英国法制史》,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201页。
    135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第16页。
    136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137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138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第16页。
    139刘建飞等编著:《英国议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140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0-61页。
    141《大宪章》第12条的原文是:“No scutage not aid shall be imposed on our kingdom, unless by common counsel of our kingdom, except for ransoming our person, for making our eldest son a knight, and for once marrying our eldest daughter; and for these there shall not be levied more than a reasonable aid. In like manner it shall be done concerning aids from the city of London.”Available at http://www.constitution.org/eng/magnacar.pdf(2010-07-07)。
    142翟继光:《财税法原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收法治建设》,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143焦建国:《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页。
    144王绍光、马骏:“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9页。
    145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147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148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41页。
    149《邦联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一切战费及为共同防御或普遍福利目的引致之一切开支,经合众国国会批准,应由公共财库中支付。此公共财库之资金由各州按照各州境内之一切土地(而不论已授与任何人或为任何人作过丈量)之价值比例摊派。此项土地及地上之建筑、设施应根据合众国国会随时指定之方式进行估价。各州议会应于合众国国会决定之时限内指令赋课税款以交纳上述摊派份额。”[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46页。
    150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151关于美国联邦宪法的中文译本很多,笔者这里采用的是李道揆先生的译本。见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778-780页。
    152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政国家——作为财政宪法学的一种理论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153西方学者指出,“budget”(预算)一词来自于中世纪英文单词“budjet”,含义是国王用以存放公共开支所需资金的袋子,而“budjet”这个词则来源于一个古法语的单词“bouge”,指一个小袋子。See Richard Allen&Daniel Tommasi (ed.), Managing Public Expenditure: A Reference Book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 OECD, 2001, 41, 63.
    154王绍光:“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155王绍光、马骏:“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10页。
    156 Ian Lienert, Moo-Kyung Jung,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Budget Systems, OECD Journal on Budgeting, Vol.4, No.3, 2004, 24.
    157王绍光教授将依照现代预算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称为“预算国家”,指出其显著标志有两个:一是财政统一,即政府的所有收支最后统一到一本帐里面,二是预算监督,即代议机构能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他认为,法国、英国和美国则代表了向预算国家转型的三种不同路径:法国是先实现财政统一,后实现预算监督;英国是财政统一和预算监督交替进行;而美国则是先有预算监督,后有财政统一。参见王绍光:“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158孙健波:《财政改革的理想与现实》,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159翟继光:《财税法原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收法治建设》,2008年版,第29页。
    160王绍光、马骏:“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16-17页。
    161马骏:“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经济学家》,20034年第3期,第74页。
    162王绍光、马骏:“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第14-15页。
    163 Ian Lienert, Moo-Kyung Jung,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Budget Systems, OECD Journal on Budgeting, Vol.4, No.3, 2004, 446.
    164 [美]乔纳森·卡恩:《预算民主:美国的国家建设和公民权(1890-1928)》,叶娟丽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165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读书》,2001年第8期,第22页。
    166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改革时代,从布赖恩到富兰克林·罗斯福》,纽约,1955年,第176页,转引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7页。
    167参见王绍光:“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168孙健波:《财政改革的理想与现实》,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3页。
    169 [美]艾伦·希克:“同乡计划项目预算(PPB)之路:预算改革的各个阶段”,[美]阿尔伯特·C.海迪等著:《公共预算经典(第二卷)——现代预算之路》,苟燕楠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170 Jürgen von Hagen, Budgeting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Spending, Anwar Shah(edit.) , Fiscal Management, The World Bank, 2005, 1.
    171 [美]约翰·L.米克塞尔:《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白彦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96页。
    172邓子基主编:《财政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192页。
    173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174 L.R.琼斯、杰里·麦克夫雷:“联邦政府中的财政管理改革”,罗伊·T.梅耶斯等著:《公共预算经典(第一卷)——面向绩效的新发展》,苟燕楠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175杨君昌等:《公共预算:政府改革的钥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347页。
    176对于预算原则,学者们已经有着非常详细和深入的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已经成为人们关于公共预算的常识,笔者将在论述预算编制时予以详细分析,不过这些原则会在本文中不断被强调。关于这个问题,更为全面的论述可参阅以下文献——马骏:“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经济学家》,2003年第3期;王雍君编著:《公共预算管理(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54页。
    177马骏:“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经济学家》,2003年第3期,第78页。
    178这事实上要求预算凸显其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功能。
    184约瑟夫·怀特指出,“如果资格授权支出在某些方面涉及的与部门支出更加相似,它就更易于控制。”见约瑟夫·怀特:“资格授权预算”,罗伊·T.梅耶斯等著:《公共预算经典(第一卷)——面向绩效的新发展》,苟燕楠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3-584页。
    185 [美]维托·坦齐、[德]卢尔德格尔·舒克内希特:《20世纪的公共支出》,胡家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1页。
    18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36页。
    187学者们对此当然会有着不同的回答。例如,经济学家往往强调效率问题,而法学家、社会学家则更为关注公平问题。当然,经济学家并不否认公平的重要性,而法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并不排斥对效率的追求。
    188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肖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189例如,斯坦利·赖特在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撰写“有效配置”(Efficient Allocation)这个条目中也认为:“效率意味着在资源和技术条件限制下尽可能满足人类需要的运行状况”。见[英]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E-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页,该条目是严筱钧翻译的。
    190 [美]布鲁:《经济思想史(第6版)》,焦国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页。
    191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页。
    192 [美]德尔:《民主与福利经济学》,陈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199樊纲:“平等、公平与经济发展”,姚洋主编:《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7-618页。
    200樊纲:“平等、公平与经济发展”,姚洋主编:《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3页。
    201例如,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市的失业保险金从2010年8月1日起执行新的标准,具体为中心城区595元,其余地区546元。(见刘友莉、雷洁琼:“成都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中心城区每人每月595元”,《成都商报》,2010年8月8日,第01版)实际上,这个标准很难保证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且这还是大幅度上调之后的最新标准。对于超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失业人员和从来就没有工作的人员,则只能领取社会救济金(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而这个标准则更低。
    202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203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8页。
    204边际贫穷是指因为“缺乏教育,或出于怀孕期,或家庭状况的变化,或一般经济不景气等造成的贫穷。”见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208刘剑文等:《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209另一种常见的公共产品分类是根据公共产品的性质,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其中前者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如国防、治安),后者是指只具备非排他性或者非竞争性的产品,例如私人部门生产的公共产品或者公共部门提供的私人产品(例如教育、交通)。
    210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219张千帆主编:《宪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218页。
    220《世界人权宣言》是由联合国大会1948年12月10日第217A〔III〕号决议通过。
    221《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由联合国大会1966年12月16日第2200A〔XXI〕号决议通过。
    222黎建飞主编:《社会保障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223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就曾经设想了一个保证平等公民自由的由正义宪法调节的社会基本结构,其中要求政府应当确保一种社会最低受惠值,他指出,这可以通过家庭津贴、对生病和失业的特别补助或者较系统地通过收入分等补贴(即对收入低于法定标准的家庭进行补助)等方法来达到。见[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76页。
    227 [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孙荣飞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228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页。
    229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230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英文第三版序言,第3页。
    231刘剑文:《走向财税法治——信念与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232刘剑文:《走向财税法治——信念与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233应当指出的是,公共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这两个方面,不过公共预算制度在公共财政中的作用确实主要体现在规范政府财政支出行为、促进财政民主方面。
    234朱孔武:《财政立宪主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238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239 [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245页。
    240 [英]约瑟夫·拉兹:《法律的权威》,朱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241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91页。
    242 Aleksander Peczenik, On Law and Reason,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V., 2008, 25.
    243 Lon L. Fuller, The Morality of Law, Revised Edi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46-81.
    244 Richard H. Fallon, The Rule of Law as a Concept in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Columbia Law Review, Vol.97, No.1, 1997, 7-8.
    245至于学者们揭示的法治内涵中的其他要素,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对法律本身的要求,例如亚里士多德说的“良法”、拉兹所说的“法律应当可以指引人们的行为”等。
    246张贤明、张喜红:“试论法治与民主的基本关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100页。
    247钱颖一:“市场与法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3期,第1页。
    248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页。
    249有学者将此称为“财政法定主义”,并指出其“最初只是以税收法定主义的形式而存在”。见刘剑文主编:《财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250必须注意,这里所说的“财政领域的一切行为”不仅仅包括了政府的行为(即财政行为),还包括了作为政府相对人的行为,例如纳税行为、交费行为等。
    251刘剑文主编:《财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252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1页。
    253高培勇主编:《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第234页。
    254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2页。
    255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37页。
    256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257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258秦前红、叶海波:“论民主与法治的分离与契合”,《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1期,第70页。
    259季卫东:《宪政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2页。
    260以中国审计机关为例,国家审计机关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预算监督力量,因此各国都非常强调审计机关独立性的至关重要,但是就中国目前的审计体制来看,却很难彰显出其独立性来,它实际上只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力量非常弱小。
    261卓泽渊教授曾经指出,“除了特别的情形之外,从最广义上讲,人民与公民两个概念是相同的。它们只是使用的语境不同——在政治的意义上更多使用人民的概念,在法律的意义上更多使用公民的概念。人民是政治意义上的公民,公民则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民。”(见卓泽渊:《法政治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52页)在本文中,往往将这两个概念交替使用。
    262有关预算权力的问题,参见本文第三章“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权力之维”。
    265陈涛:《四万亿的两个比较》,《南方周末》2008年11月13日,C13版。
    266有学者指出,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只有两项工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一个是“1956年黄河规划和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另一个则是“1992年三峡工程建设项目”。见刘剑文:《走向财税法治——信念与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267这还只是2005年的数据,参见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nz/jjlwgwy/(2010-10-2)。据笔者所知,由于加薪在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此后的大规模加薪很难见到媒体有正式报道,但事实上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变相地提高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例如这些年政府机关进行公车改革补贴),实际上加薪一直没有停止。
    268卓泽渊:《法政治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269 B. Guy Peters, Performance-Based Accountability, Anwar Shah (edit.),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and Combating Corruption, The World Bank, 2007, 17.
    270谭翊飞、张一龙:“审计风暴为什么换不来问责风暴问题触目惊心官场太平依旧”,参见《南方周末》网站http://www.infzm.com/content/48218(2010-11-20)。
    278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279在不少国家,财政部门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是预算监督中的重要内容。
    280马骏、林慕华:“现代议会的预算修正权力”,马骏等主编:《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281在刘剑文教授等学者撰写的《中央与财政分权法律问题研究》中,就将预算中的权力归纳为“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监督权力”。见刘剑文等:《中央与财政分权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282 Karl-Martin Ehrhart et al., Budget Processes: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CAEPR Working Paper #2006-009, 2006, 1.
    283 V. O. Key, Jr., The Lack of Budgetary Theor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34, 1940, 1138.
    284蒋洪等:《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页。
    285有学者在分析美国联邦政府预算时指出:“科学有效的编制方法必将对整个联邦政府财政支出的效率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见刘喆:“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及特点”,《财经科学》,2006年第2期,第118页。
    286杨君昌等:《公共预算:政府改革的钥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343-344页。
    287在奥地利,预算由审计院编制。见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288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9页。
    289朱孔武:《财政立宪主义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290 [美]雪莉·琳内·汤姆金:《透视美国预算与管理局——总统预算局内的政治与过程》,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291蒋劲松:《议会之母》,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691-692页。
    292 Valentino Larcinese et al., Allocating the US Federal Budget to the States: The Impact of the Presiden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STICERD Research Paper Series. No.PEPP 03, June, 2005, 3.
    293有学者归纳了普遍由行政机关行使预算编制权的原因:“第一,行政机关承担执行预算的职责,因而对财政收支的历史状况和现实情况比较了解,所拟定的预算指标也比较切合实际。第二,作为政府财政收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者,行政机关编制预算,可以保证通过预算执行以达到实现政策目标的目的。第三,行政机关是预算的执行者,如由行政机关编制预算,则编制与执行的权责统一,有利于预算的执行。”笔者认为,该观点有一定道理。参见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294 Von Hagen, Jürgen, Budgeting procedures and fiscal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onomics Papers 96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1992; Von Hagenet al., National budget processes and fiscal performance, in Towards Greater Fiscal Discipline, European Economy, Reports and Studies No.3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1994.
    295刘建飞等编著:《英国议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296 Verne B. Lewis, Toward a Thoery of Budgeting, Pu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2, No.1, winter, 1952, 43.
    297陈立齐:“美国联邦预算法律的演进”,马蔡琛译,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5-26页。
    298陈立齐:“美国联邦预算法律的演进”,马蔡琛译,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299 [美]雪莉·琳内·汤姆金:《透视美国预算与管理局——总统预算局内的政治与过程》,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300需要说明一点,在美国的预算编制中,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分别由财政部和预算管理局负责编制的。
    301王雍君编著:《公共预算管理(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302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Handbook, The World Bank, 1998, 2.
    303 Salvatore Schiavo-Campo, The Budget and Its Coverage , Anwar Shan(edit.), Budgeting and Budgetary Institutions,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7, 55-56.
    307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0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国家预算的管理及法制化进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7-231页。
    308 Jürgen von hagen, Budgeting Institutions for Better Fiscal Performance, Anwar Shan(edit.), Budgeting and Budgetary Institutions,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7, 32.
    309参见徐孟洲等:《财税法律制度改革与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10蒋洪等:《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26-127页。
    323 Robert Keith, Introduction to the Federal Budget Process, CSR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 98-721 GOV,March 7, 2008, 11.
    324参见齐守印、杨敏主编:《中外财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336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337翟继光:《财税法原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收法治建设》,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338对于这一段历史的回顾,参见本文第一章第二节。
    339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4页。
    340王绍光:《民主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3-54页。
    341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5页。
    342有学者指出,“在议会的发展史上,曾经采用过三院制和四院制,但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据统计,目前在设有议会的16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11个国家实行一院制,53个国家实行两院制,分别占总数的68%和32%。……实行两院制的国家对两院制的称呼各不相同,美、日等国称之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法国称之为参议院和国民议会;瑞士称作国民院和联邦院。在一般的情况下,议会中的两院可以按英国的习惯称为上院和下院。”见周民锋主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8-89页。
    343刘建飞等编著:《英国议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344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01-104页。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预算审议权在立法机构内部的配置在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或宪政问题,而本文是一篇经济法论文,同时由于在不实行两院制议会的国家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例如我国),因此本文对该问题只是稍微提及,不予展开。
    
    345我国现行1982年宪法第64条第2款的规定,预算草案的通过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46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见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7页。
    353预算案被否决对于财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方面。这是因为,从现代财政制度的实际运作来看,税收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依照税收法定原则,政府征税主要是依照国家制定的税法而非立法机构批准的预算进行的。
    354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355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368参见张献勇:“论人大的预算修正权”,《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第51页。
    369叶娟丽:“韩国国民大会的预算权力”,《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02页。
    370季卫东:《法治程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371对于众议院通过的拨款法案,应当送至参议院,由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就众议院的审查结果加以审查,完成审查后提请参议院通过(如审查意见与众议院存在分歧,则由两院代表组成的协调委员会协商后提交报告再经两院通过,这一过程必须在9月底之前完成。3
    372 Robert Keith, Introduction to the Federal Budget Process, CSR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 98-721 GOV, March 7, 2008, 13.
    373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页。
    374参见徐红:“论英美两国议会对政府开支的立法监控机制”,朱春奎等主编:《公共财政与政府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2-93页。
    383 Daniel Tommasi, Budget Execution,Anwar Shan(edit.), Budgeting and Budgetary Institutions,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7, 279.
    384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388 Richard Allen, Daniel Tommasi(edit.), Managing Public Expenditure: A Reference Book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 OECD 2001, 211.
    389学者们一般认为,政府除拥有预算编制权之外,还拥有预算执行权。不过笔者认为,从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角度来看,与其强调政府在预算执行方面的权力,不如强调其在预算执行方面的职责。
    390兰晓强、王剑:“行为约束视角下的预算自由裁量权问题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34页。
    391王雍君编著:《公共预算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392 [美]约翰·L·米克塞尔:《公共财政管理》,白彦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4页。
    393在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法院也可以通过在纳税人诉讼中行使司法权在事实上构成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过笔者认为,纳税人诉讼的发动者是公民,这更多地涉及到公民预算执行监督权利的保障问题,因此本文将其放在第四章中进行分析。
    394徐红:“论英美两国议会对政府开支的立法监控机制”,朱春奎等主编:《公共财政与政府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
    395参见尹中卿:“当代美国国会的财政监督程序”,《人大研究》,2002年第3期,第44页。
    396王淑杰:《政府预算的立法监督模式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48页。
    
    397彭礼寿:“美国国会的预算监督制度及其借鉴”,《财政监督》,2006年第9期,第60页。
    398蒋洪等著:《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251页。
    399付伯颖:“美日财政监督的特点与监督”,《财政监督》,2006年第6期,第56页。
    403贺邦靖:《中国财政监督》,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404王银梅:“法国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启示”,《财政监督》,2005年第10期,第42页。
    405法中公共财政监督研讨会中方代表团:“法国财政预算改革与监督管理新情况考察及借鉴”,《财政监督》,2007年第1期,第63页。
    406齐守印、杨敏主编:《中外财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407付伯颖:“美日财政监督的特点与监督”,《财政监督》,2006年第6期,第56页。
    408相关资料包括财政支出决算报告书、跨年度经费决算报告书以及中央政府债务计算书。
    409闫海:“基于立宪政体的日本预算执行多元监督及借鉴”,《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45-146页。
    410江龙:《财政监督的理论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411日本财务省的前身是大藏省,2001年在中央省厅改革后,大藏省被分解成现在的财务省和金融厅,后者主要负责银行监管。
    412齐守印、杨敏主编:《中外财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413董伟:“论日本的财政监督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财政监督》,2006年第12期,第57-58页。
    414资料参见:“The Lima Declaration of Guidelines on Auditing precepts”,国际最高审计组织官方网站http://www.intosai.org/en/portal/documents/intosai/general/limaundmexikodeclaration/lima_declaration/(2010-11-25)
    415蒋洪等著:《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页。
    416参见叶青:“预算审计体制改革研究:反思与比较”,《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第6页;又见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与我国政府审计改革”,《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第16-20页。
    417项俊波:“国家审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18吴联生:“政府审计隶属关系评价模型”,《审计研究》,2002年第6期,第14-18页。
    419尹平:“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利弊权衡与改革抉择”,《审计研究》,2001年第4期,第43-46页。
    420杨肃昌、肖泽忠:“论中国国家审计‘双轨制’审计体制改革”,《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第5-9页。
    421马曙光:“利益冲突与政府审计法律制度变迁”,《审计研究》,2006年第5期,第23-28页。
    424熊伟:“预算执行制度改革与中国预算法的完善”,《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第134页。
    425刘剑文主编:《财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页。
    426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145页。
    427参见蒋洪等著:《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240页。
    433参见蒋洪等著:《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244页。
    434关于IMF和OECD有关财政透明度(预算透明度)建设中有关预算执行报告的建议,笔者将在第四章中分析。
    439参见孟宪琦等:“西方国家国库管理制度一瞥”,《经济论坛》,2004年第8期,第116页。
    440早在1786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小威廉·皮特就实施改革,设立国库,所有法定的政府开支均从国库中统一支付;1787年,英国议会通过《统一基金法》,要求政府在英格兰银行开设统一基金账户,从此政府的所有收支均纳入统一基金账户;1854年,英国议会通过《国家收入及国库支出法》,此后所有财政收支均纳入国库账户。参见焦建国:《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162页。
    441参见徐春武:“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6月,第37-38页。
    442参见徐春武:“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6月,第29-30页。
    443参见2001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
    
    449朱大旗、何遐祥:“预算法律责任探析”,《法学家》,2008年第5期,第99页。
    450具体来讲,按照责任承担的内容,可以将责任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451参见刘剑文:《财政税收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464邵春霞:“公民知情权:和谐社会的合法性基础”,《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33页。
    465 Kopits George, Jon Craig,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Operations, IMF Occasional Paper No.158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8, 1.
    466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Best Practices for Budget Transparency, May15, 2001, available at http://www.oecd.org/dataoecd/33/13/1905258.pdf (2010-07-12).
    467 Kopits George, Jon Craig,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Operations, IMF Occasional Paper No. 158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8, 1.
    468刘笑霞、李建发:“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35页。
    469 [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169页。
    470 [美]斯蒂格利茨:“自由、知情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宋华琳译,《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第268页。
    471蒋洪等:《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6页。
    472 James S. Fishkin, When the People Speak: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Public Consult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46.
    473马奔:“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协商民主的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第27页。
    475该部分内容,参见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Manual on Fiscal Transparency, 2007.
    476目前的文本为“Code of Good Practices on Fiscal Transparency(2007)”和“Manual on Fiscal Transparency(2007)”。
    477该本部分内容,参见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Best Practices for Budget Transparency, May15, 2001, available at http://www.oecd.org/dataoecd/33/13/1905258.pdf (2010-07-12).
    478邓淑莲:“预算透明度衡量标准的研究视角”,《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页。
    
    485赵倩:“财政信息公开与财政透明度:理念、规则与国际经验”,《财贸经济》,2009年第11期,第63页。
    486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49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97页。
    504蒋洪等:《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505王雍君:“全球视野中的财政透明度:中国的差距与努力方向”,《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4期,第36页。
    506参见余红艳:“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新视角——以财政透明度的制度构建为突破口”,《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54页。
    517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518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6页。
    519许国贤:“民主的政治成本”,《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第十七卷第二期,1996年6月,第273页。
    520 B.Guy Peters, Performance-Based Accountability, Anwar Shah(edit.),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and combating corruption, 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2007, 15.
    521需要指出的是,在公共产品领域,用脚投票是不现实的,因为公民基本上没有退出的可能。
    522关于强化受托责任机制,更为详细地分析可参看王雍君:“参与式预算:逻辑基础与前景展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3期,第115-117页。
    528 [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104页。
    529 [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
    530 [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0页。
    31 Kam Morshed,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Budgeting: Why and How, The Daily Star Web Edition Vol.5,No.1095, June 30, 2007, 1, available at http://www.thedailystar.net/2007/06/30/d706301503131.htm (2010-10-4). 5
    32 Brian Wampler, A Guide to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Anwar Shah (edt.),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The World Bank, 2007, 21.
    533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即预算绩效评价),是指“政府和财政部门为实现公共支出效率的目标,依据‘花钱买效果’的理念和评价规则,对公共部门支出的业绩、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的制度。”马国贤:《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324页。
    534赵丽江、陆海燕:“参与式预算:当今实现善治的有效工具——欧洲国家参与式预算的经验与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第107页。
    535马骏、罗万平:“公民参与预算:美国地方政府的经验及其借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29页。
    536 A.普雷姆昌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国的财政管理”,罗伊·T.梅耶斯等:《公共预算经典——面向绩效的新发展》,苟燕楠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560郑赫南等:“浙江温岭:人大‘参与式预算’监督2亿预算及时调整”,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5/24/c_12132979.htm(2010-08-12)。
    561惜财:“无锡参与式预算‘提标扩面’”,《江苏经济报》,2010年8月10日,B4版。另外,2010年9月16日,江苏省无锡江阴市举行参与式预算改革动员大会,全面展开参与式预算改革工作,见江苏省政府网站:http://www.jiangsu.gov.cn/shouye/zfjs/glcx/201009/t20100920_496434.html(2010-11-04)。
    56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无锡、哈尔滨‘参与式预算’试验成效评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第54期,2009年4月,第13页。
    563参见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xinwen/dfrd/hlj/2009-06/19/content_1506359.htm(2010-11-04)。
    564参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无锡、哈尔滨‘参与式预算’试验成效评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第54期,2009年4月,第14页。
    565周梅燕、何俊志:“乡镇公共预算改革的起步与思考——上海市南汇区惠南镇‘公共预算制度改革’案例研究”,《人大研究》,2008年第11期,第23页。
    566龚瑜:“政府怎么花钱百姓参与决策”,中国青年报网站: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11/content_2977991.htm(2010-11-04)。
    567 Aaron Willdavvsky,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Budgetary Reform, Public Administ ration Review, Vol.21, (4), 1961, 185.
    573 Alta F?lscher,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war Shah(edit.),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The World Bank, 2007, 136-137.
    574在泽国镇,“专家理性”的介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专家对主持人、人大代表进行预算知识培训;二是专家参与预算民主恳谈集中商谈,站在中立的立场与民意代表对话;三是专家设计并分析民意代表填写的问卷,供政府预算决策调整作为参考。参见徐珣、陈剩勇:“参与式预算与地方治理:浙江温岭的经验”,《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第34页。
    575参见Janann Joslin Medeiros:“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公民参与:市政管理中的实践——公民参与政府预算:来自巴西的经验”,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154页。
    585施正文:“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146页。
    594陈少英、王琤:“纳税人权利保护探悉”,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595刘剑文、熊伟著:《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第98页。
    596陈晴:“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考察及其借鉴”,《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第131页。
    597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598杨淑霞、山文岑:“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33页。
    599施正文:“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149页。
    600参见韩姗姗:“美国纳税人诉讼制度分析及其对中国之借鉴”,《岭南学刊》,2010年第3期,第48-49页。
    601 John Dimanno, Beyond Taxpayers’suits: Public Interest Standing in the States, Connecticut Law Review, Vol.41, No.2, 2008, 646.
    602该法规定,对旨在减少母亲和婴儿死亡率的项目提供财政补助。
    603 Frothingham v. Mellon, 262 U.S. 447, 487 (1923).
    604该法规定,赋予卫生、教育、福利部权力调配资金给州政府和地区,用来资助穷苦人士以获得受教育机会。
    605 Flast v. Cohen, 392 U.S. 83, 88 (1968).
    606 United States v. Richardson, 418 U. S. 166 (1974).更为详细的分析,参见马存利、韩平:“纳税人诉讼适格问题研究——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当代法学》,2008年第3期,第140页。
    607施正文:“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148页。
    608木佐茂男、洪英:“日本住民诉讼制度的现状及课题——对中国村民自治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的启示”,《山东大学法律评论》(第4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6页。
    609赵正群:“交际费、食粮费情报公开诉讼及其意义——日本行政诉讼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发展”,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51页。
    610闫海、金华:“我国纳税人诉讼的权利本原与制度构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27页。
    611陈晴:“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考察及其借鉴”,《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第135页。
    612梁慧星:“开放纳税人诉讼以私权制衡公权”,贺海仁主编;《公益诉讼的新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613杨淑霞、山文岑:“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34页。
    614王霞、吴勇:“肯尼亚的纳税人诉讼——公共资金支出权的司法审查”,《河北法学》,2007年第11期,第154页。
    615王帅:“纳税人权利保障新论——从构建纳税人诉讼制度的角度”,《法律适用》,2008年第6期,第38页。
    616曹章伟:“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思考”,《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第152页。
    617杨淑霞、山文岑:“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34页。
    618有学者主张将纳税人诉讼的原告资格也扩展至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举报人(李桂英:“试论纳税人诉讼制度”,《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78页)。不过笔者认为,代扣代缴义务人和偷漏税的举报人并非直接或间接承担纳税义务的主体,因此不应当具有提起纳税人诉讼的原告资格。
    619邓子基主编:《财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5页。
    620见财政部《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办法》(财清字[2000]3号)第五条。该条还规定,“财政经常性经费关系是指由财政提供日常经费保障或近三年连续有财政专项经费”。
    621施正文:“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152页。但该学者同时也指出,“从纳税人诉讼的价值意义和法律依据来看,不应当根据违法公共支出行为的地域范围来限制诉讼范围,以保护纳税人充分行使诉权。”
    622施正文:“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152页。
    623闵睿、王太金:“用税监督权与纳税人诉讼”,《理论界》,2006年第3期,第101页。
    624王霞:“美国纳税人诉讼的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求索》,2008年第6期,第144页。
    625参见以下文献:施正文:“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第152页;曾章伟:“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思考”,《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第152页;高军、杜学文:“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初探”,《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第47页。
    626王帅:“纳税人权利保障新论——从构建纳税人诉讼制度的角度”,《法律适用》,2008年第6期,第39页。
    627高军、杜学文:“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初探”,《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第47页。
    628张献勇:“浅谈设立纳税人诉讼制度”,《当代法学》,2002年第10期,第98页。
    629 [美]乔纳森·卡恩:《预算民主:美国的国家建设和公民权(1890——1928)》,叶娟丽等译,上海: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5页。
    633国家能力的削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用其掌握的财力追求局部利益,二是中央政府缺乏必要的财力从而无法进行宏观调控。王绍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民主国家——兼论‘政权形式’与‘国家能力’的区别”,《今日中国》,1991年第4期,第20-21页。
    634戴毅:“中国财政体制改革路径探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98页。
    635张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636 2010年,中国政府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639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4页。
    640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引言,第2页。
    641卓泽渊:《法治泛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09页。
    645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马骏等主编:《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646当然,这是就整体情况而言的,不同的国家预算制度在议会预算权的大小、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强弱、公众参与权的程度事实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参见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
    647焦建国:《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页。
    
    649李将军:“美国预算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预算改革的启示”,《经济论坛》,2010年第5期,第13页。
    650杨君昌等:《公共预算:政府改革的钥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356页。
    651马骏、叶娟丽:“零基预算: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24页。
    657牛美丽、马骏:“新西兰的预算改革”,《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804页。
    658 Graham Scott, New Zealand’s 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 Agenda, Vol.2, No.1, 1995, 3.
    659雷辉等:“绩效预算为时过早”,《南方日报》,2010年8月17日,A11版。
    666无论是2009年广州市财政局将本级114个职能部门的预算信息通过网络公开,还是2010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的账目网上公开,其实都反映出这一点。
    667边曦:“中国:渐进改革中的财政民主制度建设”,《财政研究》,2002年第3期,第48页。
    670马蔡琛:《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预算管理——一种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2页。
    673例如,我国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发生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这充分说明了在预算过程中重视绩效问题的必要性。
    674参见安秀梅、殷毅:“论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优先序——兼议绩效预算在中国的适用性”,《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5页。
    [1] [澳]布伦南、[美]布坎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
    [2]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 [法]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郑戈等译,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 [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8] [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9]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0] [美]B·盖伊·彼得斯:《税收政治学:一种比较的视角》,郭为佳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 [美]阿尔伯特·C.海迪等著:《公共预算经典(第二卷)——现代预算之路》,苟燕楠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美]阿伦·威尔达夫斯基、内奥米·凯顿:《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第四版)》,邓淑莲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 [美]阿伦·威尔达夫斯基:《预算:比较理论》,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 [美]阿伦·威尔达夫斯基:《预算与治理》,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 [美]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供贷与平衡》,叶娟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肖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17] [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 [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 [美]布鲁:《经济思想史(第6版)》,焦国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0]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 [美]德尔:《民主与福利经济学》,陈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3] [美]赫伯特·斯坦:《美国的财政革命:应对现实的策略》,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 [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5] [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6] [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比较财政分析》,董勤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27]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8] [美]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9] [美]罗伊·T.梅耶斯等著:《公共预算经典(第一卷)——面向绩效的新发展》,苟燕楠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梁小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 [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 [美]乔纳森·卡恩:《预算民主:美国的国家建设和公民权(1890——1928)》,叶娟丽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3]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4页。
    [34] [美]桑斯坦:《偏颇的宪法》,宋华琳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 [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民主的曙光·古雅典》,老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36] [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7]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梁小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 [美]维托·坦齐、[德]卢尔德格尔·舒克内希特:《20世纪的公共支出》,胡家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9] [美]雪莉·琳内·汤姆金:《透视美国预算与管理局——总统预算局内的政治与过程》,苟燕楠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0] [美]约翰·L.米克塞尔:《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白彦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1]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2] [美]约瑟夫·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3]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第五版)》,谢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4]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斯·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陈光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 [美]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E.瓦格纳:《赤字中的民主》,刘廷安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46] [美]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穆怀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47] [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48] [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斯·F·凯特尔:《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陈振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 [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论(第4版)》,陈刚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50]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1] [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孙荣飞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2]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3] [英]波尔:《美国平等的历程》,张聚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54]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5]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56]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尤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7] [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58]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59]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60] [英]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1]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62]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63]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64] [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曾锡环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65] [英]皮尔素编:《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6] [英]威廉·配第:《赋税论》,邱霞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67]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68] [英]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E-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9]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70] [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胡企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71] [英]约瑟夫·拉兹:《法律的权威》,朱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2]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3]陈共编著:《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4]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5]程汉大主编:《英国法制史》,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
    [76]邓子基主编:《财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77]方行:《中国封建经济论稿》,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78]弗兰克·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王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79]高培勇:《公共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0]高培勇:《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研究——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81]高玉琢:“政府预算中的宪政问题研究”,苏州大学法学院博士论文,2008年4月。
    [82]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3]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4]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5]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86]贺邦靖主编:《国外财政监督借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7]胡代光主编:《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8]季卫东:《法治程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9]季卫东:《宪政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0]江龙:《财政监督的理论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91]蒋洪等:《公共财政决策与监督制度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92]蒋劲松:《议会之母》,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93]焦建国:《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94]黎建飞主编:《社会保障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5]黎江虹:“纳税人权利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论文,2006年4月。
    [96]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7]刘春:《发达国家议会制度》,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98]刘建飞等编著:《英国议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99]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0]刘剑文:《财税法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1]刘剑文:《走向财税法治——信念与追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02]刘剑文等:《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3]刘剑文主编:《财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4]刘剑文主编:《民主视野下的财政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5]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7]吕炜:《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8]马蔡琛:《变革世界中的政府预算管理:一种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9]马国贤:《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110]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理性化与民主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11]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12]马骏等主编:《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14]马克垚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115]毛程连主编:《西方财政思想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6]孟庆瑜:《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7]齐守印、杨敏主编:《中外财政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8]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19]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0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国家预算的管理及法制化进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0]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1]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2]孙健波:《财政改革的理想与现实》,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3]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4]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5]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7]王绍光:《民主四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28]王绍光:《祛魅与超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129]王淑杰:《政府预算的立法监督模式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130]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1]王雍君编著:《公共预算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2]王源扩:“财政法基本原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论文,2001年11月。
    [133]吴忠民:《社会公正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4]项怀诚主编;吴才麟著:《中国财政通史.中国财政起源和夏商西周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35]项俊波:《国家审计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36]徐春武:“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6月。
    [137]徐孟洲等:《财税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38]杨斌主编:《财政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9]杨君昌等:《公共预算:政府改革的钥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140]杨志勇、张馨编著:《公共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1]翟继光:《财税法原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收法治建设》,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
    [142]詹清荣:“中国公共财政的法理基础——以税收征管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博弈为逻辑主线”,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论文,2008年10月。
    [143]张千帆主编:《宪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4]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6]张献勇:《预算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47]张馨:《公共财政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8]张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9]张馨编著:《比较财政学教程(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152]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政国家——作为财政宪法学的一种理论前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3]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4]周民锋主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5]周枏:《罗马法原论(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6]朱春奎等主编:《公共财政与政府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7]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58]朱孔武:《财政立宪主义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59]朱丘祥:《分税与宪政——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价值与逻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160]卓泽渊:《法政治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61]卓泽渊:《法治泛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 [美]斯蒂格利茨:“自由、知情权和公共话语——透明化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宋华琳译,《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2] [美]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竺干威、马国泉编:《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Janann Joslin Medeiros:“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公民参与:市政管理中的实践——公民参与政府预算:来自巴西的经验”,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 Thomas P. Lauch:“美国的预算改革”,朱春奎等主编:《公共财政与政府改革》,2008年版。
    [5]安秀梅、殷毅:“论中国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优先序——兼议绩效预算在中国的适用性”,《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6]白景明:“提高财政透明度应当循序渐进”,《人民论坛》,2010年第2期(中)。
    [7]边曦:“中国:渐进改革中的财政民主制度建设”,《财政研究》,2002年第3期。
    [8]蔡玉文:“法国的预算编制”,《中国财政》,2003年第1期。
    [9]曹章伟:“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思考”,《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10]陈家刚:“参与式预算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2期。
    [11]陈立齐:“美国联邦预算法律的演进”,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2]陈晴:“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考察及其借鉴”,《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
    [13]陈少英、王琤:“纳税人权利保护探悉”,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4]陈仪:“强化人大预算审议权的路径选择”,《法学》2009年第9期。
    [15]陈振明:“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政府社会管理’课题的研究报告》之三”,《东南学术》,2005年第4期。
    [16]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17]戴毅:“中国财政体制改革路径探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8]邓淑莲:“预算透明度衡量标准的研究视角”,马骏等主编:《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9]董伟:“论日本的财政监督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财政监督》,2006年第12期。
    [20]法中公共财政监督研讨会中方代表团:“法国财政预算改革与监督管理新情况考察及借鉴”,《财政监督》,2007年第1期。
    [21]樊纲:“平等、公平与经济发展”,姚洋主编:《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冯勇军、邬传贵:“守成抑或超越:浅谈确立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几个问题”,《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3]付伯颖:“美日财政监督的特点与监督”,《财政监督》,2006年第6期。
    [24]高军、杜学文:“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初探”,《经济问题》,2009年第7期。
    [25]高培勇:“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26]高树兰:“公共选择视角下行政管理支出控制刍议”,《现代财经》,2010年第1期。
    [27]葛永波、申亮:“财政透明度衡量问题研究——一个分析框架”,《财政研究》,2009年第12期。
    [28]苟燕楠、王海:“公共预算的传统与变迁:美国预算改革对中国的启示”,《财政研究》,2009年第6期。
    [29]顾昕:“以社会制约权力——托克维尔、达尔的理论与公民社会”,载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30]韩姗姗:“美国纳税人诉讼制度分析及其对中国之借鉴”,《岭南学刊》,2010年第3期。
    [31]何俊志:“预算透明度的理论源流与国际实践”,《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2]贺卫方:“走向具体法治”,《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
    [33]洪丰:“《预算法》修订:预算监督走向深入”,《公民导刊》,2006年第9期。
    [34]蒋洪、刘小兵:“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35]蒋洪:“公开透明是预算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6]景天魁:“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
    [37]兰晓强、王剑:“行为约束视角下的预算自由裁量权问题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8]李将军:“美国预算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预算改革的启示”,《经济论坛》,2010年第5期。
    [39]李兰英、刘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预算监督权的制度缺陷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40]李小迪:“美国绩效预算的实践及其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第9期。
    [41]梁慧星:“开放纳税人诉讼以私权制衡公权”,贺海仁主编;《公益诉讼的新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2]林慕华:“中国‘钱袋子’权力的突破:预算修正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43]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44]刘叔申:“政府预算的科学性与软约束——基于中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实证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2期。
    [45]刘小兵等:“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2010)”,《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46]刘笑霞、李建发:“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47]刘喆:“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及特点”,《财经科学》,2006年第2期。
    [48]罗传贤:“立法院预算审议附加单纯决议之合法性”,台湾《法学丛刊》,2008年第1期。
    [49]马奔:“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协商民主的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
    [50]马蔡琛、李红梅:“参与式预算在中国:现实问题与未来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2期。
    [51]马蔡琛:“我国地方预算改革主流模式的比较分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期。
    [52]马存利、韩平:“纳税人诉讼适格问题研究——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当代法学》,2008年第3期。
    [53]马骏、侯一麟:“中国省级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交易费用理论框架”,《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54]马骏、林慕华:“现代议会的预算修正权力”,《中国改革》,2007年第6期。
    [55]马骏、罗万平:“公民参与预算:美国地方政府的经验及其借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56]马骏、叶娟丽:“公共预算理论:现状与未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57]马骏、叶娟丽:“零基预算: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8]马骏、於莉:“中国的核心预算机构研究——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9]马骏、于莉:“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函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2期。
    [60]马骏:“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经济学家》,2003年第3期;
    [61]马骏:“公民参与预算:美国地方政府的经验及其借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62]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改革”,马骏、侯一麟主编:《公共管理研究》第6卷,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
    [63]马骏:“新绩效运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64]马骏:“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65]马曙光:“利益冲突与政府审计法律制度变迁”,《审计研究》,2006年第5期。
    [66]孟宪琦等:“西方国家国库管理制度一瞥”,《经济论坛》,2004年第8期。
    [67]闵睿、王太金:“用税监督权与纳税人诉讼”,《理论界》,2006年第3期。
    [68]木佐茂男、洪英:“日本住民诉讼制度的现状及课题——对中国村民自治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的启示”,《山东大学法律评论》(第4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9]牛美丽、马骏:“新西兰的预算改革”,《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70]牛美丽、马骏:“预算民主:离我们有多远——温岭预算民主恳谈案例研究”,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71]欧阳景根:“作为一种法律权利的社会福利权及其限度——公民身份理论视野下的社会公平正义之省察”,《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72]彭礼寿:“美国国会的预算监督制度及其借鉴”,《财政监督》,2006年第9期。
    [73]皮可慰、苏少坡、谭淑坚:“预算编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74]钱颖一:“市场与法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3期。
    [75]秦前红、叶海波:“论民主与法治的分离与契合”,《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1期。
    [76]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与我国政府审计改革”,《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
    [77]邵春霞:“公民知情权:和谐社会的合法性基础”,《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
    [78]施正文:“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79]王茂庆:“财政权的宪政分析”,载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9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0]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马骏等主编:《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81]王绍光、马骏:“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1期。
    [82]王绍光:“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马骏等主编:《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83]王绍光:“国家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2期。
    [84]王绍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民主国家——兼论‘政权形式’与‘国家能力’的区别”,《今日中国》,1991年第4期。
    [85]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读书》,2001年第8期。
    [86]王帅:“纳税人权利保障新论——从构建纳税人诉讼制度的角度”,《法律适用》,2008年第6期。
    [87]王廷惠:“美国监狱私有化的实践分析”,《美国研究》,2007年第3期。
    [88]王霞、吴勇:“肯尼亚的纳税人诉讼——公共资金支出权的司法审查”,《河北法学》,2007年第11期。
    [89]王霞:“美国纳税人诉讼的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求索》,2008年第6期。
    [90]王逸帅、苟燕楠:“国外参与式预算改革的优化模式与制度逻辑”,《人文杂志》,2009年第3期。
    [91]王银梅:“法国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启示”,《财政监督》,2005年第10期。
    [92]王雍君:“参与式预算:逻辑基础与前景展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3期。
    [93]王永礼:“国外预算案修正的法律管窥”,《人民论坛》,2001年第5期。
    [94]魏建国:“财政分权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的选择”,《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6期。
    [95]吴联生:“政府审计隶属关系评价模型”,《审计研究》,2002年第6期。
    [96]吴忠民:“立足于社会公正,优化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97]熊伟:“财政法基本原则论纲”,《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98]熊伟:“预算执行制度改革与中国预算法的完善”,《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99]熊伟:《宪政与中国财政转型》,《法学家》2004年第5期。
    [100]徐红:“论英美两国议会对政府开支的立法监控机制”,朱春奎等主编:《公共财政与政府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1]徐阳光:“预算国家:财政法治的理想——源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3期。
    [102]许峰:“巴西阿雷格里参与式预算的民主意蕴”,《当代世界》,2010年第9期。
    [103]许国贤:“民主的政治成本”,《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第十七卷第二期,1996年6月。
    [104]闫海:“基于立宪政体的日本预算执行多元监督及借鉴”,《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05]闫海、金华:“我国纳税人诉讼的权利本原与制度构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06]杨淑霞、山文岑:“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07]徐珣、陈剩勇:“参与式预算与地方治理:浙江温岭的经验”,《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108]杨肃昌、肖泽忠:“论中国国家审计‘双轨制’审计体制改革”,《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109]叶娟丽:“韩国国民大会的预算权力”,《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10]叶青:“预算审计体制改革研究:反思与比较”,《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111]叶珊:“法律促进预算平衡之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法学》,2010年第5期。
    [112]叶振鹏、赵云旗:“新中国60年财政转型之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3期。
    [113]尹平:“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利弊权衡与改革抉择”,《审计研究》,2001年第4期。
    [114]尹中卿:“当代美国国会的财政监督程序”,《人大研究》,2002年第3期。
    [115]余红艳:“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新视角——以财政透明度的制度构建为突破口”,《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16]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17]袁方成、丁传宗:“地方治理的域外经验:德国Berlin-Lichtenberg区的参鉴”,《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118]袁星侯:“公共财政与财政的公共性:一个述评”,《经济学家》,2000年第5期。
    [119]詹静涛:“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理论与实践”,《财政研究》,2006年第4期。
    [120]张光:“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
    [121]张杰、汪进元:“论民主体制的类型化与地方财政的民主化”,《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22]张庆福、吕艳滨:“论知情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23]张守文:“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问题”,《法学》,2003年第9期。
    [124]张贤明、张喜红:“试论法治与民主的基本关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25]张献勇:“浅谈设立纳税人诉讼制度”,《当代法学》,2002年第10期。
    [126]张学明:“参与式预算的温岭‘试水’”,《中国人大》,2009年第23期。
    [127]张学明:“深化公共预算改革增强预算监督效果——关于浙江省温岭市参与式预算的实践与思考”,《人大研究》,2008年第11期。
    [128]赵丽江、陆海燕:“参与式预算:当今实现善治的有效工具——欧洲国家参与式预算的经验与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
    [129]赵倩:“财政信息公开与财政透明度:理念、规则与国际经验”,《财贸经济》,2009年第11期。
    [130]赵正群:“交际费、食粮费情报公开诉讼及其意义——日本行政诉讼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发展”,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1]郑贤君:“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13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无锡、哈尔滨‘参与式预算’试验成效评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第54期,2009年4月。
    [133]周梅燕、何俊志:“乡镇公共预算改革的起步与思考——上海市南汇区惠南镇‘公共预算制度改革’案例研究”,《人大研究》,2008年第11期。
    [134]朱大旗、何遐祥:“预算法律责任探析”,《法学家》,2008年第5期。
    [135]庄晓春:“纳税人诉讼的宪政意义及其制度期许”,《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1]谭翊飞、张一龙:“审计风暴为什么换不来问责风暴问题触目惊心官场太平依旧”,《南方周末》网站http://www.infzm.com/content/48218
    [2]郑赫南等:“浙江温岭:人大‘参与式预算’监督2亿预算及时调整”,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5/24/c_12132979.htm
    [3]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
    [4]江苏省政府网站:http://www.jiangsu.gov.cn
    [5]江门市政府网站:http://www.jiangmen.gov.cn/zwgk/zwdt/201012/t20101203_222933.html
    [6]陈涛:“四万亿的两个比较”,《南方周末》,2008年11月13日。
    [7]王向前:“王清:我不是间谍只想知道纳税人的钱政府都花哪了”,《河南商报》,2009年8月3日。
    [8]“美国亚利桑那州监狱可能全面私营化”,《都市快报》,2009年10月25日。
    [9]蒋彦鑫:“预算项目超过500万需绩效考核”,《新京报》,2010年1月1日,A06版。
    [10]刘友莉、雷洁琼:“成都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中心城区每人每月595元”,《成都商报》,2010年8月8日。
    [11]惜财:“无锡参与式预算‘提标扩面’”,《江苏经济报》,2010年8月10日。
    [12]雷辉等:“绩效预算为时过早”,《南方日报》,2010年8月17日,A11版。
    [13]姚一鹤、薛马义:“苏州耗资1.1亿建‘最豪华’小学”,《扬子晚报》,2010年9月5日。
    [14]中国财经报网站:http://www.cfen.cn/web/meyw/2010-01/28/content_601896.htm
    [15]龚瑜:“政府怎么花钱百姓参与决策”,中国青年报网站: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11/content_2977991.htm
    [1] Aleksander Peczenik, On Law and Reason,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V., 2008.
    [2] Anwar Shah (edit.),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The World Bank, 2007.
    [3] Bryan A. 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ed.), Thomson Business,2004.
    [4] James S. Fishkin, When the People Speak: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Public Consult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5] Lon L. Fuller, The Morality of Law, Revised Edi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6] Núria Bosch and JoséM. Durán, Fiscal Federalism and Political Decentraliza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8.
    [7] Public Expenditure Management Handbook, The World Bank, 1998.
    [8] Richard Allen&Daniel Tommasi(edit.), Managing Public Expenditure:A Reference Book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 OECD, 2001.
    [1] Alan L. Feld, The Shrunken Power of the Purse, 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89, 2009.
    [2] Alta F?lscher,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war Shah (edit.),Participatory Budgeting, The World Bank, 2007.
    [3] Anandi Mani,Sharun Mukand,Democracy, Visibility and Public Good Provis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83, 2007.
    [4] Arron Wildavoky, Political Implication of Budgetary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21, 1961.
    [5] Axel Gosseries, Debate: Transparency, Swiss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2(3), 2006.
    [6] B. Guy Peters, Performance-Based Accountability, Anwar Shah (edit.), 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 and Combating Corruption, The World Bank, 2007.
    [7] Brian Wampler, A Guide to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Anwar Shah (edit.),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The World Bank, 2007.
    [8] Brian Wampler, A Guide to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October 2000, available at http://www.partizipation.at/fileadmin/media_data/Downloads/themen/A_guide_to_PB.pdf .
    [9] Carlos Santiso, Improving Fiscal Governance and Curbing Corruption:How Relevant are Autonomous Audit Agencies?,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Vol.7, Issue 2, 2006.
    [10] Catherine M. Sharkey, Federalism Accountability:‘Agency-Forcing’Measures, Duke Law Journal, Vol.58, 2009.
    [11] Celina Souza,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Brazilian cities: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 in building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Environment&Urbanization Vol.13, No.1, April 2001.
    [12] Daniel Schugurensky, Ten Reasons to Support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available at http://www.oise.utoronto.ca/research/clpd/PB_10_reasons.pdf.
    [13] Daniel Tommasi, Budget Execution, Anwar Shan(edit), Budgeting and Budgetary Institutions,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7.
    [14] Donald P. Moynihan,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Budgeting: Prospect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war Shah (edit.),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The World Bank, 2007.
    [15] Douglas McDonald, et al., Private Pris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July 16, 1998, available at http://www.abtassociates.com/reports/priv-report.pdf.
    [16] Eileen McDonagh,Michael Tolley, Empowering Democratic Citizenship: The Welfare State as Constitutional Rights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USC Gould School of Law, July 10, 2009, 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1432562.
    [17] Elizabeth Pinnington et al.,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North America: The Case of Guelph, Canada, 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 21(3), Fall, 2009.
    [18] Franco Reviglio, Budgetary Transparency for Public Expenditure Control,IMF Working Paper No. 01/8,January 2001, available at http://ssrn.com/abstract=879323.
    [19] Frederick A. Cleveland, Evolution of Budget Idea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15.
    [20] Graham Scott, New Zealand’s 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 Agenda,Vol.2, No.1, 1995.
    [21] Ian Lienert&Moo-Kyung Jung,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Budget Systems, OECD Journal on Budgeting, Vol.4, No.3, 2004.
    [22] Joel Kurtzman, Glenn Yago, Triphon Phumiwasana, The Opacity Index,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October 2004.
    [23] John Dimanno, Beyond Taxpayers’suits: Public Interest Standing in the States, Connecticut Law Review, Vol 41, No.2, 2008.
    [24] Jürgen von hagen, Budgeting Institutions for Better Fiscal Performance , Better Fiscal Performance , Anwar Shan(edit.), Budgeting and Budgetary Institutions,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07.
    [25] Kam Morshed,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Budgeting: Why and How, The Daily Star Web Edition Vol. 5 Num 1095, June 30,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thedailystar.net/2007/06/30/d706301503131.htm.
    [26] Karl-Martin Ehrhart et al., Budget Processes: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CAEPR Working Paper #2006-009, 2006.
    [27] Kopits George, Jon Craig,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Operations, IMF Occasional Paper No. 158,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8.
    [28] Lucinda Maer et al.,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October 10, 2008, available at http://www.parliament. uk/briefingpapers/commons/lib/research/briefings/snpc-04790.pdf.
    [29] Mark Schacter, When Accountability Fails: A Framework for Diagnosis and Action, Policy Brief No.9, May 2000.
    [30] Maureen Berner,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ment Budgeting, Popular Government, Spring, 2001.
    [31] OMB, A Citizen’s Guide to the Federal Budget, Fiscal Year 2003, available at http://www.whitehouse. gov/sites/default/files/omb/assets/omb/budget/fy2003/cguide.pdf.
    [32]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Best Practices for Budget Transparency, May15, 2001,available at http://www.oecd.org/dataoecd/33/13/1905258.pdf .
    [33] Paul A.Samuelson,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 Vol.36, No.4, 1954.
    [34] Performance Budgeting in OECD Countries, OECD, 2007.
    [35] Peter Diamond, Public Finance Theory– Then and Now,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86, 2002..
    [36] Richard Allen&Daniel Tommasi (edited), Managing Public Expenditure: A Reference Book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 OECD 2001.
    [37] Richard Allen&Daniel Tommasi(edited), Managing Public Expenditure: A Reference Book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 OECD, 2001
    [38] Richard H. Fallon, The Rule of Law as a Concept in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Columbia Law Review, Vol.97, No.1, 1997.
    [39] Robert Keith, Introduction to the Federal Budget Process, CSR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 98-721 GOV, March 7, 2008.
    [40] Sabina Dewan, Michael Ettlinger, Comparing Public Spending and Priorities Across OECD Countries,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October 2009.
    [41] Salvatore Schiavo-Campo, The Budget and Its Coverage , Anwar Shan(edited), Budgeting and Budgetary Institutions, The World Bank, 2007.
    [42] T.H. Mashall,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Jeff Manza and Michael Sauder (edited.), Inequality and Society, New York, W.W.Norton and Co.,2009.
    [43] Terence Wood,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in Porto Alegre and Belo Horizonte, available at http://www.democraciaparticipativa.org/files/bibl_Terence_Wood.pdf.
    [44] V. O. Key, Jr,,The Lack of Budgetary Theor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34, 1940.
    [45] Valentino Larcinese et al., Allocating the US Federal Budget to the States: The Impact of the Presiden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STICERD Research Paper Series. No. PEPP 03, June 2005.
    [46] Verne B. Lewis,Toward a Theory of Budge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12, 1952.
    [47] Virginia A. McMurtry, Item Veto and Expanded Impoundment Proposals: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June 18, 2010, available at http://assets.opencrs.com/rpts/RL33635_20100618.pdf.
    [48] Von Hagen, Jürgen, Budgeting Procedures and Fiscal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onomics Papers 96,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1992.
    [49] Von Hagen et al.,“National budget processes and fiscal performance,”in Towards Greater Fiscal Discipline, European Economy, Reports and Studies No. 3 ,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1994.
    [50] Warren Krafchik, Joachim Wehner, The Role of Parliaments in the Budget Process,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in South Africa: Budget Information Service, 1999, available at http://www.europarl.europa. eu/pdf/oppd/Page_8/Role_of_parliaments%20in_budget_process.pdf.
    [51] William F. Willoughby, The Movement for Budgetary Reform in the States, New York:D. Appleton and Company for 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 Research, 1918.
    [52] Wood,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in Porto Alegre and Belo Horizonte, August 2004, available at http://www.democraciaparticipativa.org/files/bibl_Terence_Wood.pdf.
    [53] Yves Cabannes,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Environment &Urbanization, Vol16, No.1, 2004.
    [1] International Budget Project, Open Budget Index 2008 Rankings, available at http://openbudgetindex. org/files/Rankings2008-Revised.pdf
    [2]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Manual on Fiscal Transparency, 2007.
    [3] PricewaterhouseCoopers, The Opacity Index,January 2001.
    [4] The Lima Declaration of Guidelines on Auditing precepts, available at http://www.intosai.org/en/portal/ documents/intosai/general/limaundmexikodeclaration/lima_declaratio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