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魏晋玄学影响下传统园林美学范畴的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园林美学范畴是研究园林美学的必由之路,反映了主体对园林中一切与“美”有关内容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认知,它往往与审美实践相联系,通常也被称为“审美范畴”。中国园林美学范畴中表现出来的生存智慧直接反映了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自然”、“写意”、“含蓄”、“冲淡”、“调和”、“空静”、“悲悯”等意境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综合体现,与将自然观理论化、抽象化的哲学显然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魏晋玄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魏晋南北朝人本主义的确立催生了魏晋时期感物美学的成熟以及绘画、造像、园林等艺术的蓬勃发展;其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促进了儒、道、释文化思想的合流,为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奠定了基础;理性自然宇宙观的形成打破了谶纬迷信之学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垄断;思辨式方法论的产生增加了理论的逻辑性,这些都与玄学的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借助原始的文献资料以及前人的分析与总结,全面总结了魏晋玄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及其形成的过程。从中提取出一切与美学相关联的理论内容,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相联系,从而确立了两者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
     论文直击中国传统园林美学范畴形成的哲学根源,探求其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思想内涵,达到提升其理论高度的目的。并将“意境”范畴确立为园林美学范畴中的首要范畴,作为连接理论与审美实践的重要环节,促进了美学范畴在园林创作及审美中的应用。
Classical Garden is a comprehensive art, and a very important branch oftraditional Chinese art. Garden aesthetic categories is the only way to study the gardenaesthetics, reflects the most basic and common cognition of the subject towards all thecontents related to “beauty” in the garden, which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estheticpractice, usually referred to as “aesthetic categories”. The living wisdom manifested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garden aesthetics directly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philosophy in the same strain.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freehand”,“implicit”,“dilute”,“reconcile”,“empty and tranquil”, and “sad and pitiful” and other artisticconceptions, ultimately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view ofnature, which obviously has an inevitable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philosophythat made the view of nature theorized and abstracted.
     Metaphysic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as an important connecting link ofthe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Establishment ofhumanism i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pawned the maturity ofthe sense of physical aesthetics and flourish of paintings, statues, and garden andother arts; its innovation in methodology promoted the confluence of Confucianism,Taoism, and Buddhism Cultural Thought,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Buddhismpopularity in China; formation of the rational natural cosmology broke the monopoly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by the divination and superstition; and the generationof speculative methodology increased the logicality of theory, all of these have a closerelationship with metaphysics which is popular.
     With the original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previous analysis and summary, theauthor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the basic theoretical ideas and formation processof the Metaphysic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Extracted all the theoretical contentassociated with the aesthetics, and associated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categories, thus establishing a clos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 paper directly reveals the philosophical roots of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garden aesthetic categories, explores the deep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it reflected, reaching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its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 “artisticconception” categories is established as the primary areas in the garden aestheticcategories, as an important link to connect theory and aesthetic practice, promotingthe application of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garden creation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引文
①宗白华,美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①老子,老子道德经,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①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①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②同上
    ①董学文,江溶,阮积灿等,当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②朱立元,邱明正,陈超南,王振复,美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①曹林娣,东方园林审美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第4页
    ②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据周晓薇等译注,历代名画记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①杨维桢,东维字文集·无声诗意序,据中国古典美学丛编,胡经之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38页
    ②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温庭筠严维诗,据中国古典美学丛编,胡经之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83页
    ③许慎,说文解字序
    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据周晓薇等译注,历代名画记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①卫铄,笔阵图
    ①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据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②黄宾虹,黄宾虹画语录,据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③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第19页
    ①廖燕,二十七松堂集·意园图序,据中国古典美学丛编,胡经之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45页
    ①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
    ②梁真谛译,大乘起信论
    ①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据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②陆机,文赋,据古风,意境探微,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3月
    ③王昌龄,诗格,据中国古典美学丛编,胡经之主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24页
    ①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据楼宇烈校释,周易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284页
    ①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实境
    ②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超诣
    ③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据余嘉锡,世说新语鉴疏,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月
    ①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诗,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26页
    ②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问画中笔墨情景何为先者,同上,第228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5月,第3页
    ②同上,第2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5月,第76页
    ②同上
    ①王国维,文学小言
    ②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
    ①汤贻汾,画筌析览
    ①刘熙载,艺概诗概
    ①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赠无为君李道士二首,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55页
    ①晁说,论形意,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57页
    ②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与极浦书,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24页
    ③欧阳修,六一诗话,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79页
    ④诗经,周南·桃夭,据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第4页
    ①司空图,诗品,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38页
    ②刘劭,人物志
    ①刘庆义,世说新语·言语之三十,据朱碧莲,沈海波译,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5月
    ②刘庆义,世说新语·识鉴之七十,同上
    ③刘庆义,世说新语·识鉴之一五一,同上
    ④刘庆义,世说新语·品藻之二十三,同上
    ⑤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①宗白华,美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①老子,道德经,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97页
    ①俞伯牙,水仙操
    ①刘庆义,世说新语·言语之六十一,据朱碧莲,沈海波译,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5月
    ②宗炳,画山水序
    ①老子,道德经,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68页
    ②后汉书·丁鸿传
    ①罗大经,鹤林玉露
    ①曹植,洛神赋,据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第14页
    ②陆机,文赋
    ③王昌龄,诗格,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24页
    ①袁行霈,张传玺,楼宇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①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12月
    ①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7月
    ①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①嵇康,声无哀乐论,据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①梁沈约,宋书·雷次宗传,据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8页
    ②刘庆义,世说新语·规箴之九,据朱碧莲,沈海波译,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5月
    ③刘庆义,世说新语·德行之十五,同上
    ④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①王允,论衡·自然篇
    ②刘劭,人物志,据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12月
    ①王弼,老子指略,据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20页
    ③同上,第143页
    ④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⑤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页
    ①何劭,王弼别传
    ②同上
    ①刘劭,人物志·九征
    ②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5页
    ①嵇康,养生论
    ②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
    ①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
    ②同上
    ③郭象,庄子·大宗师注,据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①郭象,庄子·逍遥游注,据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②同上
    ①左思,咏史诗其一
    ②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一
    ①刘庆义,世说新语·品藻之三十四,据朱碧莲,沈海波译,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5月
    ②刘庆义,世说新语·品藻之三十五,据朱碧莲,沈海波译,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5月
    ①嵇康,声无哀乐论
    ②同上
    ①同上
    ②嵇康,声无哀乐论
    ③郭象,庄子·逍遥游注,据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0页
    ④郭象,庄子·天运注,同上
    ⑤郭象,庄子·大宗师注,同上
    ①郭象,庄子·秋水注,据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①陆机,文赋
    ②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①陆机,文赋
    ②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70页
    ③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据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246页
    ①宗炳,画山水序,据李健,魏晋南北朝的感物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第156页
    ②唐志契,绘事微言
    ③宗炳,画山水序,据李健,魏晋南北朝的感物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第156页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5页
    ①孔子,论语
    ②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颂
    ③同上
    ①汉乐府·长歌行
    ②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据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先秦两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405页
    ③曹操,观沧海,据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1页
    ①王粲,登楼赋,据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48页
    ①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据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193页
    ②同上
    ③郦道元,水经注
    ①屈原,国殇
    ①刘邦,大风歌
    ②司马相如,大人赋
    ③同上
    ④李陵,别歌
    ①阮籍,大人先生传
    ②庄子
    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②同上
    ①何晏,无为论
    ②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之二
    ①同上,雅量之十九
    ②同上,雅量之三十四
    ③宗白华,美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④晋书·阮籍传
    ⑤二十五史·嵇康传
    ⑥嵇康,卜疑
    ①阮籍,咏怀其一
    ②钟嵘,诗品
    ③钟嵘,赠秀才入军第十五首
    ④郭璞,游仙诗第三首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5页
    ②郭象,庄子注
    ①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②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新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③陶渊明,移居其二
    ④刘勰,文心雕龙
    ①王允,论衡·骨相篇
    ①刘义庆,据张撝之译注,世说新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
    ②晋书,嵇康传
    ③李修建,风尚——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①刘义庆,世说新语
    ②阮籍,咏怀诗其十九
    ③陶渊明,闲情赋
    ①汉乐府·羽林郎
    ②徐上瀛,溪山琴况
    ①孔子,论语
    ①张衡,归田赋
    ②佚名,古诗十九首
    ①晋书·皇甫谧传
    ②嵇康,酒会诗
    ①施补华,岘佣说诗
    ②谢赫,古画品录
    ①陶渊明,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①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
    ①太平御览
    ②后汉书·仲长统传
    ③礼记·祀器
    ④江逌,竹赋
    ①钟会,菊花赋
    ②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
    ③陶渊明,饮酒
    ①庚信,小园赋
    ②同上
    ①杨瑒传,宋书
    ②沈庆之传,据宋书卷·七十七
    ③颜师伯传,据宋书·卷七十七
    ①庾信,小园赋
    ②刘庆义,世说新语·栖逸之十一
    ①汉书·扬雄传
    ②方士庶,天慵庵笔记
    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②元好问,论诗绝句,据赵玉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3页
    ③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①陶渊明,饮酒
    ②郭璞,游仙诗其三
    ①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
    ①郭璞,游仙诗·其一,据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37页
    ①文震亨,长物志
    ①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2页
    ②皇侃,论语义疏·泰伯中引王弼,论语释疑
    ③孔子,论语·述而
    ④孔子,论语·八佾
    ①吕氏春秋
    ②礼记·乐记
    ③王允,论衡·本性篇
    ④王弼,论语释疑·阳货
    ⑤沈福煦,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①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58页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09页
    ②王弼,周易略例,据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269页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8页
    ①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426页
    ②王弼,周易略例,据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284页
    ①裴頠,崇有论,据晋书
    ②同上
    ①张传玺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0页
    ①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据袁行霈,张传玺,楼宇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81页
    ②高僧传卷四·支遁,据李正希,支遁评传,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107页
    ①惠皎,高僧传卷七竺道生传
    ②竺道生,妙法莲花经疏·序品第一
    ③大般涅槃经集解·纯陀品第二引,据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魏晋玄佛及其对魏晋审美风尚的影响,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2月,第481页
    ①名僧传抄·昙济传,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8页
    ②安澄,中观论疏,据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魏晋玄佛及其对魏晋审美风尚的影响,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2月,第129页
    ①僧肇,不真空轮,据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魏晋玄佛及其对魏晋审美风尚的影响,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2月,第138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20页
    ①名僧传抄·昙济传,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8页
    ②僧肇,物不迁论,据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魏晋玄佛及其对魏晋审美风尚的影响,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2月,第135页
    ③僧肇,物不迁论,据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魏晋玄佛及其对魏晋审美风尚的影响,北京:中华
    ①惠能,坛经,据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意识演进,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59页
    ②同上
    ③大般涅槃经集解卷一,据孙以楷主编,道家与中国哲学——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372页
    ①庄子,人间道
    ②郭象,庄子·人间道注
    ①惠能,坛经,据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意识演进,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64页
    ②敦煌本,坛经第三十四节,据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意识演进,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18页
    ①无门慧开,无门关,据禅宗语录辑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第865页
    ①大珠慧海禅师语录·卷下·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②宗白华,美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①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133页
    ①陈继儒,小窗幽记
    ①严华经探玄记
    ①王维,辛夷坞
    ①无门慧开,无门关,据禅宗语录辑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45页
    ①周易·系辞
    ②王弼,周易略例,据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284页
    ③同上
    ①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之十二
    ①陶渊明,幽兰
    ①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②姚最,续画品并序
    ③谢赫,古画品录
    ④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①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
    ②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
    ①王弼,周易略例,据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月,第269页
    ②晁说,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诗
    ③刘因,静修先生集·田景延写真诗序,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代美学丛编,南京:凤凰传媒集团,2009年,第59页
    ④王履,华山图序,同上,第60页
    ⑤葛洪,抱朴子·至理,同上,第50页
    ①姚最,续画品并序
    ①张墨
    ②王维,山水论
    ①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①同上
    ②王僧虔,笔意赞
    ③杨载,诗法家数
    ④方东树,昭昧詹言
    ⑤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①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460页
    ①张家骥,中国园林艺术辞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9页
    ①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
    ①廖燕,二十七松堂集·意园图序
    ②晁说,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诗
    ③杨载,诗法家数
    ④方东树,昭昧詹言
    ①曹植,洛神赋
    ②陆机,文赋
    ③王昌龄,诗格
    ①周易·泰·象传
    ②汉书·晁错传
    ①诗·大雅·文王
    ②周易·泰·象传
    ③孔子,论语·阳货
    ④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
    ①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②论语·阳货
    ①国语·周语下
    ②孟子,梁惠王上
    ③老子,老子道德经,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28页
    ④庄子,齐物论
    ⑤同上
    ⑥庄子,秋水
    ①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0页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72页
    ②同上,第43页
    ③阮籍,通易论,据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33页
    ④阮籍,大人先生传
    ①阮籍,达庄论
    ②阮籍,达庄论
    ①阮籍,通易论,据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②同上,第109页
    ③同上,第113页
    ①阮籍,通易论,据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16页
    ②阮籍,达庄论
    ③嵇康,太师箴
    ④嵇康,明胆论
    ①嵇康,养生论
    ①阮籍,乐论,据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89页
    ②同上
    ③阮籍,乐论,据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①刘庆义,世说新语·栖逸
    ①成公绥,啸赋
    ②同上
    ③同上
    ①王允,论衡校释
    ①郭璞,葬书
    ①阮籍,通易论
    ②同上
    ③曹植,节游赋
    ④刘庆义,世说新语·伤逝之十三
    ①杨雄,太玄·玄摛
    ②张衡,玄图
    ③嵇康,养生论
    ④同上
    ⑤同上
    ①张衡,冢赋,据张齐明,亦术亦俗——汉魏六朝风水信仰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210页
    ①嵇康,宅无吉凶摄生论,据嵇中散集
    ②周易
    ③大学
    ①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①郦道元,水经注
    ②郭璞传,据晋书,卷七十二
    ①后汉书卷四十九
    ①应璩,与程文信书
    ②谢灵运,山居赋
    ③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①石崇,思归叹·序,据全晋文
    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③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地学简明,据于希贤,于涌,风水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第489页
    ⑤青乌经,同上
    ①孔子,论语·而学
    ②孔子,中庸
    ③庄子,天道
    ①老子,老子道德经,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05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46页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20页
    ④同上
    ①嵇康,声无哀乐论
    ②同上
    ③嵇康,琴赋(并序)
    ①嵇康,答难养生论
    ②嵇康,答难养生论
    ①刘劭,人物志·九征,
    ②赵建军,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济南:齐鲁书局,2011年,第88页
    ①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32页
    ②郭象,南华真经注疏,据赵建军,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济南:齐鲁书局,2011年,第90页
    ③张湛,列子集注,据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0页
    ④列子·仲尼篇
    ①蔡邕,琴赋
    ②嵇康,琴赋,据嵇中散集
    ①高僧传·鸠摩罗什传
    ②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之一零七
    ③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之七
    ④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之十三
    ①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56页
    ②胡应麟,诗薮·近体
    ①王羲之,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②恽向,道生论画山水
    ①左丘明,国语·祁语
    ②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③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①王骥德,曲律·论套数
    ②黄钺,壹斋集·二十四画品
    ①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93页
    ②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5页
    ①司空图,与李先生论诗书
    ①张怀瓘,论顾恺之画
    ②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③郭熙,林泉高致,据曹林娣,东方园林审美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74页
    ④刘勰,文心雕龙·声律
    ①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13页
    ③同上,第98页
    ④同上,第35页
    ⑤同上,第1页
    ⑥同上
    ①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54页
    ③同上
    ④同上,第78页
    ⑤同上,第7页
    ①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37页
    ②皇侃,论语义疏·学而,引王弼,论语释疑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98页
    ①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327页
    ②郭象,齐物论注
    ③同上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7页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98页
    ②同上
    ③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④阮籍,清思赋
    ①葛洪,抱朴子
    ②刘昼,刘子·适才
    ①刘昼,刘子·适才
    ①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91页
    ①陆机,文赋
    ②刘勰,文心雕龙
    ③朱熹,周易本义
    ①刘向,说苑
    ①老子,老子道德经,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第154页
    ②庄子,知北游,全句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7页
    ①同上,第65页
    ②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51页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31页
    ④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50页
    ⑤同上
    ①刘向,说苑
    ②袁行霈,张传玺,楼宇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一、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89页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50页
    ②老子,老子道德经,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54页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84页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54页
    ②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①皇侃,论语义疏·泰伯中引王弼,论语释疑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98页
    ③王弼,老子指略,据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④同上
    ⑤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5页
    ⑥同上,第75页
    ①同上,第149页
    ①郭璞,游仙诗其一
    ①曹植,杂诗其一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64页
    ②同上,第50页
    ③同上,第173页
    ①同上,第109页
    ②郭象,逍遥论
    ③张湛,黄帝注
    ①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13页
    ①同上,第58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58页
    ③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之十九
    ①孔子,论语·里仁
    ②葛洪,抱朴子
    ①王弼,老子指略,据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02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55页
    ③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269页
    ④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之十四
    ①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②孔子,论语·颜渊
    ①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第71页
    ①礼记·乐记
    ②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74页
    ③庄子,庚桑楚
    ④庄子,天道
    ①老子,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97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39页
    ③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91页
    ①同上,第123页
    ②同上,第122页
    ③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第127页
    ④嵇康,释私论
    ①郭象,庄子·人世间注
    ②郭象,庄子·齐物论注
    ③郭象,庄子·大宗师注
    ④张湛,天端注
    ①僧肇,放光般若经
    ②僧肇,物不迁论
    ①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②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
    ①吴宽,书画筌影
    ②庄子,庄子·天道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5月,第2-3页
    ①袁中道,珂雪斋集·爽簌亭记
    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①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与极浦书
    ①王世家,王世家藏集
    ②谢榛,四溟诗话·卷三
    ①郑板桥,板桥题画三则
    ①柳宗元,江雪
    ①严羽,沧浪诗话
    ①白居易,清夜琴兴
    ①宗白华,美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45页
    ②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42页
    ①华琳,南宗抉秘
    ①崔瑗,草势
    ①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第92页
    ②王籍,入若邪溪
    ①吴雷发,说诗菅蒯
    ②王维,竹里馆
    ①郭熙,林泉高致
    ①嵇康,养生论
    ②白居易,李夫人
    ①曹植,杂诗·其一
    ②陆厥,邻江王节士歌
    ③挚虞,文章流别论,据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7页
    ④杨维桢,东维子文集·剡韶诗序,同上,第20页
    ①班固,招隐诗·其二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16页
    ①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
    ①吴良镛,论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据沈福煦,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生态观(前言部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①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据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①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②同上
    ①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
    ①Waldheim C. Reference Manifesto [M]//Waldheim C. The Landscape UrbanismReader.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6:21-33.
    [1]宗白华,美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
    [3]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4]董学文,江溶,阮积灿等,当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1月
    [5]朱立元,邱明正,陈超南等,美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1月
    [6]曹林娣,东方园林审美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
    [7]朱光潜,谈美,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
    [8]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周晓薇等译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9]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12月
    [10]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11]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
    [12]曾祖荫,中国美学范畴论·曾祖荫自选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13]赵建军,魏晋南北朝美学范畴史,济南:齐鲁书社,2011年8月
    [14]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15]古风,意境探微,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3月
    [16]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7]王国维,人间词话(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5月
    [18]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11月
    [19]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新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20]齐志祥,中国美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2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第二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22]南怀瑾,中国文化泛言,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2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4]王建疆,自然的空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10月
    [25]金维诺,中国美术·魏晋至隋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26]袁行霈,张传玺,楼宇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一、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27]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7月
    [28]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增订版),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12月
    [29]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30]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11月
    [31]王弼,周易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3月
    [32]王晓毅,王弼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3]王晓毅,郭象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34]高晨阳,阮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35]武锋,大家精要·何晏,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36]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11月
    [37]刘玲,魏晋玄学三大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2月
    [38]张波,大家精要·嵇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
    [39]李正西,支遁评传,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
    [40]李健,魏晋南北朝的感物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41]李修建,风尚——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42]张冬莱编著,隐士,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
    [43]徐建良,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44]卢政,嵇康美学思想评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45]夏咸淳,明代山水审美,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46]张承宗,魏向东,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
    [47]傅璇琮主编,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释·游记卷(余喆,黄松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48]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
    [49]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50]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1]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52]南怀瑾,禅宗与道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53]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54]武锋,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8月
    [55]陆建华,程宇宏,夏当英等,道家与中国哲学·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56]赵建军,映彻琉璃·魏晋般若与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57]齐志祥,中国佛教美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58]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59]胡海,王弼玄学的人文智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60]仪平策,廖群,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2007年9月
    [61]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6月
    [62]沈福煦,刘杰,中国古代建筑生态观,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63]王其亨等,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64]于涌,于希贤,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与实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
    [65]颜廷真,孙鲁健,中国风水文化:理论演变和实践,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9月
    [66]张齐明,亦术亦俗·汉魏六朝风水信仰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67]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魏晋玄佛及其对魏晋审美风尚的影响,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2月
    [68]俞剑华,中国绘画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69]秦序,韩启超,钱慧等,六朝音乐文化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7月
    [70]臧一冰,中国音乐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71]丁来先,审美景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72]张廷银,魏晋玄言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10月
    [72]赵玉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74]汪德华,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75]张健主编,中外造园史,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76]计成,园冶(胡天寿译注),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11月
    [77]王其钧编著,诗情画境——中国园林,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年3月
    [78]赵思毅,张赟,中国文人画与中国写意园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9月
    [79]储兆文,中国园林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4月
    [80]王其钧,图说中国古典园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4月
    [81]阮仪三,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9月
    [8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文人园林建筑:意境山水庭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8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佛教建筑:佛陀香火塔寺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84]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85]胡海胜,文化景观变迁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6月
    [86]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87]蒋启霆,陈从周选编,园综,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