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末期以来,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全球战略的实现与否,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形象的战略地位被凸显出来。国家间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较量,国家形象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变量。一个国家形象的好坏,对内关系到国家内部的民族团结、国民凝聚力和自信心;对外则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实现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国家形象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参与程度以及凭借自身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纵横裨阖的能力。因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四年一届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全球规模最为宏大的体育盛会,经过百年的发展,奥运会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历史的经验表明奥运会已经成为举办国塑造和提升本国形象的契机和舞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展示自我、塑造形象的平台,而奥运的成功举办则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奥运会在塑造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所起的作用,介绍和梳理了国家形象的概念,旨在通过2008北京奥运背景下中国对外的形象自塑,结合外国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来说明怎样在将来更好地传播我国国家形象。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global strategy, as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coming closer and closer with the national im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is case, the strategic of national image was Prominent. Inter-State game is not only about economic military or political power contest, but also about national image. The quality of a country's image is about internal national unity, national cohesion, self-confidence and if the country could active maximum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with minimum cost and get their short-and long-term goals. Country's image impact it'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political status,economic participation and the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games. That is why building a excellent image has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o a country.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which is held every four years is the most magnificence sports meeting in the world. After a hundred year's development, its significance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sports.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the Olympic Games has already become a great opportunity and stage for host country to mold and promote its national image.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as held in Beijing and has provided a chance of lifetime for China to exhibit itself and mold national image on its stage and the successful holding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has greatly promoted China's National ima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process of molding and promoting a nation's image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引文
1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2 See:Pierre Arnaud & Riordan,eds. Sport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the impact of fascism and communism onsport(London; New York:E&FN Spon,1998).
    3汪世林:《全球化北京下奥林匹克运动的新发展》,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页。
    4 See:King Jong-gie:Impact of the Seoul Olympic Games on National Development (Seoul: Korea DevelopmentInstitute,1989).
    5管文虎:《国家形象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序言第3页。
    6刘继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7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页
    8管文虎等著:《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9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
    10(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第134页。
    11董青岭、李爱华:《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第71页。
    12[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7页。
    13(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第134页。
    14苏淑民:《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第86页。
    15刘乃京:《文化外交—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新视野》,2002年第3期,第66页。
    16王希:《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1期,第6页。
    17冯炜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商业文化》,2005年第10期,第50页。
    18 http://www. infosport. com. cn/html/knowl/2006-12/1/20060612117390797433. html
    19罗兰.巴特著许蔷薇等译《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20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第59页
    21马晓风:《传播的奥运奥运的传播—奥运与大众传播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2钟鸣华:《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以北京奥运会为例谈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8
    23邢金善:《北京奥运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解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6卷第6期。
    24赵洪梅、王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北京奥运中的传播》[J].决策论坛.2009第1期。
    25 http://theory.people.com. cn/GB/49157/49165/7657885. html
    26 http://www. sport.gov. cn/nl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63/390359. html
    27 http://2008. sohu. com/20080808/n258693415. shtml
    28王维琦:《从北京奥运看中国传统文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第6期第8卷。
    29参见http://www.bjoe.gov.cn/xw/200808/t268032. htm
    30参见http://media.people.com. cn/GB/22114/41180/146792/8836950. html
    31 http://www. sport.gov. cn/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63/1099168. html
    32郭晴,余洪江:《北京奥运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J].《体育科学》2009年(第29卷)第8 期
    33杨铮:《对<纽约时报>北京奥运开幕式报道的话语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4期。
    34 http://media.people.com. cn/GB/22114/44110/113772/7690563.html
    35 http://media.people.com. cn/GB/22114/44110/113772/7690563. html
    36吴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M].1版.北京:长征出版社,2001.
    37胡百精:《北京奥运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第二十九期.
    38李希光、赵心树:《媒体的力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5页
    39参见http://www. media.tsinghua. edu. cn
    40钟鸣华:《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以北京奥运会为例谈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8
    [1]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2]See:Pierre Arnaud & Riordan, eds. Sport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the impact of fascism and communism on sport(London; New York:E&FN Spon,1998).
    [3]汪世林:《全球化北京下奥林匹克运动的新发展》,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页。
    [4]See:King Jong-gie:Impact of the Seoul Olympic Games on National Development(Seoul:Korea DevelopmentInstitute,1989).
    [5]管文虎:《国家形象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序言第3页。
    [6]刘继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7]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页
    [8]管文虎等著:《国家形象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9]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
    [10](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第134页。
    [11]董青岭、李爱华:《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第71页。
    [12](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7页。
    [13]董青岭、李爱华:《和平.发展·合作—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第71页。
    [14]苏淑民:《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l期,第86页。
    [15]刘乃京:《文化外交—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新视野》,2002年第3期,第66页。
    [16]王希:《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1期,第6页。
    [17]冯炜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商业文化》, 2005年第10期,第50页。
    [18]《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86、334页。
    [20]唐家漩:《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21]罗兰.巴特著许蔷薇等译《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22]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第59页
    [23]马晓风:《传播的奥运奥运的传播—奥运与大众传堪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4]钟鸣华:《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以北京奥运会为例谈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8
    [25]邢金善:《北京奥运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解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6卷第6期。
    [26]参见http://www.bjoe.gov.cn/xw/200808/t268032.htm
    [27]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146792/88369 50.html
    [28]http://www.sport.gov.cn/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 3/n377763/1099168.html
    [29]杨铮:《对<纽约时报>北京奥运开幕式报道的话语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4期。
    [30]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113772/76905 63.html
    [31]李甜华:《2008北京奥运会美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以纽约时报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32]吴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M].1版.北京:长征出版社,2001.
    [33](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397页。
    [34]江忆恩:《中国参与国际体制的若干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7期,第8、9页
    [35]阎学通:《国际环境与外交思考》,《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第 8期,第11页
    [36]李希光、赵心树:《媒体的力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5页
    [37]钟鸣华:《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以北京奥运会为例谈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8
    [38]徐小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2期
    [39]刘康,李希光:《如何塑造21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对外宣传参考》[J].2000年第21期
    [40]王希:《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J],2000年第1期
    [41]司久岳:《传描者的形象和传播效力》,《国际新闻界》[J],2000年第2期
    [42]高亨:《周易大传新注》[M],天数二十有五,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
    [43]许慎:《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44]列子·汤问第五
    [45]《韩非子卷十一》[M].外储说左上三十二
    [46]《墨子卷十三》[M].鲁问
    [47](明)刘仲达:《刘氏鸿书》[M].一百八卷
    [48]《南史卷八十》[M].列传七十
    [49]邢金善:《中国传统玉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
    [5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1]李凯:《全球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奥运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5
    [52]任超然:《论国家形象提升与中国媒体的奥运传播》[D].湘潭大学.2008
    [53]王琴:《世博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
    [54]郑贵兰:《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理论观察.2006年第2期。
    [55]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