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柯亨的社会平等观评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平等代表着人类追求公平公正的理想诉求,是衡量社会正义性的标尺,它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道德信仰、伦理秩序和精神价值取向。唯因如此,平等问题也成了当今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正是基于这一价值诉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集中围绕当代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G.A.柯亨的社会平等观展开研究,通过比较柯亨与自由至上主义代表人物诺齐克、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罗尔斯等在平等问题上的分歧,进而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平等精神,较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突出体现在对平等的关注与实践上。
     论文认为柯亨对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整体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包含“批判性的解构”与“严格的理论建构”两个部分。
     就“批判性的解构”的工作来看,柯亨通过对诺齐克和罗尔斯的平等观深刻且细致的剖析批判,有效拆解了社会主义面临的许多理论瓶颈。柯亨认为诺齐克关于“不平等是正当的”、“社会主义中平等将牺牲自由”的观点非常武断,其理论实质是在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和私有制辩护。罗尔斯虽然在对待平等的态度上有所改观,但是他的平等观是向自由妥协了的理论,追求的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据此柯亨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自由相容,它体现的是一种实质的、根本性的平等。因而,社会主义是正义的、值得追求的理想制度。
     而“严格的理论建构”所彰显的是柯亨关于平等问题的基本立场。柯亨在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批判资本主义平等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何为社会主义平等观”的观点,他系统性地建构了社会主义平等观所依据的、严格的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并且在社会机制设计上进行了理论探索。
     论文最后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理论视角对柯亨的社会平等观进行了总体评述。尽管柯亨激进的平等主义立场而使得其理论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看来,柯亨破解了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出的诸多理论挑战,为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系统建构奠定了政治哲学基础,重新树立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同时,对我国从政治哲学层面关注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参照意义。
Equality represents the ideal of justice that human beings are in pursuit of, and actsas a standard measure of social justice. It embodies the morality, faith, ethnics, andspiritual value orientation of certain countries and peoples. In consequence the equalityissue has taken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philosophy. Based on the value appeal, the thesis upholds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as the guide, and carries out a concentrative research on the view of socialegalitarianism of G.A. Cohen, a contemporary western representative of AnalyticalMarxism. By analyzing the discrepancy on the opinion of equality issues betweenCohen and John Rawls, a famous proponent of political Liberalism, as well as RobertNozick who supports Libertarianism, we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re concept ofvalues of Marxism are socialism and equality. And the advantage of socialism overcapitalism is eminently embodied in the concern and practice of equality.
     The thesis suggests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egalitarianism of Cohen has twoparts: critical deconstruction and rigorou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s for the “critical deconstruction”, Cohen manages to disassemble a great numberof theoretical bottlenecks in socialism which are set by capitalism, using profound andthorough examination and criticism on the equality of Nozick and Rawls. Cohen thinksthose views by Nozick as “inequality is legitimate” and “equality in the socialism willsacrifice the freedom” are even more dogmatic. Cohen believes that the theory ofNozick is essentially defending for capitalism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Although the theory of justice by Rawls is stepping forward to equality, it compromisesto the freedom, not pursuing the real equality-equality itself. Therefore Cohen presentsthat socialism is compatible to freedom, which demonstrates a substantive andfundamental equality. And thus the socialism is an ideal and rightful system that worthbeing pursued.
     The “rigorou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signifies the basic standpoint of Cohen onequality. On the basis of criticism on equality of capitalism and reflection on classicalMarxism, Cohen forms the viewpoint of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ist equality”. Hesystematically constructs the strict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community, as the basis of socialist equality. Furthermore, Cohen make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designing thesocial mechanism.
     In the end, the thesis presents a general description and review of socialist equalityof Cohen, in the viewpoint of Marxism on equality. Although Cohen’s theory of equalityhas a number of unsatisfactory points because of his radical standpoints, Cohen,generally speaking, manages to defuse multiple theoretical challenges set by capitalism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therefore establishes thepolitical philosophy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equality, building people’s confidence insocialism. Cohen’s socialist equality is of far reaching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instrengthening China’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th the dialogueof political philosophy.
引文
②Edited by Michael Otsuka, On the Currency of Egalitarian Justice and Other Essays in PoliticalPhilosoph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2011.
    ③第一版,岳长龄译,重庆:重庆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第二版,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④李朝晖译,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马克思与当代世界”丛书,主编:魏小萍)。
    ⑤霍政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段忠桥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①Edited by Brian Feltham, Justice, Equality and Constructivism: Essays on G.A. Cohen's RescuingJustice and Equality[M], New Jersey: Wiley-Blackwell,2009.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①Marcus Tullius Cicero, On the Commonwealth [M], trans by George Holland Sabine, London:Me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76.转引自谭建华,自然法思想与罗马法的发展,云南社会科学[J],2005年第1期。
    ①[意]托马斯·阿奎那著,马清槐译,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47页。
    ②[意]乔万尼·薄伽丘著,方平、王科一译,十日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页。
    ③[英]托马斯·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1页。
    ③[法]让·雅克·卢梭著,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版,第124页。
    ④[法]让·雅克·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4页。
    ④孟子·告子章句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461页。
    ①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02页。
    ②庄子·人间世。方勇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2页。
    ③墨子·尚贤上。孙诒攘撰,墨子闲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46页。
    ④李贽著,张建业等编,老子解注,李贽全集注卷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⑤李贽著,张建业等编,明灯道古录上,李贽全集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①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载于康有为大同论二种[M],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②康有为,楼宇烈编,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③康有为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很深,这里主要指卢梭的人权思想。
    ①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3页。
    ②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哲学教授,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①即功利主义的原理:最大幸福原则。
    ②[英]穆勒著,叶建新译,功利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加]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5页。
    ④[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⑥同上,第27-31页。罗尔斯在其中谈及功利主义时曾指出“否认为使一些人享受较大的利益而剥夺另一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把不同的人当做一个人来计算它们的得失方式是被排除的”。
    ⑦[美]诺齐克著,姚大志译,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9页。
    ③[美]罗纳德·德沃金著,冯克利译,至上的美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④汪晖,再问“什么的平等”?——论当代政治形式与社会形式的脱节(上),文化纵横[J],2011年10月。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2页。
    ②马克思,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②用柯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种观点上的转变,即“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奉更为持久”,详见《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第5页。
    ③[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2页。
    ②[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序言。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②分析马克思主义也被称作非胡说的马克思主义,详见《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相关论述,第11页。
    ②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1972年版,第12页。
    ③[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②[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前言,第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②[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3页。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③[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导言,第4页。
    ④[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前言,第11页。
    ①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3页。
    ①[英]G.A.柯亨著,吴晓云译,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革命观里的分娩式论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J],2008年第2期。
    ②[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9页。
    ③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页。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④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⑤[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143页。
    ①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②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页。
    ③[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页。
    ②柯亨在《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的第三、四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思想基本来源(德国辩证法、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英国政治经济学,以后两者作为讨论重点)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分析说明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分娩式主旨”(问题实现完全的发展,就是问题的解决之道)的重要分量,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强调事实性主张,即将事实的真相告诉无产阶级,而非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问题作出规范性解读。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生产特定历史方式的矛盾的发展使其得以消除,遂而在新基础上得以重建的唯一历史方式”(《资本论》第1卷)。柯亨极为严苛地批评了分娩式的观点,认为它“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已经造成更严重破坏”(《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第98页)。
    ③陈伟,在马克思主义和分析哲学之间——访G.A.柯亨教授,哲学动态[J],2007年第11期。
    ④[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页。
    ①张汝伦,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M],沈阳:辽宁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著,黄胜强等译,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Robert Heilbroner, The Debt and Deficit: False Alarms/Real Possibilities [M], New York: W. W.Norton&Company,1989, p98.
    ③聂锦芳,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江西社会科学[J],2008年第3期。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郑戈等译,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②[英]史蒂文·卢克斯(Steven Luckes)著、袁聚录译,马克思主义与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总序(段忠桥撰文)。
    ①万俊人,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载于马克思与正义理论[M](李惠斌、李义天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总序。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②[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50-51页。
    ①[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25页。
    ②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8页。
    ③[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页。
    ④无论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利益,柯亨称之为自私的强化版本和弱化版本。[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著作,黄胜强等译,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②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6.转引自澳大利亚研究哈耶克问题专家库卡瑟斯的文章《哈耶克与现代自由主义》,载于《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王炎等编,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③[美]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④[美]德沃金著,冯克利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⑤[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③[美]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
    ④[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3页。
    ⑤诺齐克认为任何再分配都是对自由的戕害,再分配性质的税收意味着奴隶似的强行劳动,详见[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261页。
    ⑥[美]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
    ①[美]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
    ③诺齐克与张伯伦:模式是如何保存自由的?,载于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①[美]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3页。
    ③在不干涉人们生活的前提下,笔者注。全部论证详见《自由如何搅乱模式》,载于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164页。
    ④同样可参考袁聚录《当代西方关于社会主义正当性的一种代表性理论对决——柯亨对诺齐克“社会主义不正当”论证的反驳解析》一文,他所做出的归纳是:1)社会主义的分配模式只有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才能得以维持,即只有以牺牲正义为代价才能得以维持;2)以牺牲正义为代价才能得以维持的社会主义的分配模式是不正当的;3)社会主义是不正当的。原文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J],2010年第2期。
    ⑤[美]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①G.A. Cohen, Robert Nozick and Wilt Chamberlain, How Patterns Preserve Liberty[J], Erkenntnis,1977,11.中译本详见魏小萍主编,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此外,两篇论文的中译本也可以参见吕增奎主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②G.A. Cohen, Self-ownership, World-ownership and Equality[M], ed. Frank S. Lucash, Ithaca CornellUniversity Press,1988.中译本详见魏小萍主编,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此外,两篇论文的中译本也可以参见吕增奎主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①[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67页。
    ②[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81页。
    ③转引自[美]诺齐克著,何怀宏等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0-81页。原文见洛克著,叶启芳等译,政府论(下篇)[M],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①[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95页。
    ②同样也有学者认为这里应当添加“s>r”以体现占有的优势,详见徐友渔,当代西方正义论争论中的柯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年第1期。
    ③[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96页。
    ②[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24页。
    ③[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10页。这种对外部资源的共同所有是遵循平等原则的,也就是每个人都对外部资源的具有同等的持有效力。当然,也有学者批评柯亨的共同所有观点,认为这种对外部资源的平等占有导致了自我所有仅仅作为形式存在,而不是真正的自我所有。但是柯亨有针对性地对诺齐克的观点展开批驳,仅从这一点上,柯亨的批判是具体的、有效的。详见徐友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根源——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评介,载于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④柯亨的表述为“严格的社会主义平等与资本主义的捍卫者所吹捧的、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人人享有的自由是一致的”,[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18页。
    ⑤Cohen G A. Self-ownership, Freedom, and Equal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p.102.
    ①Cohen,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or Why Nozick Exercises Some MarxistsMore Than He does Any Egalitarian Liberal, 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J], Supplementary vol.16:366-369.
    ③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①详见自我所有、共产主义和平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麻醉剂,载于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第135-163页。
    ②Edward Feser,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n Unjust Initial Acquisition,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J],2005,22:56-80.转引自袁聚录,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一项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②[加]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01页。
    ①袁聚录,柯亨对诺齐克获取正义社会制度取向的剖驳析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年第2期。
    ②G.A. Cohen, Is Socialism Inseparable from Common Ownership?[M], Nottingham: Spokesman forEuropean Labor Forum,1995.
    ①恩格斯,致奥托·伯尼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3页。
    ②马克思:格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③Mario Scannella, An interview with G.A. Cohen: the moral case for Marxism, The philosophers’magazine [J], issue1, Winter1997.
    ①马克思:格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2页。
    ①[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①[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2页。
    ②例如,柯亨举例说明,罗尔斯式的国家中,税收的目的是将税款返还为最不利者,以实现国家整体和受益人群的财富最大化。相反,平等的税收制度只能造成各个群体生存状况的恶化。[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5页。
    ③[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①[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②Cohen G A. 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1.
    ②Cohen G A. 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123.
    ④[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页。
    ①Cohen G A. 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123.
    ②即“个人的即政治的”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③这是柯亨受到基督教观点影响的一种体现:要克服不平等,决不能(仅)进行经济结构的革命,还需要情感与动机的革命。[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④[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256页。
    ⑤社会风尚是一套情感与态度,依据之,该社会的通常习惯与非正式压力才是现在这个样子。详见[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⑥[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页。
    ②强制性规则指法律、制度等,[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5页。
    ③Cohen G A. 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p.123-124.
    ④Ibid, p.130.
    ⑤[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③[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189页。
    ①[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②G.A. Cohen, 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 [M], Cambridge in Massachusetts&London in Englan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3.转引自张全胜,柯亨与罗尔斯政治哲学研究路径的差异——以《拯救正义与平等》和《正义论》为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年第3期。
    ①[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②段忠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及其三个代表性成果,教学与研究[J],2001年第12期。
    ③[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②[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④[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等著,郝名玮等译,自由主义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Immanuel Wallerstein, After Liberalism [M], New York: New Press,1995.
    ⑥John Gray, Two Faces of Liberalism [M], New York: New Press,2002,1st and4th chapter.
    ③论平等主义正义的通货,载于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②Equal access to advantage,也可以被称为利益机会平等(equal opportunity for advantage)。[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71页。
    ③Involuntary disadvantage.[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71页。
    ①[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85页。
    ②论平等主义的通货,载于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③[英]G.A.柯亨著,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第176页。
    ④朱菊生,为社会主义辩护——G.A.柯亨的政治哲学探析,学术论坛[J],2010年第12期。
    ⑥[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前言。
    ⑦关于野营模式的论证详见[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章。
    ⑤[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3-24页。
    ④Promoting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s not only an equalizing, but also a redistributing policy. G.A.Cohen, Why Not Socialism?[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 p14.
    ⑤[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32页。
    ⑦[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③[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①Suitable organizational technology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0页。
    ③[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页。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②段忠桥,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1996年第3期。
    ①Mario Scannella, An interview with G.A. Cohen: the moral case for Marxism, The philosophers’magazine [J], issue1, Winter1997.
    ①Mario Scannella, An interview with G.A. Cohen: the moral case for Marxism, The philosophers’magazine [J], issue1, Winter1997.
    ②[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页。
    ①[加]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320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3页。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3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页。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6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①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3页。
    ①[英]G.A.柯亨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000版导言,xxvii。
    ②[英]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你怎会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前言,第10页。
    ①详见Cohen G A, History, labor, and free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xii,转引自《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①Karl Marx, The German Ideology[M], Lawrence and Wishart, London, P.56.转引自[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M],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13页。
    ②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
    ③葛四友,柯亨的分配正义观的转变——兼谈马克思主义与平等,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J],2008年第1期。
    ①George G. Brenkert, Abstract of Comments: Marx’s Critique of Capitalism, No s, Vol.17, No.1,1983, p.72.转引自《编者的话》,吕增奎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②[美]诺齐克著,何怀宏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页。
    ①G.A.柯亨著,霍政欣译,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你怎会如此富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页。
    ②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9页。
    ①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52页。
    ②详细论述参见[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页。
    ①[英]G.A.柯亨著,李朝晖译,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第148页。
    ①[英]G.A.柯亨,信奉而不恭维: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J],1996年第1期。
    ②陈伟,在马克思主义和分析哲学之间——访G.A.柯亨教授,哲学动态[J],2007年第11期。
    [1] Cohen G A.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
    [2] Cohen G A. History, labor, and freed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 Cohen G A. History, ethics, Marxism.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5.
    [4] Cohen G A. Self-ownership, freedom, and equa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 Cohen G A. 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6] Cohen G A. Why not socia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
    [7] Cohen G A. Is Socialism inseparable from common ownership? Nottingham: Spokesman forEuropean Labor Forum,1995.
    [8] Cohen G A. If you're an egalitarian, how come you're so rich? 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1.
    [9] Cohen G A. Incentives, inequality, and community. Tanner Lecture. Stanford, CA: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91.
    [10] Sypnowich C. The egalitarian conscience: essays in honor of G.A. Cohen. 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6.
    [11] Edited by Michael Otsuka. On the currency of egalitarian justice and other essays in politicalphilosoph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2011.
    [12] Edited by Brian Feltham. Justice, equality and constructivism: essays on G.A. Cohen's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 New Jersey: Wiley-Blackwell,2009.
    [13] Nozick R.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6.
    [14] Rawls J.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15] Rawls J. Justice as fairn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6] Dworkin R. Sovereign virtu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quality.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0.
    [17] Hayek F.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6.
    [18] Wallerstein I. After Liberalism. New York: New Press,1995.
    [19] Gray J. Two faces of Liberalism. New York: New Press,2002.
    [20] Scanlon T. What we owe to each othe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1] Roemer. Analytical Marx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2] Sandel M. Justice.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09.
    [23] Engles F. Socialism: utopian and scientific (1880). London: Allen and Unwin,1892.
    [24] Heilbroner R. The debt and deficit: false alarms/real possibilities. New York: W. W. Norton&Company,1989.
    [25] Cohen G A. Beliefs and roles.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1966,67:17-34.
    [26] Cohen G A. Bourgeois and proletarian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1968,29:211-230.
    [27] Cohen G A. A note on values and sacrifices. Ethics,1969,79:159-162.
    [28] Cohen G A, Acton H B. Symposium: on some criticism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Supplementary Volumes,1970,44:121-156.
    [29] Cohen G A. Karl Marx and the withering away of social science. Philosophy&PublicAffairs,1972,1:182-203.
    [30] Cohen G A. Review:[untitled].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73,23:92-94.
    [31] Cohen G A. Marx's dialectic of labor. Philosophy&Public Affairs,1974,3:235-261.
    [32] Cohen G A. Robert Nozick and Wilt Chamberlain: how patterns preserve liberty. Erkenntnis(1975-),1977,11:5-23.
    [33] Cohen G A.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or Why Nozick ExercisesSome Marxists More Than He does Any Egalitarian Liberal, 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supplementary vol.16:363-387.
    [34] Cohen G A. Review:[untitled]. Mind,1979,88:469-472.
    [35] Cohen G A.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the concept of exploitation. Philosophy&PublicAffairs,1979,8:338-360.
    [36] Cohen G A. Reply to Elster on "Marxism, functionalism, and game theory". Theory andSociety,1982,11:483-495.
    [37] Cohen G A. Review:[untitled]. Mind,1983,92:440-445.
    [38] Cohen G A. The structure of proletarian unfreedom. Philosophy&Public Affairs,1983,12:3-33.
    [39] Cohen G A. More on exploitation and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Inquiry: An InterdisciplinaryJournal of Philosophy,1983,26:309-331.
    [40] Cohen G A. Review of A. W. Wood, Karl Marx. Mind,1983,92:440-445.
    [41] Cohen G A. Are workers forced to sell their labor power? Philosophy&Public Affairs,1985,14:99-105.
    [42] Cohen G A. Walt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functional explanation. Ethics,1986,97:219-232.
    [43] Cohen G A. Peter mew on justice and capitalism. Inquiry: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Philosophy,1986,29:315-323.
    [44] Cohen G A. Self-ownership, world ownership, and equality: part II. Social Philosophy&Policy,1986,3:77-96.
    [45] Cohen G A, Veryard R, Mellor D H, Last A G M, Quirk R, Mason J.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and human agency in marxism [and discuss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London. Series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1986,407:65-87.
    [46] Cohen G A, Kymlicka W.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history.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88,85:171-191.
    [47] Cohen G A. Review: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a reply to Hugh Collins. Oxford Journal ofLegal Studies,1989,9:95-100.
    [48] Cohen G A. On the currency of egalitarian justice. Ethics,1989,99:906-944.
    [49] Cohen G A, Graham K. Self-ownership, communism and equality. Proceedings of theAristotelian Society, Supplementary Volumes,1990,64:25-61.
    [50] Cohen G A. Is there still a case for socialism? Social Scientist,1992,20:3-18.
    [51] Cohen G A. Amartya Sen's unequal worl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1993,28:2156-2160.
    [52] Cohen G A. The Pareto argument for inequality. Social Philosophy&Policy,1995,12:160-185.
    [53] Cohen G A. Where the action is: on the sit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Philosophy&PublicAffairs,1997,26:3-30.
    [54] Cohen G A. Once more into the breach of self-ownership: reply to Narveson and Brenkert.The Journal of Ethics,1998,2:57-96.
    [55] Cohen G A. Marxism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Journal of Ethics,1999,3:99-104.
    [56] Cohen G A. If you're an egalitarian, how come you're so rich? The Journal of Ethics,2000,4:1-26.
    [57] Cohen G A. Freedom and money. Filosoficky Casopis,2000,48:89-114.
    [58] Cohen G A. Deeper into bullshit. Contours of Agency: Essays of Themes from HarryFrankfurt,2002,321-344.
    [59] Cohen G A. Facts and principles. Philosophy&Public Affairs,2003,31:211-245.
    [60] Cohen G A. Casting the first stone: who can, and who can't, condemn the terrorists? InPolitical Philosophy, Ohear, A., Ed.2006,58,113-136.
    [61] Cohen G A. Luck and equality: a reply to Hurley (Susan Hurley's 'Justice, Luck, andKnowledge').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2006,72:439-446.
    [62] Edward Feser.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n Unjust Initial Acquisition. Social Philosophyand Policy,2005,22:56-80.
    [63] Brenkert G G, Abstract of comments: Marx’s critique of capitalism, No s,1983,17:72-.
    [64] Hrubec M, Cohen G A. The double legacy of Karl Marx (M. Hrubec: Necrologue).Filosoficky Casopis,2009,57:751-759.
    [65] Callinicos A, G.A. Cohen and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Science&Society,2006,70:252-274.
    [66] Renzo Llorente, Analytical Marxism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Science&Society,2006,70:232-251.
    [67] Alan Carling,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Marxian tradition,Science&Society,2006,70:275-297.
    [68] David Laibman, The end of history? The problem of agency and change in historicalmaterialist theory. Science&Society,2006,70:180-204.
    [69] Paul Wetherly, The theory of the state in Cohen’s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theoryof history, Science&Society,2006,70:205-231.
    [70] Paul Nolan, Why G.A. Cohen can’t appeal to Charles Darwin to help him defend Karl Marx(but why others Can), Science&Society,2006,70:155-179.
    [71] Carling A, Wetherly P, Introduction: rethinking Marx and history, Science&Society,2006,70:146-154.
    [72] Science&Society,http://www.scienceandsociety.com/contents_apr06.html
    [73] University of Oxford, Conference: Celebrating the Career of G.A. Cohen,http://social-justice.politics.ox.ac.uk/events/Cohen/pcast.asp
    [74] Gerald Dworkin,In Memoriam G.A.(Jerry) Cohen,http://www.3quarksdaily.com/3quarksdaily/2009/08/in-memoriam-g-a-jerry-cohen-.html
    [75] Matthew Kramer, G.A. Cohen-a tribute,http://normblog.typepad.com/normblog/2009/08/ga-cohen-a-tribute-by-matthew-kramer.html
    [76] Jonathan Wolff, G.A. Cohen, 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2009,4:8-9,http://www.thephilosophersmagazine.com/TPM/article/view/12017/9086
    [77] Harvard University,http://www.news.harvard.edu/gazette/1998/10.01/RobertNozickNam.html
    [78]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
    [79]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
    [80]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7.
    [81]恩格斯.致奥托·伯尼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95.
    [82]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
    [8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
    [8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85]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95.
    [86]马克思.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
    [8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8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8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90]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9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
    [9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
    [9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72.
    [9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95]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
    [96]费尔巴哈.驳躯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费尔巴哈全集1846年莱比锡版,第2卷.
    [97]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
    [98]孙中山.民权主义.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2006.
    [9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岳麓书社,2008.
    [100]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
    [101]高明撰.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
    [102]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2006.
    [103]方勇译注.庄子.中华书局,2010年.
    [104]孙诒攘撰.墨子闲诂.中华书局,2001.
    [105]李贽著,张建业等编.李贽全集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06]康有为,康有为大同论二种.三联书店,1998.
    [107]康有为,楼宇烈编,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中华书局,1987.
    [108]孙中山,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6.
    [109] G.A.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晖,译.东方出版社出版,2008.
    [110] G.A.柯亨.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吕增奎,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111] G.A.柯亨.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你怎会如此富有?霍政欣,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12] G.A.柯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段忠桥,译.1版.人民出版社,2011.
    [113] G.A.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4] G.A.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岳长龄,译.重庆出版社,1989.
    [115]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16]约翰·罗尔斯等.政治自由主义:批评与辩护.万俊人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7]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18]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19]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2010.
    [120]史蒂文·卢克斯.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袁聚录,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1]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孔兆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122]布莱恩·巴里.正义诸理论.孙晓春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123]乔治·科罗斯科.公平原则与政治义务.毛兴贵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24]托马斯·斯坎伦.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陈代东等,译.人民出版社,2008.
    [125]托马斯·斯坎伦.宽容之难.杨伟清,译.人民出版社,2008.
    [126]迈克尔·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1.
    [127]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2011.
    [128]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余文烈等,译.重庆出版社,1997.
    [129]约翰·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段忠桥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30]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何怀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1]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段忠桥,译.新华出版社,2000.
    [132] R.G.佩弗.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吕梁山,译.高度教育出版社,2010.
    [133] R.W.米勒.分析马克思——道德、权力和历史.张伟,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34]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等.自由主义的终结.郝名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5]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6]罗伯特·福格尔.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王中华等,译.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
    [137]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三联书店,2004.
    [138]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9]涛慕思·博格.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刘雪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40]罗伯特·韦尔,凯·尼尔森.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鲁克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1]伊安·亨特.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徐长福,译.重庆出版社,2010.
    [142]彼得·斯特克,大卫·韦戈尔.政治思想导读.舒小昀,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43]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
    [144]约翰·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5.
    [145]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叶建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46]杰里米·边沁.政府片论.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4.
    [147]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4.
    [148]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
    [149]路易斯·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006.
    [150]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
    [151]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方平,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52]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2版.商务印书馆,1980.
    [15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2004.
    [154]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155]汤姆·洛克曼.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杨学功,译.东方出版社,2008.
    [156]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57]段忠桥.理性反思与正义的追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58]段忠桥.重释历史唯物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59]王焱.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三联书店.2000.
    [160]陈学明.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8.
    [161]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162]李惠斌,李义天.马克思与正义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63]韩水法.正义的视野:政治哲学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2009.
    [164]何怀宏.公平的正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65]何怀宏.良心与正义的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166]邹广文.当代文化哲学.人民出版社,2007.
    [167]邹广文,常晋芳,韩庆祥.全球化进程中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168]邹广文.社会发展的文化诉求.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169]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70]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
    [171]周保松,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三联书店,2010.
    [172]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73]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74]姚大志.何谓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175]葛四友.正义与运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76]曹玉涛.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177]王路.走进分析哲学.三联书店,1999.
    [178]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出版社, l996.
    [179]江怡编.现代英美分析哲学(上下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80]张庆熊等.二十世纪英美哲学.人民出版社,2005.
    [181]涂纪亮.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82]周穗明.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下).学习出版社,2004.
    [183]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84]赵剑英,张一兵等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85]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创新基地等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人民出版社,2007.
    [186]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87]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88]陆剑杰,韩庆祥.社会主义与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189]韩庆祥.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90]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理:人的全面的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191]郭湛.社会公共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192]马俊峰.中国当代哲学重大问题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
    [193]马俊峰.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94]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95]张汝伦.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辽宁出版社,1986.
    [196]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7] G.A.柯恩.信奉而不恭维: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思.秋华,译.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1:53-62.
    [198] G.A.柯恩.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段忠桥,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3:25-28.
    [199] G.A.柯恩.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革命观里的分娩式论题.吴晓云,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2:29-36.
    [200]塞缪尔·谢弗勒.什么是平等主义.高景柱,译.政治思想史,2010,3:76-105.
    [201]托马斯·斯坎伦.平等何时变得重要?陈真,译.学术月刊,2006,1:136-144.
    [202]段忠桥.开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拯救社会主义平等——纪念G.A.科恩.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9-17(4).
    [203]段忠桥.拯救平等:科恩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两个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1:16-22.
    [204]段忠桥.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于它更平等——科恩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辩护.学术月刊,2011,43:31-36.
    [205]段忠桥.科亨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哲学研究,2006,11:42-46.
    [206]段忠桥.道德公平与社会公平.河北学刊,2006,26:12-16.
    [207]段忠桥.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正义问题.哲学动态,2010,11:5-12.
    [208]段忠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哲学研究,2000,8:32-35.
    [209]段忠桥.转向英美超越哲学关注“正统”——推进当前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点意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5:75-80.
    [210]段忠桥.再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84-93.
    [211]段忠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及其三个代表性成果,教学与研究,2001,12:38-43.
    [212]段忠桥.关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问题—与余文烈同志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4:58-65.
    [213]段忠桥.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5:47-56.
    [214]段忠桥,编译.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国外马克思主义,2001,2:93-95.
    [215]段忠桥.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缘由、文本依据和方法.哲学研究,2008,9:20-25.
    [216]段忠桥.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孙正聿教授商榷.哲学研究,2008,1:3-10.
    [217]段忠桥.谈谈柯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功能解释.哲学研究,2005,5:34-38.
    [218]徐友渔.当代西方正义论争论中的柯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9-75.
    [219]徐友渔.评诺齐克以权利为核心的正义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1:1-8.
    [220]徐友渔.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当代思考.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0.
    [221]徐友渔.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平等的讨论.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1.
    [222]徐友渔.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公正与平等.复旦大学平等研究(下),2010,27.
    [223]葛四友.柯亨的分配正义观的转变——兼谈马克思主义与平等.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1:30-38.
    [224]邹广文.人在场的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基本视阈.学术月刊,2011,1:32-39.
    [225]邹广文.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理论参考,2007,10:31-34.
    [226]邹广文,张晓萌.论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教学与研究.2010,1:5-10.
    [227]邹广文.“中国道路”的省思与前瞻.理论视野,2010,12:17-18.
    [228]邹广文.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求是学刊,2010,1:29-35.
    [229]邹广文.全球化进程中的哲学主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6:25-35.
    [230]邹广文.人类整体发展时代的文化创新.求是学刊,2009,3:6-12.
    [231]邹广文.马克思的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视野,2009,9:26-27.
    [232]邹广文.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哲学研究.2006,2:111-115.
    [233]邹广文,金迪.当代社会的价值冲突与调适.人民论坛,2011,20:18-20.
    [234]卢风.道德进步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战线,2010,12:16-20.
    [235]秦宣.科学社会主义:机遇、挑战与对策.教学与研究,2010,2:35-41.
    [236]秦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11-16.
    [237]李惠斌.重读《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以及“个人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解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3:31-37.
    [238]俞可平.公正与善政.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3.
    [239]俞可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人民论坛,2008,24:16-19.
    [240]俞可平.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理论参考,2005,3:30-31.
    [241]俞可平.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4-5.
    [242]俞可平.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战略与管理,1994,10:103-107.
    [243]袁聚录.当代西方关于社会主义正当性的一种代表性理论对决——柯亨对诺齐克“社会主义不正当”论证的反驳解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2:91-96.
    [244]袁聚录.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一项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现代哲学,2008,4:28-35.
    [245]袁聚录.柯亨对诺齐克获取正义社会制度取向的剖驳析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78.
    [246]袁聚录.马克思赞成与反对自我所有原则的泾渭——驳柯亨对马克思自我所有原则观的误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0-65.
    [247]袁聚录.自由是否总会维持正义——柯亨与诺齐克之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2:89-97.
    [248]袁聚录.正义维度的社会主义正当性证明——柯亨从正义维度对诺齐克“社会主义不正当”论证的反驳解析.前沿,2009,6:46-49.
    [249]袁聚录,杜彩芹.柯亨式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取向.科学社会主义,2009,4:155-157.
    [250]袁聚录.试析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2008.
    [251]陈伟.在马克思主义和分析哲学之间——访G.A.柯亨教授.哲学动态,2007,11:32-35.
    [252]陈伟.论柯亨的“首要性命题”.兰州学刊,2008,4:5-8.
    [253]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6:328-343.
    [254]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批判[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2007.
    [255]彭文刚.没有富足,平等何以可能——柯亨的正义理论述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5:80-84.
    [256]成福蕊.平等主义研究述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0,3:176-182.
    [257]郑慧.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618-628.
    [258]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历史教学,2006,5:5-8.
    [259]聂锦芳.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江西社会科学,2008,(3)
    [260]万俊人,李义天.政治哲学研究:历史、现在与未来.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8-16.
    [261]李义天.正义之争与马克思的道德哲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6-03(6).
    [262]李纪才.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社会主义研究,2008,3:5-9.
    [263]周全华.马克思价值体系中的最大平等与终极自由.学术研究,2006,12:13-18.
    [264]张全胜.柯亨与罗尔斯政治哲学研究路径的差异——以《拯救正义与平等》和《正义论》为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0-44.
    [265]张全胜,王立梅.谈谈柯亨的“包括一切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受到限制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界,2010,3:99-100.
    [266]张青卫.试论柯亨的马克思主义“情结”.学术交流,2007,11:21-24.
    [267]张青卫.柯亨历史唯物主义合法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困境.学习与探索,2007,5:42-45.
    [268]曾华锋,张青卫.论柯亨的“赖尔”情结.哲学动态,2009,3:31-35.
    [269]李华荣.平等主义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量.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0:309-327.
    [270]李华荣.可以容忍的不平等:过渡与差别——柯亨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量.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9:30-32.
    [271]李华荣.柯亨平等主义思想介评.理论探索,2008,4:32-33.
    [272]李华荣,乔瑞金.柯亨平等观的实质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哲学研究,2008,11:27-33.
    [273]李华荣.贫穷预示着自由本身的缺乏——G.A.柯亨对以赛亚·伯林的批判及启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0-14.
    [274]李华荣.理论不能靠术语的多重定义来取胜——G.A.柯亨的分析哲学方法管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6:31-35.
    [275]乔瑞金,李华荣.从历史发展动力看柯亨对马克思所做的辩护.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4:60-65.
    [276]袁久红,朱菊生.论柯亨对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政治哲学辩护.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3:28-35.
    [277]朱菊生.为社会主义辩护——G.A柯亨的政治哲学探析.学术论坛,2010,12:42-47.
    [278]李亚平.试析柯亨平等主义政治哲学观.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4:9-12.
    [279]李亚平.柯亨平等主义政治哲学观浅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40-42.
    [280]姚国宏.平等的幻像——G.A.柯亨政治哲学初探.学海,2008,2:194-199.
    [281]林晖.自我所有: G.A.柯亨的康德论证.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9,0:204-213.
    [282]王雨辰.论柯亨对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的辩护.哲学研究,2012,1:12-18.
    [283]王增收. G.A.柯亨的社会主义观.科学社会主义,2010,2:136-139.
    [284]王雄,冯颜利.柯亨的公正思想初探.哲学动态,2008,10:43-46.
    [285]汪晖.再问“什么的平等”?——论当代政治形式与社会形式的脱节(上).文化纵横,2011,10:66-81.
    [286]韩锐.正义与平等——当代西方社会正义理论综述.开放时代,2010,8:132-145.
    [287]丁文祥,张金鉴. G.A.柯亨谈“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6:2.
    [288]吴英.柯亨为马克思历史理论辩护述评.山东社会科学,2010,4:5-12.
    [289]杨海蛟.平等观的发展与变迁.河北学刊,2008,9:122-128.
    [290]何增科.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1:71-73.
    [291]余文烈.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兼答段忠桥同志.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5:69-75.
    [292]曹玉涛.“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述评.哲学动态,2008,4:40-45.
    [293]曹玉涛.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论马克思与平等.求索,2008,4:77-79.
    [294]曹玉涛.略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建”.哲学研究,2010,6:33-37.
    [295]魏小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怎样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访G·A·柯亨教授.哲学动态,1995,12:36-37.
    [296]魏小萍.自我所有原则走向哪里: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与自由主义者的论战——读柯亨的《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哲学研究,2001,4:52-57.
    [297]魏小萍.契约原则是否带来了自由和平等——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与自由主义者的论战——雅克·比岱的元结构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哲学研究,2002,3:12-18.
    [298]曾枝盛.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而上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3:82-86.
    [299]王路.分析哲学与哲学分析.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04-110.
    [300]谭建华.自然法思想与罗马法的发展.云南社会科学,2005,1:35-38.
    [301]张之沧.分析派的马克思为历史唯物主义做的时代论证.求实,2004,3:17-20.
    [302]杨晓东,马俊峰.政治正义的哲学传统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北方论丛,2009,1:58-61.
    [303]陈晏清,王新生.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2010,7:10-16.
    [304]俞吾金.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语言学转向.河北学刊,2003,6:41-45.
    [305]张晓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探析.哲学研究,2007,2:43-47.
    [306]张亮.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模式及方法.求是学刊,2006,5:37-4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