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同时,公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社会持续进步,建筑遗产保护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呼声逐渐加强。这既顺应了国际社会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趋势,也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号召,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一边是建筑遗产不断受到蚕食、消失在城市开发改造中;一边是公众参与阻力重重,政府自利化趋势明显,导致缺乏公众参与保障机制、非政府组织和非赢利组织发展缓慢、公众参与无序、专家“御用化”趋势、企业趋利现象明显等诸多不良现象。
     面对如此局面,笔者在研究西方国家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公共政策和市民社会的角度,对我国公众参与现状及困境加以解析,找出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采用跨学科、走访、现场考察等方法,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加以研究与分析。
     其次,以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运动为例,通过对公众参与主体的采访、现场考察调研以及媒体报道分析等,对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加以分析研究,建立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一手档案。尤其重点分析研究了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可行性,结合天津市专门负责历史风貌建筑修缮的国有企业——“整理公司”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实例,对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优势和社会责任加以重点研究。
     同时结合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案例,采用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是一门专业性强、深层次、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凭单一学科很难解决全部问题。本文拟从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历史学、法学、遗产保护等角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加以分析研究,从公众参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展开系统性全面的研究,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建筑遗产保护制度化之路。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process, the contradictionbetween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s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ublic's democraticconsciousness and the rights consciousness are improving and the democratic societyis making progress. The priority principle of public interest during architecturalheritage conservation is being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e enthusiasm ofpublic participation i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s running higher and higher.This not only conformsto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but also responds to the call of thecountry.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the progress about socialdemocracy.However,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architec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 is not perfect in our country. A large number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sareconstantly being destroyed and disappeared during the urban reconstruction. Publicparticipation is fac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response mechanism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s self-interest trend, the lack of law relief mechanism, theslow development of the NGO and NPO, the disorderly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thephenomenon"Queen expert", the lack of public education and so on.
     Faced with the situ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research on the westerncountries'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in ourcountry,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n publicparticipation to find out the inadequate.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mechanism and thenmak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public participationmechanism of the architecturalheritage conservation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the law mechanisms, responsemechanisms and education systems wit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Second, this article takespublic participationmovement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 in Tianjin for example whose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eawakeningperiod,the developing period and the bottleneckperiod and make ananalysis on the proces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ianjin by interviewing andinvestigating. The aim is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record during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Tianjin, in which the article makes special study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enterprise to participate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and the advantag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en the special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participate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tekes us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from the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cultural economics, city management, law, history, heritageconservation. The pubil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duringarchitec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is a professional, complex social problem, so only a single subject cannot solve all the problem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law mechanism, responsemechanism and education mechanism,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obe the way thatthe"top-down" and the "bottom-up" could be combined together to participate the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引文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48
    ①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0:PP137
    ②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3):PP01
    ③[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7
    ④[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1
    ⑤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0):PP1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dt/zygg/sjxdtzgg/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http://tongji.cnki.net/kns55/index.aspx
    ②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PP201
    ③中国文化传媒网:http://www.ccdy.cn/pubnews/492735/20100106/593714.htm
    ④仇保兴.中国城市面对未来的六大危机[J].城市开发,2004(3):PP25六大危机:1、城市过度蔓延危机;2、城市个性特色危机;3、交通拥堵的危机;4、房地产泡沫危机;5、城市安全的危机;6、城市环境危机。
    ⑤尤建新.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4(4)
    ①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html/2011-09/27/nw.D110000zgqnb_20110927_1-07.htm注:调查结果显示,29.9%的人觉得自己所在的城市不重视历史文物保护,33.3%的人感觉重视程度“一般”,43.3%的人感觉比较重视。对于历史文物频遭破坏的原因,80.2%的人认为首要原因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其次是“行政权力对于商业利益的袒护”(71.1%),排在第三位的是“政府文物保护投入不足”(65.2%);在其他原因中,63.6%的人认为“缺乏公众监督”,其次是“商家对经济利益的追逐”(62.1%),排在第三位的是“有些文物没有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缺乏保护依据”(48.1%),第四位的是“社会对文物价值认识不够”(44.0%)。对于如何避免历史文物频遭破坏,79.2%的人认为应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76.1%的人认为要完善文物保护相关法律;66.0%的人认为应加大对破坏文物的惩罚力度。
    ②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html/2011-09/27/nw.D110000zgqnb_20110927_1-07.htm
    ③孙家正.不要忘了回家的路[J].建筑与文化,2006(5):PP009
    ④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0):PP1
    ⑤引自: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2007年全国文物局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①国家文物局网站:http://www.sach.gov.cn/tabid/294/InfoID/27119/Default.aspxhttp://www.sach.gov.cn/tabid/1237/Default.aspxhttp://www.sach.gov.cn/tabid/294/InfoID/31408/Default.aspx
    ②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0:PP013
    ③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004/t20100406_284038.html
    ④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185117.htm
    ①参考:瞭望新闻周刊——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力量·历史应靠人民保护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12/c_12324712.htm
    ①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185117.htm
    ①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PP26
    ②Pendlebury J, Townshend T.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of historic areas: Case-studies fromnorth-east England[J].Journalof Urban Design,1999: PP313-331
    ③Pendlebury J, Townshend T.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reas andpublic participation[J].Journal fArchitecturalConservation,1999: PP72-87
    ④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8):PP12--13
    ⑤Pat Crawford著,刘健译.密苏里州立公园ADA指导委员会对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评价[J].国外城市规划,2002(2)
    ⑥Crawford P著,刘健译.密苏里州立公园ADA指导委员会对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评价[J].国外城市规划,2002(2):PP15-19
    ⑦[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2-4
    ②注: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检索词“公众参与”,会检索到硕、博士论文、期刊、会议、报纸等共3596篇。其中博士论文15篇,硕士论文273篇,期刊、会议、报纸等3308篇。有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论文仅有24篇。
    ③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
    ④殷宏丽.城市旧区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复旦大学(硕),2010
    ⑤钱翔.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以重庆东水门历史街区为例[D].重庆大学(硕),2011
    ⑥郑义.旧城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重庆大学(硕),2011
    ⑦杨帆.旧城住区更新工程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2008
    ①周岚,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同济大学工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理学硕士,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师从吴良镛院士。现任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著有专著《江苏城市文化的空间表达——空间特色,建筑品质,园林艺术》、《低碳时代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集约型发展——江苏城乡规划建设的新选择》、《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城市空间美学》。
    ②蔡定剑.国外公众参与立法法律出版社[M],2005(5)
    ③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8)注:从城市规划和参与民主角度,研究欧洲的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
    ④蔡定剑.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M].法律出版社,2009(8)注:通过实践性的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我国公众参与比较活跃的领域(立法、基层治理、决策管理和公共预算)和推动公众参与的社会力量(非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和媒体)角度研究,揭示我国公众参与在不同领域的现状:“中国的公众参与出现了一些现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参与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阻力,发展很不平衡,效果也并不理想。只能说这些公众参与的意义代表着一种要求与希望”。
    ⑤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0)
    ⑥王锡锌.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0)
    ⑦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3)
    ⑧刘淑妍.公众参与导向的城市治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2)
    ①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②王锡锌.公众参与·参与式民主的理论想象及制度实践[J].政治与法律,2008(6):PP8--14
    ③竺乾威.地方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以怒江大坝建设为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4),PP85--91
    ④刘淑研.当代我国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路径探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3):PP85--91
    ⑤肖芬芬,吴云昌.NGO——公共参与的有效选择[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6):PP45--48
    ⑥何芳,唐龙.旧区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策略[J].中国房地产,2008(12):PP72
    ⑦郑利军,杨昌鸣.历史街区动态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5(7):PP63--65
    ①国家文物局:http://www.sach.gov.cn/tabid/1242/InfoID/28003/Default.aspx
    ①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PP171
    ②阳建强.现代城市更新运动趋向[J].城市规划,1995(4),PP27--29
    ③注:1992年6月14日在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
    ④奥尔胡斯公约(Aarhus Convention)正式名称为“在环境问题上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的公约”,英文全称为Convention 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Public Partific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Access to Justice in Environmental Matters。1998年6月在丹麦的奥胡斯市召开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上获得通过,2001年10月生效。
    ⑤王慧.不在场的参与[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⑥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①节选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②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PP091
    ①张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关键词解[J].中国文物报,2005.12.16:第008版
    ②陈志华.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J].世界建筑,1986(3):PP37—39
    ③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
    ④《欧洲建筑遗产保护条约》于1985年在欧洲建筑大会上通过
    ⑤注:古迹(Monument)指所有具有显著历史、考古、艺术、科学、社会或技术价值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建筑物群(Groups of buildings)指以其显著而一致的历史、考古、艺术、科学、社会或技术价值而足以形成景观的城市或乡村建筑组群。历史场所(Site)指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区域,其部分被建造,既保有独特而一致的景观,又具有显著的历史、考古、艺术、科学、社会或技术价值。
    ⑥历史建筑:顾名思义,即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在时间上,既可以包括远古时代的建筑,也可以包括昨天的建筑;在价值认定上,既可以包括没有任何价值的建筑,也可以包括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研究价值或者观赏价值的建筑,只是在时间的范畴内对建筑予以定义,属于习惯用语。
    ⑦文物建筑:他是指价值相对较大、并且根据《文物保护法》中的文物认定标准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该类建筑的认定具有严格的程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认定标准。
    ⑧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PP2
    ⑨2002年10月,国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古建筑”。
    ⑩优秀历史建筑:上海于2002年7月公布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和武汉市于2003年2月公布的《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2005年7月公布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和厦门市于2009年7月公布的《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中规定的“历史风貌建筑”。
    ①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PP52
    ②韩冰,罗智星.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10(6):PP116
    ③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PP018
    ④张柔然.建立世界遗产价值评估与监测体系的探讨[J].城市规划,2011:PP39
    ①张艳华.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上海市城市遗产(CBH)保护与利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②张艳华.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上海市城市遗产(CBH)保护与利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PP17--19
    ③青木信夫(AOKI Nobuo):天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所长,东京大学研究员。
    ④青木信夫,徐苏斌.天津以及周边近代化遗产的思考[J].建筑创作.2007(6):PP143-144
    ①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PP147
    ②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PP017
    ①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8):PPP107
    ①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PP180-181
    ②焦怡雪.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团体[J].规划师,2005(2):PP80
    ③注:全名“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国民信托(The National Trust for Places of Historical Interest or NaturalBeauty)”,创建于1895年,是英国目前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
    ④注:成立于1931年,是旨在保护苏格兰历史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的公益团体。
    ①资料来源: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PP185
    ①邵甬.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PP213-217
    ②邵甬.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PP213
    ③邵甬.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PP217-220
    ④注:我国从2006年起,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①注:因美国“9·11”事件,法国全国进入戒备状态,被迫取消。
    ②王红军.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D].同济大学,2006(2):PP4注:1850年,华盛顿后人由于无力维持,举动卖掉房产,唯一条件就是购房者必须将房产作为历史遗址进行保护。1853年,一些商人打算买下作为俱乐部使用。虽然很多人意识到华盛顿故居的重要,但是没有相应的保护法规,缺少政府管理和资助,无力改变该现状。为了保护华盛顿故居,安·康宁海姆(AnnPamela Cunningham)组织成立了“保护沃农山住宅妇女联合会”,以网路式的组织为基础,以各种活动为依托,以人们对于华盛顿的崇敬之情为诉求,最终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获得了该故居的所有权,并加以修缮和维护。如今,沃农山住宅已成为维吉尼亚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保护沃农山住宅妇女联合会”在美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成为了许多保护组织的蓝本,一些民间的保护团体相继成立,如1889年成立的“维吉尼亚古迹保护协会”、1924年成立的“圣安东尼奥历史保护协会”等。
    ①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PP82
    ①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0:PP139
    ①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PP74
    ②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PP204
    ③注:2010年7月21日,《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作用的意见》,国家文物局。
    ④汪坚强.“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对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1999(5):PP49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89
    ②金英红,俞娟.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之问题解析与对策研究[J].发展之道,2008:P33
    ③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3):PP4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109
    ②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PP220
    ①注:饶会林,东北财经大学城市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②张波,刘江涛编著.城市管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PP69
    ③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PP66
    ④仇保兴.当前经营城市的基本矛盾及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1(3):PP26
    ⑤[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110
    ①陶信平.我国古都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西安市为例[J].政治与法律,2009(10):PP93
    ②张波,刘江涛编著.城市管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PP71--73
    ③张波,刘江涛编著.城市管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PP71
    ①李将,罗小未.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PP190
    ②《北京旧城内危旧房改造研究课题报告(2008)》课题组负责人为郝留亮(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城建处处长)、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著名历史建筑保护专家)。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第六章第四节第324—329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第九章第419条。
    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②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3):PP332
    ①[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PP3-4、PP9-10
    ②[美]莱斯特·M·萨拉蒙,S·沃加斯·索克洛斯基等.全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M],陈一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③康晓光.NGO扶贫行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PP4
    ④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J].管理世界,2002(8):PP30--43
    ⑤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PP77
    ⑥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PP76-77
    ⑦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PP78-83
    ①正义网:http://news.jcrb.com/jxsw/201103/t20110308_508184.html
    ②中国发展简报: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go_talkview.php?id=1513
    ①康晓光.NGO扶贫行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PP4
    ②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PP319
    ③朱练平,欧飞兵,程树武.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简介[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9):PP52
    ④《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条: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三)有固定的住所;(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五)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六)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①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3):PP332
    ②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8):PP144
    ③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6):PP73--89
    ①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PP320
    ②李伟权.政府回应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PP210--211
    ③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法律出版社,2009:PP20
    ①《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对于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要坚持向社会公开的原则。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要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的要求,要加强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建立举报制度,依法执政。
    ②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将与保护有关的审批事项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①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PP78
    ①《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3年8月27日通过,2004年7月1日施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消息公开条例》: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8年5月1日施行。
    ③注:《通知》发出后,中国的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进程才开始蓬勃发展。北京、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的公众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捍卫城市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很多城市的发展,在推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进程的同时,也为中国文保法制建设、制度建设贡献了力量。
    ①刘恒等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P2
    ①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3):PP204
    ②注:2010年7月21日,《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作用的意见》,国家文物局。
    ③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PP179
    ④王华,梁明珠.公众参与公共性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香港保留皇后码头事件透视[J].旅游学刊,2009(4):PP49
    ①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PP231
    ①国家文物局:http://www.sach.gov.cn/tabid/1242/InfoID/27999/Default.aspx
    ①胡春华,游晓兰.公众参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法理基础及制度安排[J].西华大学学报,2008(12):PP31
    ①何祖坤.关注政府回应[J].中国行政管理,2000(7)
    ②同上
    ③[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91
    ④李伟权.政府回应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PP68--69
    ①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8):PP105
    ①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8):PP123-126
    ②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8):PP3
    ③中华网: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20220/17044648_1.html
    ②唐云锋,赵俪珏.试论我国公共政策回应机制的建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PP84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PP35
    ②中国记忆论坛·天津旧版:http://www.memoryofchina.org/bbs/thread.php?fid=48
    ①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PP320
    ②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PP321
    ③注:皇后码头,前身是维多利亚女王像停泊处,为一木搭成的简单停泊位,因处于皇后像广场之前而得名。约20世纪初落成,1921年,重建码头;1924年,改名为皇后码头,1925年10月落成。皇后码头建有拱门及圆柱,上盖则以钢铁建成,并采用混凝土桩柱。殖民地时代,皇后码头是香港政府官员及英国皇室成员使用的码头。历任港督上任就职仪式重要活动场所之一。2000年,皇后码头为配合香港政府的中环填海计划,决定于2006年11月新中环码头启用后与天星码头一起清拆。遭到香港民间团反对,要求予以保留。
    ④王华,梁明珠.公众参与公共性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香港保留皇后码头事件透视[J].旅游学刊,2009(4):PP47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452.htm
    ②[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3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PP4
    ②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PP325
    ①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PP323
    ②郑利军,杨昌明.历史街区动态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5(2):PP7
    ①注:“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基本含义为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②马育倩,邸丛枝.我国世界遗产教育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11):PP84-85
    ③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3):PP235
    ①单霁翔.用教育推进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艺术报,2006(3):PP2
    ②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PP194
    ①续梅.用文化遗产教育照亮孩子心灵[J].中国教育报,2006(6):PP2
    ①杨芸芸.专家参政对国民政府运作的影响——“资源委员会”的行政管理学分析.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PP63
    ①注:引自《苏州宣言》,http://tech.163.com/04/1031/01/1401V1IV0009rt.html
    ②章新胜.教育是人类文化遗产可持续的重要桥梁[J].美术研究,2005(3):PP4
    ③中国建设报:http://www.chinajsb.cn/gb/content/2003-05/26/content_4471.htm
    ①凤凰网:http://edu.ifeng.com/gaokao/baokao/detail_2011_04/06/5570773_0.shtml
    ②马育倩,邸丛枝.我国世界遗产教育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11):PP84-85
    ③白鑫刚.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6):PP254
    ①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PP35
    ①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01,PP209
    ②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PP108-109
    ①转引自: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PP266
    ③路红.妥善保护历史遗产彰显城市文化底蕴.中国文物报:2010(4)
    ④注:数字由天津市文物部门提供。
    ⑤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9)
    ⑥刘静华,懂磊.国务院公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本市两文物入选“重要新发现”[N].今晚报,2010(3):PP9
    ①[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58--59
    ②注:天津历史城区,指1949年天津市区建成范围,面积约53平方公里,人口约180万。
    ①李津莉,张威.快速发展的天津城市与遗产保护[J].时代建筑,2010(5):PP17
    ①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0:PP137
    ①穆森.天津文保十年录[N].中国文物报,2009(12)
    ②穆森.天津文保十年录[N].中国文物报,2009(12)
    ①穆森.天津文保十年录[N].中国文物报,2009(12)
    ①仇保兴.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中国名城,2008(1):PP4
    ①注:对于一个纯民间团队来说,其所发挥的作用,这在天津历史上是罕见的。鉴于以上的协商过程,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团队主动承担了即将启动的金融城非文物优秀历史建筑的调研活动,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克服一切困难,义务地奔波在建设工地中,及时发现优秀历史建筑,力争保护,其间多人病倒。
    ②注:北京倡议.天津:天津记忆,2009(10):PP6
    ③注:盛锡福帽庄,原字号为盛聚福,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271-273号,创立于1911年,创办人刘锡三。地址初设于估衣街归贾胡同南口,直奉战争期间迁到法租界天增里旁(现交通饭店旁),1925年迁至现址,易名为盛锡福,生产经营各式的礼帽,裘皮帽、草帽等,享有盛名,产品远销西欧、北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在马尼拉国际展览会获奖。建筑为砖混结构,五层楼房,由德国工程师贝伦特(Brentt)设计。首层做门市部。整座建筑高大挺拔。
    ②注:天津宣言.天津:天津记忆,2009(10):PP4
    ②[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68
    ③注:材质为白色大理石(长60cm,宽40cm,厚2cm)。
    ②[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69
    ①[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69
    ④李经国编撰.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9):PP360
    ③李经国编撰.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9):PP353
    ④[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70
    ①腾绍华,荆其敏.天津建筑风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
    ②王岩.走过十字街的回望——天津老城厢地区更新改造问题研究探索[D].天津大学,2007(5):PP52-53注:第一轮方案目标是将老城厢建设成为“集金融、商贸、文化、娱乐、旅游及居住为一体的高级现代化城市综合区”,并通过老城厢的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的复苏,发掘土地潜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①冯骥才.手下留情[M].学林出版社,2000(9):PP212
    ①参考:网易博客:http://dafeng55.blog.163.com/穆森.天津文保十年录[N].中国文物报,2009(12)冯骥才.抢救老街[M].西苑出版社,2000(9)
    ②冯骥才.手下留情[M].学林出版社,2000(9):PP231
    ③冯骥才.手下留情[M].学林出版社,2000(9):PP240
    ①冯骥才.手下留情[M].学林出版社,2000(9):PP241
    ③高大鹏、高平,天津老银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3)
    ②冯梅,陈志楣等.中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论——基于和谐社会的思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PP2
    ①周祖城.企业伦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PP41
    ②张伟凡.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多重影响因素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
    ③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J].中国工业经济,2006
    ④冯梅,陈志楣,王再文.中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论——基于和谐社会的思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PP4、33
    ⑤任荣明,朱晓明主编.企业社会责任多视角透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P49
    ②仇保兴.中国城市面对未来的六大危机[J].城市开发,2004(3):PP23-27
    ②王岩.走过十字街的回望——天津老城厢地区更新改造问题研究探索[D].天津大学,2007(5):PP73
    ③解琦.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更新改造[D].天津大学,2007(1):PP13
    ①王岩.走过十字街的回望[D].天津大学.2007(5):PP117-120
    ①参考:王晶.天津意大利建筑风貌区的修复与开发记录[J].城市环境设计,2005(1):PP50-56孙永青,天津原意租界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分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6)
    ③[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64
    ①严定中,吕霞.天津原意大利租界地区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开发[J].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11):PP165--167
    ②注:SIRENA是受意大利Campania大区政府和Napoli政府的需要而设置成立,担任意大利旧城、历史中心地区的修复工作。
    ③注:BENECON是Campania大区的文化遗产专家中心,是政府将各个领域的起带头作用的专家组织者一起的机构。主要任务是将新发明的研究转化为企业生产。该中心包括了Federicoll大学、Salerno大学、Sannio大学、Ravello大学研究中心、Tecnonapoli研究中心等,研究方面由Napoli第二大学担任整体协调工作。
    ①注:天津福莱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建筑装饰设计及施工的企业,具有中建筑业企业一级资质、建筑装饰专业设计乙级资质,并与意大利公司合资合作。
    ②[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P67
    ③注:天津城投集团作为政府性的投资公司,由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直接批准成立,全称是天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专司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投资、建设等职责,注册资本161亿元。
    ①资料来源:本科毕业论文《天津金融城的纳税筹划研究》。
    ⑥刘军,卓强等.传承历史·再现活力——天津津湾广场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9(10):PP72
    ①《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②仇保兴.传承优秀文化·延续历史脉络[J].小城镇建设,2011(1):PP25
    ①注:津旅集团,全称“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②张大为.跨越三个世纪的大饭店——利顺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1):PP390
    ③张大为.跨越三个世纪的大饭店——利顺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1):PP448
    ①张大为.跨越三个世纪的大饭店——利顺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1):PP393
    ①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PP332
    ①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网站:http://www.thard.com/Default.aspx
    ②傅建华,李琦琳,孔晖.关于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机制的探索[D].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10(9):PP171
    ①历史风貌建筑网:http://www.fmjz.cn/pages/institutions.aspx?listid=jigoujianjie&itemid=2
    ②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PP130
    ①傅建华,李琦琳,孔晖.关于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机制的探索[D].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10(9):PP171
    ①冯军.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利用的融资模式浅析[J].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10:PP190
    [1] Ali Davey. The Maintenance of Cast Iron Rainwater Goods. Technical Conservation,Research and Education Group,2007.1
    [2] Anne. E. Grimmer. Preservation Briefs6: Dangers of Abrasive Cleaning to HistoricBuilding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uthorities. Chapter8:Walls and Other Structural Elemnets,8.3
    [3] Arthur Lyons. Materials for Architects and Builders. Third edition, Elsevier2007,2007
    [4] Abagail McWilliams, Donald S. Siegel and Patrick M. Wright: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ic Implication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43:1January2006:0022—2380
    [5] Alfred Tar-Kei Ho&Paul Coates. Citizen Participation:Legitimizing PerformancceMeasurement as a Decision tool, Government Financial Review, Aprial2002
    [6] Arnstein S.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theAmerican PlanningAssociation,1969
    [7] Bonacker, M.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J].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 May-June2006
    [8] Bogge C. Soci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Power:emerging forms of radicalism in theWest.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6
    [9] Bill Schwartz. Restoring Deliminated Brownstone, Masonry Construction, May1995
    [10] Brent S.Steel.Thinking Globally and Acting Locally?: Environmental Attitudes,Behaviorand Activism.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6
    [11] Beierle, T.&Cayford, J., Democracy in Practic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EnvironmentalDecisions,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2002
    [12] Bowen, H. 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M]. New York: Harper,1953
    [13] Bob Ellis. Stay informed: participate in public policy discussion [J]. Computer Graphics(ACM), May2002, PP13-22,
    [14] Bell, J.A.M.Lighting Britain'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J]. Light and Lighting, Sept.-Oct.1977,pp188-201
    [15] Blackman, Harold S., Harbour Jerry L. Two View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J]. RadwasteSolutions,2003:pp32-39
    [16] Carroll, Archie 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 [J].Business and Society,1999
    [17] Cole,R.L.,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the Urban Policy Process, Health and Company1974
    [18] Creighton,J. J.,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Hand Book: Making Better DecisionsThroughCitizen Involvement, Jossey-Bass2005
    [19] DavidThrosby.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0] Donovan D. Rypkema. The Economics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A Community Leader'sGuide[M]. 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1998
    [21] Davis K.&Frederick, William C. Business and Society: Management. Public Policy. Ethics[M]. New York: McGraw—Hill,1984
    [22] Dunfee, T. W. Business ethics and extant social contracts [J].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1991(1)
    [23] Doelle, Meinhard,Sinclair, A. John. Time for a new approach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A:Promoting cooperation and consensus for sustainability [J]. 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 Review, March2006:pp185-205
    [24] D. K. Hart, The Virtuous Citizen, The Honorable Bureaucra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March1984, Vol.44, Special Issue.
    [25] French, Simon. Public participation: Comparing approaches [J].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February2011:pp241-257
    [26] Friedmann J. 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artIII.1987
    [27] Firedman, Milto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b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N]. NewYork Times Magazine,1970, September
    [28] Free,Green.A New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onathan H.Adler.HarvardJournal of Law&Public Policy,2001
    [29] Fister, Peter. New aims of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Housing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2001:pp193-199
    [30] Georges S. Zouain.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nomic Theory. A talk given at the University ofEast—Anglia
    [31] Garrett, Michael. The civil engineer's responsi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affairs of the public[J].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8, PP315-317
    [32] Houben, Hugo,Balderrama, Alejandro Alva,Simon, Stefan, Our earthen architectural heritage:Materials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J]. MRS Bulletin, May2004:pp338-341
    [33] James J. Glass.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ivesandTechniques, Journal of APA,1979,April
    [34] James L. Creight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Handbook: Making Better Decisions throughCitizen Involvement.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5
    [35] Kenet. Lord. Preservation[M]. Temple Smith,1972
    [36] Langton, S.(Ed.). Citizen Partiicipition in America:Essay on the State of the Art. Heath&Co,Lexington. MA.1978
    [37] Levitt T. The danger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8(9)
    [38] Mario Cantin. Repointing: How to Properly Restore Old Buildings, Invisible TuckpointingLtd, Mason Contracto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2004
    [39] Michael A. Ritter. Timber Bridges Design,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Mainteanance.Em7700-8,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Washington, D.C.,1992
    [40] Michael Ross. Planning and the Heritage [M]. E.&F.N. Spon,1991
    [41] Macintosh, A.,Smith, 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ffairs [J]. Electronic Government.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GOV2002. Proceedings,2002:pp256-63
    [42] New York Landmarks Conservancy. Building Components: Flat Roofs, Common band, Vol.12, No.3,1996.12
    [43] NSW Heritage Office. Slating, Tiling and Roof Plumbing. Heritage Council of New SouthWales,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1998.3
    [44] Offenbacker, B.S. Overcoming barriers to effec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J]. Brownfield SitesII: Assessment, Rehabilitation and Development,2004:pp281-289
    [45] Pendlebury J, Townshend T.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of historic areas:Case-studies from north-east England[J].Journalof Urban Design,1999
    [46] Pendlebury J, Townshend T.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reas andpublicparticipation[J].Journal f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1999
    [47] Platt, R.H., Land Use and Society: Geography Law and Public Policy, Island Press2004
    [48] Peter J. Larkham. Conservation and the City [M]. London Routledge,1996
    [49] Peter Roberts and Hugh Sykes. Urban Regeneration [M]. a Handbook. SAGE Publications,2000
    [50] Puttgen, H.B.Going public on policy-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 debate [J]. Power and EnergyMagazine, Sept.-Oct.2003, PP10--11
    [51] Nathaniel Lichfield. Economics in Urban Conserva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52] Rowley T. J., Berman S. A brand new brand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J]. Business&society,2000(4)
    [53] Robert C. Mack, FAIA, and John P. Speweik. Preservation Briefs2: Repointing Mortar Jointsin Historic Masonry Buildings
    [54] Robert C. Mack. A.I.A, Preservation Briefs1: The Cleaning and Waterproof Coating ofMasonry Buildings
    [55] Roberto Tomasi, Maria Ivana Pezzo&Maurizio Pizzza. Rehabilitation of An HistoricalThreatre in Italy, Ann. Mus. Civ. Rovereto, Sez.:Arch.,St.,Sc.nat., Vol.232007
    [56] Robert Freestone. Urban Planning in a Changing World [M]. E&FN Spon,2000
    [57] Rahl, Gary M. Risk reduction through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J].Naval Engineers Journal, Jul1996:pp53-57
    [58] S.R.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 Jour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Planners,1969
    [59] Sarah M. Sweetser. Preservation Briefs: Roofing for Historic Buildings, TechnicalPreservation Services (TPS). National Park Service.2002.4.25
    [60] Steiner G. A., J F Sterner. Business, Government&Society [M]. New York: Random House,1980
    [61] Shneiderman, B.,Rose A.Social impact statements: engag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 [J]. Proceedings of CQL '96.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the Quality of Life,1996
    [62] Stylios, G., Christodoulakis, D., Besharat, J.,Vonitsanou, M.-A.; Kotrotsos, I., Koumpouri,A.,Stamou, S.Public opinion mining for governmental decisions [J]. Electronic Journal ofe-Government: Dec.2010
    [63] Technical Notes on Brick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of Brick Masonry, The Brick IndustryAssociation,2005(11)
    [64] UNESCO. World's Heritage.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9
    [65] Vermont Division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Inspection Checklist for Historic Buildings.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Communtity Affairs
    [66] Walton C.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Belmont: CA: Wad—sworth.1967
    [67] Welter, C.J.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ransmission line routing-overview [J].2006IEEE/PESPower System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2006
    [68] Weber, L.M,Loumakis, A.,Bergman, J.Who participates and why? An analysis of citizens onthe Internet and the mass public [J].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03:pp26-42
    [69]白志刚,邱莉莉主编.外国城市城市环境与保护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70]鲍展斌.文化遗产哲思--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1]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首尔市政开发研究院主编.北京、首尔、东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2]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73]常青.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4]常青.大都会从这里开始——上海南京路外滩段研究[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75]常青.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历史意识与设计探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6]蔡定剑.国外公众参与立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77]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78]蔡定剑.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79]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80]陈佳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81]陈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82]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3]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第2版)[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4]段进等著.空间研究1: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85]段进,邱国潮编著.国外城市形态学概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86]段进,揭明浩著.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87]董卫、王建国编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8]董坤靖.天津通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89]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亚建筑遗产的历史和未来:东亚建筑文化国际研讨会·南京2004优秀论文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90]冯骥才.手下留情[M].学林出版社,2000(9)
    [91]冯骥才.抢救老街[M].西苑出版社,2000(9)
    [92]冯骥才.留住昨天[M].中国盲文出版社,2006(8)
    [93]冯梅等著.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基于和谐社会的思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94]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四辑)[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95]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6]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分册[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97]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98]高仲林主编.天津近代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99]郭凤岐.天津通志·大事记[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100]顾江.文化产业研究(第2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101]郭理桥.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2]郭玉军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03]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M].天津: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出版,1986
    [10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
    [105]洪大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求助.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106]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编.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07]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8]韩永进.新的文化自觉[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109]户思社,王长明主编.法国文化遗产保护[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110]荆其敏,荆浩.天津的建筑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111]贾长华等.老城旧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12]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3]姜杰,彭展,夏宁.城市管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14]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5]刘先觉主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16]刘先觉.近代优秀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保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7]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与研究[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8]刘伯英,冯钟平著.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19]海岩.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演变[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20]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1]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22]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23]刘淑妍.公众参与导向的城市治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124]罗哲文,杨永生主编.失去的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5]罗小未.上海新天地——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26]罗小未.上海老虹口北部昨天·今天·明天——保护、更新与发展规划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27]吕舟.文化遗产保护100(2000-2010)[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28]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29]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30]陆元鼎,杨新平主编.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31]李经国编撰.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
    [132]李家璘.天津旧影[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2)
    [133]来新夏.天津近代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134]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35]李艳玲.美国城市更新运动与内城改造[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136]李伟权.政府回应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37]李立青,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138]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科学出版社.2005
    [139]李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40]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1]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
    [142]黎友焕著.企业社会责任[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143]林志斌.谁搬迁了一自愿性移民项目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44][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众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45][美]E·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46][美]布伦特·C·布罗林.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47][美]C·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48][美]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译林出版社,2005
    [149][美]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50][美]理查德·谢弗(Richard T. Schaefer).社会学与生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151][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Axelrod,R.)著,梁捷等译.合作的复杂性——基于参与者竞争与合作的模型[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152][美]菲利普·科特勒,南希·李著,姜文波等译.企业的社会责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3][美]理查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54][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155][美]乔治·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华夏出版社,2002
    [156][美]阿齐·卡罗尔.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57][美]凯瑟琳·钮科默等著,张梦中、李文星译.迎接业绩导向型政府的挑战[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158][美]赫伯特·A·西蒙,詹正茂译.管理行为(修订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59]马彦琳,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60]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M].法律出版社,2003
    [16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62]彭未名,邵任薇等编著.新公共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64]潘明星,韩丽华编著.政府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65]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6]仇保兴.中国城镇化——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67]乔虹编著.天津城市建设志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68]秦甫.现代城市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169][日]西村幸夫.都市保全计画[M].东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0][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租界研究新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7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72]阮仪三.护城纪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73]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74]阮仪三.海外撷英——阮仪三海外访察随记[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75]阮仪三.阮仪三文集(中国建筑名家文库)——“古城守望者”阮仪三关于建筑一生的思索[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76]饶会林等.中国城市管理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77]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视角透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78]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179]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180]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181]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82]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83]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84]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85]邵甬.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186]申维辰.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187]宋蕴璞.天津志略(全)[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188]石路.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89]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90]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91]宋振春.日本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192]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天津租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193]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天津简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194]天津近代建筑编写组.天津近代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95]天津城市建设丛书编委会.天津近代建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96]天津档案馆等.天津租界档案选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197]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编.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198]天津市城市规划志编纂委员会.天津市城市规划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99]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租界[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00]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通志·城乡建设志(上册)[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01]天津历史博物馆等.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02]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天津市城市历史地图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03]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中国天津通鉴·上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04]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历史资料10、13、20(内部资料)
    [205]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等:第二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C].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06]滕绍华,荆其敏.天津建筑风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07]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08]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09]吴良镛.东方文化集成——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M].昆仑出版社,2009
    [210]吴良镛.中国城乡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1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吴良镛选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2]汪坦,藤森照信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揽——天津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13]伍江,王林主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14]王贵祥.建筑意——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读本[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215]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16]王建国等著.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17]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2011
    [218]王奎等.天津老城厢居住建筑风格及其雕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19]王红军.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对四个主题性事件及其背景的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20]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21]万书元.西方当代建筑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22]万新平等.天津史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23]万新平主编.纪念建城600周年文集[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224]万勇.旧城的和谐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25]王述祖、航鹰编著.近代中国看天津——百项中国第一[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26]王林生.中国地方政府决策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27]王强.政府管理创新读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28]吴德庆,马月才.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29]王乐夫.浅论国家决策参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30]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31]吴洁.国外行政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32]王锡锌主编.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33]王锡锌主编.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34]王军.城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35]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36]吴延龙主编.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公共建筑[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37]吴延龙主编.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居住建筑[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38]西村幸夫.都市保全计画——整合历史文化自然的城镇建设[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9]徐苏斌.中国的城市建筑与日本[M].天津:东京大学出版,2009
    [240]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2010
    [241]谢国祥等编.天津古代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42]夏南凯,王耀武主编.城市开发导论[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43][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美]塔内尔·厄奇,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44][英]肯尼斯·鲍威尔著,于愚等译.建筑的改建与重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45][英]迈克·危克斯等著、周玉葫等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46][英]费尔登、朱可托著,刘永孜等译.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指南[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47][英]蒂莫西,博伊德著,程尽能主译.遗产旅游[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48]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49]叶必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50]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5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52]哲夫主编.明信片中的老天津[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253]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54]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55]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五)[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56]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六)[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57]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七)[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58]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59]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60]张松,王骏.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61]张松.为谁保护城市[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262]张杰.从悖论走向创新——产权制度视野下的旧城更新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63]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64]张国庆主编.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65]张艳华.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上海城市建筑遗产(CBH)保护与再利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66]张成福,党秀云.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67]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法律出版社,2003
    [268]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69]周岚,童本勤,苏则民,程茂吉.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70]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科学出版社,2011
    [271]周祖奭等主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天津篇[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72]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73]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74]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法研究:生态法范式的视角[M].法律出版社,2007
    [275]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76]褚松燕.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77]赵刚印.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78]周祖城.企业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79]踪家峰.城市与区域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80]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主编.遗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论文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81]中国博物馆学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上海鲁迅纪念馆编.中国博物馆学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年会暨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28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③[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83]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
    [284]徐宗武.近代砖木结构建筑保护修复技术策略研究——以天津近代天主教堂修复实践为例[D].天津大学.2009
    [285]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
    [286]王岩.走过十字街的回望——天津老城厢地区更新改造问题研究探索[D].天津大学,2007
    [287]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88]邵磊.北京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制度结构与变迁[D].清华大学,2003
    [289]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4
    [290]李东晔.从“租界”到“风情区”——一个中国近代殖民空间在历史现实中的转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91]孟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05
    [292]方国栋.Public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case Studies in Community UrbanDesign[D].香港中文大学,2001
    [293]杨帆.旧城住区更新工程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94]万勇.论上海中心城旧住区更新的调谐机制[D].同济大学,2006
    [295]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
    [296]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297]狄雅静.中国建筑遗产记录规范化初探[D].天津大学,2010
    [298]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99]肖金亮.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科学体系的建立与方法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9
    [300]汝军红.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01]陈侠.传承与发展[D].同济大学,2007
    [302]张帆.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03]王丹.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
    [304]廖永威.企业社会责任外部促进机制的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
    [305]李嘉宁.企业社会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09
    [306]杨春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07]张亚楠.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308]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
    [309]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
    [310]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
    [311]张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12]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
    [313]应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8
    [314]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基础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
    [315]殷宏丽.城市旧区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16]严建伟.天津市租界住宅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1992
    [317]郭晓东.天津原意租界的改造设想[D].天津大学,1993
    [318]毛津川.天津租界建设与城市风貌[D].天津大学,1994
    [319]李树栋.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和方法[D].天津大学,2002
    [320]汪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2
    [321]王琪.城市历史保护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英国的经验[D].浙江大学.2003
    [322]赵秀萍,对天津市租界区风貌建筑与特色街区保护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23]吕婧.天津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324]李在辉.天津租界园林保护[D].天津大学,2006
    [325]张琳琳.基于城市设计策略的城市旧工业区更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326]刘翔.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评估体系[D].吉林大学,2009
    [327]钱翔.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以重庆东水门历史街区为例[D].重庆大学,2011
    [328]郑义.旧城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29]刘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D].重庆大学,2007
    [330]郝倩茹.呼和浩特与包头市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31]王驰.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策略[D].浙江大学,2003
    [332]高秀玲.天津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开发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
    [333]赵毅.转型期我国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5
    [334]青木信夫、徐苏斌.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到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J].时代建筑,2010(5)
    [335]青木信夫、徐苏斌.天津以及周边近代化遗产的思考[J].建筑创作,2007(6)
    [336]青木信夫,徐苏斌,季宏.天津近代工业遗产与创意城市[J].中国建筑文化遗产,2011(01)
    [337]单霁翔.我国规划未来5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城乡建设,2005(12)
    [338]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04)
    [339]王建国,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J].时代建筑,2001(04)
    [340]阮仪三等.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
    [341]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扩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区面临的国境与机遇[J].城市规划汇刊,2004(4)
    [342]张复合.关于北京近代建筑保护之研究[J].百年建筑,2003(12):PP10-13
    [343]张复合.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之认识——写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国际合作20年之际[J].新建筑.2009(3):PP134-135
    [344]张松.上海产业遗产保护进程的简要回顾[J].上海城市规划,2006(2)
    [345]张松.上海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
    [346]张颀,郑宁.历史街区新建筑的植入及其同周边环境的整合[J].建筑师,2007(4)
    [347]张顺杰.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及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
    [348]罗小未.上海新天地广场——旧城改造的一种模式[J].时代建筑,2001(4)
    [349]常青.培养专家型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初探[J].建筑学报,2009(6)
    [350]常青.历史建筑修复的“真实性”批判[J].时代建筑,2009(5)
    [351]常青.旧改中的上海建筑及其都市历史语境[J].建筑学报,2009(10)
    [352]常青.从建筑文化看上海城市精神——黄浦江畔的建筑对话[J].建筑学报,2003(12)
    [353]常青.历史语境的现代表述——上海豫园方浜中路街廓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8(12)
    [354]吕舟.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趋向[J].建筑学报,1993(12)
    [355]吕舟.历史环境的保护问题[C].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1999(9)
    [356]吕舟.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C].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2000(10)
    [357]吕舟.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价值观察——以江南造船厂与798厂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07(8)
    [358]吕舟.基于价值认识的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趋势[J].中国文物报,2012(2)
    [359]吕舟.从文化的角度审视遗产价值[J].中国文物报,2009(6)
    [360]卢永毅.历史保护与原真性的困惑[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61]王景慧.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C].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10)
    [362]王贵祥.关于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C]//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363]王晶.天津意大利建筑风貌区的修复与开发记录[J].城市环境设计,2005(1)
    [364]王锡锌.公众参与·参与式民主的理论想象及制度实践[J].政治与法律,2008
    [365]王邵妍.天津意式风貌建筑保护区的保护与整修规划[J].城市规划,2009(8)
    [366]王唯惟,罗晓明.论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的构建[J].贵州社会科学,2009
    [367]王华,梁明珠.公众参与公共性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香港保留皇后码头事件透视[J].旅游学刊,2009(4)
    [368]王星光,贾兵强.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08
    [369]王雯淼.明天你还记得我吗[J].建筑创作,2006(8)
    [370]汪明林,刘旺.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5
    [371]汪文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公众参与[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372]郝士艳.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73]陈炳辉,韩斯疆.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复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374]陈易.公众参与中的若干问题[J].城市问题,2002(1)
    [375]刘淑妍.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路径探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
    [376]刘从红.量化分析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2010(8)
    [377]刘英茹.论政府执行中的沟通与协调[J].行政论坛,2003
    [378]刘加农.价值缺损:历史建筑修缮失误的永久遗憾——以上海永安公司大楼为例[J].城市管理.2005(3)
    [379]李学.公共政策中的政府利益分析[J].行政论坛,2002
    [380]郭涛、李莉颖.公共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困境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5
    [381]徐连和.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整修[J].天津建设科技,2006
    [382]焦怡雪.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团体[J].规划师.2002
    [383]焦怡雪.美国历史环境中的非政府组织[J].国外城市规划.2003
    [384]焦怡雪.公众参与:日本川越市一番街历史地段保护范例[J].北京城市规划,2004
    [385]查群.建筑遗产可利用性评估[J].建筑学报.2000(11)
    [386]胡戎睿、胡绍学.关于武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7(5)
    [387]胡永翠.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石[J].学术交流,2005
    [388]鄣黛妲.论文物建筑修复的历史可读性[C]//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89]柯涌晖、马元柱.关于“三坊七巷”真实性改造的思考[J].安徽文学.2008(6)
    [390]支文军.旧建筑的保护与再生[J].时代建筑,2006(02)
    [391]施建刚,李梨花.旧区改造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及协调对策[J].中国房地产,2009
    [392]史玉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实基础与制度生成要素——对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93]章舜钦.和谐社会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法治保障[J].学术探索,2008
    [394]邓明艳,罗佳明.英国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发展互动启示[J].生态环境,2009
    [395]何芳,唐龙.旧区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策略[J].房屋拆迁,2008
    [396]尤建新.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4(4)
    [397]党秀云.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J].中国行政管理,2003(10)
    [398]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4(1)
    [399]孙大川.哈尔滨现代城市建设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建筑技术.2010(14)
    [400]孙永怡.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十大困境[J].中国行政管理,2006
    [401]吴长春肇启楠.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
    [402]夏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机制[J].城市建筑,2006(12)
    [403]向佐群,唐敏.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
    [404]杨毅栋、王凤春.杭州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4(2)
    [405]杨贵庆.试析当今美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J].国外城市规划,2002(2)
    [406]岳书敬.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效率的提高与公众参与[J].经济问题探索,2005
    [407]叶正洪.社会转型时期文物保护的公众参与问题[J].北方文物,2005
    [408]周晓丽,马晓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05
    [409]周江评,孙明洁.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西方有关文献及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5
    [410]朱雷、许清风.历史风貌建筑的评估、改造利用和保护[J].上海建设科技,2008(5)
    [411]郑利军,杨昌鸣.历史街区动态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2005
    [412]支文军.旧建筑的保护与再生[J].时代建筑,2006
    [413]顾承兵.上海近代产业遗产的价值研究[J].上海:上海城市规划,2004(1)
    [414]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天津近代工业发展概略及工业遗存分类[J].北京规划建设,2011(1)
    [415]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工业遗产的历史研究与价值评估尝试——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J].建筑学报,2011
    [416]季宏、徐苏斌、青木信夫.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历史建筑与工业遗产现状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17]李伟权.政府自利性对政策回应机制建设的制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
    [418]李伟权.“互动决策”:政府公共决策回应机制建设[J].探索,2002
    [419]李伟权.政府决策回应机制的价值理念再造问题探讨[J].政治,2010
    [420]李浈,雷冬霞.历史街区传统建筑修复设计探析[J].新建筑,2006
    [421]李浈,雷冬霞.建筑艺术研究:历史街区传统建筑修复设计探析[J].中国建筑艺术年鉴,2006
    [422]李浈,雷冬霞,瞿洁莹.历史情境的传承与再现——朱家角古镇保护探讨[J].规划师,2007
    [423]李浈,雷冬霞.历史建筑价值认识的发展及其保护的经济学因素[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24]施从美,申静文.政府决策回应机制的完善:善治的视角[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8
    [425]金太军.论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承担[J].行政论坛,2008
    [426]齐立广,范应力.政府回应机制缺乏的体制因素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
    [427]唐云锋,赵俪珏.试论我国公共政策回应机制的建设[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
    [1] TICCIH国际官方网站:www.ticcih.org
    [2] UNESCO世界遣产中心国际官方网:whc.unesco.org
    [3] ICOMOS国际官方网站: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
    [4] IUCN网站:http://www.iucn.org/
    [5] ICCROM网站:http://www.iccrom.org/
    [6]工业和技术遗产协会欧洲联合会官方网站:www.e-faith.org
    [7]英国工业考古学会网站:www.industrial-archaeology.org.uk
    [8]法固工业遗产考古学会网站:www.cilac.com
    [9]美国工业考古学会网站:www.siahq.org
    [10]德国工业考古网:www.indusIfic-mchaeologie.de
    [11]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http://www.cppss.cn/index.asp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http://www.whitr-ap.org/index.php?classid=1515
    [1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网:http://www.mingcheng.org/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http://www.sach.gov.cn/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http://www.mohurd.gov.cn/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http://www.ccnt.gov.cn/
    [17]中国记忆论坛:http://www.memoryofchina.org/
    [18]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http://www.nporuc.org/
    [19]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网:http://www.aibaohu.com/
    [20]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http://www.cach.org.cn/
    [21]中国文化遗产网:http://www.cchmi.com/Default.aspx
    [22]中国遗产网:http://www.ccnh.cn/bl/wxyc/
    [23]中国记忆:http://www.memoryofchina.org/
    [24]中国普法网:http://www.legalinfo.gov.cn/
    [25]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论坛·天津记忆http://202.41.245.2/bbs/thread.php?fid=41
    [26]文化遗产法研究网:http://www.cnchl.com/
    [27]华夏遗产网:http://www.ccnh.cn/kgfx/
    [28]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http://www.bjchp.org/
    [29]阮仪三博客:http://www.aibaohu.com/jsps/blog/blog_7.jsp
    [30]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http://www.china-mc.org/
    [31]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论坛·天津记忆:http://www.tianjinoldcity.com/bbs/
    [32]天津政务网:http://www.tj.gov.cn/
    [33]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http://www2.tjfdc.gov.cn/Pages/default.aspx
    [34]天津市规划局:http://www.cityplan.gov.cn/cityplan/Default.aspx
    [35]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http://www.tjwh.gov.cn/index.html
    [36]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网:http://www.fmjz.cn/Pages/default.aspx
    [37]天津市地方志网:http://www.tjdfz.org.cn/
    [38]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公司:http://www.thard.com/
    [39]天津市海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http://www.tj-haihe.com/
    [40]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http://thibp.com/index.asp
    [41]天津老城网:http://www.tianjinoldcity.com/bbs/
    [42]天津发展·北方论坛:http://shequ.enorth.com.cn/html/index.shtml
    [43]天津旧版·中国记忆论坛http://www.memoryofchina.org/bbs/thread.php?fid=48
    [44]阮仪三博客:http://www.aibaohu.com/jsps/blog/blog_7.jsp
    [45]杨昌鸣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changming
    [46]冯骥才博客:http://blog.sina.com.cn/fengjicai
    [47]穆森博客:http://blog.sina.com.cn/laomucaotang
    [48]曾一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engyizhi
    [49]王军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jun
    [50]“戈徳堡變奏”网易博客:http://jsbachfl.blog.163.com/
    [51]自然之友:http://www.fon.org.cn/index.php
    [52]零点研究咨询集团:http://www.horizon-china.com/cn/index.html
    [53]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