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变革管理方式、提升政府绩效成为各国政府最为迫切的问题。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决策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有效工具,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对公民参与的关注一直是政府绩效评估中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各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动力机制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必须深入研究多方群体的参与动因,这在理论延展和现实指导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考察与分析,就如何建立公民参评的动力机制,推进参评活动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于本人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进行了构建性阐述。
     第二章则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理论概述。对于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梳理,界定了本文的分析范围。同时,通过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和政治参与动因分析不同学派理论的整合,提出了本文公民参评的动因分析模型。
     第三章结合动因分析模型对于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主、客体动力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公民和政府两个群体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和考察。认为公民参与的动力来源于内动力和外动力两大部分,其内动力由信仰动因和利益动因构成,外动力则主要通过政府强制动因实现。而政府推进参评的动力则主要由合法性需求、上级要求、政府间竞争的需求产生。
     第四章在前文分析基础上,对于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一方面,肯定了学术团体、社会团体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在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领域的不同动因需要和角色定位。另一方面,则分析了公民特征、政府制度以及技术手段等多重因素对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影响。并在综合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模型。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able,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ruling concept or mode and directing to highly efficiency a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government. In this circumstance, as an effective tool,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promoted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advanced the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 capability, and improved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service quality, which became the frontier projects of the curr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rise of customer-oriented, quality-oriented concept, the focu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has gradually turned from economy and efficiency to profits and"customers'satisfaction". Citizens and civil organizations have begun to wid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t present, the imperfect of the dynamical system has become the constraints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o we must examine the driving force for different groups in order to promot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suggestions of how to establish a dynamical system for th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th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ing four parts:
     Part one: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significance、the research status、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opic.
     Part Two: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overview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th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the one hand, it reviews the core concepts and defines the analysis scope of this article. On the othere h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incentive analysis schools, it gives out a incentive analysis model.
     Part three: This chapt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issues that why citizens and government participate in. The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citizens actually is the interaction results of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subjects, includes the shooting for the interests, the maintenance of sovereign status and rights of citizens,the realization of some ideal or belief. The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government is also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includes the Legitimacy,fulfil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Intergovernmental competition.
     Part Fou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text, part four analysises the auxiliary incentive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the one hand, affirmes the different motivation and roles of the academic groups, social groups and third-party assess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analyses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izens, the Government system and technical means for citizens.
     Finall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we get the Dynamical System of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引文
[1]孙彩红、贠杰:“行政管理学前沿和重大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2月。
    [2]芦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1](美)马克·霍哲:“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张梦中译,《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3期。
    [1]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吴建南、庄秋爽:“‘自下而上'评价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
    [2]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3]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4]芦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1]Bernardin:Perfoumance Appraisal: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Noston:Kent Publishers,1984
    [2]尤晓云:《绩效优异评估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3]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页。
    [2](美)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译版,第296页。
    [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
    [2]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6页。
    [3]邓琼:“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与途径”,湘潭大学,2005年。
    [4]Arnstein,Sherry: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Volume35,1969
    [5]转引自彭国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1]魏娜:“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芦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2]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7页。
    [2]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4页。
    [3]陈雪屏:《心理学大辞典》,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184页。
    [4]波果斯洛夫斯基等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译版,第69页。
    [1]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1]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页。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页。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184页。
    [2]丹兀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社1999年版,第13页。
    [1]刘志伟:《论政治人理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30页
    [2]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3]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芦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1](美)阿尔蒙德等:《公民文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20页。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74.htm
    [1]马庆钰:《告别西西弗斯--中国政治文化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1]蔡定剑主编:《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版,第244页
    [2]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3]芦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1]金太军、洪海军:“论政治行为的动因及其制约因素”,《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宋新夫:“试论传统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二重作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吴志华:“行政体制改革与内动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3页
    [3]Wilson James Q:Bureaucracy,New York:Perseus Books,1991。
    [4]Pierson P:Increasing Return,Path Dependence and theStudy of Politic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June 2000
    [1]余长庆、吴耀文:“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官本位'意识影响的若干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谁在高价收购〈益阳日报〉》: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32837/32848/2452016.html。
    [2]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二》,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209页。
    [3]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6页。
    [4]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1]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43页。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3]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本段分析模式参考吴志华:“行政体制改革与内动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蒋云根:《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9页。
    [1]龙四清:“社会团体与政治文明建设”,《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周水仙:“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蒲岛郁夫:《政治参与》,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72-73页
    [2]邓琼:“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与途径”,湘潭大学,2005年
    [1]政府绩效考核:以公众满意度为核心衡量目标,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2/19/content_7628512.htm
    [2](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页
    [3]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123页
    [1]彭园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191页
    [2]时延春:《公民政治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1]何祖坤:“关注政府回应”,《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7期
    [1]SUSMAN T M.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s Right to Know.Vital Speechs of the Day,2001,68(2):38。
    [2]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
    [1]转引自魏建森:《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河南大学,2008年。
    [2]张成福:“电子化地方政府:发展及其前景”,《公共行政》2000年第5期。
    [1]孙柏瑛:“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治理:构建公民参与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平台”,《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1期。
    [2]彭国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
    1.(美)凯瑟琳·纽科默等:《迎接业绩导向型政府的挑战》,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尤晓云:《绩效优异评估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
    3.张泰峰等:《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美)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译版。
    7.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彭国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邓国胜、肖明超:《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陈雪屏:《心理学大辞典》,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
    14.波果斯洛夫斯基等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译版。
    15.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丹兀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社1999年版。
    18.刘志伟:《论政治人理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美)阿尔蒙德等:《公民文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
    21.马庆钰:《告别西西弗斯--中国政治文化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蔡定剑主编:《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版。
    23.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4.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二》,中华书局1932年版。
    25.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7.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9.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蒋云根:《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32.蒋云根:《组织行为的心理分析》,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蒲岛郁夫:《政治参与》,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34.(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时延春:《公民政治素质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闵琦:《中国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难产的心理因素》,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孙彩红、负杰:“行政管理学前沿和重大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2月。
    2.(美)马克·霍哲:“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张梦中译,《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3期
    3.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4.魏娜:“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周志忍:“行政效率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期。
    6.金太军、洪海军:“论政治行为的动因及其制约因素”,《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7.宋新夫:“试论传统政治心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二重作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8.吴志华:“行政体制改革与内动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9.余长庆、吴耀文:“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官本位'意识影响的若干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0.龙四清:“社会团体与政治文明建设”,《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1.周水仙:“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2.李春梅:“城镇居民公众参与态度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3.陈伟、赵建平:“广州人民政治参与状况调查”,《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4.何祖坤:“关注政府回应”,《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7期。
    15.孙柏瑛:“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治理:构建公民参与和自丰管理的制度平台”,《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1期
    16.张成福:“电子化地方政府:发展及其前景”,《公共行政》2000年第5期
    17.孙柏瑛:“公民参与形式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8.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19.孙正甲:“中国政治参与中的利益动因论析”,《理论探讨》,1996年第3期。
    20.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的民众基础及其改善”,《东南学术》,2005年第2期。
    21.吴建南、高小平:“行风评议: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价研究进展与未来框架”,《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4期。
    22.吴建南、庄秋爽:“‘自下而上'评价政府绩效探索:‘公民评议政府'的得失分析”,《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
    23.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2.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3月5日。
    3.杭州市委市政府:《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06年度市直单位综合考评的通知》市委办发(2006)125号文件,2006年12月28日。
    4.杭州市综合考评委员会:《杭州市直机关2003年度争创人民满意单位文件资料选编》,2004年。
    1.中国政府网:www.gov.cn
    2.中国新闻网:www.chinanews.com
    3.新华网:www.xinhuanet.com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74.htm
    5.杭州考评网:http://www.hangzhou.gov.cn/kpb
    6.人民网: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32837/32848/2452016.html
    1.芦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2.邓琼:“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与途径”,湘潭大学,2005年。
    3.魏建森:“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河南大学,2008年。
    4.胡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分析”,东南大学,2004年。
    5.姚学刚:“人类信息接受行为的动因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北京大学,2008年。
    6.闫星:“美国信息产业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复旦大学,2006年。
    1.Bernardin:Perfoumance Appraisal: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Noston:Kent Publishers,1984.
    2.Arnstein,Sherry: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Volume35,1969.
    3.Wilson,James Q:Bureaucracy,New York:Basic Books,1989.
    4.Pierson P:Increasing Return,Path Dependence and theStudy of Politic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June 2000.
    5.SUSMAN T M: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s Right to Know,Vital Speechs of the Day,Volume 68,Number2(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