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个人信用体系的比较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个人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个人信用体系是完善现代社会经济框架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适合中国经济的个人信用体系,成为了我们这个阶段的一项任务。1999年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大陆首家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专业资信机构-上海资信,作为搭建中国个人信用体系的试点项目。2002年中国启动了国内个人信用体系框架的搭建工作。因此研究个人信用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当今发达国家个人信用体系中的利弊,探讨适合发展中国家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模式。全文从个人信用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征信机构、相关法规和信用评分系统——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在对征信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模式的探讨中分别讨论了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两种不同的模式。在典型的欧洲模式下,信息共享依赖于公共征信机构,政府深度介入征信管理,信息交换是强制性的。当然,欧洲国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各异,征信机构的设置情况也相对复杂,在一些环境下,公共征信机构与私营征信局共存。这为我们研究公共征信机构和私营征信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便利。通过对比欧洲不同国家征信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情况,发现公共系统和私营系统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美国模式既完善又特殊,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征信机构的国家,长期的历史沉淀,使得美国征信行业分工十分细致。与征信相关的机构包括征信局、信用分析模型公司及联邦贸易委员会等机构、组织。
    分析两种模式在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上的异同:一方面,两种模式在政府介入的深度、信用信息的收集范围、贷款信息汇报起点、负面信息保存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趋同,两种模式也有统一发展的趋势。通过机构前存在的统计分析,得出“一家私营征信机构的前存在有效地阻止了公共征信机构的创建。”的结论。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创建公共征信机构一方面可以弥补私人征信机构的不足,另一方面,公共征信机构已经或部分地补偿了政府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力,从而防止了借款中包含的道德风险。
    但是,公共机构很难使整个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况,不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私营征信局正有取代公共系统之势。而政府一方面作为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所有者,另一方面又同时充当监管者的角色,很难树立公正的社会形象。当中国政府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之后,应引入竞争机制,对国有征信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使政府部门逐渐淡出,并最终扮演征信系统中的监管者,维护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
    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方面,法律制度要保证社会征信的正常运转和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也要保证涉及个人信息的相关人的个人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而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法律体制,对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大陆法系下,特别是源于法国民法系1的国家,基本上不存在私营性质的征信机构。
    各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一般包括:(1)征信机构立法框架;(2)隐私与消费者权利保护立法框架;(3)竞争和监管立法框架。个人数据保护和隐私限制是征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发展中国家建立本国征信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应考虑本国的现存法律渊源、法律体系结构、已存相关法律规定、社会道德取向、社会经济效率和市场发达程度等问题。
    信用评分是对信用风险的度量,通过研究所有授信系统的共同特征,归纳出建立信用评分系统的七个步骤。并阐释了信用评分系统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从风险管理上看,信任不足风险和信任过度风险发生的机率与信用信息的完善程度有关,评分机构收集的资料含盖的内容越多、越全面,评分结果就会越可靠。通过分析国外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主要参数,并希望对我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建立有所裨益。
    通过对征信机构、相关法规和信用评分系统等与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相关问题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发展中国家建立本国征信机构应该以公共系统为优;二、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必须制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体系对信用体系有制约作用;三、信用评分系统的建立应考虑通用性、适用性和前瞻性,信用信息的收集要考虑效率问题。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 is a trademark of modern society.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perfection of 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framework.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t is a crucial task to set up appropriate Chinese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State Council, People's Bank of China, together with departments related, set up the first individual united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Shanghai Credit, in the mainland China in 1999, which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trial practice of Chinese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 In 2002 China began to set out the framework for domestic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
    The present article adopts comparative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o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mod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set up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individual credit system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relative laws and credit rating system.
    In the discussion of setting and exercising of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the present article discusses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odes respectively. In the typical European mode, information sharing depends largely on the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arrangements. Government involv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informa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is obligatory. Of course, due to the diversified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s, the setting of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s is complicated in those European countries. In some circumstances, we find the coexistence of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and private 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 which may provide some clue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The present comparative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replacement effect and extrusion effect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ystems. The American mode is perfect and special. America is the earli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have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Consequently, the division of American credit information professions is quite detailed and specified. The departments related are 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 credit analyzing mode company, and federal trade committee and some other department and organizations.
    The article also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setting of departments and exercising modes. On one h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extends to which the government may involve, the scope in which the data may be collected, the starting point of loan information report and the reservation time of neg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the two modes also have similar developing tendency. The present collected data result in the conclusion that "a private credit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may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etting of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Therefore, public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set up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may remedy the defect from private 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 At the same time, it
    
    may compensate the government's deficiency in protecting the right of creditor, which may avoid the morality risk in loans.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public department to make the whole system achieve Pareto optimal condition and it may do harm to the at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Therefore,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the private credit bureau to replace the public system.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government to set up its fair social image, being the owner and supervisor of individual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et up the nation wide individual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competitive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reform the state-owned credit information department. Gradually, the government will change its role to be a sup
引文
张中秀
    《个人信用指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2年
    王小奕
    《世界部分国家征信系统概述》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
    Tullio Jappelli.
    Marco Pagano
    《信用信息共享的欧洲经验》
    CSEF,University of salerno and CEPR
    1999年
    汪利娜
    《美国住宅金融体制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年
    Margaret Miller
    《公共和私营信用调查机构现状》
    世界银行资料
    2000年
    李志辉
    《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
    Anthony.Saunders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Edgar E.Peter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王爱英
    《智能卡技术—IC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罗伊娜·奥利加丽
    《信用报告机构的历史研究》
    范德比尔特大学
    2001年
    钟楚男
    《加快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
    中国信用卡杂志2001
    第12期
    徐诺金
    《21世纪金融大趋势-货币的未来》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
    王月霞
    《21世纪金融大趋势-网络化金融》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
    邓世敏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
    王子先
    《论金融全球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
    张积慧
    《走近信用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陈国栋
    《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Allen Berger
    Gregory Udell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68,July
    1995年
    Rafael del Villar
    Johanna Gil Hubert
    《个人数据保护和信用报告公司管理》
    信用报告系统国际大会
    2001年
    Damodar N.Gujarati
    《Basic Econometrics》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 既源于拿破仑法典。
    2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3 在金融风暴之后,一些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
    4 摘自欧共体“欧共体各国中央信用调查机构”成员国前中央银行委员会银行监督小组委员会1992年10月的报告。
    5 在芬兰,不仅金融机构,而且一般公众都可以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登记系统。在希腊,中央银行建立了收集大额贷款信息的数据库,但这些信息只用于监管目的,外部无法获取。
    6 以上系统雇员人数为1990年数据。
    7 根据罗伊娜·奥利加丽的《信用报告机构的历史研究》(2001年)。
    8 有些行业,比如建筑业,仍然十分分散。要想得到这些行业公司的完善财务信息非常困难,甚至对大的信用报告机构也是如此。
    9 到美国引进标准行业等级(SIC)前,联邦政府一直在使用DUN编码系统。
    10 2000年9月30日,D&B的分公司Moody's独立出去。
    11 数字摘自Fair Isaac公司网站http://www.fairisaac.com/。
    12 包括的国家和地区有: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丹麦、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希腊、中国香港、印度、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墨西哥、荷兰、新西兰、尼日利亚、挪威、秘鲁、菲律宾、葡萄牙、新加坡、南非、韩国、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瑞士、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英国、乌拉圭、美国和津巴布韦。黑体表示的为有公共征信机构的国家。
    13 《格拉姆·李奇·布利利法案》(1999)和《金融信息隐私保护法》(2000)规定了在个人和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业进行交易时的个人数据保护问题。这两部法律都赋予客户查阅并修正本人信息的权利,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客户有权反对金融机构公开本人非公开数据,并对个人消费模式的信息流动进行了限制。金融机构被要求自觉遵守这些法律,必须明确自己关于非公开客户信息传播的条款并向客户申明,否则金融机构将受到处罚。
    14 如关于信用评分模型对于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如穷人或未受良好教育的人)获得贷款的影响;而对于自由职业者和那些在不稳定行业里工作的人,他们的得分可能比其他人低。
    15 如果消费者信用报告被用于在下列领域做出发放贷款的决定时,我们就不能使用限制条件。这些领域包括:展期信用证本金额度达到或有理由可能达到15万美元以上时;人寿保险包销额度达到或有理由可能达到15万美元以上;任何个人就业时年薪达到或者有理由可能达到75000美元以上。此外有些不利资料的报告期限也可以延长,如有关美国政府担保或者提供保证的学生贷款。或者有关国家直接学生贷款。
    16 如;拉斐尔·博斯蒂克和保罗·卡朗(1999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某一给定的信用得分范围内,女性偿还贷款比率高于男性。
    17 申请人在此前各类信贷活动中的表现。
    18 信用记录机构和其他调查机构提供的一些资料。
    19 如多元回归法或线形分析等方法。
    20 表示客户出现良好表现的可能性。
    21 信用分数与信用风险并不完全等同,因为一方面信用分数在短期内不会经常变化,而信用风险是动态的;另一方面,即使信用分数完全相同的两人,也会出现不同的行为,因此在具体到每个消费者时,信用分数与信用风险并不一定对称。但对于消费者总体而言,两者基本相当。
    22 这并不是说澳大利亚的债权人不使用这些信息。他们往往在贷款申请文件中可以要求从借款人那里得到这些信息,但是在确认这些信息是否准确无误时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时间的延误。
    23 随机抽取样本312484份。
    24 由于商业原因,无法得到Fair Isaac完整的评分模型。
    25 中银卡并非信用卡,没有透支功能,为借记卡类。
    26 见本章第一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