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融资性票据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融资性票据起源于美国的商业票据,其作用转变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化过程。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赊销、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推动下,商业票据终于实现了与商品、劳务的分离,从支付工具发展成为专门的货币市场融资工具。
     虽然我国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融资性票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融资性票据制度建立的各种条件正在逐渐具备。2010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而作为一种典型的直接融资工具,实现融资性票据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与完善必将加快“十二五规划”的前进步伐,所以对于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社会实践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历史研究、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融资性票据制度的理论、在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现状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除去引言和结论,本文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融资性票据的概念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法律性质探讨、作用分析的角度对融资性票据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为其他各章的展开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融资性票据在我国的变通尝试为切入点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该章从我国采用变通性尝试的原因、该种尝试在我国的具体运用情况以及运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第三章是以我国的变通尝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为发展并完善我国的融资性票据制度,急需从其他国家和地区汲取相关的经验、避免相应的教训为目的展开的。该章以台湾融资性商业本票制度和美国商业票据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发行者结构、投资者结构、承销商结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增进制度五个角度展开分析。
     第四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对发展我国的融资性票据提出了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议。本章提出法律制度建议的角度包括,修改票据法及转变监管方式、完善融资性票据制度的某些基本内容、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内容。
Financing paper originated in the U.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ts function, which was from exchanging to financing,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long process. In the 1920s, with the effect of credit sales and installment sales, commercial paper in the U.S. finally separated from transaction of merchandise and services and became the financing instrument.
     Although our country don’t have financing paper system, bu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needed have gradually been established. In 2010,“12th five-year plan”demand raising the proportion of direct financing. As a kind of typical direct financing instrument,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financing paper system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12th five-year plan”. So, the research of the financing paper system has significance of social practice.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theory of financing paper system, the experience in our monetary market and the relevant system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the Analysis method is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alysis of history research,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Except quotes and conclusions, this paper are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has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financing paper and distinction of related conception, the legal nature and the function. This chapter has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t of the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has analyzed the financing paper in China. This chapter ha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reaso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hird chapter,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perfect our financing paper system,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monetary market, we need to study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chapter is Taiwan and American commercial paper system and the inspiration for China. This chapter has discussed it from structure of issuers, structure of investors, and structure of underwriters, credit rating system and credit promotional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has made a legal proposal, based on the former three chapters. The proposal included modifying the way of supervision and changing the la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perfecting certain content of the financing paper system, Perfecting credit rat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引文
1苏宁:《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2江平王家福:《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8年版,第602页。
    3杜金福:《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46页。
    4江平王家福:《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8年,第628页。
    5周荣芳:《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载《短期融资券市场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第35页。
    6金融公司,又称财务公司finance company,主要是由一些大型工商企业为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发行或进行票据的转让和兑付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其经营目的就是为设立者筹集资金,然后再由集团公司将资金通过购买分期付款销售协议的方式把资金融通给集团内部的家庭耐用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如通用汽车承兑公司(GMAC)就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专门为直接发行商业票据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其他类似企业还包括通用电气资本公司(GE Capital)、CIT财务公司、商业信用公司等。参见[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333页。
    7杜金福:《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0页。
    8 [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428页。
    9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第614页,第617页。
    10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第68页。
    11姜建初:《票据原理与票据法比较》,法律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5页。
    12杜金福:《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0页。
    13杜金福:《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0页。
    14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3版,第16页。
    15赵新华:《票据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第53页。“通行的票据法理论认为,票据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两类: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为:票据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形式要件:书面形式、记载事项、签章。”
    16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3版,第16页。
    17姜建初:《票据原理与票据法比较》,法律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4页。
    18覃有土李正华:《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建构》,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
    19杜金福:《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0页。
    20施天涛:《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3版,第280页。
    21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载《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总259期)。
    22《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处有关负责人就<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
    23郑航滨:《台湾民间金融发展状况与启示》,《现代台湾研究》,2006年第4期。
    24王保树:《商法》,法律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第328页。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57页。
    25周荣芳:《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载《短期融资券市场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第54页。
    26逄锦聚柳欣:《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3年版,第201页。
    27苏宁:《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28苏宁:《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29周荣芳:《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载《短期融资券市场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第54页。
    30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总259期)。
    31苏宁:《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32鞠海龙王海燕:《2010年短期融资券市场分析报告》,2011年1月17日。
    33《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第2条;《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第14条。
    34孙恒志刘雅南戎伟伟张华刘小平:《联合研究报告——2010年度短期融资券市场利差分析报告》,2011
    42黄宝奎:《台湾金融纵横谈》,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220页。
    43杨胜刚:《台湾金融制度变迁与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165页。
    44黄宝奎:《台湾金融纵横谈》,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220页。
    45黄宝奎:《台湾金融纵横谈》,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220-221页。(1)贴现发行方法:“按本票面额计息,并预扣利息后付给现值。”(2)二级市场交易多采用实际贴现法:“按本票现值计息,届期应付之本息恰为本票面额,其利率称实际贴现率或投资效益率。”
    46黄宝奎:《台湾金融纵横谈》,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231页。
    48于宗先王金利:《台湾金融体制之演变》,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版,第124-125页。
    49郭敏华:《信用评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第6页、第83页。“台湾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的构想,始自于1991年左右”,“1997年4月24日《信用评级事业管理规则》通过,是为台湾信用评级机构设立的依据。台湾第一家评级机构——‘中华信用评级公司’旋即于1997年5月正式成立,台湾的信用评级制度终于正式上路。”
    50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载《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
    51杨胜刚:《台湾金融制度变迁与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181页。
    52黄宝奎:《台湾金融纵横谈》,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234页。
    53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54杜金富:《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49-150页。
    55杜金富:《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0页。
    56杰夫.马杜拉著,何丽芬译:《金融市场与机构(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年版,第85页。
    57杰夫.马杜拉著,何丽芬译:《金融市场与机构(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年版,第85页。
    58[美]安东尼.桑德斯马西娅.米伦.科尼特著,王中华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103-106页。
    59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60杜金富:《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1页。
    61[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360页。
    62杜金富:《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0页。
    63杜金富:《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1页。
    64[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277页。
    65凌涛张红梅:《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国际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2008年版,第1页。
    67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68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69袁沁敔王蔚编译:《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简介》,载《短期融资券市场理论与实务》,时文朝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第73页。
    70《票据法》第10条;《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10条;《支付结算办法》第22、74、207条。
    71赵新华:《票据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53页。
    72赵新华:《票据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45页。转引自,赵新华,《票据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73赵新华:《票据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46页。
    74《支付结算办法》第26、27、18条,第98、99、、102、104、106条。
    75苏宁:《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76苏宁:《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77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载《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总259期)。
    78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79杜金富:《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0页。
    80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81[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338页。
    82杨胜刚:《台湾金融制度变迁与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182、183页。
    83杨胜刚:《台湾金融制度变迁与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182、183页。
    
    84杜金福:《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2页。
    85杜金福:《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第152页。“助销发行,即商业票据交易商与发行公司事先商妥发行事项,再参照市场情况议定承销期限,全部由该交易商代办门市零售或通信销售,承销期满未售完部分全部由交易商按约定价格承购。”
    89[美]安东尼.桑德斯马西娅.米伦.科尼特著,王中华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104页。
    90杰夫.马杜拉著,何丽芬译:《金融市场与机构(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年版,第85页。
    91黄宝奎:《台湾金融纵横谈》,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第220页。
    92[美]安东尼.桑德斯马西娅.米伦.科尼特著,王中华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146页。
    93[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332页。
    94[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第332-333页。
    96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97刘振亚:《美国债券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第292页。
    98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99[美]彼得.S.罗斯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第340页。
    100邬润扬:《资信评级方法》,中国方正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第129-130页。
    101邬润扬:《资信评级方法》,中国方正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第131页。
    1.时文朝:《短期融资券市场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2.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
    3.姜建初:《票据原理与票据法比较》,法律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
    4.谢怀栻:《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北京),2002年第11版。
    5.赵新华:《票据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
    6.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3版。
    7.杜金富:《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8.于宗先王金利:《台湾金融体制之演变》,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版。
    9.杨胜刚:《台湾金融制度变迁与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
    10.黄宝奎:《台湾金融纵横谈》,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4年版。
    11.檀江林:《经济自由化以来台湾金融改革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2005年版。
    12.郭敏华:《信用评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
    13.朱荣恩:《资信评级》,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
    14.邬润扬:《资信评级方法》,中国方正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15.凌涛张红梅:《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国际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2008年版。
    16.成思危:《培育与监管:设计中国的货币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
    17.贾玉革:《货币市场结构变迁的效应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
    18.易宪容:《繁荣下的理性》,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19.施天涛:《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3版。
    20.逄锦聚柳欣:《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03年版。
    21.王保树:《商法》,法律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22.刘振亚:《美国债券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
    23. [美]彼得.S.罗斯(Peter. S. Rose)著,陆军主译:《货币与资本市场(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
    24. [美]安东尼.桑德斯马西娅.米伦.科尼特著,王中华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6年版。
    25. [美]杰夫.马杜拉著,何丽芬译:《金融市场与机构(原书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0年版。
    1.秦池江:《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载《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
    2.秦池江:《论适度开放融资票据》,载《上海金融》,2003年第2期。
    3.苏宁:《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概况及展望》,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4.严文兵阙方平夏洪涛:《论开放融资性票据业务及其监管制度安排》,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
    5.严文兵阙方平夏洪涛:《开放融资性票据业务已成必然之势》,载《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总第67期)。
    6.阙方平朱华:《金融创新:中国票据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由路径》,载《财贸经济》,2003年第2期。
    7.覃有土李正华:《论商业信用与商业信用制度之建构》,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
    8.黄宝奎:《试论台湾的票券市场》,载《世界经济研究》,1987年03期。
    9.刘东鑫:《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启示》,载《中国货币市场》,2010年第10期。
    10.余敏:《短期融资券发展历程探讨》,载《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9期。
    11.何小竹:《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载《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第2期。
    12.胡乃红:《中国票据市场现状透视》,载《财经研究》,2002年第6期。
    13.阙方平朱华:《金融创新:中国票据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由路径》,载《财贸经济》,2003年第2期。
    14.巴曙松贾蓓:《发展票据市场若干问题研究》,载《财会月刊》,2005年3月。
    15.巴曙松:《票据市场国际经验与中国的路径选择》,载《西部论丛》,2005年4月。
    16.田志莹:《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面临的障碍分析》,载《江苏商论》,2007年9月。
    17.王维安杨靖:《融资性票据应当适度放开》,载《武汉金融》,2004年第4期(总第52期)。
    18.刘晴川李航:《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现状与启示》,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18日。
    19.王鋆罗迅:《短期融资券发券主体的单一化问题》,载《中国证券期货》,2006年第6期。
    20.黄九菊:《确立融资性票据合法地位的法律路径》,载《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第6期。
    21.徐来:《融资性票据制度研究——兼论我国票据法的修改》,载《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第11期。
    22.程硕:《评级创新:融资性票据的推行与制度构建》,载《财会月刊》,2009年10月。
    23.苏美祥:《解构台湾金融市场》,载《现代台湾研究》,2009年第6期(总第86期)。
    24.郑航滨:《台湾民间金融发展状况与启示》,载《现代台湾研究》,2006年第4期。
    25.王景武:《发展短期融资券的宏微观作用与亟需解决的问题》,载《南方金融》,2005年第9期(总第349期)。
    26.王洪斌:《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载《华北金融》,2008年第11期。
    1.竺英俊:《我国短期融资券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4月。
    2.王鋆:《中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4月。
    3.马建威:《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及对中国的启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4月。
    4.杨培垌:《对推行融资性票据的可行性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12月。
    5.李祺:《融资性票据法律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12月。
    6.杨伟:《发展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对策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7月。
    7.周亚斌:《拓展我国融资性票据市场的构想》,复旦大学,2004年4月。
    8.王一轲:《从金融法视角论“票据真实交易背景原则”的存废与变革》,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3月。
    1.袁沁敔王蔚编译:《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简介》,载《短期融资券市场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2.周荣芳:《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作用》,载《短期融资券市场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3.成思危:《发展中货币市场的战略思考》,载《培育与监管:设计中国的货币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
    4.江平王家福:《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8年版。
    5.孔华黎雯:《广东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资金缺口或达1.2万亿》,载《广州日报》,2008年9月8日。
    6.高国华:《共谋中国债务资本市场深化发展之路——“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综述》,载《金融时报》,2010年11月19日。
    7.关键中:《对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再认识》,载《金融时报》,2006年6月19日。
    8.郑中:《新年首周放贷直逼5000亿》,载《中国证券报》,2011年1月13日。
    9.鞠海龙王海燕:《2010年短期融资券市场分析报告》,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有限公司网站, 2011年1月17日。http://www.shxsj.com/uploadfile/2010duanrong.pdf
    10.孙恒志刘雅南戎伟伟张华刘小平:《联合研究报告——2010年度短期融资券市场利差分析报告》,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网站,2011年1月12日。http://www.lianheratings.com.cn/UploadFiles/rp20110112.pdf
    11.票券金融商业同业公会:《金融风暴分析、美国政府救市计划及其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之检讨—票券金融商业同业公会赴美国纽约参访报告》,http://www.tbfa.org.tw/forum/forum.html
    1.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2.中国货币网:http://www.chinamoney.com.cn
    3.中国债券信息网:http://www.chinabond.com.cn
    4.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http://www.nafmii.org.cn
    5.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
    6.深证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zse.cn
    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src.gov.cn
    8.中华民国票券金融商业同业公会网站:http://www.tbfa.org.tw
    9.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shxsj.com
    10.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lianheratings.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