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没有取得所在城市户籍,但又生活在所在城市并从事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它既不同于城市中的世居少数民族,也有别于城市新进少数民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队伍日益庞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一个十分复杂,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其中,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无疑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少数民族人口在持续地流向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壮大了城市的经济,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城市的稳定和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湖南等省市从2000年以来,所发生的影响民族关系和社会治安的大小事件就有近1000件,其中80%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种种迹象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成为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且,来自民族自治地方和边远乡村的少数民族农牧民与城市居民在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而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有时得不到尊重和理解,一些侵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也时有所见。因此,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充分保障他们的各项合法权益,是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实状况的要求,是城市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体现,这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成为民族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论文共分八部分:
     绪论:简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论文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概述。本章论述了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总体状况、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概念、流动的特点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并简要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的内涵和构成。
     第二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及其保障现状。主要阐述了保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的必要性和保护现状,并对其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理论。主要闸述了罗尔斯的正义论、姆巴耶的发展权理论、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第四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途径的总体研究。重点从思想、政策、法律、社会等角度就如何进一步保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政治权益保障研究。主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保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平等权、选举权、宗教信仰权利以及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
     第六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权益保障研究。主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保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自由迁徙权、合法居住权以及社会保障权。
     第七章: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教育权益保障研究。主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保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权利、风俗习惯权益以及受教育权。
Generally speaking,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refers to the popula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who dwell in cities and engage themselves in various kinds of cultur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but has not yet acquried the urban census register, which makes them different from the indigeous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entrant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Today with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speeds up unceasingly, the rank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How to manage and service for them has become a very complexied and important social topic, among which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of them is no doubt one of the core.
     Continuing migration of the popula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to city has contributed to urban development, which enriches our urban culture and strengthenes our urban economy, however it also presents a massive challenge for urban management, which brings lots of new problems for urban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s, there have been nearly one thousand events occured since 2000 in Guangdong、Shanghai、Jiangsu、Zhejiang and Hunan, which influenced the ethnic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were involed in 80 percent of those events. All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ethnic relationships.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rmers and herdsman of ethnic minorities come from national automous areas and remote regions, and the urban residents,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 cultural heritage、life style、value、custom、religious faith and so on. It's difficult for them to get the understanding and esteem deserved. In lots of situations, the infringement of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ten occurred.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e should do our best at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minorities, to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It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the cities, which embodies our government's high regard to the substantive right of minorities. This topic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urban administration and a burning problem for ethnic work.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eight parts:
     Preface:This part briefly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selecting this topic、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the basic framework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I:Introduc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overall state of migration of the populat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to the city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the concept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the floating features and its social influence,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mponent of the concept.
     ChapterⅡ: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and its protection.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of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and its currunt protection situation, and make an anlysis on the reason for protection imperfection.
     ChapterⅢ: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theory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This chapter mainly presents the theory of justice of John Rawl、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 rights of Mbaye、theory of cultural capital of Pierre Bourdieu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ChapterⅣ:Overall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pproach to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This chapter presents how to furthurly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from the angle of ideology、politics、law、society and so on in particular.
     ChapterⅤ:Study on political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This chapter mainly presents how to furthurly protect the right of equality、the right to vote、the right of religious faith and the right to a fair trial.
     ChapterⅥ:Study on social economic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This chapter mainly presents how to furthurly protect the right to work、the right of free migrating、the right of habitation and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Chapter VII:Study on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relating to culture and educ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s of urban ethnic minorities. This chapter mainly presents how to furthurly protect cultural rights customary pratice and the right to education.
引文
1郭永辉:《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夯实维稳工作基础》,第五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论文集:《西部发展稳定法治保障》第443页。
    2相关的文章还有:彭建军、叶长青:《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实施状况调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9期;徐合平:《论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载《兰州:学刊》,2008年第6期,等等。另外,在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上,一批专家学者专门撰写了有关文章,如,吴大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保障的几点思考》:洱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的法律保障》;高向东、李伟民:《上海市外来少数民族服务与管理长效机制研究》;高永久、陈纪:《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问题》:关心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法律保障探析》;李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法制研究》;缪文辉:《浅谈如何正确应对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突发事件和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刘培芝:《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保障的法律保障探讨——以福建省为例》;曹承锋:《适应形式发展切实保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莫祖喜、阙光凌:《服务管理沟通和谐——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彭建军、叶常青:《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实施状况调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曲木车和、荣跃泽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法律保障的思考——以四川为例》;田代武:《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刍议——以湖南省为例》;王晓慧:《个体的终结——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法律保障问题研究》:谢敬、沙洵:《天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法制保障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马少新、段红娅、王平:《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的法律保障现状及对策》;周健:《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朱兴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法律保护与司法公正研究》;王允武、王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社会保障权及其实现》:马玉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等等。
    3相关的著作还有沈林:《散杂居民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3月版;雷振扬:《散杂居民民族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8月版。
    4杨重光、刘维新:《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
    5程存满、王如松:《城市化取向:从产业理念转向生态思维》,载《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第5期。
    6朱林兴:《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7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蔡孝裁:《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沈林、张继焦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40页。
    10邓行:《法律援助与城市少数民族》,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3年第3期。
    11高向东、李伟民:《上海市外来少数民族服务与管理长效机制研究》,载《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第19页。
    12李晋有:《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国网,2006年3月6日。
    13《人民日报》,20101年9月16日,02 版。
    71陈乐齐:《关于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调查》,载《问政于民》,中央国家机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优秀调研成果专辑。
    15陈乐齐:《关于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调查》,载《问政于民》,中央国家机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优秀调研成果专辑。
    16华彦龙:《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的思考》,载《中州统战》,2003年第10期。
    17马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以武汉为例》,博士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0页。
    19同上,151页。
    20张成元:《法律义务概念的定义式解释》,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3期。
    21斯坦·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页。
    22潘弘祥: 《少数民族权利的谱系》,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3潘弘祥、李涵伟:《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综述》,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4伞忠:《论少数人权利》,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5陆平辉:《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0页。
    26邓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护初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第3期。
    27参见李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法制分析》,载《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年7月22日。
    28金春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中国民族》,2002年第3期。
    29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30在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中,“非正规就业”指的就是劳动者在非正规部门的就业。但我国学者已基本上对非正规就业的外延扩眨达成了共识,认为“非正规就业”也存在于正规部门。“在我国的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广泛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包括有:(1)非正规部门里的各种就业门类;(2)正规部门里的短期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工人等,即‘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参见薛昭:《对我国发展非正规部门和鼓励非正规就业的几点认识和建议》,载《正规劳动》2000年第7期。
    31王彩芳:《农村流动人口政治参与边缘化及其社会危害性浅析》,载《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2期,2009年6月。
    32郑传贵:《流动人口政治参与边缘性的社会学研究》,载《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5页。
    34[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张华青译),上海:上海人明出版社,1995年版第138页。
    35王彩芳:《农村流动人口政治参与边缘化及其社会危害性浅析》,《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2期,2009年6月。
    36段媛媛、殷京生:《城市流动人口:中国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载《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第6期。
    37杨健吾:《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7月。
    38刘怀廉:《正规农工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4页。
    39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40同上书第265页。
    41穆勒:《功用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笫48页。
    42麦金泰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1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45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笫7-9页。
    16[南斯拉夫]米兰·布拉伊奇:《国际发展法原则》,北京:中国对外翻泽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365页。
    17曾华群:《国际经济法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18《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而临的挑战》,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
    19邓行: 《试论发展权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载《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50[美]乔纳森·特纳著:《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51田艳:无形财产权家族的新成员——传统文化产权制度初探,法学杂志,2010年第四期。
    52[法]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2-194页。
    53曹国新:《社会区隔:旅游活动的文化社会学本质——一种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载《思想战线》2005年第2期。
    53[法]不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烁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页
    54同上,第192-193页。
    56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57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58陈长松:《农民工文化资本分析及其对报道的影响》,载《新闻界》,2008年第5期,2008年10月。
    29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人比公安报》,2005年6月27日。
    60孙立平:《和谐就是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载《社会科学报》,2005年3月10日。
    61胡鞍钢:《寻找构建“和谐社会”的路线图》,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3月3日。
    62吴忠民:《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载《文汇报》,2004年9月25日。
    63胡鞍钢:《寻找构建“和谐社会”的路线图》,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3月3日。
    64李强:《从社会学角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载《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6期。
    65李强:《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30日。
    5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19日。
    67李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法制研究》,载《民族法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第64页。
    68张勇,关心华:《完善法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载中国民族宗教网,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98686-1.htm.
    69张继焦:《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与创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35页。
    70王勇兵:《地方政府创新——制度空间与路径选择》,载《学习时报》,2006年2月28日。
    74李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法制分析》,载《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年7月22日。
    72刘纯彬、张晨:《天津市维吾尔族外来人口就业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载《民族工作研究》(内部资料),2009年第3期。
    73韩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理论月刊》,2003年第12期。
    74轩明飞:《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对社会学概念关系的界定与阐述》,载《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4期。
    75任一飞、雅森·吾守尔、赵明鸣、阿西木、李彬:《北京“新疆村”调查》(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94年。
    76青岛市民族事务局:《发挥少数民族社团作用,拓宽城市民族工作渠道》,载《中国民族》,2003年第11期。
    77靖传华:《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南京统一战线网,http://www.njtzb.org.cn/anticle.html?Id=9998
    78周竞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
    79黄英、沈飞:《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分析》,载《东岳论丛》,2004年第6期。
    80叶长青:《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作新探索》,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2期。
    81 周叶中:《宪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页。
    82汪霞:《城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综述》,载《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83凌锐:《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84邓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护初探》,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
    85林钧吕:《城市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
    86李东,刘伟:《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分析》,载《西北人口》,2004年
    87蔡定剑:《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政法论坛》,2004年。
    88王兆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人民网,http://2010lianghui.people.com.cn/GB/182480/183609,2010年()3月08日。
    89曹建章,赵敏:《试论现行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基本权利的影响》,甘肃高师学报,2002。
    90张福军:《6成流动人口放弃选举权》,新疆日报网,2007年07月12日。
    91曹景椿:《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进程》,人口研究,2001。
    92赵心树:《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评判》,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3李步云:《地方人大代表制度研究》,长沙:湖南出版社,2002年版。
    91徐合平:《完善城市民族立法的思考》,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95肖俊:《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保障》,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7期。
    96任宜敏:《略论信仰自由与宗教立法》,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
    97陈泽宪,赵建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与实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98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9关信平:《农民工参与城镇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制度及社会基础》,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
    100贺卫方:《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将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研讨会上的发言》,2002年2月28日。引自“法律思想网”(httplaw-thinker.comshow.aspid=1089)。
    101陈刚:《论正国户籍制度的完善》,黑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
    102肖文韬:《工业化力度、人口流动行为与户籍改革》,载《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3期。
    103朱亚鹏:《公民住房权的常见认识误区》,《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2期。
    104 Zai Liang and Michael White,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1950-1988, Demography 33 (August 1996) 375-84; Jiaosheng He,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Flows,1982-1990, " Population & Environment 24 (November 2002) 149-82.
    105王桂新:《城市农民工的分布、居住与社会融合一以上海为例》,载《人口研究》,2005年第4期。
    106渐飞、张辰:《武汉:谁该对民工健康负责?》,载《周末报》,2005年4月13日。
    107张曙光:《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将迂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研讨会上的发言》,2002年2月28日。引自“法律思想网”(httplaw-thinker.comshow.aspid=1089)。
    108引自《关于人大常委会检查<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实施情况审议意见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报告》
    109马建钊、陈晓毅:《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员工为例》见:周大鸣、马建钊编:《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105页。
    110高永久、张小蕾:《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设计》,载《甘肃社会科学》,200年弟6期。
    111毕可志:《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92页。
    112高永久、秦伟江:《论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研究》,载《理论月刊》2006年第11期。
    113引自朝阳区《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实施情况报告,2006-05-01
    114《西安清真餐饮业现状分析》,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ticle_Jygl.aspx?ArticleId=89606
    116张爱梅:《流动人口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问题探讨》,2006年第4期。
    [1]陈云生:《超越时空一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高春燕:《中国人口管理现代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4]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司:《中国民族人口资料》(1990人口普查数据),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
    [5]辜胜阻等:《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黄健英:《起飞一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8]黄荣清:《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人口》,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韩轶:《侵犯女性人身权利犯罪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金炳镐:《民族理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景建中;《综合治理研究论文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柯兰君,李汉林:《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4]刘广安:《清代民族立法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刘惊海、李瑞:《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的完善与发展》,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16]陆平辉主编:《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乐伟中:《迈向新世纪的流动人口管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的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乔世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沈林、李志荣主编:《散杂居民族工作政策法规选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21]沈林,李志荣:《散杂居民族工作政策法规选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版。
    [22]沈林,张继焦等:《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3]沈林等:《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版。
    [24]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版。
    [25]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7]图道多吉:《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8]铁木尔,刘万庆:《民族政策研究文丛》,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9]王彬:《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30]吴明伟:《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吴明伟:《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吴仕民:《中国民族政策读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3]吴仕民:《民族问题与中国的发展》,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34]吴宗金、张晓辉:《中国民族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5]许崇德主编:《宪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夏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7]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熊文钊:《中国民族法制60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9]熊文钊:《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护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0]徐中起,张锡盛,张晓辉:《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1]徐中起:《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益保障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2]杨侯第:《中国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43]杨候第:《中国少数民族人权述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4]杨侯第:《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北京: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45]杨圣敏:《中国民族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周大鸣、马建钊主编:《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7]周大鸣,马建钊:《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8]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秘书处编:《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49]中国民族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年鉴2003》,北京:中国民族年鉴社,2003年版。
    [50]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2003》,北京:中国人口年鉴社,2003年版。
    [51]中国民族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年鉴2003)),北京:中国民族年鉴社,2003年版。
    [52]中国民族工作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工作年鉴2003》,北京:中国民族工作年鉴社,2003年版。
    [53]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秘书处:《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54]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秘书处:《城市中的少数民族》,2001年10月版。
    [55]张冠梓:《论法的成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版。
    [56]朱洪明、周锡银:《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7]张海洋、良普宇主编:《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张海洋,良普宇:《散杂居民族调查:现状与需求》,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9]朱鸿召:《中国流动人口心态调查》,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
    [60]朱力:《城市新移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张继焦:《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与创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2]赵嘉文,马戎:《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63]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徙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2000年
    [64]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国际法上对少数人权利的司法保护及其案例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版。
    [65]翟振武、段成荣等:《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汇》,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年版。
    [66][法]马塞尔·莫斯著:《社会学与人类学》(佘碧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67][美]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尔著:《社会工作概论》(隋玉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8][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9][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中译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0][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下册)(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1][美]爱德华·劳森:《人权百科全书》(汪弥、董云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2][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3][英]马凌诺斯基著:《文化论》(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4][日]栗本慎一朗:《经济人类学》(王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5][日]千叶正土:《法律多元》(强世功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6][日]汤浅道男等:《法人类学基础》(徐晓光等译),北京: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77]JohnW. Bennett HumanEcologyasHumanBehavior——EssaysinEnvironmentalandDevelopmentA nthropology, TransactionPublishers, NewBrunswick,1996.
    [78]EvenVedung:PublicPolicyandProgramEvaluation. NewBrunswick Newjersy:TransactionPublishers,1997.
    [79]CanadianhumanrightsFoundation Multicultural ismandthecharter—alegalperspective, Carswell,1987.
    [80]WillKymlicka:PoliticsintheVernacular: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Citizenship.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
    [1]汤夺先:《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金春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中国民族》,2002年第3期。
    [3]蒋顺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胡令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新情况、新问题》,载《民族论坛》,2001年第4期。
    [5]邓行:《试论发展权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载《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6]邓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护初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第3期。
    [7]郑信哲、周竟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8]郑信哲:《略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及其影响》,载《满族研究》,2001年第1期。
    [9]李富强:《“打工族”与壮族文化变迁——以田林那善屯为例》,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0]凌锐:《城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探析》,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1]林均昌:《城市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第4期。
    [12]顾传勇,李华廷:《服务“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是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的新任务》,载《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1期。
    [13]沈林:《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研究》,2005年第2期。
    [14]邓行:《城市民族法制建设刍议》,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7期。
    [15]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载《今日民族》,2003年第6期。
    [16]凌锐:《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7]韩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2期。
    [18]高洪:《地区发展差距拉动:我国人口流动的成因分析》,载《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19]黄英等:《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分析》,载《东岳论丛》,2004年第6期。
    [20]胡玮:《我国城市化进城中的人口迁移问题探讨》,载《市场论坛》,2004年第7期。
    [21]邓行:《法律援助与城市少数民族》,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2]龚昊:《城市化进程中的民工心理与思想政治工作》,载《探索》,2003年第3期。
    [23]周竞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
    [24]夏骏:《谈谈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问题》,载《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第2期。
    [25]雷振扬:《论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6]杨健吾:《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一以成都市为例》,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7期。
    [27]胡令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新情况、新问题》,载《民族论坛》, 2001年第4期。
    [28]肖寒露:《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益》,载《民族论坛》,2001年笫5期。
    [29]李桂平等:《城市化进城中人口流动模式与社会政策创新》,载《求索》,2004年第9期。
    [30]拉毛才让:《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构成、分布特点及动因》,载《攀登》,2005年第2期。
    [31]李华权:《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几点理论思考》,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
    [32]徐合平:《对城市民族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9期。
    [33]安绍伟:《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司法保障》,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4]黄民权:《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的若干薄弱环节及对策研究》,载《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安专刊》,2002年第5期。
    [35]李谦:《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机制研究》,载《公安研究》,2005年第2期。
    [36]朱娟:《透视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7]华彦龙:《关于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的思考》,载《中州统战》,2003年第10期。
    [38]汤先夺:《试论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几个因素》,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6期。
    [39]安顺爱等:《分析研究城市民族工作新情况,探索新思路一辽宁省城市民族工作调查》,载《满族研究》,2002年第2期。
    [40]盘小梅:《新时期的城市民族工作——广东城市民族工作调研》,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0期。
    [41]陇兴:《如何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载《中国统一战线》2000年第7期。
    [42]肖寒露:《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益》,载 《民族论坛》2001年第5期。
    [43]刘增林:《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出台的前前后后》,载《民族团结》1999年第1期。
    [44]张继焦:《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以迁移者的城市就业为例》,《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
    [45]徐和平:《对城市民族法制建设的思考》,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46]广西区民委城市民族工作调研组:《广西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载《桂海论丛》,2002年第1期。
    [47]韩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载《理论月刊》,2003年第12期。
    [48]WardC, KennedyA. Locusofcontrol, mooddisturbanceandsocial difficultyduringcross-culturaltransi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 culturalRelations,1992,16(3).
    [49]GenevieveDeHoyos, ArturoDeHoyos, andChristianB. Anderson, "SocioculturalDislocation, BeyondtheDualPerspective, " SocialWork, 31(January-Februaryl986).
    [50]LawrenesM. Friedman, "TheLawandSocietyMovernent" 38StanfordLawReview763 (198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