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吴江乡镇企业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乡镇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为指导,借鉴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吴江乡镇企业为个案进行研究。
     吴江乡镇企业的产生得益于其良好的自然禀赋、区位优势等众多客观因素。从时间序列上划分,吴江乡镇企业发展经历了萌生与起步、发展和异军突起三个阶段,然而经历了成熟期的吴江乡镇企业面临着诸多瓶颈,进而迈向改制创新阶段。由乡镇企业改制引发了关于“政府角色”尤其是“苏南模式”的思考,得出苏南经济已进入“无模式”的发展阶段。不过,乡镇企业在吴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是不容抹去的。
     我们应以辩证的目光去审视吴江乡镇企业。通过改制,乡镇企业已基本转为民营经济,再加上外资的注入,吴江经济呈现出新的特色;与此同时,通过吴江、昆山和江阴三市的比较研究,探索苏南经济未来之走势。
Nothing can substitute for collective enterpris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thesis, directed by Marxist historic methods, is a study of case on Wujiang collective enterprise, using the ways of marketing and local economy.
    The generation of collective enterprise in Wujiang benefited from good elements, geographic advantages etc. Furthermore, it was the produce of especial history stage. Collective enterprise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germination, development and singular salience. But it met so many impediments after rapid development that it came into its reform. Based on the reform, we are thinking about "Government Role" and "Southern Jiangsu Model". The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conomy of Southern Jiangsu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No Model". However, it is true that collective enterprise played a great part in industrialization, tow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e. We should treat collective enterprise dialectically. Through the reform, collective enterprise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private economy mostly.
    The economy of Wujiang is taking on a new feature. By relative research among Wujiang, Jiangyin and Kunshan, we explore that the future tendency of the economy of Southern Jiangsu.
引文
1.费孝通:爱我家乡,群言出版社,1996年版。
    2.辉煌历程——吴江二十年改革·二十年巨变,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市县概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吴江市委党史委:历史的跨越(上、下),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周海乐:苏锡常发展报告,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
    6.苏州市工业经济技术指南,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7.吴江档案(1958-1983),吴江市档案馆藏。
    8.吴江年鉴(1986-1993年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993年版。
    9.吴江年鉴(1994-1997年卷),江苏年鉴杂志社,1994-1997年版。
    10.吴江年鉴(1998-2001年卷),黄山书社,1998-2001年版。
    11.周德华:吴江丝绸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2.吴江乡镇工业局部分数据(1984-2000),吴江市乡镇工业局藏。
    13.吴江县财政局、吴江县税务局:吴江县财税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14.吴江市委农工部:耘犁集——1990-1999年调研报告选编,内部资料,1990—1999年。
    15.沈荣法:吴江基本现代化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朱通华、孙彬:苏南模式发展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张冠生:费孝通传,群言出版社,2000年版。
    18.王国平主编:现代化理论与苏南发展,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费孝通等:锦秀江南的现代化蓝图,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黄鹏章:中国乡镇企业运行机制与发展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21.张毅:中国乡镇企业历史的必然,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22.张毅:中国乡镇企业艰辛的历程,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23.顾秀莲:在江苏的实践与思考,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24.裴叔平、沈立人等:苏南工业化道路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25.厉以宁:区域发展的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26.朱通华:乡镇工业与小城镇,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
    27.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毛林根: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9.吴大声、居福田等:《江南农村十年大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0.陈晓律:世界各国工业化模式,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
    
    
    31.谭秋成:乡镇集体企业产权结构的变革与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2.中国计划学会:论农业和乡镇企业稳定协调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年版。
    33.范秀敏、马清强:乡镇企业发展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
    34.赵建国、刘顺道等:中国乡镇企业的实践·理论·发展,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
    35.王贵宸、张留正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36.杨继瑞:中国乡镇企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7.郭纪元、鲍怀谦等:乡镇企业——现代化基点与主线,社会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8.徐逢贤等:走向世界的中国乡镇企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39.张荐华、林珏等: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模式,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0.莫远人:江苏乡镇工业发展史,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41.朱通华:论苏南模式,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42.朱通华:乡镇工业与小城镇,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
    43.费孝通:乡土重建与乡镇发展,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4.周海乐、陈红霞: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5.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46.尚列、刘小玄:变革中的乡镇企业,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17期。
    47.洪银兴、陈宝敏:“苏南模式”的新发展,改革,2001年第4期。
    48.邹宜民:苏南乡镇企业改制的思考,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
    49.袁养和:苏南乡镇企业在改革中“脱胎换骨”,江南论坛,2000年第6期。
    50.戈洪:苏南改制难以一蹴而就,经济学消息报刊,2001年8月10日。
    51.新望:“苏南模式”:想说终结不容易,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17期。
    52.宋林飞:“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17期。
    53.吴祥钧:“苏南模式”的历史功绩及其终结,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17期。
    54.储东涛:发展市场经济不需要“模式”,金三角,2001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