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川味”群雕——论李劼人“大河小说”的人物塑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李劼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至少有两个重要独创:一是他在新文学运动爆发之先就尝试用白话创作短篇小说;二是他在新文学史上最早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并突破了历史小说的传统内容和形式。他创作的反映辛亥革命前后这段特定历史的“大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及研究者的瞩目。本文以李劼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方面——“大河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和论述:
     引言:概述李劼人创作情况、本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一部分:梳理、分析“大河小说”中沉浮不定的男性形象,以求全面认识当时社会历史面貌,进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动向及规律。
     第二部分:深入研究“大河小说”中搏击的女性形象,揭示李劼人塑造“另类”女性形象的意义。
     第三部分:剖析“大河小说”中着墨不多、塑造非常成功又被研究者忽视的人物形象,力图充实、丰富李劼人研究中的人物研究,凸显李劼人塑造人物手段之高妙。
     第四部分:通过挖掘“大河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文化蕴涵,阐释文化制约下的个体、群体乃至民族的深层精神结构,深刻揭示文本内容及主旨。
    
    第五部分:从三个层面论述“川味”人物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历
    史真人与虚构人物的和谐构织;形神兼美的现实主义人物描写技巧;
    “川味”十足的厚重语言风韵。
    第六部分:探讨“大河小说”人物创造的成功与不足,为当代小说
    创作,特别是历史小说创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结语:李劫人“大河小说”的历史地位。
Li Jie-ren is a very important writer in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whose representative works named as "historical novel" have been found formal favor and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more and more readers and research workers by now.
    There are about more four hundred of characters in Li Jie-ren's three historical novels, but the study on these figures is deficient at present, which is regretting, so the thesis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s in Li Jie-ren's novels.
    The introduction deals with the creative works of Li Jie-ren and the purpos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hesis created.
    The first part analyses the men figures in Li Jie-ren's novel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ose days more comprehensively.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women characters in Li Jie-ren's novels in depth and reveals the sense of creating these figures.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such figures as are created successfully by the author but are ignored by research workers.
    The forth part taps cultural value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s in Li Jie-ren's works.
    
    
    The fifth part proves the realistic art in depicting figures of Li Jie-ren's historical novels from three angles.
    The sixth part shows clearly the success and the failure of Li Jie-ren in mounding characters, which can supply the experiences and the lessons for novelists in the present age.
    Conclusion tells Li Jie-ren's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引文
[1][29]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中卷)[M].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再版,第54页,第52页。
    [2]别林斯基.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37页。
    [3]车尔尼霍夫斯基.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4页。
    [4]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A].上海:中国文艺[J],1937年第1卷第2期。
    [5]死水微澜·前记[A].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6]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九)·列传二百五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786页。
    [7]伍加伦、王锦厚.论李劼人和他的《死水微澜》[A].成都:社会科学研究[J],1981年第3期。
    [8]艾芦.略论《死水微澜》中罗歪嘴与顾天成形象的塑造[A].成都:社会科学研究[J],1982年第8期。
    [9][27][28]李劼人谈创作经验[A].李劼人选集(第五卷)[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540页,第540页,第544页。
    [10]转引自李士文.李劼人的生平和创作[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161页。
    [11]老舍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71页。
    [13]蓝棣之.从女人的品行,写历史的转捩[A].北京:文艺研究[J],1993年第1期。
    [14]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30页。
    [15][16][22]李士文.李劼人的生平和创作[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99页,第247页,第2页。
    [17]张义奇.周克芹谈李劼人作品[A].李劼人的人品与文品[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18]酌元亭主人.照世杯·七松园弄假成真[M].转引自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19]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18页。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28页。
    [21]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53页。
    [23]中华书局收藏现代文化名人书信手迹[C].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24]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包法利夫人(英译本导言)[A].北京:外国文学季刊[J],1983年第2期。
    [25]柳无忌.西洋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5页。
    [26]卡尔·马克思、弗·恩格斯.神圣家族[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18页。
    
    
    [1]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大波(共四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李劼人选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李劼人选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李劼人选集(第五卷)[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6]李劼人研究学会.李劼人研究[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李劼人研究学会、李劼人故居文管所.李劼人的人品和文品[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李士文.李劼人的生平和创作[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9]杨志杰.赵树理小说人物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0]钱谷融.《雷雨》人物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1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12]啸马.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审美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聂石樵.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论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5]胡德培.李自成艺术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沈太慧.艺术形象与典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7]马振方.小说艺术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9]齐裕昆.中国历史小说通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叶朗.中国小说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佛斯特.小说面面观(苏炳文译)[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22]李法宝、米万英、洪润泽.官吏、管制、官文化及历史走向[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3]蒋承勇.欧美自然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