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毛泽东与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我党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在农村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伟大革命。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全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部分,是在毛泽东和中央有关合作化精神的指导下进行的,打上了毛泽东时代的烙印,同时因湖南具体实际情况,又使之具有鲜明地方的特色。
     从毛泽东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全过程来看,毛泽东既扬弃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主义观念,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文章以史为经,以论为纬,经纬结合,全面梳理了毛泽东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的具体情况。
     毛泽东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来实现。一是毛泽东把自己有关互助合作观点、理论化为中央会议决议、指导思想,从而实现对湖南互助合作化运动的领导。二是亲临湖南或亲自接见湖南主要党政领导直接加以指导。三是通过书信与家乡亲友往来,并通过对家乡状况的了解,或显得忧虑、担心;或表示高兴、赞同,从而间接指导了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
     以成功与失误角度来看,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期,毛泽东在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毛泽东坚持“自愿互利”、“稳步发展”原则;确保以农业生产作为农村工作中心;强调以增产与否作为评判互助合作运动成败的标准。如此,湖南互助合作运动稳步向前,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但后期在毛泽东的直接干预下,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偏离健康、稳步发展轨道,并逐步陷入急躁冒进的境地。湖南省委稳步发展意见被批评为“右倾”保守思想,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受到压制,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错误指导下,在毛泽东直接下达的指标压力下,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脱离实际,盲目冒进,于1956年底骤然完成。
     为什么毛泽东在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后期会产生失误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由于片面强调变革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结果却造成产生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制约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从家乡感情上把农民的互助积极性当作社会主义积极性,实行平均主义,抑制了农民个体生产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虽然湖南省委一度对“左”的错误努力加以纠正,但“左”的错误以行政命令、群众运动方式,自上而下与从下而上相结合推动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急促冒进。第四,“团结中农”在实践中误把中农看作统战对象。依历史经验而言,统战对象既可做朋友,也可成敌人;既可做团结对象,也可成打击目标。这样就难免造成党的农村阶级政策出现偏差,造成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毛泽东指导下的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了湖南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结其经验教训,不难看出,成功与失误关键在于是否把握了生产力这一中心。毛泽东后期失误深深打上传统文化的历史烙印,并与他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局限密不可分。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过程使我们懂得:社会主义在农村的生产关系,不存在任何个人主观臆造的固定模式,而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创造与选择,并提供相应的民主政治体制予以保证。毛泽东指导下的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湖南乃至全国新时期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历史借鉴。
Aiming to realize Chinese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 agriculturalization,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was carried out in rural areas as a great revolution to reform private ownership of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build the socialist system.As a part of Chinese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the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unan,directed by the concerning policies from the central committee,was a epitome of Chinese movement of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During the movement of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unan,the policy to middle peasants was a feeler of examining whether the movement was successful or no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rt's class policies of rural areas,the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Hunan suggested in the prophase of the movement that middle peasants could not be sqeezed out,that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could be put out to lease,that interests must be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proper proportion to those who bought a share with their lands,and that the policy of distributes according to work must be carried out.Such suggestions helped to develop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 and magnify the middle peasant group.
     The followings could be used to embody the change of the class policy in rural areas.Poor peasants were emphasized unilaterally while middle peasants were treated unfairly representing that they were elbowed out in politics and restricted in economy.As a result of that the middle peasant's productive enthusiasm was discouraged,which led to the stagnancy of production and the shrink of middle peasant group.
     The reasons that the policy to middle peasants was fired into the wrong flock in the anaphase of the movement were mainly manifested by the followings.Firstly,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cquaintanceship the peasants mutual enthusiasm was wrongly regarded as their socialist enthusiasm,which resulted in the equalitarian distribution and impinged the middle peasants' interests;Secondly,the mistake of "Left" was inevitable because the "left" policy was carried through from the top to the lower by executive orders,although the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Hunan attempted to resist the mistake of "Left", Thirdly,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f uniting middle peasants", the middle peasants were only the objects of unibus so they might be regarded as friends or enemies as well and they could be united or perished as well.On the base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s the lapses of policy to middle peasants was inevitable.
     In conclusion,the movement of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agriculture in Hunan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the successful prophase and the failing anaphase.From the lessons drawn from experiences we know now that whether the policy to middle peasants was correct or not was the key to the movement. And the lessons also tell us that the soci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n the countries are not a subjective and fixed mode,and that we must respect the peasants' choices and their creating.The movement of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unan offers a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Hunan' s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s in the countries.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5-62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第50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第26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0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9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9页。
    [1]丁泽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农业的思想》,农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1页。
    [1]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26-527页。
    [1]列宁:《列宁选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84页。
    [2]列宁:《列宁选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82页。
    [3]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83页。
    [1]列宁:《列宁选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84页。
    [1]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6页。
    [1]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97页。
    [2]刘少奇:《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155页。
    [1]《新化月报》,1950年11月,第55页。
    [2]《东北农村经济的新情况》,载《人民日报》,1951年3月21日。
    [1]史家棠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5页。
    [1]《考察长沙衡阳两专区农业互助后的报告》,《长江时报》,1952年4月29日。
    [1]《1954年我国农家收支调查报告》,统计出版社1957年版,第44页。
    [1]《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7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7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册第354页。
    [1]《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第182-183页。
    [1]《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
    [2]《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第219页。
    [1]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405-406页。
    [1]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载《人民日报》,1950年6月30日。
    [1]《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中国财财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1]金冲及主编:《刘少奇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98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页。
    [1]国家农委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7页。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新湖南报》,1951年3月18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新湖南报》,1951年3月18日。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77页。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湖南农业合作述略》。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新湖南报》,1952年3月23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人力组织春耕生产的指示》,1951年4月30日。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火力组织春耕生产的指示》,1951年4月30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大力组织春耕生产的指示》,1951年4月30日。
    [1]卓康宁主编:《湖南农业合作纪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0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1966年版,第614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3页。
    [2]《中南局批示省委关于农村生产运动的综合报告》,1952年5月13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复零陵地委生产情况及利前工作要报告》,1952年5月23日。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农业劳模会及农业秋冬生产工作部署指示》,1952年8月28日
    [3]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复零陵地委生产情况及当前工作要报告》,1952年5月23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农业全面结束土改后必须认真学习生产、广泛宣传生产政策,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是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指示》。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农业全面结束土改后必须认真学习生产、广泛宣传生产政策,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是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指示》。
    [1]谭双泉:《谭双泉文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四、五、六月份工作安排及布置的报告》。
    [2]卓康宁主编:《湖南农合作记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页。
    [3]省委指示农村工作部:《关于当前互助合作运动的主要情况和问题的报告》,1953年6月。
    [1]省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当前互助合作运动的主要情况和问题的报告》。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新湖南报》,1953年6月7日。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8-79页。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湖南农业合作述略》。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湖南农村资料统计汇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扩大会议议论中南局报告》。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扩大会议议论中南局报告》。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扩大会议议论中南局报告》。
    [1]省委报中南局并中央的《二月份综合报告》,1954年2月15日。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79页。
    [1]卓康宁主编:《湖南农业合作纪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页。
    [2]《农村工作部对省委并报中南局、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报告》,1954年10月5日。
    [1]卓康宁主编:《湖南农业合作纪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9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6页。
    [3]卓康宁主编:《湖南农业合作纪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页。
    [1]卓康宁主编:《湖南农业合作纪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9页。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今冬明春办好一万五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指示》,1954年12月12日。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今冬明春办好一万五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指示》,1954年12月12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当前建社工作中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954年12月25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建社中必须坚持深入思想友动工作的指示》,1954年12月23日。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今冬明春办好一万五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指示》,1954年12月12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对当前合作化运动的指示》,1955年1月27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合作化运动的报告(第一号简报),1955年9月21日。
    [2]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关于必须进一步巩固提高和发展各种互助组的指示》,1955年3月21日。
    [1]省委《批转农村工作部关于召开五个农业社社长座谈会情况的报告》,1955年1月29日。
    [1]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文件汇编》,《湖南农业合作述略》。
    [1]《生产关系变革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湖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2-194页。
    [1]湖南省委:《关于积极作好秋前期建立工作的指示》,1995年7月23日。
    [2]湖南省委:《关于合作化运动的报告(第二号简报)》,1955年12月9月。
    [3]湖南省委:《关于合作化运动的报告(第二号简报)》,1955年12月9日。4
    [4]省委:《批转宣传部关于今冬明春开展广泛深入的农业合作化宣传的意见》,1955年11月26日。
    [1]湖南省委:《关于对全体办社干部进行一次战地整训指示》,1955年8月15日。
    [2]湖南省委:《关于开好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的指示》,1955年12月3日。
    [1]湖南省委:《对当前建社工作的几点意见》,1955年7月23日
    [2]省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全省农业社分配工作会议的报告》,1955年8月11日
    [3]省委:《关于整顿志社、巩固新社和再建社的准备工作的指示》。
    [1]湖南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七届六中全会(扩大)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的情况向中央的报告》,1955年12月3日。
    [2]湖南省委:《关于合作化运动的报告(第三号简报)》,1955年12月30日。
    [1]湖南省委:《关于合作化运动的报告(第一号简报)》1955年9月21日。
    [1]《经济研究》,1965年第8期,第8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5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6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43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85页。
    [2]《关于农业互助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9页。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0页。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85页。
    [1]湖南省委:《关于三个阶级情况调查向中央的报告》,1955年7月27日。
    [1]《湖南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7、120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29页。
    [1]卓康宁主编:《湖南农业合作纪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68页。
    [3]省委批示农村工作部《关于当前互助合作运动的主要情况和问题的报告》,1953年6月。
    [1]湖南省委:《关于扩大会议议论中南局的报告》。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29页。
    [1]谭双泉:《谭双泉文论集》(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2]湖南省委:《大事记》,第387页。
    [1]卓康宁主编:《湖南农业合作纪实》,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页。
    [1]湖南省委:《关于扩大会议议论中南局的报告》。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3页。
    [1]湖南省委:《关于全面结束土改后必须认真学习生产、广泛宣传生产政策,开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是加强国营农声工作的指示》,1953年3月1日。
    [2]省委批示农村工作部《关于当前互助合作运动的主要情况和问题的报告》,1953年6月。
    [1]湖南省委:《关于建社中必须坚持深入思想发动工作的指示》,1954年12月23日。
    [2]湖南省委:《对当前合作化运动的指示》,1955年1月27日。
    [3]省委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报告(第一号简报),1954年9月21日。
    [1]湖南省委:《关于积极作好秋前建社工作的指示》,1955年7月23日。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0页。
    [2]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8页。
    [1]邓小平:《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的谈话》,1992年7月23日。
    [1]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8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毛泽东:《毛泽东文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斯大林:《斯大林丈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1985年版。
    10、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陈云:《陈云文选》(1956-1985年),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4、《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15、中央档案馆等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
    16、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1945-1949),中共中央校出版社1981年版。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19、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20、《陈云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1、国家农委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22、张毅:《对毛泽东关于农村工业化思想的研究》,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23、《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选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4、翟定一等著:《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5、周维宏主编:《中日农村经济组织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6、王卫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7、黄柱邦编著:《我国农业现代化探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28、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与制度研究室:《大变革中的乡土中国--农村组织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9、陈越光主编:《农民学丛书》总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30、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汇编(1949-1952)》(农村经济体制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汇编(1953-1957)》(农业卷),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
    32、杜润生主编《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
    33、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34、邢乐勤:《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罗平汉:《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6、叶扬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37、陈吉元等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38、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39、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0、刘文璞等《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1、陆文强、李建军:《农村合作制的演变》,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年版。
    42、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43、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4、胡必亮:《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45、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46、谭双泉:《谭双泉文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彭大成:《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谭献民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黄楚芳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1、[美]弗里曼等著,陶鹤山译《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