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仲则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清人黄仲则及其诗歌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对黄仲则及其诗歌的研究尚属薄弱,没有一部有关黄仲则及其诗歌的研究专著,为数不多的论文也仅是对其诗歌某一题材或总体风格的概论,同其诗歌的地位和影响很不相称。本论文以描述与论述、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方法,将黄仲则及其诗歌置于乾隆诗坛的大背景来考察,力图准确把握黄仲则“诗人之诗”的审美特质及其在清诗史上的特殊地位。本论文第一章在描述黄仲则生平际遇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其盛世寒士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第二章分析其诗歌创作的主题取向,重点是感愤诗和恋情诗。第三章分别从基调、意象和语言等方向分析其诗歌的审美特质。第四章以“诗人之诗”为切入点,将其诗歌分别与袁枚、洪亮吉、黎简的诗歌作了有针对性的比较,以阐发其诗歌感情真挚、才情焕发的特质。第五章论述黄仲则诗歌的认识意义。黄仲则是中国古代落魄文人的代表,其遭遇是盛世中无数科场失利、沉沦不偶者的缩影,在“宋调”弥漫的乾隆诗坛,他以清纯的“唐音”独树一帜,其人其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附录《黄仲则北上京师缘由考略》和《黄仲则佣书四库身份考略》,前者考察了黄仲则北上京师的相关背景,揭出其北上的深层动因是欲占籍顺天以应举;后者揭示出他佣书四库的确切身份是“自备资斧效力”的誊录生,厘正了前人和时贤似是而非的提法。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poems of Huang Zhongze the Qing dynasty poet. Up to the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both in mainland and overseas stays weak, as is shown by the fact that there has not published one monograph on Huang, and the limited numbers of published articles are content with either the discussion of some special themes of his poems 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et's general style Such state is incongruous with the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Huang's poems Adopting the method of feelingly description collaborated with logical analysis, and referring to the politics,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 his contemporary writers' artistic experiments in the Emperor Qianlong era, this thesis tries to reach a true comprehension of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Huang's poems and to define the status of the poet in the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poetry Based on the portrayal of the bitter experiences in Huang's life,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poet's character as "an unfo
    rtunate scholar in a grand time"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its form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ses the thematic tendencies of Huang's poems, setting his "indignation poems" and "love poems" as the major topics. The third chapter examines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his poems by viewpoint of style, image and language Approaching Huang's poems by the angle of "poems by poets", chapter fou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he poems by Huang and by Yuan Mei, Hong Liangji, and Li Jian, his contemporary poets, with the merits of the earnestness and brilliance of his poems highlighted. Chapter fiv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Huang and his poems Huang w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blessed group of men of letters in ancient China, whose lot epitomized the wretchedness of numerous scholars who were crushed of their dreams at the threshold of the court of national examination (kechang), and as a result of which hurled into a deplorable state of life hi the poetic circle of Qianlong era dominated by the taste o
    f Song poetry, Huang's blowing loud of the trumpet of simple Tang style was so extraordinary that it calls for special academic attention. Attached to the thesis are two essays by the author A Brief Research on the Cause of Huang Zhongze's Going up North to the Capital and A Brief Research on Huang Zhongze Going to the North to Be a Transcriber. The form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ed circumstances of Huang's going up north to the capital and concludes that the profound motivation of Huang's going to the north was to obtain the qualification of attending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as the citizen of Beijing (Shuntian); the latter points out that Huang's exact status in the project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Sikuquanshu was a "self-provided-for" transcriber, which clears up the ambiguities of people's different statements concerning Huang's move to and stay in the capital.
引文
《自居易集》,[唐]白居易著,顾学颉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碑传集》,[清]钱仪吉纂,靳斯标点,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北江诗话》,[清]洪亮吉撰,陈迩冬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冰茧(?)丛稿》,缪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八十年代以来清代诗学研究述评》,王顺贵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苌楚斋四笔》,刘声木撰,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美]艾尔曼著,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春融堂集》,[清]王昶撰,嘉庆十二年(1807)熟南书舍刻本。
    《常州“二俊”山水诗论略——洪亮吉的无我之境与黄景仁的有我之境》,王英志撰,《齐鲁学刊》,1997年第6期。
    《从<北江诗话>看洪亮吉对妇女德艺的评章》,曹虹撰,《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
    《杜诗详注》,[唐]杜甫著,仇兆鳌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芳茂山人诗录》,[清]孙星衍撰,光绪二十年(1894)思贤讲舍刻本。
    
    
    《复堂日记》,[清]谭献著,范旭仑整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著,王佩诤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著,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归潜志》,[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国朝汉学师承记》,[清]江藩撰,钟哲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国朝诗人征略》,[清]张维屏纂,道光十年(1830)广东超华斋刻本。
    《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莫砺锋撰,《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古来一语伤心甚,诗到穷愁底用工——寒士诗史及寒士诗歌价值评判》,陈玉兰馔,《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4卷第2期(2000年4月)。
    《韩昌黎文集校注》,[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合肥学舍札记》,[清]陆继辂撰,嘉庆二十五年(1820)合肥学舍刻本。
    《洪亮吉集》,[清]洪亮吉著,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著,《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湖海诗传》,[清]王昶辑,嘉庆八年(1803)三泖渔庄刻本。
    《黄景仁诗词选》,胡忆肖选注,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黄仲则年谱》,黄逸之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黄仲则诗选》,止水选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黄仲则先生年谱》,[清]毛庆善、季锡畴纂,黄志述辑《两当轩全集·附录》,咸丰八年(1858)黄氏家塾刻本。
    《黄仲则研究资料》,黄葆树、陈弼、章谷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黄景仁的诗风和乾嘉士风》,李明军撰,《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第5期(2003年10月)。
    
    
    《黄仲则和两当轩集》,朱舒甲撰,《教学与进修》,1983年第4期。
    《黄仲则的心态及其诗词的深层意蕴》,尚永亮撰,《文学评论》,1988年第5期。
    《稼轩词编年笺注》,[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兼济堂文集》,[清]魏裔介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剑南诗稿校注》,[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江湖诗派研究》,张宏生著,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江苏艺文志·常州卷》,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所编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校注人间词话》,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近古诗歌研究》,张仲谋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纪念诗人黄仲则》,黄葆树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京尘杂录》,[清]杨懋建撰,光绪十二年(1886)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浪迹丛谈》,[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类说》,[宋]曾慥纂,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
    《李商隐诗歌集解》,[唐]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纂,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李太白全集》,[唐]李白著,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两当轩集》,[清]黄景仁著,李国章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两当轩全集》,[清]黄景仁著,黄志述辑,咸丰八年(1858)黄氏家塾刻本。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灵芬馆诗话》,[清]郭频伽撰,嘉庆二十一年(1816)《灵芬馆全集》本。
    
    
    《黎简手批〈昌黎先生诗集注〉》,周兴陆撰,《文献》,2004年第1期。
    《两当轩集版本源流简述》,李国章撰,《图书馆杂志》,1985年第2期。
    《两当轩诗伤感情绪产生之客观原因》,彭崇伟撰,《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
    《两当轩诗伤感情绪的悲剧性》,彭崇伟撰,《船山学刊》2000年第4期。
    《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昧》,莫砺锋撰,《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论黄仲则的人格弱点与其诗歌之风格》,王子宽撰,《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第5卷第4期(2003年12月)。
    《论清代游幕学人的撰著活动及其影响》,尚小明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略论黄仲则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象》,许隽超撰,《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
    《孟郊诗集校注》,[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梦苕庵论集》,钱仲联著,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沈登苗撰,《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总第26期)。
    《南亭四话》,[清]李伯元撰,《李伯元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念宛斋集》,[清]左辅撰,嘉庆二十五年(1820)裕德堂刻本。
    《瓯北集》,[清]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瓯北诗话》,[清]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瓶水斋诗集》,[清]舒位著,曹光甫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齐民四术》,[清]包世臣撰,潘竟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乾隆帝及其时代》,戴逸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钦定国子监志》,[清]文庆等纂修,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词史》,严迪昌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代词学的建构》,张宏生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代诗学研究》,张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清代诗歌发展史》,霍有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清代文学》,张宗祥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清代文学批评史》,邬国平、王镇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清代科举制度研究》,王德昭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清鉴》,印鸾章编,北京,中国书店影印,1985年版。
    《清秘述闻三种》,[清]法式善等撰,张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杨忠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清人诗集叙录》,袁行云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清诗史》,严迪昌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诗史》,朱则杰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诗流派史》,刘世南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清诗纪事》,钱仲联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989年版。
    《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清文汇》,沈粹芬等辑,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清虚山房集》,[清]王太岳撰,光绪十九年(1893)定兴鹿传霖刻本。
    
    
    《瞿秋白诗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全金诗》,薛瑞兆、郭明志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乾嘉时期科举冒籍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撰,《历史档案》,2000年第4期。
    《清代江南进士事功述论》,范金民撰,《清史论丛》2003—2004年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人海记》,[清]查慎行撰,石继昌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少室山房集》,[明]胡应麟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广雅书局丛书本。
    《射鹰楼诗话》,[清]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诗论》,宗白华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施愚山集》,[清]施闰章撰,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版。
    《世说新语校笺》,[南朝宋]刘义庆撰,徐震堮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世载堂杂忆》,刘禺生撰,钱实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笥河文集》,[清]朱筠撰,嘉庆八年(1803)椒花吟舫刻本。
    《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清]赵希璜撰,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阳县署增修本。
    《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苏轼诗集》,[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苏轼文集》,[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随园诗话》,[清]袁枚撰,顾学颉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生不逢时的天才——黄仲则》,蒋寅撰,《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
    《生命:悲怨文学的活力之源》,徐子方撰,《文史哲》,2002年第4期。
    《识广论域阔,持论亦时新——读〈北江诗话〉》,李国华撰,《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谈艺录》(补订本),钱锺书著,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唐语林校证》,[宋]王谠著,周勋初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天咫偶闻》,[清]震钧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偷闲庐诗话》,杨香池撰,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通志堂集》,[清]纳兰性德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影康熙刻本。
    《晚晴簃诗汇》,徐世昌编,闻石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著,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文廷式集》,[清]文廷式著,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吴梅村全集》,[清]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五百石洞天挥廛》,邱炜萲撰,光绪二十五年(1899)观天演斋校刊本。
    《五百四峰堂诗钞》,[清]黎简撰,嘉庆元年(1796)刻本。
    《文化的牺牲与生命的自我意识——论黄仲则及其诗歌》,孟祥荣、徐振锋撰,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17卷第4期(2000年12月)。
    《锡金识小录》,[清]黄印纂,光绪二十二年(1896)王念祖活字本。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香祖笔记》,[清]王士稹撰,湛之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小仓山房诗文集》,[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啸亭杂录》,[清]昭梿撰,何应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行素斋杂记》,[清]继昌撰,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
    《性灵派研究》,王英志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学术的年轮》,蒋寅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0年版。
    《新妆不为投时艳——黄景仁〈竹眠词〉平议》,刘扬忠撰,《天府新论》,1999年第2期。
    《盐铁论校注》,[汉]桓宽著,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檐曝杂记》,[清]赵翼撰,李解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阳湖文派研究》,曹虹著,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扬州画舫录》,[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幽梦影》,[清]张潮撰,合肥,黄山书社,1991年版。
    《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黄鸣奋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玉芝堂诗集》,[清]邵齐焘撰,光绪五年(1879)湘南节署刻本。
    《郁达夫文集》,郁达夫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
    《御制文集》,[清]弘历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诗选》,[清]顾嗣立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袁枚诗论》,石玲著,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版。
    《一个期待关注的学术领域——明清诗文研究三人谈》,吴承学、曹虹、蒋寅撰,《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略论清代诗人黄仲则的人生孤独感》,叶悬冰撰,《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郑板桥全集》,[清]郑燮撰,北京,中国书店据扫叶山房1924年版影印。
    《知足斋集》,[清]朱珪撰,嘉庆十一年(1806)刻本。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绅士的收入》,张仲礼著,费成康、王通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诗学研究》,张伯伟著,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书院史》,李国钧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文学简史》,林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竹叶庵文集》,[清]张埙撰,乾隆间刻本。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谪仙人”之称谓及其意义》,[日]松浦友久撰、尚永亮译,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钟振振撰,《文学遗产》,1998年2期。
    《中国士大夫与作为宠物的鹤》,[日]坂井多穗子撰,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1期。
    《朱筠与乾嘉学术风气》,暴鸿昌撰,《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