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转型期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4年2月,中央以一号文的形式,颁布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时隔不久,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今年起,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几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充分表明了“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而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农村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组织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对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社会转型期村级组织面临的各种环境,这有利于了解农村的现实状况和村级组织建设的运行情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村“两委”自身建设,村委会行政化倾向及农民合作能力缺乏问题,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村民对村干部的各种评价;第三部分,主要对一些村级组织建设先进经验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中获得诸多有益启示:第四部分,主要有重点地对村级组织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如建立“强县、弱乡、实村”的县乡村治理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村级组织发展经济职能等。
In February of 2004,the central authorities issue several policies about promoting the income of the peasants. After a while, i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n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t was proposed that continuing advancing the reform of rural expenses of taxation and that canceling the agricultural tax in five years. The issue of the sever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fully indicate the most important status of the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 for both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 And, the ke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ery policy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lies in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especially the village level organization could develop the function that it should have, or not. Therefore, it has very strong realistic meanings to study the building of the villag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has four parts mainly: First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environment that the village-level organization face in society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 a great deal of question existing in the building of the village level organization, such as the self-building of the "two committees" of the village, the administrational inclination of the village committees and the lack of the cooperative ability of the farmers, and the various evaluation of the village staff given by the villager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in the building of the village level organization, and get a great deal of good enlightenment from it; The fourth part are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building of the village level organization, such as: build up the management system as" strong county , weak town, solid village", improve the systemized degree of the peasant,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
    e level organization,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the economic promoting of the village level organization, and so on.
引文
1、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公务员实务全书编委会:《县乡镇村知识读本》,珠海出版社,2001年出版。
    3、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彭勃:《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出版。
    5、高新军:《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看乡镇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知行论丛》,2003年第3期。
    6、李学春:《探索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子》,《党建研究》,2003年第11期。
    7、高新民:《论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换》,《理论学刊》,2003年第4期。
    8、曹桂华:《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析》,《理论学刊》,2003年第4期。
    9、贺雪峰:《乡村秩序与县乡村体制——兼论农民的合作能力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0、唐鸣:《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渊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1、徐学通、高汉荣、张文娴:《村民自治中的困境: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行政与法》2003年第10期。
    12、冯亚强:《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与效用分析》,《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期。
    13、万朝林:《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与保障》,《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期。
    14、魏宪朝:《基层、基层民主和农村基层民主析论》,《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期。
    
    
    15、叶兴庆:《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16、崔智友:《中国村民自治的法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7、白益华:《我所经历的村民自治制度改革》[J].《中国社会报》,1998年12月29日。
    18、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9、尹焕三:《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1、张厚安:《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2、项继权:《论中国的乡村民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23、刘振伟:《农民与农村组织建设》,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白钢:《选举与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陈浙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6、卢福营:《农民分化过程中的村治》,南方出版社2000年版。
    27、余逊达:“民主治理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政治学》2003年第2期,第18-22页。
    28、李学举:“不断完善村民自治”,《中国政治》2003年第7期,第44-46页。
    29、宋月红:“城市化与村民自治的变迁”,《中国政治》2002年第5期,第12-17页。
    30、董磊明:“村民自治中的偏离现象及其成因”,《唯实》2000年第8-9期,第77-81页。
    31、吕秋霞:“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习论坛》2000年第7期,第40-41页。
    32、翟同宪:“村级班子‘越位’与‘缺位’的原因及对策”,《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5期,第36-39页。
    33、朱新山:“村民自治发展的制度困境”,《开放时代》2000年第1期,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