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翻译事业的繁荣,翻译批评开始出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误译问题是近年来翻译批评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学者就此写过一些文章,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文章都只是对误译的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而且基本上是从英汉互译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目前,关于俄汉互译的误译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深刻地了解误译问题,不仅能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将通过分析《红楼梦》俄译本中的误译现象系统阐述误译问题。
     文章共分六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误译问题。通过分析《红楼梦》俄译本中的误译现象,本文集中探讨了误译的定义、存在的必然性、主要成因、分类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总结了研究误译问题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第一章引论部分介绍的是误译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红楼梦》俄译本的相关情况。误译问题是目前翻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章节列举了一些翻译工作者对误译的研究情况,其中特别指出了俄汉互译方面的研究现状。目前俄汉翻译界对误译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一些优秀硕博论文为代表,研究的方面主要以文化误译为主。
     另外,我们也介绍了《红楼梦》的俄译本的情况。《红楼梦》的俄译本最早出现在1843年,而其全译本则有两个版本:由帕纳秀克翻译的1958年的首印本和1995年的修订本。我们发现,《红楼梦》1958年版的译本更完整也更忠实于原作,因而我们选择这个版本的译文作为误译问题的例子来源。
     第二章讲述的是误译的定义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误译的定义基本上都是“错误的翻译”。我们认为,误译并不局限于“错误的翻译”。有些误译是译者故意为之的结果,其中一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而我们将误译定义为“不忠实的翻译,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差距的现象”。
     第三章主要阐述的是误译存在的必然性及其主要成因。误译存在的必然性主要是从其存在的理论依据的角度来阐述的,分为阐释学角度和接受美学角度。阐释学角度主要是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观点来进行分析,而接受美学角度则是以尧斯和伊瑟尔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误译的成因则从译者的态度、译者的外语修养、译者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叛逆、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误译的分类。根据误译形成的原因,从译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误译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顾名思义,无意误译是在译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误译,而有意误译则是译者故意为之的结果。
     第五章主要讲述的是误译的影响。误译的影响分为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两个方面。误译的消极影响是指误译歪曲了原文、没有完全真实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错误地理解原文;误译带来的信息失落、信息扭曲和变形不利于文化信息的传播,不利于译语读者真实而全面地了解外来文化。而误译的积极影响则是指误译有利于译作与译入语文化的融合,使译语读者更容易接受源语文化;有些误译文本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文化效应;误译为文学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等等。
     文章的最后一章是结语部分,谈论的是研究误译问题带来的一些启示。这些启示主要是对翻译批评和翻译标准的一些思考。在不同的翻译批评理论指导下,以不同的价值尺度去评价同一种翻译现象,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我们认为,翻译批评工作要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对译文进行评价,这能使评价更客观。在翻译批评时不能只考虑“忠实”这一点,而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分析译者最终这样或那样翻译的原因所在。而翻译标准则应该具体化,要规定其适用范围,明确其使用的具体条件,使其在对翻译工作的指导上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引文
1.Бархударов,Л.С.Языкиперевод,М. , 1975
    2.Меньшиков,Л.Н.РоманСонвкрасномтереме-вершинакитайскойклассиче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е.Предисловиекиздани.РоманаСонвкрасномтеремевдвухтомахиздательстваПолярис.М., 1997
    3.Попович,А.Проблемы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перевода.М., 1980
    4.Федоренко,Н.Т.Исследованиеипереводыкитай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ывСССР.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 1986№4, 1987№1
    5.ЦаоСюэцинь(В.Панасюк),Сонвкрасномтереме,томпервый, 1958
    6.ЦаоСюэцинь(В.Панасюк),Сонвкрасномтереме,томвторой, 1958
    7.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王美华,于沛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
    8.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学林出版社,2006年
    9.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的主体性”,《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
    12.曹雪芹,《红楼梦》(上),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
    13.曹雪芹,《红楼梦》(下),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
    14.邓婕,“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5.方梦之,《译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16.范武邱,武俊辉,“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7.戈宝全,“漫谈议事难”,《译林》,1983年02期
    18.侯林平,姜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9.黄龙胜,“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东华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0.H·R·尧斯,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21.河盛好藏,“正确对待误译”,《中国翻译》,1986年第3期
    22.韩子满,《文学翻译杂合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2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和归化”,《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
    24.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25.降红燕,《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管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季羡林,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译林出版社,2001年
    27.梁冰,“从误译看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的作用”,《中国翻译》,1997年第5期
    28.刘飞,“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与限度”,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生论文,2008年
    29.李磊,“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看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中译本”,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30.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论文,2004年
    31.李茂林,“误译的文化解读”,《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2.黎尚诚,徐明珏编著,《简明写作常识词典》,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33.陆永昌,《俄汉文学翻译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34.矛盾,“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1984年
    35.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6.牛丽红,“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生论文,2005年
    37.乔露,“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生论文,2009年
    38.乔曾锐,《译论-----翻译经验与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中化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
    39.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40.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41.唐丽伟,“从‘视界融合’看翻译中‘误读’的必然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2.谭载喜,《翻译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3.王秉钦,《文化翻译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44.吴军超,“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与译者主体性”,《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5.魏家海,“论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同济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46.王琳娜,“翻译中的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47.王丽娜,“《红楼梦》在国外的流传、翻译与研究”,《国家图书馆学刊》,1999年第3期
    48.《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
    49.肖辉,“语言文化翻译之误译”,《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4期
    50.肖辉,“英谚之文化寓意及辞书英谚误译剖析”,《上海科技翻译》,2000年03期
    51.向坤茂,谭云飞,“阐释学视野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52.许钧,《翻译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53.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54.许钧,“译者、读者与阅读空间”,《外国语》,1996年01期
    55.夏天,“译者的主体性与有意误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6.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57.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出版社,2003年
    58.乐黛云,勒·比松,《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59.乐国斌,“‘有意误译’的忠实性”,《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60.余光中,《余光中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年
    61.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
    62.张德让,“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1年第4期
    63.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
    64.郑红霞,杨革新,“文化意象传译中的误读分析”,《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5.朱庆,“浅析文学作品误译的肇因”,《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66.张廷琛,《接受理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
    67.邹卫宁,玄宗波,“论积极性误译”,《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68.周晓寒,“从文化误译看译者的再创造----解读霍克思译《红楼梦》”,《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69.周仪,罗平,《翻译与批评》,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1 http://www.cciv.cityu.edu.hk/nanfeng/jiaodian/013/
    2 http://blog.gmw.cn/u/8762/archives/2005/9349.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