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朱谏《李诗选注辩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课题以明代朱谏《李诗选注辩疑》为研究对象,所依据的版本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明隆庆六年(1572)朱守行刻本,包括《李诗选注》十三卷和《辩疑》二卷。作为明代重要的李白诗歌选注本,此前未有专书整理与研究。
     对《李诗选注辩疑》的整理与点校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古籍文献的整理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朱谏对李诗的选注与辩疑,已突破了传统的训诂注释模式,带有比较浓厚的文学批评色彩。考察朱谏其人及其诗学传承,是研究的重要环节。第一章即为“朱谏生平活动考论”,亦立足于可信的文献资料,不仅是对朱谏人生轨迹的梳理,更从批评主体的角度出发,探究朱谏选注李诗的思想与情感基础。
     “《李诗选注辩疑》的版本与流传”部分主要介绍藏本与版本情况,并对南京图书馆所藏丁丙“八千卷楼”朱守行刊本的跋文存疑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证。另有《李诗注摭遗》在今人著作中很少提及,故对其版本情况略作梳理。
     朱谏的诗学观念受宋人影响较深,且带有比较明显的理学色彩。朱谏评注李诗,主要效仿朱熹《诗集传》模式,故对李诗,多以“赋、比、兴”别之,这是朱谏评注体系的一个鲜明特点。《古风》组诗与乐府诗部分,突出论述了朱注“傅以六义”的模式特点。对朱谏评注体系的研究,没有停留在表层的形式特点,而是深究朱注蕴藏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色彩。尤其是朱谏对李白及其诗歌的价值判断,充分体现了朱谏批评思想的独立性与理论深度。
     朱谏注本以杨萧本为底本,故在研究中有意识地将朱注纳入李白诗歌古注本体系中予以观照,注意考辨与杨萧本在评注体例及诗评观等方面的渊源关系。其中萧士赟的笺释与辨伪对朱谏影响更深,而朱谏对之保持理性的批判态度,有借鉴,也有纠正;有赞同,也有异议,反映了朱谏独立的批评意识。
     《李诗辩疑》部分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从“李诗真伪问题概说”、“萧士赟辨伪对朱谏的影响”与“朱谏辩疑体系释解”三大方面进行研究。朱谏对李白诗歌的辩疑,某种程度上已突破了甄别李诗真伪的单一性,而是一项比较系统的诗歌批评活动。其中“格调”、“气象”、“滋味”、“法度”等这些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范畴,在辩疑中皆予以运用。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nnotation and Clarification about Most of Li Po's Poems by Zhujian of Ming Dynasty. It is based on Zhu Shouxing's block printed edition in 1572 which was collected in National Library.This book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Annotation about A Part of Li Po's Poems (thirteen volumes), and Clarification about A Part of Li Po's Poems (two volumes). As an important annotation about some Li Po's poems in Ming Dynasty, this book haven't been collated and studied by any book before.
     As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provides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accademic study, to collate, check and punctuate The Annotation and Clarification about Most of Li Po's Poems are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our study. The choosing, annotating and clarifying about Li Po's poems by Zhujian has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exegetical study, and it has made a relatively strong feeling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investigation of Zhujian and his poetic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The first chapt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of Zhujian's Life and Activities, is based on credible literature. In this chapter, Zhujian's life track is cleared off, moreover, the basis of Zhujian's thoughts and emotion in choosing and annotating is also explored through the direction of commenting subject.
     In the chapter, The Vers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Book, the circumstance about the version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doubt about the preface of Zhu Shouxing's block printed edition has been also demonstrated particularly.This block printed edition was from Dingbing's eight-thousand-volume building which is now in Nanjing library. The third, the circumstance about the version of Making Good Omissions of The Annotation about Li Po's Poems which was seldom mentioned in today's personal writings is cleared off.
     The poetic concepts of Zhujian was affected by people in Song Dynasty, and it had Neo-confucianism elements obviously. Zhujian imitated the model of Shi Ji-zhuan by zhuxi to comment and annotate Li Po's poems. He distinguished Li Po's poems by Fu, Bi and Xing. This was the vivid characteristic of zhujian's system in commenting and annotating. In the part about the suite of poems, Gu Feng, and Yuefu, the model feature which was shown as expressing through Liuyi in Zhujian's annotation was discussed extraordinarily. To zhujian's system in commenting and annotating, the research didn't stay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exterior form but probed into the feeling of literary criticism in Zhujian's annotation with modern meaning. Especially the judgment of the value of Li Po and his poems had adequately embodied the independence of and depth of theory in Zhujian's criticism ideology.
     The master copy of this book was Yang-Xiao's annotations, so, in our research, Zhujiah s annotation was consciously surveyed in the ancient annotations system of Li Po's poems, and then purposely investigated and distinguished the original relationgship between Zhujian and Yang-Xiao in two aspects, the 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 of commenting and annotating and the view on poetic criticism. In this system, Xiao Shiyun's annotation and distinguishing the false reflected upon Zhujian more deeply. However, Zhujian kept an rational commenting attitude. There were lesson-drawing and rectifying, approving and opposing. All these reflected the independent commenting consciousness of Zhujian.
     The part about Clarification about A Part of Li Po's Poems is the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in our research. It wa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oblems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Li Po's poems, Effects from Xiao Shiyun's distinguishing the false, and Explanation of the system of Zhujian's clarification. Zhujian's clarification about Li Po's poems had broken through the simplicity in distinguishing the false in a way. It was a systematical poetic commenting activitie. In his clarification, Some theory categor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mmention such as stylistic mode, atmosphere, flavor and regulations were used.
引文
①(清)朱彝尊辑录《明诗综》一百卷,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②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页。
    ③(明)朱谏《李诗选注》十三卷,《辩疑》二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壬申刊本。
    ①(明)夏言撰《夏桂洲先生文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吴一磷刻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本。
    ②(明)朱谏撰,胡汝宁重辑《雁山志》四卷,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本。
    ③(明)王叔杲撰,张宪文校注《王叔杲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④(清)孙衣言撰,张如元校笺《瓯海轶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828页。
    ⑤(元)朱希晦《云松巢集》三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二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⑥(清)李登云修,陈坤等纂《乐清县志》,光绪二十七年修,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
    ①(明)焦竑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八十七,《续修四库全书》第五二九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61、662页。
    ②(清)孙诒让撰,潘猛补校补《温州经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①《李诗选注》卷十二
    ②(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61页。
    ①(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版。
    ②(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12页。
    ①《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257页。
    ②(明)朱谏《朱荡南集》一卷,(明)俞宪编《盛明百家诗》(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三零七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①(明)陆深撰《俨山集》卷八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①(明)姜准撰,蔡克骄点校《岐海琐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②[明]俞宪编《盛明百家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①《岐海琐谈》,第104页。
    ②《明史》卷六十九,第1675页。
    ③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考论》,沈阳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①《明史》卷六十九,第1686页。
    ②(明)王瓒,(明)蔡芳编,胡珠生校注《弘治温州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①余绍宋纂修《重修浙江通志稿》,浙江图书馆誊录影印本1984年版。
    ②(清)张宝琳修,王菜、孙诒让等纂《永嘉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七零八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版。
    ①(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续修四库全书》第五三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②(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续修四库全书》第五四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③(明)祁承煤《牧津》,《续修四库全书》第七五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④石国柱等修,许承尧纂《歙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
    ⑤(清)丁廷楗修,赵吉士纂《徽州府志》,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
    ⑥(清)魏瀛等修,钟音鸿等纂《赣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⑦(清)徐清选修,毛辉凤纂《丰城县志》,清道光五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
    ⑧(清)李熙龄修,(清)邹恒纂《咸丰武定府志》,清咸丰九年刻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影印本。
    ①(明)彭泽,汪舜民纂修弘治《徽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印明弘治刻本。
    ①(明)李维樾、林增志同编《忠贞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四七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02页。
    ①金景芳、吕绍纲著《周易全解》(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83页。
    ①(清)孙衣言撰,张如元校笺《瓯海轶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829—830页。
    ①《郴州志》,宁波天一阁藏明万历刻本,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影印本。
    ①(明)朱谏撰,胡汝宁重辑《雁山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二二九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78、79页。
    ①《雁山志》,第92至95页。
    ②(明)华叔阳撰《华礼部集》,《四库存目丛书》第150册,第39页。
    ①(清)孙诒让撰,潘猛补校补《温州经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9页。
    ②(清)孙衣言撰,张如元校笺《瓯海轶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828页。
    ①《温州经籍志》,第1544—1545页。
    ①《温州经籍志》,第1141—1142页。
    ②《温州经籍志》,第1139页。
    ①《温州经籍志》,第1204页。
    ②(明)汤日昭、王光蕴纂修《万历温州府志》十八卷,温州市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
    ①(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47页。
    ②(清)张培仁撰《静娱亭笔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1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93页。
    ③(明)朱谏《李诗选注》十三卷,《辩疑》二卷,南京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刻本。
    ④(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835—4836页。
    ①(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97页。
    ②周明初,叶晔补编《全明词补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①(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75—276页。
    ①(明)蔡清《虚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五七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91页。
    ①詹锳著《李白诗论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页。
    ②万曼著《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5页。
    ③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页。
    ④《李白学刊》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25页。
    ⑤(清)丁丙著《善本书室藏书志》,《续修四库全书》第九二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37、438页。
    ①王重民著《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
    ①(明)邵时敏,王心纂修《嘉靖天长志》,影印天一阁嘉靖本,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版。
    ①(元)陈世隆辑《宋诗拾遗》,《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二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9页。
    ①赵鸿谦《松轩书录》,《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年刊》1929年第2期。
    ①(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前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页。
    ②(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26页。
    ③(清)陈廷焯著,杜未末校点《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83页。
    ④(明)钟惺、谭元春编《唐诗归》第十五卷,《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五九零册,第17页。
    ①(宋)宋敏求、曾巩等编《李太白文集》,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版,正文第2页。
    ②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至266页。
    ③《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18页。
    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154页。
    ⑤郁贤皓《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
    ⑥乔象钟《李白论》,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
    ①(元)刘履编《风雅翼》,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三七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86页。
    ②郁贤皓《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6、87页。
    ①(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页、第61页、第167页。
    ②《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750页。
    ③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9页。
    ④同上,第112页。
    ⑤《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18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109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109页。
    ②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34页。
    ③《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109页。
    ④(清)王士禛选,闻人倓笺《古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95页。
    ①(明)朱谏《李诗选注》十三卷,《辩疑》二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壬申刊本。
    ②(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赞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之二,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本。
    ①(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赞补注,(明)郭云鹏校刻《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四部丛刊》本。
    ②(日)芳村弘道,詹福瑞译《元版<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与萧士赞》,《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4658页。
    ②同上,第4544、4545页。
    ①钱志熙《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整体性》,《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
    ①(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02页。
    ②(宋)惠洪、朱弁、吴沆撰,陈新点校《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5页。
    ③(明)宋濂《文宪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二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12页。
    ④(清)陈沆《诗比兴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页。
    ⑤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页。
    ⑥(清)宋荦《漫堂说诗》,《丛书集成》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页。
    ⑦《历代诗话续编》,第1414页。
    ①(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8、79页。
    ②(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74页。
    ③(南朝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④(日)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41页。
    ⑤(清)孙诒让撰.《温州经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5页。
    ⑥(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五九零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42页。
    ⑦(清)叶燮、薛雪、沈德潜《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页。
    ①(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26页。
    ②(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7页。
    ③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第156页。
    ④(清)王士禛选,闻人倓笺《古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①《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640页。
    ①(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①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5、46页。
    ①(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页。
    ②(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卷之一,第14页。
    ③《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88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92页。
    ②(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③(南朝梁)刘勰著,王运熙,周锋撰《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④《文心雕龙义证》,第180页。
    ①(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79页。
    ②《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202页。
    ③(南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1页。
    ①(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页。
    ②(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卷之一,第14页。
    ③《毛诗正义》卷之一,第15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一,第1、2页。
    ②许总等著《理学文艺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3页。
    ③(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四部丛刊》第884册。
    ④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1页。
    ①《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2750页。
    ②(宋)杨时《龟山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二五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第210页。
    ③(明)薛瑄撰,张鼎编《敬轩文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四三册,第210页。
    ④(明)徐问《读书札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七一四册,第435页。
    ①(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8页。
    ①(南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页。
    ①(清)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83页。
    ①(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页。
    ①《诗集传》,第2页。
    ②莫砺锋著《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③《朱子语类》卷八○,第2070页。
    ①(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0页。
    ②《文心雕龙义证》,第271页。
    ①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6页。
    ①(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1页。
    ②(宋)黄彻《碧溪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
    ①(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9页。
    ②同上,第105、106页。
    ①(日)芳村弘道,詹福瑞译《元版<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与萧士赞》,《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①(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65页。
    ①张少康著《古典文艺美学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二十一,第1018页。
    ②朱自清著《诗言志辨》,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88页。
    ③《文心雕龙义证》,第207页。
    ①裴斐著《李白十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4页。
    ②安旗,阎琦著《李白诗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98年版。
    ①(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83页。
    ①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74页。
    ①(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1页。
    ②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16页。
    ③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页。
    ④《文艺论丛》第四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
    ①《毛诗正义》,第11、12页。
    ②《诗集传》,第1、4页。
    ①莫砺锋著《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页。
    ①《诗品集注》,第45页。
    ①(汉)蔡邕《琴操》,《续修四库全书》第一零九二册,第147页。
    ①王运熙、顾易生主编,顾易生、蒋凡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46页。
    ②周振甫著《中国修辞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2页。
    ①(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683页。
    ①詹锳著《李白诗论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②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第1688页。
    ①《朱子语类》,第549页。
    ②《诗经集传》,第185页。
    ①(宋)真德秀《文章正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5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第688页。
    ①(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9页。
    ②(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05页。
    ①(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450页。
    ②(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682页。
    ①(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66页。
    ①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53页。
    ①(明)陆时雍《唐诗镜》,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一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第441页。
    ②(明)朱谏撰《李诗辨疑》,《敬乡楼丛书》第二辑之五,1929年永嘉黄氏校印。
    ①(元)方回撰《桐江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九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235页。
    ②罗根泽著《乐府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06页。
    ③(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7、334页。
    ④(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630页。
    ⑤(明)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68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4652页。
    ②《唐音癸签》,第18页。此条《艺苑卮言》卷一作:“拟古乐府,如《郊祀》、《房中》,须极古雅,
    发以峭峻。《铙歌》诸曲,勿便可解,勿遂不可解,须斟酌浅深质文之间。汉魏之辞,务寻古色。《相
    和》、《瑟曲》诸小调,系北朝者,勿使胜质;齐、梁以后,勿使胜文。近事毋俗,近情毋纤。拙不
    露态,巧不露痕。宁近无远,宁朴无虚。有分格,有来委,有实境。一涉议论,便是鬼道。”
    ③(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52页。
    ④(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页。
    ①同上,第67页。
    ②《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614页。
    ③同上,第691页。
    ④(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84页。
    ⑤(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①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第26页。
    ②《艺苑卮言校注》,第172页。
    ③(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①罗根泽著《乐府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95页。
    ②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页。
    ③(清)孙诒让撰《温州经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5页。
    ①《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第248页。
    ②(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88页。
    ③同上,第893页。
    ④(元)左克明《古乐府》十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三六八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429页。
    ①薛天纬主编《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55页。
    ①(南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6页。
    ②(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①(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83页。
    ②《尚书正义》,第79页。
    ①《通志二十略》,第884页。
    ②郑樵在《通志总序》中很痛心地指出:“良由汉立齐、鲁、韩、毛四家博士,各以义言《诗》,遂使声歌之道日微。至后汉之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至于晋室,《鹿鸣》一篇又无传。自《鹿鸣》不传,后世不复闻《诗》。”
    ③胡朴安《诗经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56、57页。
    ①(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725页。
    ②《文心雕龙义证》,第252页。
    ①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4页。
    ②《乐府诗集》,第590页。
    ①(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4页。
    ①《晦庵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四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2页。
    ②黄侃撰《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③《通志二十略》,第888页。
    ①《古典文学论丛》第3辑,济南市: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282页。
    ②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205页。
    ③《文心雕龙义证》,第258页。
    ④(南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2页。
    ⑤《沧浪诗话校释》,第80页。
    ①(唐)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01页。
    ②王运熙,杨明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19、423页。
    ③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0页。
    ①《乐府诗集》,第1262页。
    ②(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辨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9页。
    ③(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④薛天纬著《唐代歌行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①(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71页。
    ②(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①《沧浪诗话校释》,第168页。
    ②(元)刘埙《隐居通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六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64页。
    ③(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16页。
    ④詹锳《<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①(明)屠隆《白榆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版,第101、102页。
    ②《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98页。
    ③(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附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280页。
    ④(元)吴莱撰《渊颖集》卷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零九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152页。吴莱(1297-1340),字立夫,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宋濂曾从其为师,对乐府、唐律颇有
    研究,撰有《乐府类编》、《唐律删要》、《楚汉正声》等。
    ⑤(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45页。
    ①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262页。
    ②(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③(清)赵执信《声调谱》,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八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904页。
    ①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63页。
    ②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4页。
    ③钱志熙《齐梁拟乐府诗赋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写作方法之流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①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页。
    ②范况《中国诗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27页。
    ①同上,第27页。
    ②《乐府诗集》,第552页。
    ③同上,第570页。
    ①《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614页。
    ②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第164页。
    ③李珍华,傅璇琮撰《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38页。
    ④(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09页。
    ⑤王仲镛著《唐诗纪事校笺》,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版,第1308页。
    ⑥(宋)吕本中《东莱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三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①(元)周巽《性情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二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2页。
    ②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1页。
    ③(明)李攀龙著,包敬第标校《沧溟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④(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77页。
    ⑤(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①袁震宇,刘明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77页。
    ②(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15页。
    ③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240页。
    ①(宋)龚明之,孙菊园校点《中吴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页。
    ②(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94页。
    ③(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69页。
    ④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0页。
    ⑤《沧浪诗话校释》,第101页。
    ⑥(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24页。
    ①(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1页。
    ②(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85页。
    ③(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51页。
    ④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辨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0页。
    ⑤《杜甫研究论文集》第1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5、86页。
    ①谢无量编《中国六大文豪》第5版,中华书局1929年版,第五编第30页。
    ①(宋)宋敏求,曾巩等编《李太白文集》,成都:巴蜀书社1985年版。
    ①(清)孙诒让撰《温州经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2页。
    ②《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27页。
    ①朱自清著《诗言志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0页。
    ②(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84页。
    ③(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3页。
    ①(明)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68页。
    ②(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
    ③(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①蔡邕《琴操》,《续修四库全书》第一零九二册,第151页。
    ②据刘跃进《玉台新咏研究》附录二《<古今乐录>辑存》:此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古今乐录》十二卷,陈沙门智匠撰。”新旧《唐书》、《宋史》著录十三卷。《玉海》卷一○五“音乐”载:“《中兴书目》:《古今乐录》十三卷,陈光大二年僧智匠撰,起汉迄陈。后周王朴上疏曰:宣示《古今乐录》。”后周王朴上疏见《资治通鉴》卷二九四,足见此书在唐、五代、两宋时期影响之大。(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09页。)清王谟《汉魏遗书钞》,嘉庆三年金溪王氏刊本。
    ①蔡邕《琴操》,《续修四库全书》第1092册。
    ①(明)陆时雍《唐诗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一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463页。
    ①(明)杨慎著,王仲镛《升庵诗话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页。
    ②(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02页。
    ③(明)李攀龙著,包敬第标校《沧溟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①(清)王士禛论“拟古”:乐府古诗不必轻拟,沧溟诸贤,病正坐此。前人拟古莫妙于陆机、江淹。冯班云:“江、陆拟古诗,如搏猛虎,禽生龙,急与之角力不暇,气格悉敌。今人拟古,如床上安床,但觉怯处,种种不逮。”此论良是。若傅玄《艳歌行》云:“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墟。”呆拙之甚,所谓点金成铁手也。王弇州云:“平子四愁,千古绝唱。傅玄擬之,致不足言,是笑资耳。玄又有《日出东南隅》一篇,汰去菁英,窃其常语;尤可厌者,本词‘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绰有余味,乃益以天地正位之语,正如低措大记旧文不全时,以己意续貂,罚饮墨水一斗可也。”谅哉!(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15页)
    ①(陈)沙门智匠《古今乐录》十二卷,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本,嘉庆三年金溪王氏刊本。
    ②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3页。
    ③(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900页。
    ④(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34页。
    ⑤同上,第590页。
    ⑥《乐府古题要解》,第55页。
    ①郑樵《通志二十略》,第918页。
    ②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第47页。
    ③《乐府诗集》,第585—587页。
    ①《历代诗话续编》,第48页。
    ②(晋)崔豹《古今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五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04页。
    ③“杂曲”的题材特征非常丰富,郭茂倩有比较详尽的概括:“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乐府诗集》卷第六十一,第884页。)
    ④《乐府诗集》,第891页。
    ①詹锳《李白诗论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4页。
    ②《历代诗话续编》,第46页。
    ①《乐府诗集》,第501页。
    ②(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6页。
    ①(宋)黄庭坚著,刘琳,李勇先,王蓉贵校点《黄庭坚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5页。
    ①(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4页。
    ②《唐音癸签》卷三十二,第338页。
    ①(宋)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9页。
    ①(宋)苏轼撰《东坡全集》卷一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零八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91页。
    ①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191页。
    ②(宋)王应麟著,(清)翁元圻等注,栾保群,田松青,吕宗力校点《困学纪闻》(全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21页。
    ①(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55页。
    ②(唐)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①(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②(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9页。
    ①《文心雕龙义证》,第1356页。
    ①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第53页。
    ②(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42页。
    ①(晋)郭象著;(唐)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
    445页。
    ②(汉)韩婴撰,许维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5页。
    ③许维通著《吕氏春秋集释》,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
    ④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99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862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5页。
    ①(日)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56页。
    ①罗根泽著《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4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8、29页。
    ①(宋)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33页。
    ①(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57、558页。
    ②(清)陈沆《诗比兴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
    ③(美)雷·韦勒克,奥·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68页。
    ①(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603页。
    ①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140、141页。
    ②同上,第130页。
    ③同上,第106、111页。
    ①《李白诗文系年》,第146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8页。
    ②(宋)朱熹撰《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九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③(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48页。
    ①(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1页。
    ②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8、349页。
    ①罗根泽著《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4页。
    ①(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6页。
    ②《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6页。
    ①(元)佚名著,李之亮校点《宋史全文》,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2页。
    ①(元)祝尧《古赋辩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三六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04、805页。
    ②(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00页。
    ③(清)徐增著,樊维纲校注《说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页。
    ①(清)陆心源《仪顾堂续跋》,《续修四库全书》第九三零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2页。
    ①(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3586、3587页。
    ②(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681页。
    ③同上,第1478页。
    ①元方回撰《桐江续集》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九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35页。
    ①(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60页。
    ②同上,第1525页。
    ③同上,第1632页。
    ④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590页。
    ⑤王国维著,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191页。
    ①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8页。
    ②(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17、318页。
    ①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91、92页。
    ②(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45页。
    ③(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50页。
    ①(明)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23页。
    ①(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8、1484页。
    ②郁贤皓《李白丛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2页。
    ①(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479页。
    ①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77页。
    ②郁贤皓《李白丛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8页。
    ③傅璇琮、罗联添主编《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第四卷),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1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2368页。
    ②(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5页。
    ①《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9页。
    ②同上,第179页。
    ③《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361页。
    ④同上,第2474页。
    ①(清)杜文澜辑,周绍良校点《古谣谚》,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80页。
    ④《史记》,第2475页。
    ②(元)刘埙《隐居通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六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169页。
    ①《史记》,第1812页。
    ①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6页。
    ②(明)胡之骥注,李长路、赵威点校《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27、328页。
    ③(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第1133、1134页。
    ④(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61页。
    ①胡振龙《李白诗古注本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58页。
    ①(明)朱谏《朱荡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三零七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29页。
    ②同上,第337页。
    ③(明)朱谏撰,胡汝宁重辑《雁山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二二九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5页。
    ①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14页。
    ②(晋)郭象著;(唐)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62页。
    ①(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9页。
    ②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96页。
    ③(南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2068、2070页。
    ①(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154、155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10页。
    ①《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268、275页。
    ②(唐)黄滔撰《黄御史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零八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90页。
    ①(清)爱新觉罗·弘历编《唐宋诗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四八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75页。
    ①杨伯峻撰《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56、257、258页。
    ①(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2页。
    ②(宋)惠洪、朱弁、吴沆撰,陈新点校《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3页。
    ③(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5页。
    ①(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2页。
    ②(元)刘埙《隐居通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六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4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92页。
    ②(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47、1748、2359、2365、2366、2367页。
    ③(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3页。
    ①(晋)葛洪辑,成林,程章灿译注《西京杂记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②(宋)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9页。
    ③(宋)朱熹,吕祖谦同编,叶采集解《近思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九九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25页。
    ①(宋)王安石著,唐武标校《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63页。
    ①(明)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四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911页。
    ②(宋)何汶撰,常振国、绛云点校《竹庄诗话》,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0页。
    ③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17页。
    ④(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93页。
    ⑤(清)爱新觉罗·弘历编《唐宋诗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4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65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2189、2190页。
    ①(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55页。
    ②(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页。
    ③(元)朱希晦撰《云松巢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二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47页。
    ④《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第4卷,第381、385页。
    ①《沧浪诗话校释》,第7页。
    ②《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第4卷,第369页。
    ①(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88、289页。
    ①(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41页。
    ②《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4页。
    ③《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1987页。
    ①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5、46页。
    ②(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05、3319页。
    ①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111、113页。
    ②(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1页。
    ③(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1、202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71页。
    ②(明)王世贞撰《弇州续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八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275页。
    ①(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②(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86页。
    ③(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094页。
    ④高步瀛选注,陈新点校《魏晋文举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3页。
    ①(日)芳村弘道,詹福瑞译《元版<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与萧士赞》,《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②(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95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0—13页。
    ①(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15、1216页。
    ②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255页。
    ③(唐)杜甫撰,(宋)郭知达集注《九家集注杜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零六八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221页。
    ④(唐)杜甫撰,(宋)黄希原注,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零六九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261、262页。
    ①(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三七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12页。
    ②(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1页。
    ①(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6页。
    ②(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11页。
    ③(明)李晔撰《草阁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三二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2页。
    ④(宋)何汶撰,常振国、绛云点校《竹庄诗话》,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28页。
    ⑤(宋)惠洪、朱弁、吴沆撰,陈新点校《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4、135页。
    ①(宋)何汶撰,常振国、绛云点校《竹庄诗话》,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95、396页。
    ②(宋)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11页。
    ①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60、261页。
    ②(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③《后村诗话》,第61页。
    ④《朱子语类》,第3326页。
    ①李善注《文选》,第3页。
    ②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③《瀛奎律髓》卷四十二,第1484页。
    ①《艺谭》编辑部编《建安文学研究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84年版,第112页。
    ②李善注《文选》第三十一卷,第1452页。
    ③同上,第1454页。
    ④《文选》第四十二卷,第1897页。
    ⑤《文选》第三十卷,第1432页。
    ①《鹤林玉露》卷六,第341页。
    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第37页。
    ③《瀛奎律髓》,第1页。
    ④《瀛奎律髓》,第78页。
    ①《瀛奎律髓》,第930页。
    ①《诗话总龟》后集,第178页。
    ②同上,第179页。
    ③(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七九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33、34页。
    ①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①顾易生,蒋凡,刘明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宋金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92页。
    ②吴文治主编《辽金元诗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7页。
    ③(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八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第692页。
    ①《唐音癸签》卷三,第24、25页。
    ②《历代诗话续编》,第485页。
    ③《诗薮》内编卷五,第98、99页。
    ①《汉书·窦田灌韩传》,第2403页。
    ①《南华真经注疏》,第190、191页。
    ①《南华真经注疏》,第1页。
    ②同上,第50页。
    ①(明)朱谏《朱荡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3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34页。
    ①(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页。
    ①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116页。
    ①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96至2098页。
    ①《五百家注柳先生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零七七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299页。
    ②(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7页。
    ③(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55页。
    ④(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3589页。
    ①(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7页。
    ②(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55页。
    ①(清)黄宗羲编《明文海》,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646、2647页。
    ②(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③(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355页。
    ①(宋)陆游《入蜀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六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89页。
    ②(清)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页。
    ③《瓯北诗话》,第12页。
    ④《李太白全集》第1692页。
    ⑤《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第3589页。
    ①(宋)晁公武《衢本郡斋读书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53、554页。
    ②《李太白全集》,第1692页。
    ①(清)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83页。
    ①《唐音癸签》卷三十二,第337页。
    ①(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4、255页。
    ①(清)孙诒让撰《温州经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版,第1146页。
    ①(日)芳村弘道、詹福瑞译《元版<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与萧士赞》,《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②(明)朱谏《李诗辨疑》,《敬乡楼丛书》第二辑之五1929年版。
    ①张心澂编著《伪书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963页。
    ①詹锳《李白诗论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
    ②(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8页。
    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4650页。
    ①(清)曾唯辑,张如元,吴佐仁校补《东瓯诗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763页。
    ①(唐)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81页。
    ②(宋)释惠洪撰、释觉慈编《石门文字禅》,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一六册,第226页。
    ③(清)黄宗羲编《明文海》,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60页。
    ①詹锳《李白诗论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②郑文《李杜论集》,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③阮堂明《考据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考据》,《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④刘忆萱,管士光著《李白新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9页。
    ①周勋初编《李白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②王辉斌《李白求是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页。
    ③(清)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1](明)朱谏《李诗选注》十三卷,《辩疑》二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壬申刊本。
    [2](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4](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
    [5]金景芳、吕绍纲著《周易全解》(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6](汉)韩婴撰,许维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7](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
    [8](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9](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9年版。
    [10](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1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12](唐)李延寿撰《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1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14](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15](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2年版。
    [16](宋)朱熹撰《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九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7](宋)龚明之,孙菊园校点《中吴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8](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年版。
    [19](宋)陆游《入蜀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六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0](清)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中华书局2001年版。
    [21](晋)郭象著;(唐)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
    [22](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23]杨伯峻撰《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24]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25](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
    [26]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27](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28](宋)朱熹,吕祖谦同编,叶采集解《近思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九九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9](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30](晋)葛洪辑,成林,程章灿译注《西京杂记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1](宋)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32](宋)王应麟著,(清)翁元圻等注,栾保群,田松青,吕宗力校点《困学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3](元)刘埙《隐居通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六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4]许维通著《吕氏春秋集释》,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
    [35](汉)蔡邕《琴操》,《续修四库全书》本第一零九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6](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7](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8](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9](梁)萧统编,(唐)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
    [40](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4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42](陈)沙门智匠《古今乐录》十二卷,(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本,嘉庆三年金溪王氏刊本。
    [43](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44](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45](唐)杜甫撰,(宋)黄希原注,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零六九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6](唐)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47](唐)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五百家注柳先生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零七七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9](唐)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唐)黄滔撰《黄御史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零八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51](日)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52](宋)宋敏求、曾巩等编《李太白文集》,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版。
    [53](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赞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本。
    [54](宋)苏轼撰《东坡全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零八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55](宋)黄庭坚著,刘琳,李勇先,王蓉贵校点《黄庭坚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6](宋)王安石著,唐武标校《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7]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58](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60](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61](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62](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63](宋)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
    [64](宋)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65](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版。
    [66](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
    [67](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68](宋)何汶撰,常振国、绛云点校《竹庄诗话》,中华书局1984年版。
    [69](宋)惠洪、朱弁、吴沆撰,陈新点校《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
    [70](宋)黄彻《(?)溪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71](宋)晁公武《衢本郡斋读书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2](宋)吕本中《东莱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三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3](宋)释惠洪撰、释觉慈编《石门文字禅》,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一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4](元)朱希晦撰《云松巢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二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5](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76](元)刘履编《风雅翼》,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三七零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7](元)方回撰《桐江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一九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8](元)左克明《古乐府》十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三六八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79](元)吴莱撰《渊颖集》卷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零九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80](元)周巽《性情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二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81](元)陈世隆辑《宋诗拾遗》,《续修四库全书》第一六二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82](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83](明)宋濂《文宪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二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84](明)朱谏《朱荡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三零七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85](明)俞宪编《盛明百家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三零七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86](明)王夫之《船山全书》,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版。
    [87](明)胡之骥注,李长路、赵威点校《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88](明)王叔杲撰,张宪文校注《王叔杲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89](明)夏言撰《夏桂洲先生文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吴一磷刻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本。
    [90](明)陆深撰《俨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91](明)朱谏撰,胡汝宁重辑《雁山志》四卷,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本。
    [92](明)朱谏撰《李诗辨疑》,《敬乡楼丛书》本,第二辑之五,1929年永嘉黄氏校印。
    [93](明)蔡清《虚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五七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94](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5](明)王世贞著,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
    [96](明)王世贞撰《弇州续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八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97](明)陆时雍《唐诗镜》,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一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98](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99](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辨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0]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版。
    [101](明)杨慎著,王仲镛《升庵诗话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02](明)李攀龙著,包敬第标校《沧溟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03](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04](明)李晔撰《草阁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三二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05](明)焦竑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续修四库全书》第五二九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06](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续修四库全书》第五三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07](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续修四库全书》第五四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08](明)祁承蝶《牧津》,《续修四库全书》第七五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09](明)姜准撰,蔡克骄点校《岐海琐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10](明)王瓒,明蔡芳编,胡珠生校注《弘治温州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11](明)汤日昭、王光蕴纂修《万历温州府志》十八卷,温州市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
    [112](明)彭泽,汪舜民纂修弘治《徽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影印明弘治刻本。
    [113](明)钟惺、谭元春编《唐诗归》,《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五九零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14](清)爱新觉罗·弘历编《唐宋诗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5]《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
    [116](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
    [117](清)黄宗羲编《明文海》,中华书局1987年版。
    [118](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版。
    [119](清)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20](清)王士禛选,闻人倓笺《古诗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21](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五九零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22](清)黄宗羲编《明文海》,中华书局1987年版。
    [123](清)陈沆《诗比兴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24](清)宋荦《漫堂说诗》,《丛书集成》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25](清)陈廷焯著,杜未末校点《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26](清)叶燮、薛雪、沈德潜《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7](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
    [128](清)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版。
    [129](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版。
    [130](清)赵执信《声调谱》,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八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131](清)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32](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33]《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134](清)陆心源《仪顾堂续跋》,《续修四库全书》第九三零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35](清)朱彝尊辑录《明诗综》一百卷,中华书局2007年版。
    [136](清)杜文澜辑,周绍良校点《古谣谚》,中华书局1958年版。
    [137](清)孙衣言撰,张如元校笺《瓯海轶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138](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139](清)丁丙著《善本书室藏书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40](清)曾唯辑,张如元,吴佐仁校补《东瓯诗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41](清)孙诒让撰,潘猛补校补《温州经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142](清)李登云修,陈坤等纂《乐清县志》,光绪二十七年修,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
    [143](清)张宝琳修,王菜、孙诒让等纂《永嘉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七零八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版。
    [144](清)丁廷楗修,赵吉士纂《徽州府志》,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
    [145](清)魏瀛等修,钟音鸿等纂《赣州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
    [146](清)徐清选修,毛辉凤纂《丰城县志》,清道光五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
    [147](清)李熙龄修,(清)邹恒纂《咸丰武定府志》,清咸丰九年刻本,《中国地方志集成》影印本。
    [148]《郴州志》,宁波天一阁藏明万历刻本,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影印本。
    [149]石国柱等修,许承尧纂《歙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版。
    [150]余绍宋纂修《重修浙江通志稿》,浙江图书馆誊录影印本1984年版。
    [151]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2]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53]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154](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55]詹锳著《李白诗论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56]詹锳《<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57]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版。
    [158]黄侃撰《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59]朱自清著《诗言志辨》,开明书店1947年版。
    [160](南朝梁)刘勰著,王运熙,周锋撰《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61]罗根泽著《乐府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62]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63]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164]王仲镛著《唐诗纪事校笺》,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版。
    [165]李珍华,傅璇琮撰《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
    [166]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67]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
    [168]胡朴安《诗经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169]罗根泽著《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170]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171]裴斐著《李白十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2]范况《中国诗学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73]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174]谢无量编《中国六大文豪》第5版,中华书局1929年版。
    [175]《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6]王国维著,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177]高步瀛选注,陈新点校《魏晋文举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78]万曼著《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
    [179]王运熙,杨明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80]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8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顾易生、蒋凡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82]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83]张少康著《古典文艺美学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84]安旗,阎琦著《李白诗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98年版。
    [185]郑文《李杜论集》,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186]郁贤皓《李白丛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87]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8](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译《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89]乔象钟《李白论》,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
    [190]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中华书局2003年版。
    [191]王重民著《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192]薛天纬著《唐代歌行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3]周振甫著《中国修辞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94]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95]刘忆萱,管士光著《李白新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6]莫砺锋著《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7]袁震宇,刘明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98]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99]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00]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1]王辉斌《李白求是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2]许总等著《理学文艺史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04]周明初,叶晔补编《全明词补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5]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考论》,沈阳出版社2005年版。
    [206]雷·韦勒克,奥·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207]张心澂编著《伪书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208]傅璇琮、罗联添主编《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第四卷),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209]《李白学刊》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0]《杜甫研究论文集》第1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
    [211]《文艺论丛》第四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
    [212]《古典文学论丛》第3辑,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版。
    [213]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4]薛天纬主编《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版。
    [215](日)芳村弘道,詹福瑞译《元版<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与萧士赞》,《河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216]赵鸿谦《松轩书录》,《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年刊》1929年第2期。
    [217]郁贤皓《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18]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219]钱志熙《齐梁拟乐府诗赋题法初探——兼论乐府诗写作方法之流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220]钱志熙《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整体性》,《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
    [221]阮堂明《考据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考据》,《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222]胡振龙《李白诗古注本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