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任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运作都离不开一整套动态的制度体系,中国政府亦如此。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的缺陷,因此,要实现服务型政府就必须完善和健全服务型政府的各项制度。
     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包括三个层次:宪法秩序、制度安排和规则性行为准则。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宪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建构过程就是将宪法层面的制度规则贯彻到制度安排和操作层面的过程,即如何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确保服务型政府制度的规范性、合法性和公正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经济学制度主义为理论坐标,从公共服务的理念、供给模式、运作方式和绩效评估四个基本环节对中国服务型政府进行制度分析和构建。
     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范畴服务型政府和研究的视角制度构建。对中外学者有关服务型政府和制度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目前,中国学者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侧重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的探讨: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为什么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制度为视角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比较少。国外学者的研究侧重实证研究,研究重点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高效、优质提供。
     第二章:在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确立了整篇论文的立论依据。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制度构建的规范分析,得出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服务型政府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重新界定,使其合乎法制化的要求,从而实现和谐公共管理。
     第三章:文化是一种如诺思所说的“非正式制度”,它可以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对正式制度起制约作用。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可以分为行政主体文化、行政客体文化和行政制度文化。本章从行政主体文化、行政客体文化、行政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制度非均衡的表现,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构建的基石。
     第四章: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如何高效、优质地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衡量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章分析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有限性和公共服务社会化过程中的制度非均衡,提出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服务型政府产品供给的制度配置。
     第五章:中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制度变迁是一种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政府虽然在核心制度的安排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制度失衡。为此,要通过确定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和原则;缩小“数字鸿沟”,落实服务公平理念;确保政府电子化服务中的信息安全;建立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等措施,达到电子政府制度结构效益的最大化与安排效率的最优化。
     第六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加强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效果和政府管理责任的考核和监控。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政府管理制度的保障和支撑。但是目前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观随意性大,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其根本原因就是制度短缺。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一方面,要加快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化进程,以推进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运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来促进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Any government's effective function of public service needs a set of organic institutional system,the same to Chinese government.Bu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a systemic and complicated project. Currently,the outstanding issue is still the lack of system provision,so the achievement of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depends on perfecting all institutions which are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needs.
     The institution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clude the constitution system,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the behavior rule.The idea of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flects the meaning of the Constitution.The construction is a process,where the constitution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to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operation.That is how China insure the standardization,legality and impartiality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by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 academic basis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and 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how to construct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in terms of public service philosophy,provision model,operation method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All these are the innovat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dissertation include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which are the range and perspective of the dissertation.Meanwhile, the dissertation classifies and recites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studying o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institutions.Currently,domestic scholars emphasize standard methods in analyz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They concentrate on three questions,which include what i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hy and how China construct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but few domestic scholars make researches o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n view of institution. While foreign scholars put emphasis on empirical research,they focus on government supplying efficient and excellent public service.
     The second chapter establishes the argument basis of the dissertation after defining basic concepts.By normative analysis on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the dissertation concludes that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needs redefine the integrality,certainty and normaliza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conforms to legalization,and achieves the subject of harmonious public management.
     The third chapter thinks culture is a kind of informal institution,just as what Douglass C.North said.The culture can pervade all social areas and restrict formal institution.Th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consist of the administrational subject culture,the administrational object culture and the administrational institution culture.From the three aspects,the chapter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disequilibrium and considers that the object of building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people oriented.
     The fourth chapter considers that public service is the cor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It becomes an important index to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at how to supply the public with efficient and excellent public service.The chapter analyzes the governmental function finiteness in public service and the institutional disequilibrium in public service socialization.Then the chapter puts forward that public service should be from simplification to diversification,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hieve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The fifth chapter regards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the Chinese electronic government is a government-leading and top-down process.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kes some progress in the design of nucleus institution,but gets into the inevitabl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disequilibrium.To make the Chinese electronic government get the maximum benefits in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design,there are four measures.First,making sure the target and principle of Chinese electronic government;second,puting the equity idea into effect and shorten the“number gap”;third,protecting the information safety of the government electronic service; fourth,establishing the normalized and standardized electronic service.
     The sixth chapter demonstrates tha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tributes to evaluate and control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effect an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The effective gover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lies on the government manageable institutions.Currently,the Chines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as subjectivity problems,lacks normal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Its key reason is institution deficiency.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On the one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erfec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pel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y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引文
[1]王玉波:《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取向》[J],《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
    [2]任剑涛:《政府改革的两次蜕变:从有限到有效》,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网站,见http://www.dajun.com.cn/youxiaozf.htm
    [3]毛寿龙:《政府职能转变的过去和未来》,见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303/18272390240.shtml.
    [4]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D],2007年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2页。
    [1]吕恒立、陈晨:《行政改革中的价值重塑与制度重塑》[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2]【瑞典】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页。
    [1]赵晖著《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页。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著:《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Harvey L·White: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s an Effective Public Management Tool,董克用主编:《构建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213-227页。
    [2]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D],2007年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8页。
    [3]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0页。
    [4]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D],2007年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9页。
    [1]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见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172155.html
    [2]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3]井敏:《试析服务型政府的内涵》[J],《兰州学刊》2006年,第7期。
    [1]迟福林:《全面理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J],《人民论坛》2006年,第6期。
    [2]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见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458973.html.
    [3]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4]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选编:《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央编译局2005年版,第4-7页。
    [1]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2]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选编,《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建设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建设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王春霞、刘维:《服务型政府——21世纪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J],《兰州学刊》,2004年,第4期。
    [2]詹国彬:《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改革的新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3]彭向刚、王郅强:《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李传军:《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前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1]刘树信:《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兰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治理理论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求是》,2006年,第21期。
    [1]【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7页。
    [2]【美】凡勃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38页。
    [3]【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页。
    [4]【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4页。
    [5]严汉平、白永秀:《经济学视野下关于“制度”的文献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6]【美】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53页。
    [1]【美】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53页。
    [2]【日】青木昌彦著:《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3]严汉平、白永秀:《经济学视野下关于“制度”的文献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4]参考严汉平、白永秀:《经济学视野下关于“制度”的文献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钟明:《论服务型政府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彭正波:《论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J],《行政论坛》,2006年,第5期。
    [3]蒋云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参考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D],2007年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22页。
    [2]参考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D],2007年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22页。
    [1]参考郑晓燕:《论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美】凯尔布罗:《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第3期。
    [1]赖诗攀,刘修华:《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多层次制度建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二条,见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14.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三条,见见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14.htm
    [3]赖诗攀,刘修华:《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多层次制度建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自然物质条件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共同体属性指国家属性。
    [2]赖诗攀,刘修华:《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多层次制度建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见:http://www.readfree.net/bbs/simple/t4723762.html
    [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和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1页。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7页。
    [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罗伯特·B·登哈特著:《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1]【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2]【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3]【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7页。
    [1]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2]【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9页。
    [1]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4页。
    [1]傅红艳:《略论建立中国服务型行政文化的现实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2]傅红艳:《略论建立中国服务型行政文化的现实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1]朱旗锋:《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分析》,河南大学2008届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2]朱旗锋:《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分析》[D],河南大学2008届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行政文化的四个功能引自彭国甫、盛明科:《行政文化创新:行政体制创新的核心》[J],《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
    [2]彭国甫:《文化制胜:当代行政管理的主题》[J],《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1]吴丽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行政文化障碍及消除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9页。
    [1]曲川:《制度创新:建立先进的行政制度文化研究》[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
    [1]李华芳:《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1]唐宏川:《试论我国行政文化的改造与建设》[J],《自贡师专学报》(综合版),1994年,第4期。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382页。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5页。
    [1]【美】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7页。
    [3]张庆东:《公共利益: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4]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2页。
    [1]乔鸿翔:《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J],《法学与实践》,2006年版,第3期。
    [2]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6页。
    [3]易新涛:《论全球化视角下中国行政文化的转型》[J],《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1]姚琦:《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2]《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见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test/2008-O6/26/content_1028287.htm
    [1]吴丽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文化障碍消除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7页。
    [1]吴丽娟:《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文化障碍消除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7-38页。
    [2]张秀霞、于兆伟:《浅析新时期的中国行政文化》[J],《行政论坛》,1997年,第6期。
    [1]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页。
    [1]斯基亚沃·坎波、托马西著:《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77-78页。
    [1]【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23页。
    [2]【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著,毛寿龙译:《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6-87页。
    [3]本部分参考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J],《财政研究》,2007年,第6期。
    [1]肖望兵:《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服务型政府中的公共服务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
    [1]周志忍:《公共悖论及其理论阐释》[J],《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2期。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63-68页。
    [1]肖望兵:《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服务型政府中的公共服务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
    [1]肖望兵:《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服务型政府中的公共服务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
    [1]邓伟志:《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EB/OL],http://www.yfzs.gov.cn转引自肖望兵:《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服务型政府中的公共服务功能》[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
    [2]王名主编:《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1]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页。
    [1]【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万鹏飞译:《治理地方公共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1]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2月版,第264页。
    [1]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267页。
    [1]赵晖:《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1页。
    [1]李磊:《电子政务概述》,见中国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egov.org/viewpoints/thesis/2OO706paperlilei4.htm
    [2]参考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李广乾:《电子政务:虚与实的辩证》[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1月2日。
    [2]参考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董新宇、苏竣:《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兼谈新公共管理》[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4期。
    [1]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59-960页。
    [1]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157页。
    [1]迪莉娅:《国外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透视》[J].《电子政务视点》2004年,第4期。
    [2]迪莉娅:《国外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透视》[J].《电子政务视点》2004年,第4期。
    [3]迪莉娅:《国外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透视》[J].《电子政务视点》2004年,第4期。
    [1]陶文昭:《电子政府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张敏:《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效果研究》[J],《电子政务》,2005年,第21期。
    [1]赵国俊:《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1]转引自吴国存编著:《企业职业管理与雇员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页。
    [2]转引自吴国存编著:《企业职业管理与雇员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页。
    [3]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
    [4]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
    [5]Serving the American Public:Best Practices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Benchmarking Study Report,June,1997
    [1]王爱东:《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模式的构建》[J],《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
    [2]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273页。
    [2]臧乃康:《政府绩效的复合概念与评估机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蔡立会:《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彭国甫:《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1]彭国甫:《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2]彭国甫:《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1]彭国甫:《什么是行政效率》[J],《中国行政管理》,1986年,第7期。
    [1]吴鹏:《政府绩效评估发展对策思考——“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 学2006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0页。
    [1]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页。
    [2]余小平、孔志锋:《在中国实行绩效预算的设想》[J],《财政研究》2004年,第2期。
    [3]赵晖著:《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20-347。
    [1]吴鹏:《政府绩效评估发展对策思考——“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1页。
    [1]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3页。
    [1]刘靖华:《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158页。
    [1]彭国甫:《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页。
    [1]【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张成福等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1]彭国甫:《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页。
    [1]彭国甫:《充分发挥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第1期。
    [1]王爱东:《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模式的构建》[J],《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
    [1]参考吴鹏:《政府绩效评估发展对策思考——“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3-35页。
    [1]吴鹏:《政府绩效评估发展对策思考——“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9页。
    1、Genevieve Enid Kyarimpa and Jean-Claude Garcia-Zamor(2006),The Quest Public Service Ethic:Individual Consc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aints,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January.
    2、Andrew M.Pettigrew (2005)The Character and Significance of Management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ervic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8(6):973-977.
    3、Cook,D.(2002),Consultation for a change? Engaging user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policy process,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Vol 36,No5:516-531.
    4、Beresford,P.(2001),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policy:transformation,liberation or regulation? Social Policy Review,14.
    5、Cabinet Office (1999),Involving Users:Improving the Delivery of Local Public Services,London:Service First Unit.
    6、DETR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1999),Developing Good Practice in Tenant Participation,London:DETR.
    7、Carsten Greve,Peter Kragh Jespersen (1999):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its critics:alternative roads to flexible service delivery to citizens? in Luc Rouban,Citizen and The New Governance:Beyond New Public Management,Amsterdam:IOS Press.
    8、DETR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1998),Developing Good Practice in Tenant Participation,London:DETR.
    9、Swiss,J.(1993).Adapt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to Govern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52.
    10、Finer & Herman: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in New Democracies,Journal of Democracy 9-3,1998.
    11、Harvey S.RosemPublic Fince,4~(th)Edition,Illinois:Richard D.Irwin,INC 1995.
    12、GREER P.“Transforming Central Government”[M].Erkshire:Open Universitv Press,1994.
    13、C.Hood.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Vol.
    14、 Elinor Ostrom:Cover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5、 Tellier,P.M.(1990):Public Service 2000:The Renewal of the Public Service.Canadi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33.
    16、 Perry,James L.and Lois Wise.(1990):The Motivation Bases of Public Servic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0(3)
    17、 Taylor-Gooby,P.(1985).Public Opinion,Ideology and State Welfare.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8、 H.George Frederickson,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80.
    19、 M.Bloch,“Feudal Society”,London 1962.
    20、 Kaufman,Herbert.1956.Emerging Conflicts in the Doctrin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merican Political Review 50(4)
    21、 Anthony.Downs(1957),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rper & Row.
    22、 Simon,H.(1947).Administrative Behavior.New York:Free Press.
    1、【美】萨拉蒙著,田凯译:《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万鹏飞译:《治理地方公共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英】戴维·毕瑟姆著,韩志明,张毅译:《官僚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美】戴维·L.韦默主编,费方域、朱宝钦译,《制度设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美】阿里·哈拉契米主编,张梦中,丁煌译校:《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问题与经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克拉夫丘克著,张成福等校译:《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美】特里·L·库拍:《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亚洲开发银行】斯基亚沃·坎波、托马西著:《公共支出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1、【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德】柯武刚,史曼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3、【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著,毛寿龙译:《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4、【美】奥斯特罗姆等著,宋全喜、任睿译:《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都市警察服务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5、【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6、【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王文章等译:《多中心治道与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7、【美】约翰·罗杰斯·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8、【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9、【美】N·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20、【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22、【美】V·奥斯特罗姆等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3、【瑞典】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4、【英】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25、【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6、【美】凡勃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2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9、王振中主编:《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0、孙选中著:《服务型政府及其服务行政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石国亮著:《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治理新思维》[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
    32、赵晖著:《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3、刘金香:《人民政府为人民:如何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4、王锡锌主编:《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5、王定云,王世雄著:《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综述与实务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36、李立明等著:《电子公务--信息化公共管理与服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7、陈干全著:《公共服务民营化及其政府管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8、于小千主编:《公共服务绩效考核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高小平主编:《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8年版。
    40、孙晓莉著:《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41、卢现祥,朱巧玲主编:《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42、吴玉宗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43、唐铁汉,袁曙宏 主编:《公共服务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44、董克用主编:《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卢映川、万鹏飞等著:《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6、苏力著:《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7、蒋云根,金华编著:《发展中的公共行政》[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句华著:《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9、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0、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聚集中国公共服务体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3、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谢庆奎,佟福玲主编:《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罗必良主编:《新制度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6、张旭霞编著:《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年版。汪丁丁著:《制度分析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7、曹沛霖:《制度纵横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8、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北京市领导科学学会选编:《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论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59、杨俊一:《制度哲学导论——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0、蒋云根:《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其运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62、胡税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迎接效能革命的挑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3、李松玉:《制度权威研究——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4、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5、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6、王伟:《政府公共权力效益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7、陶文昭:《电子政府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8、王名主编:《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9、彭国甫:《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0、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1、董克用:《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第一届中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2、刘恒:《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3、车洪波,郑俊田:《中国当代制度文化建设》[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74、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江美塘:《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公共行政之制度理论的比较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6、尚长风:《制度约束下的财政政策绩效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7、邹吉忠:《自由与秩序:制度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8、张维迎、刘鹤主编:《中国地市级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0、谢庆奎:《入世与政府先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81、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82、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8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5、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86、崔新生:《制度简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87、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8、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刘靖华:《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9、张成福:《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90、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1、刘靖华:《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2、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3、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4、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95、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
    97、吴国存编著:《企业职业管理与雇员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98、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李磊、孙晓斌:《中国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浅析》[J],《科技信息》2008年,第26期。
    2、袁和静,张英魁:《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伦理规范的价值取向创新》[J],《行政与法》,2008年,第3期。
    3、颜溢惠:《回归政府定位:构建服务型政府》[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胡启南,蔡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努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J],《求实》,2007年,第10期。
    5、葛荃:《行政文化与行政发展管见》[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9期。
    6、傅红艳:《略论建立中国服务型行政文化的现实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7、郭缔:《电子政府—创新政府管理的有效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8、周俊华:《中国行政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现代重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9、曹辉:《论中国行政文化的演变》[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7年,第5期。
    10、李涛,刘雪焕:《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职能创新的路径选择》[J],《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
    11、刘仲秋:《试论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中的制度价值》[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2、胡伟生:《解析社会行政文化现状》[J],《理论观察》,2007年,第1期。
    13、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求是》,2006年,第21期。
    14、井敏:《试析服务型政府的内涵》[J],《兰州学刊》,2006年,第7期。
    15、迟福林:《全面理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J],《人民论坛》,2006年,第6期。
    16、严汉平、白永秀:《经济学视野下关于“制度”的文献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7、廖晓明,罗文剑:《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制度供给问题之窥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8、彭正波:《论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J],《行政论坛》,2006年,第5期。
    19、周庆行,李勇:《建构服务型政府:基于制度框架新视角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20、乔鸿翔:《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J],《法学与实践》,2006年,第3期。
    21、张志清:《电子政府建设与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2、沈豫浙,徐桂红:《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的管理理念》[J],《行政与法》,2006年,第2期。
    23、张秉福:《论服务型行政文化的构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4、吴玉宗:《公共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与特点》[J],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2期。
    25、梁宪廷:《加强制度建设的途径及原则》[J],《理论前沿》,2005年,第10期。
    26、陈则谦:《中国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差异现象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第5期。
    27、姜洁,李明旭:《浅谈中国政府文化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8、杨春梅:《公共服务型政府与税收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29、兰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治理理论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0、温海莹:《中国财政支出制度建设原则与制度安排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
    31、蒋云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 年,第3期。
    32、陈爱金:《责任行政建设的目标和途径》[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33、雪邱秋:《制度变迁与环境行政手段的变革》,《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4、李彩莲,杨肃昌:《公共支出绩效审计问题研究》[J],《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5、谢舜:《民间组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6、唐晓阳,梁仁:《对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7、刘树信:《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8、严琼:《借鉴西方经验 建立中国公共财政体系》[J],《攀登》,2005年,第1期。
    39、顾戛良:《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创新》[J],《行政论坛》,2005年,第1期。
    40、巩建华:《建立服务型政府应树立的基木理念》[J],《行政论坛》,2005年,第1期。
    41、姚作为,王国庆:《制度供给理论述评——经典理论演变与国内研究进展》,《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42、李传军:《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前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43、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1期。
    44、陈龙:《政府采购与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J],《中国政府采购》,2004年,第11期。
    45、瞿喜宝,袁庆明:《关于“制度”含义的几个问题》[J],《云梦学刊》,2004年,第4期。
    46、秦中广:《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架构体系》[J],《计算机工程》,2004年,第22期。
    47、汪来杰:《对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探讨》[J],《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
    48、柳建闽,张帆:《权力制约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设》[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49、彭国甫:《文化制胜:当代行政管理的主题》[J],《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50、苏平富:《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J],《学术论坛》2004年,第4期。
    51、迪莉娅:《国外电子政府公共服务体系透视》[J].《电子政务视点》2004年,第4期。
    52、高利芳:《从政府绩效审计看中国审计法制建设》[J],《市场周刊》,2004年,第4期。
    53、王春霞、刘维:《服务型政府——21世纪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J],《兰州学刊》,2004年,第4期。
    54、董新宇、苏竣:《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兼谈新公共管理》[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4期。
    55、彭向刚、王郅强:《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56、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57、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58、刘祖云,《“服务型政府”价值实现的制度安排》[J],《江海学刊》,2004年,第3期。
    59、张康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从管制走向服务》[J],《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4年,第2期。
    60、钟明:《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9期。
    61、詹国彬:《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改革的新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62、钟明:《论服务型政府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J],《天津社会科学》,2003 年,第6期。
    63、宋智勇:《论制度结构和制度均衡》[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6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65、易新涛:《论全球化视角下中国行政文化的转型》[J],《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66、蔡立会:《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67、罗能生,黄上国:《制度非均衡的理性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68、吴根平:《建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探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69、张庆东:《公共利益: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70、韩莹莹:《当代中国行政文化变革的力场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71、郑文静:《论政府回应的公众环境》[J],《理论探索》,2001年,第2期。
    72、苏敬勤,吴爱华:《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机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第2期。
    73、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74、李广乾:《电子政务:虚与实的辩证》[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1月2日。
    75、邓大才:《论当前中国制度供给现状及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76、张筱强:《新形势下政府文化管理的基木职能与方式》[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5期。
    77、张成福:《政府责任论》[J],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0年,第4期。
    78、臧乃康:《政府绩效的复合概念与评估机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79、唐钧:《重塑行政文化》[J],《理论探讨》,2000年,第1期。
    80、彭国甫:《充分发挥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辅助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第1期。
    81、姚琦:《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J],《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82、周志忍:《公共悖论及其理论阐释》,《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2期。
    83、张秀霞、于兆伟:《浅析新时期的中国行政文化》[J],《行政论坛》,1997年,第6期。
    84、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英国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新视野》,1995年,第5期。
    85、张志孚,论行政文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86、王玉波:《中国社会生活方式转型取向》[J],《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
    87、杨瑞龙:《论制度供给》[J],《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
    88、彭国甫:《什么是行政效率》[J],《中国行政管理》1986年,第7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
    2、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网站:http://sy.china.cn/
    3、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4、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5、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6、中国政治学网:http://www.cp.org.cn/
    7、中国行政管理研究网:http://www.cpasonline.org.cn/
    8、南京市依法治市综合网:http://www.yfzs.gov.cn/gb/index.asp
    9、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bjpc.gov.cn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11、中国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egov.org
    12、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网:http://www.cstc.org.cn/2OO8wzpg/jixiaopinggu/index.htm
    1、郑谦:《公共性视角下的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研究——兼论中国公共物品供给》[D],2008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刘厚金:《中国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公共服务研究》[D],2007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李沫:《公共伦理视角下中国服务型政府的解析及构建》[D],2007届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王洪杰:《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精神》[D],2007届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吉林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
    6、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建设》[D],2006届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甄志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2004届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朱旗锋:《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分析》[D],河南大学2008届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9、张琪:《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短缺及对策选择》[D],2007届湘潭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0、吴丽娟:《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文化障碍消除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