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本书鼓舞了许多青年投身革命,这本书就是艾思奇所作的《大众哲学》。从1934年到1948年,《大众哲学》总共印刷发行了32版,创造了中国哲学读物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今天,重温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研究它的文本结构及特色,探析它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哲学》的创作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艾思奇的启蒙熏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艾思奇的影响。留学经历为艾思奇写作《大众哲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海工作的经历更是直接促成了《大众哲学》的写作。《大众哲学》有其独特的文本结构和特色,它用举例说明的写作形式、日常谈话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写作内容深刻解释了许多哲学知识。《大众哲学》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它是哲学写作通俗化的榜样;它启迪许多青年走上革命救国道路,并在国统区有力回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艾思奇也凭借《大众哲学》受到我党的关注,被邀请来到延安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域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大众哲学》出版至今已经近八十年了,重新学习《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依然有着重要价值。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时,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既要坚持基本立场不动摇,还要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我们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理论队伍;要把通俗哲学读物出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推出一些像《大众哲学》那样具有号召力的好书;工作方法也要丰富多样,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对时代问题的敏锐触觉,做到与时俱进;要永远保持哲学理论的草根情怀,坚持走群众路线;最后,我们要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此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830s, A book has inspired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to join therevolution. This book is the < Popular Philosophy >. From 1934 to 1948,The < Popular Philosophy> has printed for 32 versions. This is amiracle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published. Today, in order to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Marx doctrine , we will revisitingthe< Popular Philosophy>.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of its text and explore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modern value is ofgreat significance.
     < Popular Philosophy> cre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a good familyenvironment on Ai's Enlightenment-Education , it also inseparablefrom the Marx doctrine in Chinese communication on Ai 'sencouragement. Overseas experience as he writing" popularphilosophy" has laid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hanghai workingexperience is more directly contributed to the" popular philosophy"writing. has its unique text structure andfeatures. With its illustrative forms of writing, expressions of dailyconversation, and user-friendly writing profound explain many of thebasic philosophy of knowledge.< Popular Philosophy> in the history ofChina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t opened the Marx philosophypopular writing precedent. It is the example of philosophical writing popularized. It inspired many young on revolutionary road and give a
     powerful hit the" cultural suppression". It was the example of ChineseMarx doctrine theory with practical. Ai has caused the concern of theCommunist Party, and was invited to Yanan to carry out Marx'sphilosophy of education. He lai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 Popular Philosophy>has been publishedfor nearly eighty years. Re-learning this book still has a importantvalue on contemporary China. When we carrying out the studies ofMarxism, while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standing and also toencourage the innov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epromo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popularity, we want tobuild a philosophical theory of high-quality team. Popular philosophybooks published should be taked as an important task. Methods ofwork should be rich in order to adapt to rapid changes in today'ssociet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ntemporary problems. Weshould adhere to the mass line. Finally, we want to achieve all-roundhuman development as the target, in order to promote social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引文
①谢本书.《战士、学者艾思奇》.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②谢本书.《战士、学者艾思奇》.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③马汉儒主编.《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页
    ①谢本书.《战士、学者艾思奇》.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2—43页
    ②谢本书.《战士学者——艾思奇》.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3—44页
    ③李生葂.《对二哥艾思奇的回忆》.《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205—206页
    ①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87页
    ②柴毅龙.《艾思奇早起哲学思想的三种生命姿态》.《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57页
    ①张倩.《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第19页
    ②徐索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史》.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第25页
    ③梁平.《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1982年.第二集第一期.第57页
    ①叶佐英卢国英.《艾思奇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哲学活动》.《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1期.第28页
    ②刘大明范用.《读书生活杂志社的创办》.《出版史料》.2001年.第一辑.第21页
    ①叶佐英卢国英.《艾思奇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哲学活动》.《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1期.第31页
    ②苗体君.《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人生》.《党史博采》.2010年.第3期.第10页
    ①陆万美.《回忆艾思奇同志在<云南民众日报>片段》.《一个哲学家的道路——回忆艾思奇同志》.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27页
    ②苗体君.《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人生》.《党史博采》.2010年.第3期.第11页
    ①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9页
    ②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0页
    ③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7页
    ①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4页
    ②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5页
    ③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5页
    ④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6页
    ⑤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7页
    ⑥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5页
    ⑦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60—162页
    ①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85页
    ②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97页
    ③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02页
    ④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08页
    ①艾思奇.《大众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280页
    ②艾思奇.《大众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280页
    ③艾思奇.《大众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页
    ①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91页
    ②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16页
    ③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5页
    ④叶佐英卢国英.《艾思奇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哲学活动》.《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1期.第29页
    ①左安嵩执笔.《大众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启示》.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光明日报,2010年2月18日.第003版
    ①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77—481页
    ①谢本书.《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23卷第5期.第22页
    ②吕希晨王育民.《中国现代哲学史(1919—1949)》.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04页
    ③徐振华.《艾思奇“干烧大饼”的启示》.《红广角》.2010年.第09期.第55页
    ①李铁映.《让哲学成为解放的头脑——写在《大众哲学》重新出版之际》.《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113页
    ①谢本书.《大众哲学奠定了艾思奇的历史地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月.第17卷第3期.第71页
    ②谢本书.《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23卷第5期.第
    22页
    ③谢本书.《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23卷第5期.第71页
    ①张慧霞.《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第40页
    ②吴冷西.《怀念启蒙老师》.《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274页
    ③吴伯萧.《我所知道的老艾同志》.《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268页
    ①卓人政.《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情缘》.云南日报.2010年4月9日.第009版
    ②莫文骅.《哲学大众化的尖兵——怀念艾思奇同志》.《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257-258页
    ③李萍.《简论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第1页
    ④徐全兴.《浅谈大众哲学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97页
    ①徐全兴.《浅谈大众哲学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98页
    ②徐全兴.《浅谈大众哲学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第197页
    ③向胜昌.《哲学是思想武器》.《破除迷信大家学哲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第51页
    ④李萍.《简论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第2页
    ①艾思奇.《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资料室.第16-17页
    ②卓人政.《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情缘》.云南日报.2010年4月9日.第009版
    ③尚庆飞林荫.《毛泽东读书批注中的重要哲学思想》.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第10卷第1期.第11页
    ①王笠夫.《艾思奇同志在申报流通图书馆》.《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243页
    ①王笠夫.《艾思奇同志在申报流通图书馆》.《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第243-244页
    ②李朝清.《艾思奇的哲学基本方向及当代启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月.第10卷第1期.第173页
    ①艾思奇.《艾思奇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4页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第460页
    ③刘白羽.《一个哲学家的道路》.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页
    ①卢国英.《智慧之路——一代哲人艾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1页
    ②徐素华.《艾思奇研究在国外》.《哲学动态》.1996年.第6期.第38页
    ③卢国英.《智慧之路——一代哲人艾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8-119页
    ①陈涌.《有关艾思奇的二三事》.《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第3期.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5页
    【1】谢本书.《战士、学者艾思奇》[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2000年
    【2】马汉儒主编.《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李生葂.《对二哥艾思奇的回忆》.《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
    【4】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5】柴毅龙.《艾思奇早起哲学思想的三种生命姿态》[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6】何干之.《何干之文集》(第二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
    【7】艾思奇.《大众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
    【8】刘大明范用.《读书生活杂志社的创办》[J].《出版史料》.2001年.第一辑.
    【9】叶佐英卢国英.《艾思奇同志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哲学活动》[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10】张倩.《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5月.
    【11】徐索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
    【12】梁平.《中国社会科学的意义》[J],《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1982年.第二集第一期.
    【13】苗体君.《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人生》[J].《党史博采》.2010年.第3期.
    【14】陆万美.《回忆艾思奇同志在<云南民众日报>片段》.《一个哲学家的道路——回忆艾思奇同志》[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
    【15】艾思奇.《艾思奇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16】艾思奇.《大众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7】左安嵩执笔.《大众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启示》[J].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光明日报.2010年2月18日.第003版.
    【18】谢本书.《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23卷第5期.
    【19】徐振华.《艾思奇“干烧大饼”的启示》[J].《红广角》.2010年.09期.
    【20】李铁映.《让哲学成为解放的头脑——写在《大众哲学》重新出版之际》.《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
    【21】吕希晨王育民:.《中国现代哲学史(1919—1949)》[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22】张慧霞.《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23】吴冷西.《怀念启蒙老师》.《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
    【24】吴伯萧.《我所知道的老艾同志》.《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
    【25】卓人政.《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情缘》[J].云南日报.2010年4月9日.第009版
    【26】莫文骅.《哲学大众化的尖兵——怀念艾思奇同志》.《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8)》[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
    【27】李萍.《简论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8月.第23卷第4期.
    【28】徐全兴.《浅谈大众哲学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
    【29】向胜昌.《哲学是思想武器》.《破除迷信大家学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
    【30】艾思奇.《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资料室.
    【31】尚庆飞林荫.《毛泽东读书批注中的重要哲学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第10卷第1期.
    【32】谢本书.《大众哲学奠定了艾思奇的历史地位》[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月.第17卷第3期.
    【33】王笠夫.《艾思奇同志在申报流通图书馆》.《缅怀与探索——纪念艾思奇文选(1981-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
    【34】李朝清.《艾思奇的哲学基本方向及当代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月.第10卷第1期.
    【3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36】刘白羽.《一个哲学家的道路》[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3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38】陈涌.《有关艾思奇的二三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第3期.
    【39】卢国英.《智慧之路——一代哲人艾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40】徐素华.《艾思奇研究在国外》[J].《哲学动态》.1996.第6期.
    【41】银福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J].《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