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沈志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引入与传播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和现实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演进是循着两条路径实现的,一是理论的研究,二是政治的践行。以往思想界更多的关注政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间的内在联系,而哲学工作者们的学理性贡献往往被遮蔽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意识形态话语之下。沈志远,这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早期的引入者、传播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在20世纪上半叶孜孜以求且卓有成效地宣传和阐释着马克思主义,他的工作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体系建构和本土化进程。
     本文以沈志远生平“史”的轨迹为线索,对沈志远一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辛路历程展开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和考察。并立足于以文本为对象、以历史为境遇,通过对沈志远在各个研究领域所遗留的文本著译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力图突破当前学界对沈志远及其哲学思想研究那种流于简单介绍的境况,并期公允评析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中的重要贡献。
     通观全文,共分导论、正文六章、结语三大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正面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沈志远哲学思想”的问题。
     第一章:沈志远学术思想历程以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现实语境为背景,以沈志远自身思想变化的逻辑为节点,对沈志远一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传播事业的辛路历程展开了历时考察,并对其在各个时段的代表性著作加以简要评述,概述其一生的学术贡献。
     第二章:对辩证唯物论的传播以沈志远投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运动为历史语境,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其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对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入与传播、在新哲学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以及在哲学的大众化运动中对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通俗宣传等,并试图客观评价其历史贡献。
     第三章:对历史唯物论的传播从时序和思想的演进来看,1937年后,沈志远对哲学理论的研究与传播逐步经历了由通俗化、大众化向中国化、现实化的逻辑转向。这一时期,沈志远为了适应中国革命的实践需要,重点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问题。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最主要的是从理论研究和思想评判的相结合上,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结构及社会发展动力等理论,并用这些基本原理具体地考察了上层建筑的诸形态如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等范畴。
     第四章: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及人生观问题之解析沈志远重于对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但他又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其对哲学理论的深入理解融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唯物而辩证地诠释了中国社会现状。本章试图挖掘沈志远在《社会问题》和《新人生观讲话》著作中所反映出的社会哲学思想,从而把握沈志远本人。
     第五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及探索本章以沈志远在经济学领域所遗留的代表性著作《计划经济学大纲》、《新经济学大纲》中的经济学思想为主线,重点阐述了沈志远对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学的分析,以及他对战后我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等问题的思考,并充分肯定了其在经济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第六章: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解读与宣传建国后,沈志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阐释,由于沈氏译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曾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起了较大作用,所以,他对毛泽东思想也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本章重点介绍了建国后沈志远对毛泽东“两论”思想及革命思想的阐释与传播。
     沈志远一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传播与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可以说,他的学术轨迹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演进的历程。挖掘沈志远著作中的文本思想,剖析沈志远所走过的学术道路,对于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中国化、大众化进程及进一步深入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脉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The int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is the greatesthistorical events and the existence of reality in the Chinese thought of the20th century.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is follow two paths toachieve, first,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the second is the political practice. Ever theChinese thought is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the politicalpractice with the Marxism philosophical history, and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philosophical workers tend to be obscured under the grand historical narrative andideological discourse. Shen Zhiyuan, the early introducer and disseminator of Marxistphilosophy, economists, social activists, is assiduously and effectively publicize andinterpreta the Marxism in the20th century, his work greatly influenced Marxismdoctrin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local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Based on the Life of Shen Zhiyuan’s history trace, This paper launched a combingand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the Shen Zhiyuan’s process of propagation the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paper use the text as the object and the history as thesituation, through interpretating and analyzing in-depth the Shen Zhiyuan’ s texttranslations in various research areas, in order to break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mplepresentation on the Shen Zhiyuan’s philosophical thought by the current academicresearch, and to fairly Comment its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n the propagation history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roughout the paper, including thre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six body chapters,the conclus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majorly positive answer the problem of "Whystudy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Shen Zhiyuan".
     ChapterⅠ: Shen Zhiyuan’s academic thought process. Regarding the realisticcontext of the philosophy of Marxism spread in the20th century as a backdrop, anduse the changes in thinking of Shen Zhiyuan as the logic node, the paper launched a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on the Shen Zhiyuan’s process of propagation the Marxistphilosophy, concisely discussed its representative bookmaki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his life, and summaried of the academic contributions in his life.
     Chapter Ⅱ: The dissemination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Using the ShenZhiyuan join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Marxism as the historicalcontext, the paper in-depth and detailed analysis that Shen Zhiyuan introduced andexplained the Soviet Marxist Philosophy and defensed the Marxism in the new philosophical debate, then analysis Shen Zhiyuan popularized spread the DialecticalMaterialism and th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in the1930s. Finally, trying to objectivelyevaluate hi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Chapter III: The dissemin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e timing and thought evolution, after1937, the Shen Zhiyuan’s research and spreadabout the philosophical theory gradually experienced a shift from popularization toactualiz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n order to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Chinese revolution, Shen Zhiyuan focus on expatia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historical materialism. His contribution in this area, the most important is from a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ideological evaluation, systematiclly expounded theMarxism theory about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use these basic principles specifically examines the superstructure various formssuch as national, class, ideology, etc.
     ChapterⅥ: The study on the chinese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outlook of lifeShen Zhiyua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basic philosophicaltheories, but he did not stop there.He put the understanding of philosophy theory intothe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social reality, materialistic and dialectical interpretatethe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This chapter attempts to dig Shen Zhiyuan’ssocial philosophy thought which reflected in his bookmakings of "SocialPproblems" and "the New Speech on Life Outlook ", in order to grasp ShenZhiyuan’s thought.
     ChapterV: The progag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s In thischapter, using the economic thought as the main line, which reflected in ShenZhiyuan’s in economics bookmakings of "the Plan Economic Outline " and "the NewEconomics Outline ",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Shen Zhiyuan’sthought on the Soviet socialist planned economy and capitalist commodityeconomics. As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expatiate the Shen Zhiyuan’s thoughts onthe problem of China’s economic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the newdemocratic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fully affirmed its unique contribution in thefield of economics.
     Chapter VI: The interpretation and propaganda of Mao Zedong's Philosophy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ShenZhiyuan’s work is interpretate Mao Zedong’s thoughts. Because Shen Zhiyuan’s translations of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Volume1)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Mao Zedong’s thought, so, he has hisown unique understanding about Mao Zedong’s thought. This chapter focuses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hen Zhiyuan’s interpretation and propaganda about the MaoZedong'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Shen Zhiyuan made indelible historic contributions for the introduction,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Marxist doctrine to China in his life. We cansay, his academic track, in some degree, reflected the process of Marxist spreadand evolution in China. Expounding Shen Zhiyuan’s text ideas, analysising ShenZhiyuan’s academic road, will accelerate the sinic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Marxist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引文
①沈志远编著的这部《新哲学辞典》是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二部工具书,早在1926年我国学者樊炳清曾出版过一部《哲学辞典》,但樊氏辞书更侧重对西方哲学文献的整合,相对比而言,沈志远编著的这部《新哲学辞典》则体现出更为鲜明的马列主义立场。
    ①萧萐父.纪念李达诞辰一百周年文集[A].成都:巴蜀书社,1999:2.
    ②关于沈志远1933年脱党的具体原因,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其一,依据沈志远之子沈骥如在《沈志远传略》中所述,是原于沈志远感染了伤寒病,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另据我国语言学家史存直回忆,则是由于沈志远的亲戚孙际明(当时是青年团中央的负责人)被捕叛变,他怕受牵连,所以暂避到了香港(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55周年纪念专辑》第11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3月)。
    ③胡绳.纪念沈志远逝世二十周年[J].经济学动态,1986(2):1.
    ①楚图南.宣传马列主义四十年如一日纪念沈志远同志[J].中国盟讯,1986(1):72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6.
    ④熊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71.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大会堂,2012-11-18.
    ②以上统计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沈志远”为检索词,检索项为“篇名”,匹配为“精确”,共检索出20篇文章。其中,具有明显与主题不符、重名论文、年鉴人物小纂等7篇不计入统计范围内,合计共13篇文章;另外,笔者又通过《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将收录在论文集中的研究沈志远的论文共6篇计入统计数据,共检索出19篇文章;
    ①沈骥如,沈志远之子,1942年出生于广西桂林,著名政治经济学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战略、大国关系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研究。
    ②载自1997年版的论文集《芳草斜阳忆行踪伟人、师长、朋友的故事》.
    ③载于1999年版的《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
    ④载于2012年的《世纪》第4期.
    ①尚丁.“人民的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沈志远[A].芳草斜阳忆行踪伟人、师长、朋友的故事[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249.
    ②王海波.沈志远的人生沉浮[J].世纪,2012(4):78.
    ③主要集中在上海时期
    ④载于1991年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⑤载于1991年版的《西方哲学东渐史1840—1949》.
    ⑥载于1987年版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新编》.
    ①吴汉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1919—1949)[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中):495-496.
    ②载于1986年的《中国盟讯》第1期.
    ③载于1983年的《晋阳学刊》第2期.
    ④载于2008年的《社会科学报》第6期.
    ⑤载于1986年的《经济日报》.
    ⑥载于1985年的《哲学研究》第12期.
    ①楚图南.宣传马列主义四十年如一日纪念沈志远同志[J].中国盟讯,1986(1):721.
    ②沈骥如.沈志远传略(下)[J].晋阳学刊,1983(2):92.
    ③沈骥如.沈志远传略(下)[J].晋阳学刊,1983(2):94.
    ①王海波.沈志远的人生沉浮[J].世纪,2012(4):78.
    ②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二版序.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2.
    ②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六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
    ③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97.
    ①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应用、形态、前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6.
    ①今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①该所是莫斯科的共产主义科学院的一部分;
    ①徐铸成.怀念沈志远[A].报人六十年[C].重庆:学林出版社,1999(6):352.
    ①施正一.沈志远[A].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百人小传[C].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15.
    ②沈志远在1949年长春“解放版”“序言”中说此书初版于1935年是一个笔误,这个笔误最初出现于1947年10月抗战胜利后第2版(即第7版)。经核查,该书的初版、三版(均由北平经济学社出版)的版权页及著者自序签署日期,都表明该书初版于1934年5月。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6.
    ④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6.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7.
    ②罗竹风.回忆往事悼念沈志远同志[J].社会科学杂志,1980(10).
    ③齐卫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04.
    ①沈骥如.沈志远传略[A].晋阳学刊[C].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六辑)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191.
    ①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比耕堂书店,1943:3.
    ②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比耕堂书店,1943:21.
    ③部分学者,解读《近代哲学批判》和《近代辩证法史》为两部不相关的著作,这是不恰当的,经比对,在《近代辩证法史》所收录的十篇文章中,有七篇和《近代哲学批判》是完全一致的,《近代辩证法史》一书的主体也保留了《近代哲学批判》的原貌。
    ①沈骥如.沈志远传略(下)[J].晋阳学刊(下),1983(3):89.
    ①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
    ①沈志远.现阶段中国经济之基本性质[J].新中华,1935第3卷(13).
    ①熊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171.
    ②沈骥如.沈志远传略(下)[J].晋阳学刊,1983(2):90.
    ①达德学院是中共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共同创办的,以李济深为董事长、陈其瑗为院长,著名学者侯外庐、邓初民、沈志远、黄药眠、曾昭抡、狄超白等为教授。该院办得生动活泼、远近闻名,培养了大批华侨、港澳学生和国内革命知识分子,输送到各地参加工作,对援助华南解放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革命事业的骨干。
    ①沈骥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家——沈志远[J].哲学研究,1985(12):53.
    ①沈骥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家——沈志远[J].哲学研究,1985(12):53.
    ①王海波.沈志远的人生沉浮[J].世纪,2012(4):78.
    ②王海波.沈志远的人生沉浮[J].世纪,2012(4):78.
    ①谈家桢.怀念沈志远先生[J].群言,2002(12):32.
    ②沈志远.论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上海:三联书店,1950:9.
    ③沈骥如.卓越的马列主义传播者——沈志远传略[A].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1[C].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188.
    ①沈骥如.卓越的马列主义传播者——沈志远传略[A].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1[C].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188.
    ②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
    ①尚丁.“人民的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沈志远[A].芳草斜阳忆行踪伟人、师长、朋友的故事[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247.
    ①沈骥如.卓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沈志远传略[A].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C].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200.
    ②徐铸成.怀念沈志远[A].旧闻杂忆续篇[C].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53.
    ①沈志远.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A].半个世纪的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论文集
    [C].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49.
    ②同上
    ③当时的时代背景是,1958年10月13日,张春桥在《人民日报》上,抛出了他的《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一文,把按劳分配说得一无是处,他公然提出“彻底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和恢复供给制的主张。他给不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志,戴上了“保护不平等的资产阶级法权”、“打击无产阶级革命传统”的帽子。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学术界以及经济部门,占上风的观点是要逐步限制和取消按劳分配;在工厂,取消了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在农村,广泛推行平均主义的工分制。
    ④沈志远.为更好地展开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而努力[A].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5[C].广州市: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160-161.
    ⑤沈骥如.沈志远传略[A].晋阳学刊[C].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六辑)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205.
    ①沈骥如.沈志远传略[A].晋阳学刊[C].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六辑)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205.
    ②尚丁.“人民的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沈志远[A].芳草斜阳忆行踪伟人、师长、朋友的故事[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249.
    ③沈骥如.壮志未酬的马列主义理论家沈志远[A].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第二集)[C].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210.
    ①沈骥如.壮志未酬的马列主义理论家沈志远[A].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第二集)[C].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212.
    ①嵇文甫.漫谈学术中国化问题[J].理论与现实(第1卷),1940(4).
    ①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应用形态前景[M].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2:61.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
    ③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64.
    ④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75.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77.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78.
    ③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79.
    ④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79.
    ⑤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80.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81.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94.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13.
    ②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
    ③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20-226.
    ④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29.
    ①本节主要阐述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中的辩证唯物论思想,主要是鉴于《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于1936年出版,历史唯物论(下册)于1938年出版,且30年代国内辩证唯物论的传播尚处于初始阶段的特殊背景,这一时期,沈志远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的影响更为显著,故重点介绍了上册;
    ②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序言.
    ①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序言.
    ②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序言.
    ③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1.
    ①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4-5.
    ②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52-53.
    ③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178.
    ④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225.
    ①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229.
    ②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94.
    ③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226-227.
    ④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434.
    ①主要介绍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上册的内容;
    ②其他两部一部为1932年9月出版的西洛可夫等著李达、雷仲坚译的《辩证唯物论教程》;一部为1936年
    6月出版的米丁等著艾思奇等译的《新哲学大纲》;
    ①米丁著,沈志远译.历史唯物论[M].上海:三联书店,1949:3.
    ②米丁著,沈志远译.历史唯物论[M].上海:三联书店,1949:3.
    ①即列宁;
    ①黄见德.西方哲学东渐史1840-1949[M].武汉市:武汉出版社,1991:501.
    ②黄见德.西方哲学东渐史1840-1949[M].武汉市:武汉出版社,1991:500.
    ③罗瑞卿.关于军队中在职干部的教育问题[J].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2).
    ①张法:《哲学辞典与中国现代哲学语汇的定型——中国现代哲学语汇的缘起与定型研究之五》,《阅江学刊:》,2010年第4期,第121页。
    ②胡为雄沈志远与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之编著考略[J].哲学动态,2014(1):32.
    ①沈志远.新哲学辞典[M].北京:笔耕堂书店,1933:89.
    ②沈志远.新哲学辞典[M].北京:笔耕堂书店,1933:261.
    ①沈志远.新哲学辞典[M].北京:笔耕堂书店,1933:172-173.
    ②胡为雄沈志远与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之编著考略[J].哲学动态,2014(1):35.
    ③胡为雄沈志远与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之编著考略[J].哲学动态,2014(1):35.
    ①任卓宣评传续集[M].中国台北:帕米尔书,1975:16.
    ①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7.
    ②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7.
    ①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5.
    ②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8.
    ③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9.
    ④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9.
    ⑤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9.
    ①叶青.哲学到何处去[M].上海:上海辛垦书店,1934(11):13.
    ②叶青.哲学到何处去[M].上海:上海辛垦书店,1934(11):13.
    ①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325.
    ②叶青.哲学到何处去[M].上海:上海辛垦书店,1934(11):227.
    ③叶青.哲学到何处去[M].上海:上海辛垦书店,1934(11):333.
    ①叶青.哲学到何处去[M].上海:上海辛垦书店,1934(11):136-137.
    ②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138.
    ①在该书修订版的“序论”部分,沈志远还提及本书应包括两个部分,即思想方法论和关于人生哲学部分。但因生活书店的“青年自学丛书”已有关于思想方法论的专著,意指差不多同时出版的艾思奇《思想方法论》,而关于人生哲学的部分,他又写了《新人生观讲话》一书,故再版时只在初版的基础上做了简要的修改,基本保持了初版的原貌。
    ②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光华书店,1948:3.
    ③施正一.沈志远[A].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百人小传[C].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15.
    ④沈骥如.沈志远传略[A].晋阳学刊[C].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六辑)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192.
    ①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2.
    ②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5.
    ③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5.
    ④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7.
    ⑤《哲学讲话》,又名《大众哲学》,艾思奇著,最初连载于《读书生活》杂志第1、2卷(1934年11月—1935年10月),后在李公朴的支持和帮助下,于1936年1月汇集成册出版。1936年6月在印行第4版时,改名为《大众哲学》。
    ⑥艾思奇.哲学讲话[A].艾思奇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8.
    ①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9.
    ②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15.
    ①胡绳.辩证法唯物论入门[M].上海:新知书店,1938:11.
    ②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59.
    ③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60.
    ④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61.
    ①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64.
    ②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66.
    ③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69.
    ④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71.
    ①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71.
    ②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77.
    ③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80.
    ④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85.
    ①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82.
    ②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84.
    ③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99.
    ④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生活书店,1948:99.
    ①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比耕堂书店,1943:3.
    ②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比耕堂书店,1943:19.
    ③沈志远.近代辩证法史[M].上海:耕耘出版社,1949:121.
    ④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3.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3.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之史的发展[J].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1卷),1934(2).
    ③黄见德.西方哲学东渐史1840-1949[M].武汉市:武汉出版社,1991:442-443.
    ④沈骥如.沈志远三十年代对黑格尔的研究[J].复旦学刊,1985(4):82.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3.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2.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3.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4.
    ③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8.
    ④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23.
    ⑤沈骥如,沈志远三十年代对黑格尔的研究[J].复旦学刊,1985(4):81.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之史的发展[J].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一卷)1934(2).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之史的发展[J].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一卷)1934(2).
    ③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笔耕堂书店,1943:10.
    ①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笔耕堂书店,1943:56.
    ②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笔耕堂书店,1943:10.
    ③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15.
    ①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
    ②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22.
    ③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120.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1.
    ②丁晓强,李立志.李达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市:书目文献出版社,1999:56.
    ①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思想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9-10.
    ③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1-2.
    ④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5.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5.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8-9.
    ③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9.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24.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28.
    ③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29.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31.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33.
    ③季甄馥.瞿秋白哲学思想评析[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4.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35.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1.
    ③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1.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1.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1.
    ③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3.
    ④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4.
    ⑤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5.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50.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53.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54.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56.
    ③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60.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63.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35-38.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41.
    ③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7-8.
    ④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5.
    ⑤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6-7.
    ①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6.
    ①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23.
    ②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15-16.
    ①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16-18.
    ②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12.
    ③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13.
    ①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41.
    ①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41.
    ②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42.
    ①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33.
    ②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38.
    ③沈志远.大众社会科学讲话[M].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33.
    ①沈志远.大众社会科学讲话[M].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37.
    ②沈志远.大众社会科学讲话[M].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39.
    ③沈志远.大众社会科学讲话[M].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42-43.
    ①沈志远.大众社会科学讲话[M].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4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①沈志远.大众社会科学讲话[M].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49.
    ①袁方.社会学百年[M].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99:6.
    ②《社会问题》系沈志远著的《社会科学基础读本》六套丛书之一,该书于1949年8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会问题》是这套丛书中的最后一套,前五套分别是:《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新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形态发展史》、《资本主义经济之剖视》、《新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③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71.
    ④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72.
    ⑤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294.
    ①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75.
    ②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77.
    ③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80.
    ④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81.
    ⑤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89.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北京市:北平经济学社,1934:493.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北京市:北平经济学社,1934:496.
    ①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16.
    ②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49.
    ③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23.
    ④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23-24.
    ①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5.
    ②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8.
    ①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14.
    ②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20.
    ③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22.
    ①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26.
    ②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32.
    ③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33.
    ④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38.
    ①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64.
    ②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74.
    ③沈志远,同心.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M].上海市:展望周刊社,1951:1.
    ①沈志远.现阶段中国经济之基本性质[J].新中华,1935第3卷(13).
    ②沈志远,同心.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M].上海市:展望周刊社,1951:3.
    ①沈志远,同心.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M].上海市:展望周刊社,1951:6.
    ①沈志远,同心.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M].上海市:展望周刊社,1951:8.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41.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42-543.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50.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60-461.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65.
    ④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65-466.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87.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87-488.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02.
    ④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03.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09.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17.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18.
    ④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45.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50.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2.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6.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7.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5.
    ③平心.论生产力运动和生产关系的性质[J].新建设,1959(7).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8-9.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0.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1.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2.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4.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4.
    ②吴汉全,王忠萍.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1919-1949(经济学卷)[M].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87.
    ③即《新经济学大纲》中的上半编;
    ④与其同时代,由李达所著的《经济学大纲》一书由北京大学法商学院1935年印行,时间上晚于沈氏《新经济学大纲》半年印行,且在1948年以前,一直未公开出版;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29-430.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4.
    ③沈志远.资本主义经济之剖视[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24.
    ④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28.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27.
    ②沈志远.资本主义经济之剖视[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12-13.
    ③沈志远.资本主义经济之剖视[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2.
    ④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4.
    ⑤沈志远.资本主义经济之剖视[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24.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208.
    ②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183.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335.
    ①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334.
    ②沈志远.资本主义总危机论[M].上海市: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6.
    ③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00.
    ④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406-407.
    ①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市:峨眉出版社,1944:2.
    ②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市:峨眉出版社,1944:3.
    ①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市:峨眉出版社,1944:8.
    ②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市:峨眉出版社,1944:10-11.
    ①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市:峨眉出版社,1944:13.
    ②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市:峨眉出版社,1944:14.
    ③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市:峨眉出版社,1944:15.
    ①沈志远.新中国建设与土地革命[A].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C].北京市: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595.
    ②沈志远.新中国建设与土地革命[A].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C].北京市: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595.
    ①沈志远.新中国建设与土地革命[A].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C].北京市: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597.
    ①沈志远.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7-8.
    ②沈志远.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11.
    ①沈志远.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9-10.
    ②沈志远.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22-23.
    ①沈志远.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28.
    ①沈志远.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29.
    ②沈志远.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31.
    ①人民日报,1951—1—29.
    ②李达.《李达文集》第四卷[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8:30.
    ①李达.《〈实践论〉解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2:107.
    ②艾思奇.毛泽东同志发展了真理论[N].人民日报,1951—3—2.
    ①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1.
    ②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
    ①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4.
    ②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9.
    ③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9.
    ④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11.
    ①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14.
    ②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18.
    ③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0.
    ①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0.
    ②沈志远.《〈实践论〉与经济学及经济工作》[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
    ③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1.
    ①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1.
    ②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10.
    ③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10.
    ④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13.
    ①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24.
    ②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34.
    ①沈志远.《矛盾论〉与经济科学[J].新建设,1952(8):76.
    ①沈志远.《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上海:新建设杂志社,1952:17.
    ②沈志远.《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上海:新建设杂志社,1952:18.
    ①沈志远.《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上海:新建设杂志社,1952:20.
    ②沈志远.《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上海:新建设杂志社,1952:23.
    ①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4-25.
    ②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4-26.
    ①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28-29.
    ①彭继红.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路的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0):34.
    ②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4.
    ③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序言.
    ①胡为雄沈志远与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之编著考略[J].哲学动态,2014(1):32.
    ①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光华书店,1948:3.
    ②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
    ③罗瑞卿.关于军队中在职干部的教育问题[J].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2).
    ①楚图南.宣传马列主义四十年如一日纪念沈志远同志[J].中国盟讯,1986(1):721.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读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A].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10]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大会堂,2012-11-18.
    [11]沈志远.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M].上海:光华书店,1948.
    [12]沈志远.黑格尔与辩证法[M].上海:比耕堂书店,1943.
    [13]沈志远.近代哲学批判[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
    [14]沈志远.近代辩证法史[M].上海:耕耘出版社,1949.
    [15]米丁著,沈志远译.辩证法唯物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6]沈志远.新哲学辞典[M].北京:笔耕堂书店,1933.
    [17]沈志远.新经济学大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5.
    [18]沈志远.论新民主主义经济概论[M].上海:三联书店,1950.
    [19]沈志远.近代经济学说史纲[M].重庆:国讯书店,1944.
    [20]沈志远.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21]沈志远.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
    [22]沈志远.大众社会科学讲话[M].重庆:妇女生活社,1940.
    [23]沈志远.新人生观讲话[M].上海:生活书店,1946.
    [24]沈志远.革命人生观[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
    [25]沈志远.妇女社会科学常识读本[M].上海:生活书店,1936.
    [26]沈志远.社会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
    [27]沈志远.社会形态发展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
    [28]沈志远.《〈实践论〉解释》[M].上海: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
    [29]沈志远.《〈矛盾论〉解说》[M].上海:上海文汇报,1952.
    [30]沈志远.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对策[M].峨眉:峨眉出版社,1944.
    [31]沈志远,同心.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M].上海:展望周刊社,1951.
    [32]沈志远.资本主义经济之剖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9.
    [33]沈志远.资本主义总危机论[M].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
    [34]沈志远.政治经济学大纲(上册)[M].上海:三联书店,1953.
    [35]沈志远.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A].半个世纪的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论文集[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6]沈志远.为更好地展开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而努力[A].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5[C].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37]沈志远.新中国建设与土地革命[A].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C].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
    [38]艾思奇.哲学与生活[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48.
    [39]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40]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1]艾思奇.哲学讲话[A].艾思奇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2]任卓宣评传续集[M].中国台北:帕米尔书店,1975.
    [43]胡绳.辩证法唯物论入门[M].上海:新知书店,1938.
    [44]陈唯实.通俗辩证法讲话[M].上海:上海新东方出版社,1936.
    [45]陈唯实.通俗唯物论讲话[M].上海:上海大众文化出版社,1936.
    [46]陈唯实.新人生观与新启蒙运动[M].山西:民族革命出版社,1939.
    [47]陈唯实.革命人生观[M].上海:南方大学,1950.
    [48]李达.李达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9]叶青.哲学到何处去[M].上海:上海辛垦书店,1934(11).
    [50]【苏】米丁.新哲学大纲[M].艾思奇、郑易里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36.
    [51]【苏】西洛科夫,艾森堡.辩证法唯物论教程[M].李达、雷仲坚译.上海:笔耕堂书店,1939.
    [52]【苏】米丁.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M].杨献珍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
    [53]【苏】米定、易希金柯编著,平生、执之、乃刚、麦园合译.辩证法唯物论辞典[M].北京:读书出版社,1949.
    [54]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六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55]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七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56]黄楠森.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7]吴汉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1919—1949)[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58]吴汉全,王忠萍.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1919-1949(经济学卷)[M].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59]沈骥如.卓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沈志远传略[A].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
    [C].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60]沈骥如.壮志未酬的马列主义理论家沈志远[A].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第二集)
    [C].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61]徐铸成.怀念沈志远[A].报人六十年[C].重庆:学林出版社,1999(6).
    [62]尚丁.“人民的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沈志远[A].芳草斜阳忆行踪伟人、师长、朋友的故事[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63]施正一.沈志远[A].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百人小传[C].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
    [64]丁晓强,李立志.李达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9.
    [65]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应用、形态、前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66]王炯华.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M].上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67]李其驹,王炯华,张耀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从清末民初到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8]黄见德.西方哲学东渐史1840-1949[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
    [69]熊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
    [70]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71]齐卫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2]袁方.社会学百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73]季甄馥.瞿秋白哲学思想评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4]萧萐父.纪念李达诞辰一百周年文集[A].成都:巴蜀书社,1999.
    [75]沈志远.叶青哲学往何处去?[J].读书生活(下),1936第4卷(5).
    [76]沈志远.现阶段中国经济之基本性质[J].新中华,1935第3卷(13).
    [77]沈志远.近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之史的发展[J].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1934第1卷(2).
    [78]沈志远.现阶段中国经济之基本性质[J].新中华,1935第3卷(13).
    [79]沈志远.我写《实践唯物论讲话》的缘起[J].理论与现实(第1卷),1939(1).
    [80]胡绳.读过的书《通俗辩证法讲话》[J].上海:读书生活,1936(7).
    [81]胡绳.纪念沈志远逝世二十周年[J].经济学动态,1986(2).
    [82]沈骥如.沈志远传略(上、下)[J].晋阳学刊,1983(2).
    [83]沈骥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家——沈志远[J].哲学研究,1985(12).
    [84]沈骥如.沈志远三十年代对黑格尔的研究[J].复旦学刊,1985(4).
    [85]胡为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现状与前景——对怎样走向“后原理”时代的一种探讨[J].哲学研究,2005(1).
    [86]胡为雄.沈志远与中国首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之编著考略[J].哲学动态2014(1).
    [87]胡为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先驱[J].理论视野,2011(11).
    [88]胡为雄.沈志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N].学习时报,2011-10-03.
    [89]胡为雄,赵文丹.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6).
    [90]王海波.沈志远的人生沉浮[J].世纪,2012(4):78.
    [91]楚图南.宣传马列主义四十年如一日纪念沈志远同志[J].中国盟讯,1986(1).
    [92]谈家桢.怀念沈志远先生[J].群言,2002(12).
    [93]罗竹风.回忆往事悼念沈志远同志[J].社会科学杂志,1980(10).
    [94]嵇文甫.漫谈学术中国化问题[J].理论与现实(第1卷),1940(4).
    [95]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4.
    [96]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2011.
    [97]赵文丹.陈唯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2012.
    [98]王延华.沈志远与中国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辞典[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2(4).
    [99]彭继红.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路的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0).
    [100]罗瑞卿.关于军队中在职干部的教育问题[J].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