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图像构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原北方地区北宋仿木构砖雕壁画墓成熟形态的典型墓葬——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图像构成的解读,以图像在墓室空间中位置的意义为问题的切入点,注重观察唐宋丧葬仪式对方位观念的运用和从俗特征在民间墓葬图像构成中的体现,追踪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在北宋时期的影响,从而寻求墓室图像的深层结构关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籍此初步讨论唐宋中原地区丧葬观念转变的文化历史成因。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阴阳的观念解读墓室图像深层的结构关系;一个是以历史的眼光考察中原北方地区北宋仿木构砖雕壁画墓图像与前代墓葬图像的历史继承性。
     本文的结论简述如下: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图像按照“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以及“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而闭物于戌”的构成方式,所依据的是邵氏的先天之学,反映了北宋仁宗朝以后宋易象数学派的复兴对民间墓葬的直接影响。登封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并受北宋教育的普及、理学的兴起、道教的转型等因素的推动,使这种直接的影响在登封地区民间墓室建筑及其图像构成中得以较为充分的显现。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图像构成所显示出来明显的地域特征,表明影响中原北方地区北宋丧葬活动最为主要的因素,已经由北朝以来形成而成型于唐代早中期以等级制度为主导因素转变为以地方风俗为特征的丧葬观念,也就是“礼从宜,事从俗”。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he northern area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imitate the wooden construction brick carving mural grave mature shape to the area south of Yellow River typical grave - Henan Dengfeng Heishangou Northern Song Dynasty brick carving mural grave picture constitution document explain, the position significance cuts into the spot take the picture in the tomb chamber space as the question, the attention observes the Tang Song funeral ceremony and follows custom the characteristic to the position idea utilization in folk grave picture constitution manifesting, Traces the Chinese tradition Yinyang elements five lines of theories to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ime influence, thus seeks the tomb chamber picture the in-depth structure relations, and nationality this initially discusses the origin which the Tang Song area south of Yellow River area funeral idea transforms. This article innovation place mainly manifests in two aspects: Is by the Yinyang elements idea explain tomb chamber picture in-depth structure relations; Is inspects the area south of Yellow River by the historical judgement the northern area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imitate the wooden construction brick carving mural grave picture to inherit the nature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grave picture history.
     This article conclusion summary as follows: The Henan Dengfeng Heishangou Northern Song Dynasty brick carving mural grave picture defers to "the sun laevo rotatory, the typical dextro rotation" as well as "the day opens to Zi, wards off to Chou the life to Yin, but shuts the thing to Xu " what the constitution way, rests on is Shao congenitalstudying, has reflected Northern Song Dynasty KernelZongChao later Song Yi XiangShu school of thought revival to the folk grave direct influence. The Dengfeng area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ous religious culture tradi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the Neo-Confucianism which is educate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merges, Taoism factor the and soon reforming impetus, causes this kind of direct influence in the Dengfeng area folk tomb chamber construction and its the picture constitution can fuller appearing. The Heishangou Northern Song Dynasty brick carving mural grave picture constitution demonstrated the obvious region characteristic, indicated affects the area south of Yellow River the northern area Northern Song Dynasty funeral activity most primary factor, has since already formed by the Northern Dynasty takes shape transforms to the Tang Dynasty early intermediate stage take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as the leading factor into take the local custom as the characteristic funeral idea, also was "the ritual from is suitable, the matter follows custom".
引文
1 徐苹芳:《宋元明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 韩小囡“墓葬装饰”所涵盖的范围是:指在墓葬地下部分的建筑壁面上以彩绘、浮雕和线刻的形式所作的装饰,包括仿术建筑的彩绘和浮雕,还包括棺床的彩绘和浮雕。
    3 目前,见于发表的中原北方地区北宋仿木结构砖室墓约一百六、七十座,河南省占有一百一十几座。
    1 宿白:《白沙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103页。
    2 宿白:《白沙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104页。
    1 徐苹芳:《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读<大汉原陵秘葬经>札记》,《考古》,1963年2期。
    2 刘念兹:《宋杂剧丁都赛雕砖考》,《文物》1980年第2期。
    3 周到:《繁荣的北宋杂剧》,《戏曲艺术》1981年第1期。
    4 吕品:《河南荥阳北宋石棺线画考》,《中原文物》1983年第4期。
    5 孙广清:《河南宋墓综述》,《中原文物》1990年第4期。
    6 冯继仁:《论阴阳堪舆对北宋皇陵的全面影响》,《文物》,1994年第8期。
    1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北宋皇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版,460、462页。
    1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阳金墓砖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14 梁白泉:《墓饰“妇人启门”含义揣测》,《中国文物报》1992年11月8日:刘毅:《“妇人启门”墓饰含义管见》,《中国文物报》1993年5月16日。
    15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着:《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16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42-143页。
    17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44-145页。
    18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46页。
    19 雷生霖:《黄河中下游地区宋金墓》(未刊),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届。
    20 刘耀辉:《晋南地区宋金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1 杨远:《河南北宋壁画墓析论》(朱刊),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2 刘未:《辽代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4。
    23 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未刊),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24 田盛颐:《序:论中国文化的创新之路》,收入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5 王树人、喻柏林著《传统智慧再发现——精神的现实与超越》下卷·作者自序,5页,作家出版社,1996年。
    26 [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扬、岑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81页。引目:W.Fairbank,“The Offering Shrines of‘Wu Liang Tz'u',”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1941,no.1:p.3.。“当画像石仅被当作分散的石头和拓片来研究时,它们那相互交错的关系和位置的意义就失去了。在目前的研究困境中,掌握位置的意义将被证明有益于理解主题”。
    27 [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扬、岑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81页。
    28 [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扬、岑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81页。
    29 笔者收集到北宋仿木结构砖室墓葬的情况,请见附录:以河南为中心中原地区北宋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图像配置一览表。
    30 文章所指的洛阳地区,“人致在今天的河南省管辖范围之内,包括洛阳以东的郑州、扶沟、郸城,以西的陕县、洛宁,以南的伊川、登封、禹县、上蔡、平顶山、西平,以及黄河以北的安阳、鹤壁、新乡、温县、濮阳等地”。徐殿魁:《洛阳地区隋唐墓的分期》,《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
    31 宿白先生把两安地区唐墓人致分为三期。第一期。高祖、太宗时代,即公元618至649年,这一期是唐开创时期,墓葬各方面的情况还和隋代相似,唐代特征尚未形成。第二期,高宗到玄宗时代,即公元650年至756年,这一期是唐代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此期前段的重点,在唐代特征的形成,后段的重点在特征的继续发展。第三期,自玄宗以后以迄唐亡,即公元756年至907年(这一期与徐先生的中、晚膺时期相近),墓葬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是因循、简化,清晰地勾画出唐代逐步衰落的景象。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第12期。
    32 齐东方:《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考古学报》2006年第1期。
    33 刘未:《辽代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4。
    34 该墓为仿木结构单室砖墓,平面为抹角方弧形,穹隆项。墓室北部设棺床,南壁两侧分别影塑农架和一桌二椅,北壁开设一宏伟的殿阁式壁龛,形制较为高大,东壁则开设两个壁龛,西壁棺床端影塑一小型方塔。高小龙:《北京清理唐砖室墓》,《中国文物报》1998年12月20日。
    35 王策:《燕京汽车厂出土的唐代墓葬》,《北京文博》1999年第1期。该墓为单室砖墓,平面近方形,墓室四角及东、西、北三壁中部影作七根立柱,上有柱头斗拱,四壁上部对称装饰八个小龛和放置十二个生肖的小台,南壁券门东侧影作灯台和衣架,西侧影作两把椅子,西壁上为男主人及侍女形象,其南部为一塔形浮雕,北部及北壁西侧各有一幅壁画,北壁为马厩,内绘马夫和骏马,北壁东部和东壁的南北各有一个影作建筑形式的壁龛,棺床在墓室西北部。
    36 张德卿、耿建北:《登封清理唐砖室墓》,《中国文物报》1998年6月10日。
    37 郝红星、于宏伟:《辽宋金壁画墓、砖雕墓墓葬形制研究》,收入《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267页。
    38 侯鸿钧:《伊川县窑底乡发现后晋墓一座》,《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2期。
    39 目前,该墓仅仅发表了墓志,见邢心田:《河南孟县出土后周太原夫人王氏墓志》,《文物世界》2002年第5期。关于墓葬形制的第一手材料见焦作市文物局杨贵金老师。
    40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209页。
    41 刘未:《辽代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4。
    42 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朱刊),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上学位论文,2006年5月。
    43 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未刊),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土学位论文,2006年5月。
    44 目前,登封地区发掘发表了5座北宋时期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的材料,加上未发表的据推测为宋墓的大冶乡太古城村宋墓和告成乡告成村宋墓,除了一座为六角形墓葬,余皆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单室砖墓。
    45 刘未:《辽代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4。
    47 [明]陆柬撰 张万钧校点:《嵩岳志》(上下卷),收入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从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7~8页。
    48 [明]周叙撰:《游嵩阳记》,收入陆柬撰 孙红强校点:《嵩岳文志》,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从刊》第一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7~8页。
    49 [明]傅梅撰,向东、关林校点:《嵩书》卷之十一灵绪篇,收入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丛刊》第一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50 以上关于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的材料均来自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该墓现在已经被原地封存。
    51 目前,该地区考古发掘北宋仿木构砖雕壁画墓中有明确纪年的墓葬有三例: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河南禹县白沙赵大翁墓(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河南新密平陌宋代壁画墓(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
    52 [汉]班固撰:《汉书》第四册,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256页
    53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第三册,礼仪志卷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857页。
    54 [唐]杜佑:《通典》校点本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卷第四十五,1260页。
    55 [后晋]刘昫:百衲本《旧唐书》礼仪志卷第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67页。
    56 [唐]杜佑:《通典》校点本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卷第四十四,1221页。
    57 [唐]杜佑:《通典》校点本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卷第四十四,1224页。
    58 [唐]杜佑:《通典》校点本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卷第四十四,1227页。
    59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第三册,卷第二十二礼仪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876页。
    60 杨鸿勋:《自我作古 用适于事——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洛阳明堂》,《华夏考古》2001年第2期。
    6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3期。
    62 [元]脱脱等撰:《宋史》第八册,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七礼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2528页。
    63 [元]脱脱等撰:《宋史》第八册,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七礼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2535页。
    64 [唐]杜佑:《通典》校点本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卷四十五,1255页。
    65 [唐]杜佑:《通典》校点本二,北京:中华书局,2003,卷四十二,1164页。
    66 [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第六册,卷一百四十三礼志下,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1911页。
    67 [元]脱脱等撰:《宋史》第三七册卷四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2796页。
    68 [明]刘绩:《三礼图》,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一二九册,经部一二三,礼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69 殷光明:《美国克林富兰艺术博物馆所藏北凉石塔及其有关问题》,《文物》1997年第4期。根据塔刻纪年“凉皇大沮渠缘禾四年岁在□亥三月廿九日”,推断为公元435年。
    70 [北齐]魏收撰:《魏书》第八册,释老志十第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029页。
    71 [清]陈梦雷等原辑[清]蒋廷锡等重辑:《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影印本)顺天府部·顺天府部杂录,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
    72 [唐]法藏集:《华严经传记》,收入《人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一册,史传部三,No.2073。
    73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3页。
    74 八角形制在唐代的佛塔建筑中的运用,除了在墓塔中有少量的例子,也出现在佛教用以收藏经文或者是佛祖头发、指甲等遗骸的佛塔样式中。实例有:山西交城县城城北万卦山天宁寺大殿后半山间的叫座华严经塔以及广州光孝寺六祖瘗发塔。资料见张驭寰着《中国塔》,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75 [唐]李邕撰:《嵩岳寺碑》,收入:[清]叶封焦贲亨撰:《嵩山志》,陈斌 李红岩校点,收入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丛刊》第二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76 “八相”有小乘八相说与大乘八相说两种。前者即《四教义》卷七所说: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盘;一般皆以此说为依准。后者即《大乘起信论》所说: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于涅盘。但自古对佛陀一生的化仪就无定论,有四相、八相、十相、十二相等之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76卷三十八所载,摩诃迦叶于佛入涅盘后令行雨大臣图绘菩萨上天下天、象形托生、降诞、踰城出家、苦行六年、菩提树下成道、为五比丘说法、现大神通、三十三天为佛母说法、宝阶三道下赡部洲、游化诸国、双树间入涅盘等,为十二相。《阿育王传》卷二云,阿育王尝建塔于佛诞生处、菩提树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仅为四相。今印度鹿野苑博物馆所藏瓦拉那西出土的佛传碑像,共划分为三区,下段刻白象入胎、降诞、龙王灌顶;中段刻踰城出家、苦行,上段刻降魔成道、鹿苑说法;此外,该馆还藏有数种刻画降诞、成道、初转法轮、入涅盘的图绘。加尔各答博物馆也藏有四相浮雕相。南京摄山栖霞寺舍利塔八角基坛之两北面,有白象下降、托胎,北面有降诞、灌顶,东北面有四门出游,东南面有尼连河沐浴、牧女献乳、成道,两面有入灭、荼毗等浮雕相,为十相。释尊化仪的相数似乎和唐代以后广泛流传的八角形建筑形制缺乏必然的联系。
    77 刘淑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经幢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七本,第一分,民国八十五年三月,台湾。
    78 刘淑芬:《经幢的形制、性质和来源——经幢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八本,第三分,民国八十六年九月,台湾。
    79 [唐]不空撰:《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九卷,经疏部七,No.1798[cf.No.867]。
    80 李松:《天枢——我国古代一种纪念碑样式》,收入:《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81 樊瑞平、郭玲娣:《河北正定舍利寺塔基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9年第4期。“地宫坐北面南,分为上宫室、下宫室、甬道三部分,上富室八角形,室内中部开口,上置石函,下为下宫室,平面方形”。
    82 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开元寺宋代塔基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3年第1期。
    83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邓州市福胜寺塔地宫》,《文物》1991年6期。
    84 董新林:《辽代墓葬形制与分期略论》,《考古》2004年第8期。
    85 据董新林的研究,目前已知最早的多角形墓葬是太平八年(公元1028年)宁城李知顺墓,为石筑八角形墓;其次为阜新萧仅墓,砖筑八角形墓,年代为太平九年(公元1029年)。
    86 霍杰娜:《辽墓中所见佛教因素》,《文物世界》2002年第3期。
    87 张驭寰:《中国塔》,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88 [唐] 王希明:《太乙金镜式经》,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子部十九术数类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89 [宋]司马光:《葬论》,收入《司马温公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90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卷第七,75页。
    91 [宋]张行成:《易通变》,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八术数类一,第八零四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92 张泽洪:《道教斋醮符咒仪式》,转引《道藏》第25册第878页,成都:巴蜀书社,80页。
    93 陈国符:《中国外丹黄白法考》,转引《道枢》卷二十九第二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9页。
    94 据徐苹芳先生的考证,认为:“《秘葬经》中所记的许多葬俗,在山西、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地的唐至元代的墓葬中还或多或少的保存着”,“随着时代的转移,这些地区的葬俗虽然各自起着变化,但仍应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笔者认为,虽然《秘葬经》被认为是金元时期的地理书,但仍旧可以用以说明北宋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的葬俗。《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读<大汉原陵秘葬经>札记》,《考古》,1963年2期。
    95 [金元]]张景文:《大汉原陵秘葬经》,收入:《永乐大典》第4册卷八一九九,北京:中牛书局,1998年重印,3827页。
    96 赵超:《式、穹隆顶墓室与覆斗形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文物》1999年第5期。
    97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89页。
    98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七,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78~79页。
    99 黄晓芬 《汉墓形制的变革——试析竖穴式椁墓向横穴式室墓的演变过程》,《考古与文物》 1996年第1期。
    100 [宋]司马光:《葬论》,收入:《司马温公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01 [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354页。
    102 施杰:《谶纬语境中的汉墓画像——感应、意义与再意义》(未刊),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
    103 [唐]杜佑:《通典》校点本卷第一百三,北京:中华书局,2701~2703页。
    104 刘屹:《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17页。
    105 赵超:《式、穹隆顶墓室与覆斗形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文物》 1999年第5期。
    106 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唐墓发掘报告》,《华夏考古》 1995年第1期。
    107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北郊唐代墓葬的发掘》,《华夏考古》 1996年第1期。
    108 余健:《堪舆考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83页。
    109 萧兵译注:《楚辞全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200-202页。
    110 黄晓芬:《汉墓形制的变革——试析竖穴式椁墓向横穴式室墓的演变过程》,《考古与文物》 1996年第1期,59页。
    111 见于大量的堆塑罐的门阙形象和大同市北魏宋绍祖墓石椁、北周史君墓石椁、隋代虞弘墓石椁等等。
    112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248页。
    113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248页。
    114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38页。
    115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172页。
    116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94页。“象征宅门的墓门内外的依仗队、鞍马、车舆、列戟架图像标志着墓主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内宅的侍者或宫女则服侍着墓主人的起居生活,体现出精致而安逸的享受”。
    117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3页。
    118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七,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78页。
    119 [宋]陶榖:《清异录》,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120 罗小未、张家骥、王恺:《中国的空间概念》,《时代建筑》 1986年第2期。
    121 《洛阳古墓博物馆》馆刊,28页。
    12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文物》 1990年第12期。
    123 山西大学文博学院、襄垣县文物博物馆:《山西襄垣唐代浩氏家族墓》,《文物》 2004年第10期。
    124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77页。
    125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46页。
    12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9页。
    127 郑岩:《墓主画像研究》,山东大学考古学系编《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8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90页。
    129 魏晋时期壁画墓的分区采用的是郑岩在《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中的分区办法,即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墓分为四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主要包含辽阳和朝阳,中原地区则据有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六省。
    130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90页。
    131 目前,笔者仅仅发现两例唐代墓室壁画中绘制墓主人像。一例为北京燕京汽车厂唐代墓,“西壁上为墓主人及侍女形象”(王策:《燕京汽车厂出土的唐代墓葬》,《北京文博》1999年第1期;一例为西安东郊高楼村天宝十五年高元珪墓,墓室北壁绘有墓主人坐像(贺梓城:《唐墓壁画》,《文物》1959年第8期)。
    132 高小龙:《北京清理唐砖室墓》,《中国文物报》 1998年12月20日。
    133 刘未:《辽代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4。
    134 张德卿、耿建北:《登封清理唐砖室墓》,《中国文物报》 1998年6月10日。
    135 [晋]司马彪:《后汉书》第八册,卷六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2124页。
    136 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上,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80页。
    137 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上,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83页。
    138 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上,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84页。
    139 [唐]杜佑:《通典》卷第一百三十八,北京:中华书局,3516页。
    140 [唐]杜佑:《通典》卷第一雨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3542-3544页。
    141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0页。
    142 [汉]王充:《论衡》卷第二十三,四讳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355页。
    143 [汉]应邵:《风俗通义校释》,吴树平校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144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五六○礼仪部三九冢墓四,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重印,2530页。
    145 [唐]杜佑:《通典》卷第四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346页。
    146 [唐]杜佑:《通典》卷第七十九,北京:中华书局,2133页。
    147 [唐]杜佑:《通典》卷第四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348页。
    148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二册,卷二十礼乐志十,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55页。
    149 [唐]杜佑:《通典》卷第一百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3088页。
    150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收入《全宋笔记》第二编,十,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4页。
    151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第十,丧仪六,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15页。
    152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第十,丧仪六,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16页。
    153 [晋]司马彪撰:《后汉书》第一一册,志第六礼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148页。
    154 陈戌国点校:《仪礼》士丧礼第十二,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232页。
    155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54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56 [宋]训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54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57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中,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六,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273页。同样的记载在[宋]欧阳修:《归田录》佚文,277页,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五,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158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六·丧仪二·闻丧奔丧,62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59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123页。
    160 [宋]程颐、程颢:《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潘富恩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41页。
    161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丧仪一·魂帛,54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62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七·丧仪三·朝祖,83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63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十·丧仪六·祭,113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64 郑州市文物研究所编著:《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101页。
    165 关于这一点,参见邹清泉《北魏孝子画像研究——〈孝经〉与北魏孝子画像图像内涵的改变及墓葬功能的实现》,中央美术学院,2003级硕士学位论文。
    166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宜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宜阳北宋画像石棺》,《文物》 1996年第8期。
    167 黄明兰:《洛阳北宋王十三秀才画像石馆》,《考古与文物》 1983年第5期。
    168 李献奇、王丽玲:《洛宁北宋乐重进画像石馆》,《文物》 1993年第5期。
    169 巩县文物管理所,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县西村宋代石棺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 1988年第1期。
    170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45-49页。
    171 魏文斌、师彦灵、唐晓军:《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孝子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
    172 段鹏琦 《我国古墓葬中发现的孝悌图像》,《中国考古学论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3 赵超:《山西壶关南村宋代砖雕墓砖雕题材浅析》,《文物》 1998年第5期。
    174 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32页。
    175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第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4-20页。
    176 [宋]张君房辑:《云笈七(?)》卷八十六,山东:齐鲁书社,2002年,487页。
    177 [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神仙部]》神仙部杂录(影印本),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8年。
    178 [唐]房玄龄等:《晋书》第二册,卷十一志第一天文上,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79页。
    179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第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00页。
    180 李零:《中国方术考》,北京:东方出版社,139页。
    181 李零:《中国方术考》,北京:东方出版社,140页。
    182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200页。
    183 [宋]鲍云龙 [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四下,806-238,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184 [宋]鲍云龙 [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四下,806-238,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185 [汉]班固:《汉书》第六册,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704页。
    186 [宋]邵雍:《皇极经世》卷六十四观物外篇下,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593页。
    187 王铁:《宋代易学》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3页。
    188 [宋]邵雍:《皇极经世》卷六十三观物外篇上,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546页。
    189 王铁:《宋代易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53页。
    190 [宋]邵雍:《皇极经世》卷六十三观物外篇上,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522页。
    191 [宋]邵雍:《皇极经世》卷六十三观物外篇上,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522页。
    192 [宋]邵雍:《皇极经世》卷六十三观物外篇上,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520页。“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亦体现于后于八卦的方位。北宋杨绘《论后天八卦方位》说:“左而旋之者,阳也,震为长男位正东也,艮为少男,位东北也,坎为中男,位正北也,皆左而旋之肯也;右而转之者阴也,巽为长女,位东南也,离为中女,位正南也,兑为少女,位正西也,皆右而转之者也”。
    193 [宋]鲍云龙 [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四下,806-240,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194 [宋]邵雍:《皇极经世》卷六十三观物外篇上,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526页。
    195 王铁:《宋代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4页。以上关于邵雍先天图形成的论述,主要参见于铁《北宋易学》第三章北宋的象数学第五节邵雍的先天之学。
    196 [宋]鲍云龙[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一上,806-58,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197 [宋]鲍云龙[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一上,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198 余健:《堪舆考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71页。余健以《诗·幽风·七月》中的记载:“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与《墨子·非儒》中的记载相对照,认为“鼠”,子之喻也,北之位,“挑鼠穴”的目的就是引鬼归北斗。
    199 [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杂鬼神部]》杂鬼神部纪事二(影印本),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8年。
    200 [汉]班固:《汉书》第四册,卷二一律历志第一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959年。
    201 [汉]司马迁[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335页。
    202 [宋]鲍云龙[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一上,806-58,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03 [汉]司马迁:《史记》第四册,卷二十五律书第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244页。
    204 [宋]鲍云龙[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一上,806-58,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05 [宋]邵雍:《皇极经世》卷六十四观物外篇下,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573页。
    206 [宋]鲍云龙[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卷一上,806-58,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07 [宋]程颐:《伊川易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2页。
    208 [宋]程颐:《伊川易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9页。
    209 [宋]鲍云龙[明]鲍宁辩正:《天原发微》,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10 [宋]邵子:《皇极经世》,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11 樊书海,赵战护:《河北平乡发现元代仿木结构纪年壁画墓》,《中国文物报》 2004年7月14日。
    212 据齐东方:《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考古学报》 2006年第1期。
    214 [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50页。
    215 [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51页。
    216 [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51页。
    217 [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51页。
    218 王铁:《宋代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3页。
    219 王铁:《宋代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页。
    220 王铁:《宋代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21页。
    221 王铁:《宋代易学》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2页。
    222 [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23 [元]张三丰:《大道论》,收入《张三丰全集》卷一,方春阳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1页。
    224 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133页。
    225 [明]宋濂等:《元史》第十五册,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475页。
    226 [宋]鲍云龙[明]鲍宁辩证:《天原发微》附各类图、问答节要,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一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806-16页。
    227 [宋]邵雍:《皇极经世》,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28 [清]施诚修[清] 董钰等篡:《河南府志》[普通古籍]:乾隆:一百一十六卷首四卷,清同治6年(1867)。节录于旧府志。“河南郡之有志,自宋学士宋公次道始,序之者为相国司马温公,刻之者为留守文潞公,一时天下操觚之士,翕然称之为良史”。
    229 据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引那波利贞《唐开元末、天宝初期交时世一变转期考证》,载《唐代社会文化史研究》,196页。
    230 [清]景日畛:《说嵩》序,收入郑州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从刊》第三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8页。
    231 以上论述多依据明代傅梅编撰的《嵩书》,收入郑州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从刊》第一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232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五·州郡书院》,325页,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
    233 [清]毕沅编著:《续资治通鉴》3册卷四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34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经说,孙通海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90页。
    235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19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36 王铁:《宋代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页。
    237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第一六册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112页。
    238 [美]巫鸿:《超越“大限”——苍山石刻与墓葬叙事画像》,收入《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上卷,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239 关于唐宋道教神仙思想的转变,主要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40 [宋]程颐、程颢:《二程遗书》卷十八,潘富恩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292页
    241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提要,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页。
    242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复,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48页。
    243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易服,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49页。
    244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沐浴,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0页。
    245 [宋]州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沐浴,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1页。
    246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魂帛,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4页。
    247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吊酹,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5页。
    248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赙襚,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6页。
    249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小敛,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59页。
    250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五·大敛,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60页。
    251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六·闻丧,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61页。
    252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六·丧次,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66页。
    253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六·五服制度,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68页。
    254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七·启殡,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82页。
    255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九·大祥,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1页。
    256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六·饮食,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65页。
    257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八·陈器,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88页。
    258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七·穿圹,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79页。
    259 [宋]程颢[宋]程颐[宋]朱熹辑:《河南程氏文集》[普通古籍]卷一《论十事札子》,六安求我斋,清同治10年(1871)。
    260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六·闻丧,62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61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六·五服制度,65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牛书局,1985年。
    262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七·卜宅兆葬日,75页,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63 [宋]程颢 程颐:《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潘富恩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46页
    264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下,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五,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70页。
    265 [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据学津讨原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81页。
    266 陈寅恪:《论韩愈》,载《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332页
    267 张泽咸:《“唐宋变革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中国唐学史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杜,1989年。
    268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发掘简报》,《文物》 1995年第8期。
    269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17页。
    270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4页。
    271 张道森、吴伟强:《安阳唐代墓室壁画初探》,《美术研究》 2001年第2期。
    272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绪言,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5页。
    273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5页。
    274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93页。
    27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北宋阜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462页。
    276 [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五,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56页。
    277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收入《全宋笔记》第二编,十,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71页。
    278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下,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五,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70页。
    279 徐殿魁:《洛阳地区隋唐墓的分期》,《考古学报》 1989年第3期。
    280 冯继仁:《论阴阳堪舆对北宋皇陵的全面影响》,《文物》,1994年第8期。
    281 [宋]司马光:《言山陵择地劄子》,收入《司马温公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82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发掘报告》,《华夏考古》 1988年第3期。
    283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87页。
    1、[汉]司马迁[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汉]班固[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4、[汉]王充:《论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5、[汉]应劭:《风俗通义校释》,吴树平校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7、[唐]杜佑:《通典》校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2003重印)。
    8、[唐]王希明:《太乙金镜式经》,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子部十九,术数类二,台湾商务出版社。
    9、[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0、[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12、[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13、[清]毕沅编著:《续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14、[宋]李昉等:《太平御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15、[宋]张君房辑:《云笈七签》,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1月。
    16、[宋]王洙:《图解校正地理新书》十五卷,影抄金明昌三年本,台湾:集文书局,2003年版。
    17、[金元]张景文:《大汉原陵秘葬经》,收入:《永乐大典》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重印。
    18、[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9、[宋]周敦颐:《通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0、[宋]邵雍:《皇极经世》,李一忻点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
    21、[宋]程颐:《伊川易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22、[宋]鲍云龙[明]鲍宁辩证:《天原发微》附各类图、问答节要,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二术数类,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23、[宋]张行成:《易通变》,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零四册,台湾商务出版社。
    24、[宋]司马光:《司马氏书仪》,据学津讨原本排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5、[宋]司马光:《葬论》,收入《司马温公文集》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6、[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27、[宋]沉括:《孟溪笔谈》,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
    28、[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29、[宋]陶毅:《清异录》,收入:《全宋笔记》第一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30、[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收入:《全宋笔记》第一遍,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31、[宋]李昉等:《太平广记》,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
    32、[南宋]朱熹:《文公家礼》,收入:《中国历代礼仪典》影印本,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11月。
    33、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34、陈戌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
    35、广陵书社编:《中国历代礼仪典》,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11月。
    36、[明]陆柬:《嵩岳志》,张万钧校点,收入郑州市图书馆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嵩岳文献丛刊》,郑州:中州古籍古籍出版社,2003年。
    37、[明]邓南金修;[明]李明通篡:《登封县志》十卷,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2年——全1卷:胶片/DJ0536/。
    38、[清]施诚修:[清]董钰等篡:《河南府志》[普通古籍]:乾隆:一百一十六卷首四卷,刻本,清同治6年(1867)。
    39、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4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1、吕思勉:《理学纲要》,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
    42、[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柳扬、岑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43、[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郑岩、王睿编,郑岩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44、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5、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
    46、余健:《堪舆考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47、余英时:《东汉生死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
    48、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49、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50、王铁:《宋代易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51、李申:《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52、徐吉军、方建新、方健、吕风棠:《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3、谢松龄:《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
    54、[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55、刘淑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经幢研究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7本。
    56、刘淑芬:《经幢的形制、性质和来源——经幢研究之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8本。
    57、刘淑芬:《墓幢——经幢研究之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四本第四分,2003年。
    58、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59、沈宗宪:《宋代民间的幽冥世界观》,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年。
    60、陈戌国:《中国礼制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1、罗袆南:《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2期。
    62、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评述》,《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
    63、张其凡:《关于“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暨南学报》(哲社版)3卷1期,2001年第1月。
    64、[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65、雷闻:《隋唐国家祭祀和民间社会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2002年。
    66、刘屹:《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67、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68、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
    69、戈国龙:《内外丹道之交融》,《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4期,68—78页。
    70、程民生:《论宋代神祠宗教》,《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2期。
    71、朱立元主编:《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72、宿白:《白沙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73、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宋金壁画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7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宋皇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75、杨育彬、袁广阔:(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76、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
    77、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78、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79、齐东方:《隋唐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80、罗世平、廖旸:《古代壁画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81、秦大树:《宋元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8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阳金慕砖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8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泸州市博物馆、泸县文物管理局:《泸县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84、徐苹芳:《宋元明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85、雷生霖:《黄河中下游地区宋金墓》(未刊),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4年。
    86、刘耀辉:《晋南地区宋金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87、杨远:《河南北宋壁画墓析论》(未刊),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88、刘未:《辽代墓葬研究》(未刊),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89、韩小囡:《宋代墓葬装饰研究》(未刊),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90、邹清泉:《北魏孝子图像研究——《孝经》与北魏孝子画像图像内涵的改变及墓葬功能的实现》(未刊),中央美术学院2006届硕士论文。
    91、徐苹芳:《唐宋墓葬中的“明器神煞”与“墓仪”制度——读<人汉原陵秘葬经>札记》,《考古》,1963年2期。
    92、郑州历史文化丛书编篡委员会:《郑州古墓壁画精选》,香港国际出版社,1999年12月 版。
    93、冯继仁:《论阴阳堪舆对北宋皇陵的全面影响》,《文物》1994年第8期。
    94、赵超:《式、穹隆顶墓室与覆斗形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文物》1999年第5期。
    95、齐东方:《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考古学报》2006年第1期。
    96、徐殿魁:《洛阳地区隋唐墓的分期》,《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
    97、孙广清:《河南宋墓综述》,《中原文物》1990年第4期。
    98、孙新民:《十年来河南宋元考古概述》,《华夏考古》,1989年3期。
    99、郑岩:《墓主画像研究》,山东大学考古学系编:《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450~468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100、郑岩:《古人的标准像》,《文物天地》2001年第6期。
    101、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第12期。
    102、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103、董新林:《辽代墓葬形制与分期略论》,《考古》2004年第8期。
    104、李玉洁:《试论我国古代棺椁制度》,《中原文物》,1990年第2期。
    105、徐蝉菲:《洛阳宋代墓葬壁画略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06、宿白:《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
    107、李红:《宋辽金元时期的墓室壁画》,《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108、张新斌、王春玲:《新乡宋金墓葬及其相关问题》,收入:《中原文物考古研究》,大象出版社,2003年。
    109、孙新民:《五代帝陵葬制考略》,收入:《中原文物考古研究》,大象出版社,2003年。
    110、魏文斌、师彦灵、唐晓军:《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