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传播与当代回族乡村文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一个主体,乡村回族的传播与交往过程具有明显的乡土特性、宗教特性、风俗特性。审视这样一个群体的传播状况,就必须要全方位地挖掘蕴藏在其中的原生态文化,并分析原生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给乡村回族社区的传播给出一副比较准确的轮廓。
     本文主要利用民族志研究方法,在具体的访谈、观察、资料收集方式的指导下,去探索一个回族乡村社区——双河村的传播状况。揭示乡村社区交往主体的传播行为、传播思想,分析乡村固有文化与媒介创造的新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勾勒一副全景式的乡村传播图景。
     本论文依托两大问题展开,第一,双河村原生态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交往主体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具有哪些作用,产生哪些影响。这个角度,概括为原生态文化对传播的影响。第二,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反过来又怎样影响乡村社会的固有文化传统。这个角度,表现为各类传播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力图回答回族乡村社区一般性的传播状态。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回族聚居的乡村社区,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构筑的原生态文化很明显地制约着人们的传播行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传播反过来正在改变着当地人的文化习惯。在双河村这样回族乡村社区,传播是集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于一体的。
As one main body, The communic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rural Hui nationality have obvious agrestic speciality, religionary speciality, custom speciality. In order to survey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such a colony, we must sink primitive culture on all sides and analys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rimitive culture and mass culture. Only in this way,could we describe and provide a pair of more accurate outlin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rural community of Hui natinality.
     This thesis mainly use the approach of ethnography, under the guidance of specific techniques,such as interview, observation, date collection,go to explore a rural community of Hui------Shuang He village's communication status. Analyse propagation behavior and propagation thought of communication body in rural community, analy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itive culture in village and new culture that media create, and then sketch a pair of overall propagate of the view village.
     This thesis relies on two big problems to launch, firstly, Shuang He village's religious belief, folk custom habit, life style in primitive culture lead to what function appeared and what influence is produced in their daily life. This angle, summarize as the primitive culture influence on communication. Secondly,communication, especialy mass media how to influence the inherent cultural of rural community. This angle, is shown as all kinds of communication impact on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According to studying and analysing to these two problems, try to answer Hui's rural community's general communication state.
     Final conclusion is, primitive culture that be created by religions faith and folk customs restrict people's propagation behavior apparently. with the time changes, mass media is changing locals' cultural habit conversely. Like Hui rural community,such as Shuang He village, communication incorporate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ss culture into an organized whole.
引文
[1]王铭铭.远方文化的迷—民族志与试验民族志[J].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
    [2]吴飞.也谈传播http://www.studa.net/xinwen/060513/15431463-2.html
    [3]郭建斌.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4]束锡红等.西北回族社区现代化实践的新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第一版
    [5]丁明俊.中国边缘穆斯林族群的人类学考察[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6]王正伟.回族民俗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五版
    [7]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9]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鲍伊(英).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何其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11]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12]方晓红.大众传媒与农村[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第一版
    [12]李红艳.乡村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13]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5月第一版
    [1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15]李勤.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J].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16]柯克.约翰逊(美).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M].展明辉张金玺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17]杨继国,马青.中国民俗大系:宁夏民俗主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18]詹姆斯.罗尔(英).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M].董洪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第一版
    [19]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J].新闻记者,2004年5月
    [20]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21]诺曼.费尔克拉夫(英).话语与社会变迁[M]. 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2]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二版
    [23]闵丽.西部现代化境域中的四川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3月第一版
    [24]曾一果,潘阳.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的文化重建—对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张土村的社会调查[J].新闻大学,2009年第二期
    [2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26]周大鸣.传统的断裂与复兴—凤凰村阴阳与一是的个案研究[A].仪式与社会变迁[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27]海原县志编纂委员会.海原县志[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28]陈育宁.宁夏通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28]马翠华.现代传媒与回族乡村生活[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9]吴清芳.中国回族与新闻传播[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30]杨文炯.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J].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31]靖晓莉.传播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32]林晓华,钟熠.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影响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科版),2008-2009总第205期
    [33]杨惠,戴海波.媒介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8年8月下月
    [34]陈峻俊.浅析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特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35]陈莉娟.少数民族意见领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36]吴飞.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电视体验报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37]庄晓东,高云.少数民族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
    [38]杜彬,杜玲.民族影像与跨文化传播之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1月
    [39]徐晓丽.试谈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与发展[J].社科纵横,1998年第4期
    [40]益西拉姆.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①在北方的农村,冬季将家畜的粪便以及杂草填充土炕里面用于取暖
    ②将家畜赶出去,不用人放养,俗称放野
    ③也叫方棋,宁夏回族民间体育游戏,流行于宁夏各地的回族群众中。棋盘为长方形,一般是自己的地面上直接画出来,横七行,竖八行,共56个交汇点,黑白棋子各28粒,由交战双方轮流布子对弈
    ①流行在当地的一种对弈游戏
    ②伊斯兰教中,在每次礼拜进行之前,清真寺里面召集穆斯林前来礼拜的一段诵读
    ①《传播研究方法》,琼恩·基顿(美)邓建国 张国良译,298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①李红艳《乡村传播学》6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第一版
    ①转引自《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 (英)詹姆斯.罗尔,董洪川译 195页 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第一版
    ①材料来源于新华网宁夏频道海原
    ②《海原县志》,《海原县志》绵纂委员会编,24页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①《西北回族社区现代化实践的新探索》束锡红等著 30页 商务印书馆 2004年6月第一版
    ②《海原县志》《海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140页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③转移自《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9页 1999年11月第一版
    ①《海原县志》《海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894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①《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张志安 沈国麟《新闻记者》2004年5月
    ①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67页 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第二版
    ②转引自《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英)詹姆斯.罗尔,董洪川译 51页 商务印书馆 2005年11月第一版
    ③《西部现代化境域中的四川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72页 闵丽 等著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8年3月第一版
    ① 方晓红《大众传媒与农村》120页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第一版
    ①《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的文化重建——对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张土村的社会调查》曾一果 潘阳载《新
    闻大学》2009年第二期
    ②《乡土中国》费孝通 5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第一版
    ①由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是对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②《传统的断裂与复兴——凤凰村阴阳与一是的个案研究》周大鸣,载《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郭文华主编2000年10月第一版
    ①转引自《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 (英)詹姆斯.罗尔,董洪川译 195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第一版
    ②《话语与社会变迁》(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著 殷晓蓉译,187页 华夏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一版
    ①转引自《西北回族社区现代化实践的新探索》束锡红等著48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第一版
    ①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30-31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②《中国民俗大系:宁夏民俗》杨继国 马青主编 48页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①《中国民俗大系:宁夏民俗》杨继国马青主编50页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②每周星期五清真寺里举行的穆斯林集体礼拜,一周一次
    ①《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吴予敏 37页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5月第一版
    ②《中国民俗大系:宁夏民俗》杨继国 马青主编 93页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P93
    ③《中国民俗大系:宁夏民俗》杨继国 马青主编 118页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①《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吴予敏 69页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5月第一版
    ②《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78页 中国人民大字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一版
    ①穆斯林每天从早到晚进行的五次礼拜
    ②流行在乡村回族社区中的一种最严重的发誓方式,让矛盾的双方当着《古兰经》坦白自己的想法与行为,所有人都认为,当着《古兰经》说出的话,都是完全真实的
    ①王正伟《回族民族学》94页 宁夏人们出版社 2008年3月第五版
    ①转引自《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柯克·约翰逊(美) 展明辉 张金玺译 202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①《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柯克·约翰逊(美) 展明辉 张金玺译 202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①《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柯克·约翰逊(美) 展明辉 张金玺译 204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P204
    ②《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约翰·菲斯克等 李彬译 226页 新华出版社226 2004年一月第一版
    ①《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文森特.莫斯可著 胡正荣等译 71页 华夏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①《当代传播》《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李勤 2005年第5期
    ①转引自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3页 1999年11月第一版
    ②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54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