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扬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中国“古典舞”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以戏曲舞蹈为母体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种中国舞蹈类型。它是根据欧阳予倩提出的“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去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的观点来命名的。它与从古代创造、流传至今的意义上的中国古典舞存在着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重建脱胎于戏曲舞蹈,戏曲舞蹈成为中国“古典舞”的参照。因此,本文便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借鉴、背离与发展的关系来研究中国“古典舞”表演特色的来龙去脉,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向。
     本文从“民族性”、“典范性”、“舞蹈化”几个方面将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继承与背离进行分析。并从身体动态(包括动作语汇)、表现方式、审美追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继承与背离。如“民族性”追求下对戏曲舞蹈身体动态的继承表现有:“圆曲流转”与“饱满丰润”的动作外在形态、“子午相衬”与“对比和谐”的动作对比规律等等。表现方式的继承表现为:物态传情、技巧传情、造象写意等。审美追求的继承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典范性”追求下对戏曲舞蹈身体动态的继承表现为:“严谨与规范”、“细腻与精致”的身体动态特点;表现方式的继承表现为:对“以情带舞”表现方式的合度性的继承等等。审美追求的继承表现为:“存真”、“唯美”、“和善”。“舞蹈化”进程下对戏曲舞蹈“戏剧性”动作语汇的背离表现为:对“程式套路”与“行当专属”特点的改变;对“重指事拟态”、“重再现性表现”和“偏具象性表达”特点的改变。表现方式的背离表现为:对戏曲舞蹈“程式化”与“行当化”表现方式的背离。审美追求的背离如:面部表情的审美追求由“戏剧夸张美”走向“舞蹈自然美”;肢体表演的审美追求由“生活形态美”走向“舞蹈形态美”等等。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表演发展过程中对戏曲舞蹈继承与背离的种种现象进行分析,在充分肯定与赞赏中国当代舞蹈家对中国“古典舞”重建的历史功绩的同时,针对中国“古典舞”表演的民族风格弱化和典范性意义建构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从身体动态、表现方式、审美追求三个层面对戏曲舞蹈表演的“民族性”与“典范性”进行再学习。对戏曲舞蹈“民族性”身体动态的再学习如:对手法、步法、眼法的再学习。表现方式的再学习如:对动作写意、剖象写意、技巧写意、时空写意等表现方式的再学习。对审美追求的再学习如:对“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审美追求的再学习。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动作运用的再学习如:对身体动作“形神”表现的准确性与细致性的再学习;对身体动作连接方式的严谨性与精致性的再学习等等。表现方式的再学习如:对注重情感想象塑造角色、注重形象基调体现人物特点等表现方式的再学习。审美追求的再学习如:对“情真”、“唯美”、“和善”的审美追求的再学习。本文期望以上述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为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This dissertation is o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The defini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n this dissertation originated from1950s, it refer to a kind of Chinese dance which came out of opera dances. The defini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was first from Ouyang Yuqian's ideal, he made a point in his article, which "To study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ased on opera dance". This kind of definition is not the same as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n traditional meaning.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stem from opera dance, and opera dance became the reference to it. So this paper is on the character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which analysis the history,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 dance and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namely the reference and succession, development and re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Nationalism, Paradigm and Dancing etc i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and deeply study the succeeds and deviates between the Opera Dance and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acting,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two kind of dance. For example, The nationalism in opera dance exists in such aspects, which shows the acting of "Rounded Body" and "Plump Look","Suiting" and "Symmetry" etc. The performance way stem from these aspects, namely manner express feeling,skill express feeling, style express meaning etc. The aesthetics way stem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acting and feeling","vivid charm","empty and full". Paradigm shows these characters in acting, such as "stand and specification","delicacy and exquisiteness" etc. The performance ways stem from these characters, which "show feeling in dance" in acting etc. The aesthetics characters shows in these aspects, namely "authentic","beauty" and "harmony". The "Dancing" characters reconstruction shows in these ways, such as "pattern" and "accessory", also change in "imitating acting","re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concrete express". The change in acting ways shows in the renew in "patterning" and "accessory". The change in aesthetics shows in face express which from "exaggeration" to "nature", body language is change from "life style" to "dance sty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various between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and opera dance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author approves current dancer who reconstruc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n the mean time the author also refer some advises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he reduction in nationalism and pattern, and the author give the ideas that we can reconstruc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from these aspects, such as body language, performance ways and aesthetics in nationalism and paradigm. The body language aspects like the pattern of hand, foot and eye. The performance ways like acting feeling, skill feeling, space and time feeling etc. The aesthetics ways like "acting and feeling","vivid charm","empty and full". The paradigm such as "stand and specification","delicacy and exquisiteness". The express ways such as show feelings in dance, show feeling in acting. The aesthetics ways shows in these aspects, namely "authentic","beauty" and "harmony". From these aspects which the author lists here, which can give ideals o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performance reconstruction, and also give value reference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performance.
引文
①关于“扬弃”一词,《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756页有如此解释:扬弃(德Autheben),音译“奥伏赫变”。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本论文题目引用了“扬弃”这一概念,意指中国“古典舞”表演在继承与保留戏曲舞蹈“民族性”与“典范性”的基础上与其进行一定的背离,抛弃其“戏剧性”的因素,实现中国“古典舞”舞蹈化的发展,并在发展的新阶段继续对戏曲舞蹈的“民族性”与“典范性”方面进行再学习与再发扬,以强化中国“古典舞”表演的民族性风格和典范性特点。
    ②于平.中国古典舞与雅十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1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65年新编本)[M].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65:2328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65年新编本)[M].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65:2328
    ①黄克保.戏曲表演研究[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2
    ①刘青弋.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47
    ②刘青弋.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49
    ③刘青弋.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51
    ①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27
    ②摘自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新浪博客中的文章《舞蹈与舞蹈语言学》。
    ③参考于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3—84
    ④韩礼德(M.A.K.Halliday),1925年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英国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教授是世界两大主要语言学派之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世界语言学界的杰出代表和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学框架在当代世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界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他的影响遍及欧洲、澳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
    ①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2032
    ②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2):2032
    ③欧阳予倩.一得馀钞(1951—1959艺术论文选)[M].作家出版社,1959(12):313
    ①刘青弋主编,王克芬著.中国舞蹈通史·明清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2):4
    ①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59
    ①注:本节中引用与标注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建设向戏曲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历史事件主要参考于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合著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一书。
    ①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3
    ②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③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6
    ④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⑤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①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0
    ②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7
    ③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0
    ①白云生.谈戏曲的舞蹈艺术[M].北京宝文堂书店,1959:8
    ②白云生.谈戏曲的舞蹈艺术[M].北京宝文堂书店,1959:9
    ③白云生.谈戏曲的舞蹈艺术[M].北京宝文堂书店,1959:9
    ④参见张逸娟主编,王诗英撰.戏曲旦行身段功[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8
    ⑤[清]笪重光.书筏一卷.丛书集成续编:第九十九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台—版:37
    ⑥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59
    ①万凤姝著.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0
    ②万凤殊著.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0
    ③白云生.谈戏曲的舞蹈艺术[M].北京:北京宝文堂书店,1959:10
    ①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83
    ②“球体空间”是拉班的现代人体动作科学研究对人在空间中运动的理论总结。刘青弋的专著《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第66页中对拉班“球体空间”的理论有如此介绍:“这一理论把人体的运动空间视为一个立方体,而任何一个立方体都具有三个维度。人体实际上是在一个二十面体的几何形式中运动,是在‘一个由12个点相交的20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完美的多面体’中或以离心力的动作向外放射运动,或以向心力的动作向内回归。”
    ③参见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68
    ④[春秋]老子.道德经·四十二章
    ①资华筠.舞蹈和我(资华筠自传)[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55
    ②资华筠.舞蹈和我(资华筠自传)[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58
    ③本文对1954年由资华筠、徐杰表演的舞蹈《飞天》中这些敦煌舞姿动作造型的名称表述借鉴了高金荣所著的《敦煌舞蹈教程》一书中对类似形态动作的名称表述。
    ①庞丹.子午之身阴阳之韵——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与规律[C].//中国古典舞高等教育30周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8
    ②刘峻骧.东方人体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44
    ①刘峻骧.东方人体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45
    ②庞丹.子午之身阴阳之韵——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与规律[C].//中国古典舞高等教育30周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9
    ③庞丹.子午之身阴阳之韵——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与规律[C].//中国古典舞高等教育30周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8
    ④盖叫天口述,何慢,龚义江记录整理[M].粉墨春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168
    ①参见庞丹.子午之身阴阳之韵[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9
    ①万凤姝著.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5
    ②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73
    ③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73
    ④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73
    ⑤盖叫天口述,何慢,龚义江记录整理.粉墨春秋(盖叫天舞台艺术经验)[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3
    ⑥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73
    ①盖叫天口述,何慢,龚义江记录整理.粉墨春秋(盖叫天舞台艺术经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3
    ①唐满城.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82
    ②黄豆豆表演的《醉鼓》有独舞和群舞两种版本,独舞的版本如黄豆豆于1994年参加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的独舞《醉鼓》和黄豆豆于2000年参展首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的独舞《醉鼓》等;群舞的版本如黄豆豆于199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群舞《醉鼓》等。本文分析的是黄豆豆参加首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独舞的版本。
    ③摘自本文作者对舞蹈家黄豆豆的采访录音整理
    ①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66
    ②参见张德福口述.学戏秘诀第37节“长靠武生法”
    ③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85
    ①舞蹈《扇舞丹青》的首演演员是邹亚童,首演于2000年,该作品修改版的首演演员是王亚彬,首演于2001年。
    ①(清)黄幡绰等著.梦菊居室汇辑校订.梨园原[M].寄售处北京商务印书馆各大书坊,1918(民国七年):12
    ②(清)李渔.闲情偶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03
    ③(清)李渔.闲情偶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03
    ①摘自本文作者采访著名舞蹈家赵青的录音整理。
    ②摘自本文作者采访著名舞蹈家赵青的录音整理。
    ①参见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29—141
    ②白云生.略谈i而部表情[J].舞蹈,1963(6):23
    ①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30
    ②白云生.略谈面部表情[J].舞蹈,1963(6):23
    ①白云生.略谈面部表情[J].舞蹈,1963(6):23
    ②白云生.略谈面部表情[J].舞蹈,1963(6):22
    ①摘自本文作者采访舞蹈家张玉照的录音整理。
    ①邹慧兰.《贵妃醉酒》的源流与梅先生的革新[C].//梅兰芳艺术评论集,1990(10):533
    ②翁偶虹.梅兰芳的意象美学意识[C].//梅兰芳艺术评论集,1990(10):135
    ①引自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②引自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③引自唐代诗人韦渠牟的诗《步虚词》中的诗句。
    ④转引自万凤姝.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36
    ⑤钱宝森口述,潘侠风.京剧表演艺术杂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9:36
    ①摘自本文作者采访舞蹈家张玉照的录音整理。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25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3—44
    ①摘自本文作者采访优秀青年舞蹈演员邵俊婷的录音整理。
    ①王伟.中国古典舞之我见[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1
    ①王伟.中国古典舞之我见[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2
    ①刘青弋.论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45
    ②陈先祥.戏曲表导演浅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82
    ③陈先祥.戏曲表导演浅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82
    ④陈先祥.戏曲表导演浅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83
    ⑤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3
    ⑥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5
    ①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31
    ①龚倩.论舞剧《水月洛神》的“剖象”美[J].舞蹈,2012(11):22
    ②龚倩.论舞剧《水月洛神》的“剖象”美[J].舞蹈,2012(11):22
    ①摘自本文作者采访著名舞蹈家赵青的录音整理。
    ①刘敏.舞蹈角色的塑造和深化[C].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192—193
    ①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03:496
    ②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03:496
    ①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03(9):500
    ②戴不凡.忆盖老[C1.//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81
    ③戴不凡.忆盖老[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81
    ①盖叫天.趟马[Cl.//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353
    ②盖叫天.象和不象[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394
    ③刘厚生.战斗的表演艺术家——周信芳[C].//周信芳艺术评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12):34
    ④因英.三圣母角色的创造[J].舞蹈,1958(1):18
    ⑤因英.三圣母角色的创造[J].舞蹈,1958(1):18
    ⑥因英.三圣母角色的创造[J].舞蹈,1958(1):18
    ①因英.三圣母角色的创造[J].舞蹈,1958(1):18
    ②争予.看李少春、白云生老师排舞剧侧记[J].舞蹈,1963(5):8
    ③陈健民.向传统表演艺术学习——对刘丽川、刘彦昌形象再创造的体会[J].舞蹈,1964(1):29
    ①胡芝风.戏曲表演的身体雕塑美和流程美的科学规律[J].四川戏剧,2002(2):14
    ②李玉芙.我跟梅先生学戏[C].//梅兰芳艺术评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538
    ①仲林.第一次尝试创造舞剧中的反面人物[J].舞蹈,1960(12):24
    ①刘青弋.论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49
    ②黄克葆.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16
    ①刘青弋.论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51
    ①唐满城.关于《身韵课》教材对传统的继承关系及其整理方法[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0
    ①唐满城.关于《身韵课》教材对传统的继承关系及其整理方法[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0
    ②唐满城.关于《身韵课》教材对传统的继承关系及其整理方法[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3
    ③《辞海》“程”的释文之一,就是“法式;规章。如程式;规程;章程。”《现代汉语词典》“程式”的释文是:“一定的格式:公文程式,表演程式。”《辞源》中说:“立一定的准式以法,谓之程式。”
    ①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2
    ②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95
    ③彭万荣主编.表演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89
    ①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0
    ②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1
    ③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0
    ④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0
    ①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3
    ②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4
    ③参考于张逸娟主编,王诗英撰.戏曲旦行身段功[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35
    ①参考于张逸娟主编,王诗英撰.戏曲旦行身段功[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36
    ①唐满城.关于《身韵课》教材对传统的继承关系及其整理方法[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3
    ②金浩.试论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发展与演进[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774
    ①于平.《黄河》之后: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62
    ②于平.《黄河》之后: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62
    ③于平.《黄河》之后: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63
    ①唐满城.唐满城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63
    ②冷永铭.舞蹈表演基本训练[C].//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于平选编,北京舞蹈学院:95
    ③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56
    ④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5
    ⑤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5
    ①俞珍珠史昕.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越剧身段与戏曲程序[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第26卷第1期),2005(2):105
    ①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2
    ①参考于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99-117
    ②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220
    ③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95
    ①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3
    ②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3
    ③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4
    ①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3):8
    ②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3):237
    ③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3):237
    ①参考于余汉东著.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9—141
    ②白云生.略谈面部表情[J].舞蹈,1963(6):23
    ①白云生.略谈面部表情[J].舞蹈,1963(6):23
    ①金浩.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40
    ①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fMl.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27
    ②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fMl.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49
    ③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49
    ①冷永铭.舞蹈表演基本训练[C].//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于平选编,北京舞蹈学院:95
    ②参考于 梅兰芳纪念馆编.梅兰芳表演艺术图影[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92—106
    ①资华筠,王宁,资民筠,高春林著.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6
    ②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20
    ③冷永铭.舞蹈表演基本训练[C].//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95
    ④冷永铭.舞蹈表演基本训练[C].//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95
    ①冷永铭.舞蹈表演基本训练[c].//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95
    ②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105
    ①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97
    ②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演员经验谈(第一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19
    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演员经验谈(第一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19
    ①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演员经验谈(第一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19
    ②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演员经验谈(第一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19
    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演员经验谈(第一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19
    ④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演员经验谈(第一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19
    ⑤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22
    ①参考于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3—-84
    ②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155
    ③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194
    ①转引自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35
    ②王朝闻.访问盖叫天[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30
    ①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16—117
    ②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19
    ③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19
    ①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26
    ①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30
    ②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32
    ③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09
    ①本段所例举的这些实例主要参考于余汉东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
    ②梅兰芳述,许姬传,许源来,朱家潜记.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495
    ①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4
    ①转引自万凤姝.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36
    ②钱宝森口述,潘侠凤.京剧表演艺术杂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9:36
    ③转引自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9
    ④参见万凤姝.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39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3—44
    ②陈先祥.戏曲舞蹈艺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
    ③陈先祥.戏曲舞蹈艺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
    ①戴平.戏剧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92
    ②戴平.戏剧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92
    ①梁燕主编.齐如山文集(第一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2010:305
    ②梁燕主编.齐如山文集(第一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2010:305
    ③梁燕主编.齐如山文集(第一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2010:305
    ④梁燕主编.齐如山文集(第一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2010:305
    ⑤梁燕主编.齐如山文集(第一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2010:312
    ①余汉东著.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35
    ②《戏剧报》评论员.向杰出的老艺术家盖叫天学习[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49
    ③樊放.卓越的导演才能——看盖老排《英雄义》札记[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128
    ①戏曲舞蹈传统的套路动作“趟马”表演的几个程式与环节如“疾步出场”、“瞬间试马”、“翻身驯马”、“左右勒马”、“扬鞭策马”、“平转拨马”、“三鞭催马”、“缓缰而下”等等均参考于张逸娟主编,王诗英撰的《戏曲旦行身段功》。
    ②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3-4
    ③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12
    ①转引自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33
    ②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52
    ③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53
    ④万凤殊.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4):14
    ①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98
    ②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03
    ③(清)李渔.闲情偶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42
    ④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02
    ⑤清代黄幡绰等著的《梨园原》中对表演做了“辨八形”、“分四状”的归纳。
    ①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20
    ②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21
    ③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21
    ①王朝闻.访问盖叫天[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42
    ②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35
    ①刘奎官口述,赵凤池记录,黎方整理[M].刘官奎表演艺术,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3):108
    ②张云溪.艺苑秋实——京剧表演多种程式的妙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44
    ①张云溪.艺苑秋实——京剧表演多种程式的妙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44-147
    ②张云溪.艺苑秋实——京剧表演多种程式的妙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8):148
    ①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09
    ②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09
    ①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9):9
    ②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9):11
    ③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47
    ④刘青弋.论戏曲舞蹈的美学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50
    ⑤戴不凡.忆盖老[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81
    ⑥李玉芙.我跟梅先生学戏[C].//梅兰芳艺术评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538
    ①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46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47
    ③刘青弋.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49
    [1]北京舞蹈学校古典舞教研组集体编著.中国古典舞教学法[M].北京舞蹈学校资料室,1960.
    [2]郜大琨、张勇、韩国跃.中国古典舞基训[M].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3]李正一,郜大昆,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李续,王伟.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罗斌.中国古典舞蹈的和品格[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2005.
    [6]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7].金浩.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8]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中专女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邵未秋主编.中国古典舞袖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0]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11]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12]唐满城,李正一,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M].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3]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4]王佩英主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5]王伟主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熊家泰.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中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7]于平.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18]张军主编.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白云生.锤炼得更纯些[J].舞蹈,1963(5)
    [2]陈健民.向传统表演艺术学习——对刘丽川、刘彦昌形象再创造的体会[J].舞蹈,1964(1).
    [3]陈铭琦.中国古典舞建设之我见[J].舞蹈,2007(3)
    [4]戴爱莲.谈《飞天》[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5]戴不凡.谈舞剧“宝莲灯”的改编工作[J].舞蹈,1958(1)
    [6]郜大琨.女班教学的几点尝试[J].舞蹈,1983(3)
    [7]韩瑾.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发展[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8]贺燕云.扮演“英娘”的几点体会[J].舞蹈研究,1980(1)
    [9]黄伯寿.回忆舞剧《宝莲灯》的创造过程[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8]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9]江东.杨威,再次被你征服——舞剧《文成公主观后》[J].舞蹈,2011(9)
    [10]金浩.“三点一线”: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课的启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2)
    [11]金浩.试论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发展与演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1)
    [12]金浩.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4)
    [13]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J]舞蹈学院学报,2006(3)
    [14]李正一.论中国古典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上的发言[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1)
    [15]李正一.传统文化的特质——谈中国古典舞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J].舞蹈,2007(3)
    [16]刘建.雅、俗、胡与古典、民间、外国舞——读史有感[C].//中日韩传统雅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中国杭州师范大学,2009.
    [17]李馨.从“舞姿转”的训练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动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2)李杰明.从戏曲之“雅俗共赏”谈起——中国古典舞之核心参照系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4)
    [18]刘青弋.中国当代创作舞蹈类型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2)
    [19]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
    [20]刘青弋.论中国古典舞的“舞理”建设基础[C].//中日韩传统雅乐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中国杭州师范大学,2009.
    [21]刘少雄.探索、求教与求精——《丝路花雨》创作体会[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2]罗秉钰.古代艺术家的智慧给予我的启迪——记独舞《敦煌彩塑》产生的前后[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3]吕艺生.中国民族舞剧的历史走向[J].上海舞蹈艺术,1988(4).
    [24]马翱.当代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25]满运喜.关于《孔乙己》的“热点”评说[J].舞蹈,2006(11).
    [26]梅林.追问“古典”之审美重塑“舞蹈”之品格——“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纪实[J].舞蹈,2007(3)
    [27]孟兆祥.向戏曲表演学习的点滴体会[J].舞蹈,1960(2)
    [28]宁治.浅论中国古典舞的现代教学意识——身韵与剧目课程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3)
    [39]庞丹.子午之身阴阳之韵——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与规律[C].//中国古典舞高等教育
    30周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0]邵未秋.袖舞教学纵横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2)
    [31]宋海芳.舞蹈教学在风格与个性之间的作用——关于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实践的思考[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9)
    [32]宋海芳.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2)
    [33]舒巧.探索——舞剧《奔月》创作体会漫谈[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4]苏娅.中、日、韩三国古典舞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35]唐满城.身段课探寻——教学实践的点滴体[J].舞蹈,1983(4).
    [36]唐满城.舞剧《文城公主》创作的经验和体会[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7]唐满城..舞蹈技巧要走自己的路[J].舞苑信息,1999(1).
    [38]唐满城.关于《身韵课》教材对传统的继承关系及其整理方法[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9]唐满城.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0]唐满城.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J].舞蹈论丛,1981(1)
    [41]唐满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谈中国古典舞如何正确学习和继承戏曲舞蹈[J].上海舞蹈艺术,1981(5)
    [42]王佩英.实践与探讨[J].舞蹈,1994(3).
    [43]王伟.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的再认识[J].舞蹈,2002(3)
    [44]王伟.中国古典舞之我见[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5]魏云.论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性及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3)
    [46]吴蓓.从袖舞谈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丰富性和严谨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1)
    [47]肖燕英.论陈维亚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之人物塑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2)
    [48]闫妍.试论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的塑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2)
    [49]杨春雪.中国古典舞演员“身体文化”的构建思路与途径[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4),总第115期.
    [50]叶宁.漫谈古典舞[J].舞蹈.1986(4)
    [51]叶宁,李正一,资华筠.中国古典舞学术论坛专家发言选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4)
    [52]于平.中国古典舞深层结构的理论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1990(1)
    [53]于平.“古典”的寻觅与建构——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十年走向[J].舞蹈,1990(1).
    [54]于平.《黄河》之后:中国古典舞创作态势分析[C].∥中国舞蹈高等教育30年学术文集—中国古典舞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5]于颖.创作民族舞剧《红楼梦》的几点体会[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56]张斌.中国古典舞的“雅”文化特征[J].舞蹈,2011(9).
    [57]张素琴,刘建.当我们面对活的中国古典舞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1)
    [58]张拓.《小刀会》创作的历史回顾——兼论民族舞剧的发展道路[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59]郑璐.中国古典舞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研究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3)
    [60]争予.看李少春、白云生老师排舞剧侧记[J].舞蹈,1963(5)
    [61]仲林,陈健民,袁玲.探索与尝试——谈《凤鸣岐山》的创作[C].//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62]朱清渊.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再探索之二[J].舞蹈,1983(3)
    [63]朱清渊.关于古典舞训练的特殊性.[J].舞蹈,1985(2)
    [1]陈爱莲.共和国的红舞鞋[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
    [2]戴爱莲口述,罗斌、吴静妹整理.戴爱莲-我的艺术与生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
    [3]范波澜,孙慧佳、陈巍.舞蹈表演概论[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4]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贺燕云.敦煌舞蹈训练与表演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6]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隆荫培、徐尔充合著.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8]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编著.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林君桓.当代舞蹈美学[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10]刘建.无声的言说[M].民族出版社,2001
    [10]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2]刘青弋主编,王克芬著.中国舞蹈通史·明清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13]刘峻骧.东方人体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14]茅慧编著.新中国舞蹈事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15]慕羽.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16]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孙景琛,彭松,王克芬,董锡玖等.中国舞蹈史(5卷本)[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1985.
    [18]王克芬,隆荫培主编.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19]王克芬.中华舞蹈图史[M].文津出版社,2002.
    [20]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1]王克芬.舞论(王克芬古代乐舞论集)[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9.
    [22]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23]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4]吴晓邦.舞论续集[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25]姚泳全,马景星等著.舞蹈表演艺术[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26]叶宁.舞论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27]于平选编.舞蹈表演教学[M].北京舞蹈学院函授教材,1998.
    [28]于平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9]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0]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1]袁禾著.中国宫廷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2]袁禾.大学舞蹈鉴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3]约翰·马丁著(美),欧建平译.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34]赵青.我和爹爹赵丹[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35]张锦华,黄明珠主编.舞蹈与戏剧表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6]资华筠.舞蹈和我[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37]资华筠.我的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38]资华筠,王宁,资民筠,高春林.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39]资华筠.舞艺舞理[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40]资华筠主编.中国舞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41]资华筠.过电影[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蔡龙海.剧目教学与舞蹈表演技能培养[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2]陈爱莲.体验与表现[J].舞蹈,1961(8)
    [3]陈健民.向传统表演艺术学习——对刘丽川、刘彦昌形象再创造的体会[J].舞蹈,1964(1).
    [4]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5]尔充,威仑辑录.向盖叫天老师学习[J].舞蹈,1961(7)
    [6]傅兆先.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7]龚倩.论舞剧《水月洛神》的“剖象”美[J].舞蹈,2012(11)
    [8]顾也文.从孤儿到舞蹈家——记陈爱莲[J].文化与生活.1982(4).
    [9]韩大明.舞蹈表演课初探[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0]胡尔岩.舞蹈表演艺术的心理特征[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1]胡淮北.试论《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课的设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增刊.
    [12]胡果刚.缺少些什么?——从欧阳予倩、梅兰芳同志给我们排舞谈起[J].舞蹈,1961(3-4)
    [13]胡岩.论演员塑造舞剧人物形象的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2)
    [14]江靖弋.动作解构之于中国舞编导的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1)
    [15]冷永铭.舞蹈表演基本训练[C].∥于平选编.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6]冷永铭.舞蹈表演艺术生命三论[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7]李杰明.舞蹈表演学引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
    [18]李玉珊.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9]梁晓声.花自有魂水有魂——评沈培艺新作舞蹈诗《梦里落花》[J].舞蹈,2010(8)
    [20]刘建.舞蹈身体元语言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1)
    [21]刘敏.舞蹈角色的塑造和深化[C].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
    [22]门文元.舞界胡杨——我所知的刘震[J].舞蹈,2011(12)
    [23]李楠.论舞蹈表演中“体验”的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
    [24]吕艺生.舞蹈表演中的反馈原理[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25]平心.舞蹈表演中的自我意向[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26]沈培艺.艺术个性与舞蹈表演风格[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27]苏祖谦.舞坛新秀——刘敏[J].舞蹈.1980(1).
    [28]仝妍.论中国当代舞蹈的价值取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3)
    [29]娃丽.黄豆豆用心起舞[J].舞蹈,2011(5)
    [30]王芳.从《贵妃醉酒》看中国古典舞的“古典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2)
    [31]王盛峰.论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
    [32]王元麟.舞蹈表演中的精、气、神[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33]王盛峰.论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
    [34]汪子涵.论演员在舞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能动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
    [35]武巍峰.试论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运用[J].舞蹈,2011(12)
    [36]吴晓邦.舞蹈表演中的呼吸、动作、想象[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37]小桷.川剧舞蹈学习零记[J].舞蹈,1964(第1期、第2期)
    [38]杨丽萍.从生活积累到舞蹈表演[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39]叶林.赵青·三圣母·长绸[J].艺术世界.1981(3)
    [40]叶浅予.戴爱莲的舞蹈生涯.舞蹈论丛[J].1988(3)
    [41]因英.三圣母角色的创造[J].舞蹈,1958(1)
    [42]应杰.刘敏:不同的舞台同样的精彩[J].舞蹈,2010(8)
    [43]袁媛.试论“性格化”对舞蹈演员表演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
    [44]恽迎世.向传统学习[J].舞蹈,1961(5)
    [45]张平.形体转化与艺术感觉[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46]张平.舞蹈演员的内部素质塑造[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47]张逢玠.舞蹈表演的技术训练[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48]张净雨.那些关于《梦里落花》的话[J].舞蹈,2010(8).
    [49]张平.舞蹈演员的内部素质塑造[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50]争予.看李少春、白云生老师排舞剧侧记[J].舞蹈,1963(5).
    [51]仲林.第一次尝试创造舞剧中的反面人物[J].舞蹈,1960(12)
    [52]志浩.画龙点睛[J].舞蹈,1961(2)
    [53]资华筠.演员札记——观摩独舞、双人舞表演记[J].舞蹈,1961(8)
    [54]佐果.从《闲郎》和《江河水》看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2)
    [55]“敦煌有飞天,华筠能舞之”——记著名舞蹈家资华筠[J].北京艺术.1982(9).
    [56]德馨励粉墨道正承春秋——舞剧《粉墨春秋》在京首演引轰动[J].舞蹈,2011(12)
    [1]阿甲.戏曲表演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阿甲.戏曲表演规律再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白云生.生旦净末丑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4]白云生.谈戏曲的舞蹈艺术[M].北京宝文堂书店,1959.
    [5]陈先祥.戏曲舞蹈艺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
    [6]陈幼韩.戏曲表演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7]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8]陈先祥.戏曲表导演浅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9]陈幼韩.试论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程式.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1958.
    [10]董维贤,曲六乙.戏曲表演的十耍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
    [11]丁秉鐩.青衣·花脸·小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12]傅晓航.戏曲理论史述要[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13]盖叫天口述,何慢,龚义江记录整理[M].粉墨春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14]盖叫天表演艺术[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15]胡芝风.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16]黄克葆.戏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17]贾志刚.戏曲体验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18]姜智主编.戏曲艺术二十年纪念文集:戏曲表演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19]梁燕主编.齐如山文集(11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开明出版社,2010.
    [20]刘奎官口述,赵凤池记录,黎方整理[M].刘官奎表演艺术,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21]李德生.丑角[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22]梅兰芳.梅兰芳戏剧散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3]梅兰芳述,许姬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1-3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24]梅兰芳纪念馆编.梅兰芳表演艺术图影[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25]梅兰芳.梅兰芳谈艺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6]欧阳予倩.一得余抄[M].作家出版杜,1959.
    [27]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8]钱宝森口述,潘侠风.京剧表演艺术杂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9.
    [29](清)黄幡绰等著.梦菊居室汇辑校订.梨园原[M].寄售处北京商务印书馆各大书坊,1918(民国七年)
    [30](清)李渔《闲情偶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31]沈达人.戏曲意象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
    [32]苏国荣.戏曲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
    [33]苏琼.图说中国戏剧艺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34]苏祖谦编.戏曲舞蹈美学理论资料[M].中国舞蹈家协会武汉分会编,1980.
    [35]田志平著.戏曲舞台形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36]万凤姝著.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71万风姝,万如泉编撰.戏曲表演做功十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38]吴毓华.古代戏曲美学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39]肖英.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表演基础教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40]余汉东著.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41]荀慧生.荀慧生舞台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
    [42]余汉东.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3]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44]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1980,1981.
    [45]张庚、郭汉城主编,何为副主编.中国戏曲通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46]张卉.戏曲表演知识三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47]张胤德编.侯喜瑞艺术评论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48]张逸娟主编,王诗英撰.戏曲旦行身段功[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49]张云溪.艺苑秋实——京剧表演多种程式的妙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50]中国梅兰芳研究会,梅兰芳纪念馆编.梅兰芳艺术评论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51]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程砚秋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52]中国戏曲研究院编.演员经验谈(第一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
    [53]中国戏曲研究员编.演员经验谈(第四辑)[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
    [54]周信芳艺术评论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55]朱恒夫主编.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白云生.略谈面部表情[J].舞蹈,1963(6)
    [2]戴不凡.忆盖老[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
    [3]樊放.卓越的导演才能——看盖老排《英雄义》札记[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4]傅晓航.戏曲艺术的表演体系[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5]盖叫天.趟马[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
    [6]盖叫天.象和不象[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
    [7]郜大昆、李正一、唐满城.长袖善舞——介绍李德富同志的水袖艺术[J].舞蹈,1983(3)
    [8]胡芝风.戏曲表演的身体雕塑美和流程美的科学规律[J].四川戏剧,2002(2)
    [9]刘慧芬.盖叫天京剧表演理论再探[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4).
    [10]刘厚生.战斗的表演艺术家——周信芳[C].//周信芳艺术评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12)
    [11]刘青弋.论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4).
    [12]李玉芙.我跟梅先生学戏[C].∥梅兰芳艺术评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13]欧阳予倩.论戏曲表演[J].舞蹈,1961(1)
    [14]王朝闻.访问盖叫天[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
    [14]翁偶虹.梅兰芳的意象美学意识[C].//梅兰芳艺术评论集,1990(10)
    [15]于平.试论戏曲舞蹈的发展演变及文化内涵[J].戏曲研究,2010(2)
    [16]俞珍珠,史昕.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越剧身段与戏曲程序[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2).
    [17]《戏剧报》评论员.向杰出的老艺术家盖叫天学习[C].//盖叫天表演艺术.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
    [18]谢明薛沐.戏曲动作的美学审视[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9]邹慧兰.《贵妃醉酒》的源流与梅先生的革新[C].//梅兰芳艺术评论集,1990(10)
    [20]张庚.戏曲艺术的表演体系[C].//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戴平.戏剧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92.
    [2]杜定宇.西方名导演论导演与表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3]胡导.戏剧表演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4]李锦云.表演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5]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6](美)依特金著,潘桦译.表演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彭万荣主编.表演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8](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林陵,史敏徒译,郑雪来校.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9](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郑雪来译.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10](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郑雪来译.演员创造角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11](苏)玛·阿·弗烈齐阿诺娃编,郑雪来等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本[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12]余匡复.布莱希特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4](英)布鲁克著,邢历等译.空的空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15]赵丹著,赵青、明远整理.银幕形象创造[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16]邹元江.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罗兰·巴尔特著,王东亮等译.符号学原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3]丹纳著(法),傅雷译.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
    [5]鲁道夫·阿恩海姆著(美),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罗兰·巴尔特著、王东亮等译.符号学原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7](清)笪重光.书筏一卷.丛书集成续编:第九十九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民国七十八年)台一版.
    [8](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刷馆.1980年11月第1版
    [9]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M].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03.
    [10]苏珊·朗格著(美),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1]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4]宗白华著.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5]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6]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