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转型与公法视野中的自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频发,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实施改革,期望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缩小公共服务质量与公民期待值之间的差距,努力塑造良好行政的政府形象。但是与此构成对比的是,民间对于政府的不满却日益升级,彰显政府管制困境。面对这样的悖论,中国行政法学必须对“转型期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做出回答。本文采取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视社会对国家进行政治和法治塑造的功能和可能性,关注政府治理困境发生的外部环境,立基于国家社会二元划分理论和现代“善治”多中心治理理论,借鉴美国自治经验,提出“自治”是转型时期,解决中国公共行政治理困境,帮助政府角色重塑,实现行政法治的关键所在,期望为中国行政法治建设提供有所助益的探讨视角。
     导论部分,介绍了文章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频发的社会矛盾显示了中国政府管制的困境,中国行政法学必须为转型时期所需的政府角色进行探索。本文采取的是法社会学的外部研究方法,关注政府治理的外部环境,通过对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治理困境的分析,基于国家社会二元划分理论和现代治理理论,提出关注“自治”对于中国行政法治所关注的“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府”这一问题的意义所在。“自治”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西方语境下的舶来品,因此关注“自治”只能到西方的经验中去寻找可资借鉴的资源,本文选择了社会治理的成功模板——美国作为研究的范本,但是这种西方关注是建立在“中国问题意识”的前提之下,注重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的对接,对于西方经验的借鉴是对其具有普世性的理念和价值的借鉴,而不是简单的制度照搬。
     第一章,该部分集中澄清了公法关注的“自治”的概念,分类和公法价值所在。在自治起源和发展史的梳理中,逐步澄清了公法视野中的“自治”的内涵和具体分类。现代工业化背景下,传统政府治理模式中的官僚制产生了信息短缺、官僚主义成风、创新和应变能力欠佳等不可克服的弊端,中国式官僚制弊端尤为突出,影响了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公共行政治理遭遇困境。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提出,有效地克服了官僚制弊端,也带来了现代治理理论的变革,即由单一中心主义向建立在社会自治基础上的国家治理与社会自治共存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的转变。作为现代治理基础的“自治”,由于与公共产品的利益相关性,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治理模式的灵活性、民主制约的可能性等特征,相较之以“他治”为特征的政府治理具有重要的公法价值,“自治”能够有效改善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有效制约政府权力。
     第二章,该部分目的在于探讨自治之于中国的意义所在。通过对中国政治转型、中央和地方矛盾,群体事件频发原因的分析,得出自治对于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意义所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转型是行政法治建设的背景,所以行政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困境解决必须以关注中国政治转型为起点,中国政治转型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国家富强”目标的主导,忽略了国内民主建设,转型困境根本上是由于没有探索出“人民主权”的有效实现方式导致,而自治民主具有代议民主和参与民主所不具有的优势,是代议民主和参与民主得以实现的条件。另外,无论是对政府内部的中央和地方权限划分矛盾,还是“碎片化”的社会和政府之间矛盾的分析都可以发现,“自治”是解决中国行政法治困境所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第三章,在明确了“自治”对于中国的公法价值后,该部分集中介绍了美国地方自治的实践。在对美国地方政府组织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宪法判例对于“地方自治”的理解和争论,围绕“狄龙规则”和“库雷规则”之争,以及州宪法的立法内容,逐步理清什么是属于地方自治范围的“地方事务”,揭示了美国“地方自治”的真正内涵所在。“地方自治”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基于对于个体和社会普遍理性的信任的治理方式,关注的是“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是公共产品供给的最优模式”,本质是公民对于地方事务的参与和控制,“地方自治”主要通过独立的组织权,独立的事权和独立的财权保障实现。
     第四章,该部分集中介绍了美国社会自治的实践,从而为中国社会自治寻求可资借鉴的经验所在。通过与地方自治的对比,明确了社会自治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社会自治的分类。通过对实证调查案例的分析,寻找到对中国社会自治困境具有借鉴意义的美国经验所在,包括如何看待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的关系和如何获取社会自治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源。社会自治必须要获得政府的认可,建立在法律权利保障和资源保障的双重保障基础上。美国社会自治的权利保障主要包括财产权、结社自由权和公民创制权和复决权的法律保障。与中国社会自治组织生存资源主要依赖政府不同,美国社会自治所需的资源并不是主要依赖政府,而是通过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合作,市场经营,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实现。
     第五章,该部分结合中国现实,总结美国经验对于中国的意义所在。美国经验的中国化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澄清中国对于“自治”的误读,实现美国经验与中国现实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培育自治文化中的“政府角色”问题。通过中国和美国的现实对比,首先解除了对“自治”的误解,认识到其背后所蕴含的公共治理逻辑是解决中国中央与地方分权,国家与社会分权所必须具备的理性基础。其次,澄清了对“自治是一种离心力”的误读,认识到自治是培育公民理性、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路径所在。“自治”之于中国尤为重要,政府应该积极地培育自治文化,自治文化的培育建立在社会个体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政府必须为培育社会相互信任和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创造条件。社会相互信任的建立必须以惯常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为条件,因此政府除了对社会自治领域保持高度的克制和尊重,为自治预留空间,还必须积极地为自治创造制度环境,鼓励公民参与,鼓励自治。对于政府信任的培育,政府除了依法行政,还必须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树立政府公信力。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solve frequent social conflicts, Chinese government makes every effor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rveyance of public goods. In contrast, the dissatisfactions of the society against the government system become fiercer and more violent, the ruling and managing of Chinese government encounter the difficulties.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should explain such kind of difficulties and try to find the feasible measures, to answer“what kind of government we need when the society is being transformed”. The dissertation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thodology of sociology of law, and concentrates on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society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government actions and pursuing rule of law.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government ruling and managing and study on American experience ,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binary division and modern good governance and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theory, the author thinks that“self-governance”is a feasible managing measure and valu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troduction, to describe the value and the reason of the research, also analyze the methodologies of the research which decide the logic and goal of the research. The main methodology of the dissertation is sociology of law. The dissertation choos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s the research basis, and benefits from the sociology,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and politics. The general conclusion of the dissertation is that“Self-governance”is the social measure and key to solve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difficulties. In China, we don’t have the tradition of“self-governance”, so to study from western experience is inevitable, the dissertation describes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but the study must be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problems, the purpose is not to copy the regulations and legal system, but to study the meaningful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The first chapter, to clarify the conce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value of self-governance in public law.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elf-governance, we find what the self-governance means and how to classify self-governance. In the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if only the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bureaucracy has some insurmountable disadvantage, just a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corruption, democracy-control difficulties and so forth, which will result in the side-effect in public goods purveyance.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theory is transformed. The modern governance theory considered how societies have developed divers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avoiding resource exhaustion. The modern governance mode should emphasiz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human–ecosystem interaction, depend on self-governance and argues against the legitimacy of singular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se theories, self-governa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public law system, self governance is a good way to control 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and also is a feasible managing manner to improve the public good quality.
     The second chapter, to discuss the reason to study self-governance, the value for the solution of Chinese problems. No matter for the Chines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for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government system, or for the s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conflicts, self-governance is very important. Chines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 All the time, just because of special history, China onl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state, bu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 self-governance is a good way to implement democracy, and is the key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The third chapter, to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S. this chapter describe the local government system in the U.S., analyze the case law related to self-governance in local government, mak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llon rule and home rule and clarify the power belongs to local government. Self–governance is based on human nature and one kind of democracy, concentrate o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includes independent institutional power, independent jurisdiction and independent fiscal power.
     The fourth chapter, to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self-government in the U.S. and find the useful experience for Chinese practice. By the comparison with self-governance in local government, we get the conce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value of social self-governance. By doing field work, from the case of Food Bank, we learn that actually NPOs and government are friends, not the enemy, and also the NPOs not only can depend on the government to get the resources, but also can cooperate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to get the resources from social network. In addition to the resources exper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lf-governance needs the protections of relevant right---property right, the freedom of association, initiative and referendum.
     The fifth chapter, to connect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with Chinese reality. Clarify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self-governance in China and figure out what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do to cultivate self-governance. Self-governance is not separatist force, is only a kind of reason and logic to decide which is the best pattern to provide the public goods, it will not cause the separation, but to cultivate patriotism. Self–governance needs the social credit and inter-trust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government, so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ake measures to encourage association, self-government, follow the rule of law and also make sur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o that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will be established, which is the key to develop self-governance.
引文
1【英】戴维·毕瑟姆著韩志明张毅译:《官僚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3所谓维稳成本,总的来说就是法外解决、特殊处理的成本。这是在国家基本制度之外,多出来的成本,而且因其原始性、粗放性、不可复制性,注定成本之高超乎寻常。
    4【德】弗立兹·韦纳:《当作是具体化宪法的行政法》(1959年),载陈新民:《公法学札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5董炯:《国家、公民与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6【美】埃里克·方纳著:《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局第90页
    8【德】尤翰林编著:《中德行政诉讼法与地方自治法比较》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11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页
    12练性乾著:《我读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6页。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页
    13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是一个社会主动求变的过程,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涵盖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领域的转型。
    14 G·萨托利:《宪政疏议》载刘军宁等编:《国家观念与市场逻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14页
    15戴维·波普诺著刘云德王戈译:《社会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版第48页。
    16【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版第38页
    17何海波:《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变迁》,2005年行政法年会提交论文。
    18马克思·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版第242-248页。
    19【美】克利福德·吉尔兹著邓正来译:《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20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21苏力:《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研究——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2邓正来:《化解整体的社会科学观》载邓正来著:《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23温新红:《邓正来访谈:当下的核心是建构中国学术自主性》载《科学时报》2005年9月26日。
    24具体的论述参见王国斌著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5王建芹:《认识论、传统文化与法治理论》载马怀德主编:《中国行政法的崛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26邓正来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1页。
    27苏力:《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研究——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8吴长剑:《我国公共危机治理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困境与对策》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10期
    29高应笃:《地方自治学》台湾中华书局转引自王圣甬:《中国自治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30从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31亚里士多德著吴彭寿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3页
    32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三章
    33从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34从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8页
    35 Christopher Rowe(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Greek and Roman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476
    36 Polybius, The Histories,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reprinted1980, Book VI
    37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58页
    38徐鹤森.:《中世纪法国自治城市的兴衰》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39【美】戴安娜·拉维奇著陈凯等译:《美国读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5页
    40【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谢廷光等译:《美国人:开拓历程》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41 Tocqueville, Alexis de, Democracy in America., Edited by Philips Bradly, New York: Alfred A.Knopf. pp64-pp65
    42【美】V·奥斯特罗姆等著井敏陈幽泓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43 Henry William Elson, Colonial Government. MacMillan Company.
    44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53页。
    45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ction of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July 4, 1776 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引自http://www.ushistory.org/declaration/document/最后访问时间2010-2-16
    46 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 and John Jay, The Federalist Papers,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Inc., 1961, pp. 192
    47 Clinton vs. Cedar Rapids and the Missouri River Railroad, 24 Iowa 455; 1868
    48 John Forrest Dillon, Commentaries On the Law of Municipal Corporations, Nabu Press , 2010
    49 People v. Hurlbu,t24 Michigan 44, 95; 1871
    50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51 Tocqueville Alexis de, Democracy in America., Edited by Philips Bradly, New York: Alfred A.Knopf, pp:64-65
    52 David Miller(ed.),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 Copyright ? Blackwell Publishers Lt, Reprinted2000, pp178
    53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81-683页
    54【美】罗伯特·A·达尔著周军译:《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吉林人民出版社第12页
    55【德】尤翰林编著:《中德行政诉讼法与地方自治法比较》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56【美】弗兰克·米歇尔曼著应奇编译:《自治的踪迹》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第28页
    57 C. Taylor,Kant’s Theory of Freedom in Philosophy and the Human Science,Philosophical Paper,1985,pp318
    58【德】尤翰林编著:《中德行政诉讼法与地方自治法比较》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59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规定。
    60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61沈敏荣:《论公、私法的起源及其演进》载《中州学刊》2000年第4期
    62这里的效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活动的有效性,二是政府活动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责任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一个轻率的鲁莽的不计后果的政府注定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二是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身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63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2.
    64 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著张志铭译:《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65【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54-158页。
    67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0-251页,。
    68【英】戴维·毕瑟姆著韩志明张毅译:《官僚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69【澳】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70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3页,。
    71 B. Guy Peters, the Future of Governing:Four Emerging Model,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6,pp19.
    72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变》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253页
    73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7页
    74刘俊生:《从权力行政到服务行政》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75转引自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7页
    76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78【美】罗伯特.K.默顿:《官僚制和人格》载《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98页。
    79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78页
    80【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81【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82莫继宏:《社会自治与现代宪政》载于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83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45—453页。
    84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85【英】博兰尼著冯银江等译:《自由的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86参见【英】博兰尼著冯银江等译:《自由的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88 Elinor·Ostrom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89 Elinor·Ostrom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pp11
    90Elinor·Ostrom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Elinor·Ostrom ,Rules, Games, and Common Pool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91 Amnon Rapoport, Wing Tung Au: Bonus and Penalty in Common Pool Resource Dilemmas under Uncertainty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2001, pp135-pp165
    92 Elinor·Ostrom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pp157
    93刘文荣陈鹏马小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自治制度分析》载《环境科学动态》2005年第2期
    94 Elinor·Ostrom: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123
    95奥斯特罗姆对美国特定州的社区治安和警察服务质量如何能够达到最优进行研究,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在一个相对小的社区中,能够全面依靠小区的住户自我管理治安,住户自我关注,必要时协同一定的警务理
    96 Elinor·Ostrom: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223
    97 Elinor·Ostrom: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200
    98【德】米歇尔·斯托莱斯著雷勇译:《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98页
    99【德】米歇尔·斯托莱斯著雷勇译:《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498页
    100陈丽君,曾尔恕主编:《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8页
    101【德】奥托·迈耶著刘飞译:《德国行政法》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三版前言
    102【德】米歇尔·斯托莱斯著雷勇译:《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00页
    103【德】奥托?迈耶著刘飞译:《德国行政法》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0页
    104【德】米歇尔·斯托莱斯著雷勇译:《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00页
    105【德】米歇尔·斯托莱斯著雷勇译:《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06页
    106【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页
    107狄骥著郑戈冷静译:《公法的变迁》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108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1页
    109【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7页。
    110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0页。
    111 Samuel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12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1-52页
    113这一部分的分析主要参照张树义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4吴增基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03页
    115 Frank Dikotter, The Discourse of Race in Moder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33
    116 Hans J. Morgenthau,“The Paradoxes of Nationalism”, Yale Review, vol.xlvi,no.4(June 1957), pp.481-483
    117金耀基:《中国政治与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118参见梁启超:《新民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版
    119马长山:《法治的社会根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08页
    120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121陈金钊:《法学方法、法学中国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122【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5页
    123【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08页
    124吴增基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15页
    125【美】李侃如著胡国成赵梅译:《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131胡鞍钢:《中国经济波动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7-199页。
    132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5页
    133胡鞍钢:《中国经济波动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7-199页。
    135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页
    136 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 and John Jay, The Federalist Papers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Inc., 196, pp. 321-pp.322
    139关晓丽孙德超:《试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与演进》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40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42结果悖论是指:社会行动由于它所引发的受其影响的其他反应,其结果经常会偏离行动者的意图,甚至与其相抵触。【英】戴维·毕瑟姆著韩志明张毅译:《官僚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143关晓丽孙德超:《试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与演进》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44楼继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载于《中国财政》2006年第3期
    145进入2009年,“万亿GDP”的省份已经超过13个。其中,广东、山东、江苏已过3万亿。这些省份,不仅有体量比较大的经济,还有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越来越复杂的事务,存在着扩大财权、使之与事权相匹配的现实要求。
    146关晓丽孙德超:《试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与演进》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47王旭:《乡村中国的基层民主: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动》载《二十一世纪》1997年4月总第40期
    148 Yasheng Huang, Inflation and Investment Control in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entral-Local Relations During the Reform Era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6
    149经济控制包括:规划和计划管理、财政预算管理、审计管理以及基建项目的审批等;行政控制包括:行政领导、编制审批、行政监督等
    150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51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研究》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152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9页
    153谢庆魁:《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载《“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154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一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155【美】理查德·D·宾厄姆等著九州译:《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页。
    158张静:《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单位——问题与回顾》载于《开放时代》2001年第10期
    159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08页
    161【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0页
    162【美】塞缪尔·P.亨廷顿:《社会变化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44页
    163李春玲:《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64孙立平:《警惕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载于《中国与世界观察》2006年第3期。
    165李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载于李培林等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66孙立平:《上层阶级化、下层碎片化: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载于马克思主义评论网http://www.reviewing.cn/fact/2008/0428/article_298.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1-3-17
    167李强:《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到“碎片化”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载于《新视野》2008年第5期
    168李强:《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到“碎片化”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载于《新视野》2008年第5期
    169 Franz Schurman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pp.1
    170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第1页
    171周江:《2002年中国城市热点问题调查》载于于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编:《社会蓝皮书2003年: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科社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160页
    172李强:《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到“碎片化”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载于《新视野》2008年第5期
    173美国学者最早提出了“生存伦理”的概念,在其《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中,他认为“生存伦理就是根植于农民社会的经济实践和社会交易之中的道德原则和生存权利”,参见【美】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175 Zengke He,“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n Zheng Yongnian and Joseph Fewsmith, eds., China’s Opening Society: The Non-State Sector and Governance(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p. 162-163
    176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页
    177【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178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页
    179【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180李强:《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到“碎片化”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载于《新视野》2008年第5期
    181【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182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页
    183覃爱玲:《县治:中央“县治”政策密集释放》载《南方周末》2010年3月3日
    184朱红琼:《多任务委托代理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兼论君主制下激励机制的运行》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186李琼:《政府管理与边界冲突:社会冲突中的群体、组织和制度分析》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305页
    187 Carl J.Friedrich, Totalitarianism Cambri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4)
    188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页
    189【美】C.E.布莱克著景跃进张静译:《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
    190参见新华网2007年3月10日报道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2010-03/10/content_19144285.htm最后访问时时间2011-3-20
    191曹俊武:《“以地缘为纽带的维权”浮现东南》载于《南方周末》2005年4月14日版
    192【美】塞缪尔·P.亨廷顿:《社会变化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4-10页
    193高鸿钧:《通过民主和法治获得解放——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5期第165页
    194叶进邹驯智:《政府与社会风险管理探析》载于《学习论坛》2007年第7期
    195 Benedict R. O’G.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n, 1991
    196许章润主编:《宪法爱国主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197许章润主编:《宪法爱国主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198 Mona Harrington, Loyalties: Dual and Divided, in Stephan Thernatrom ed., Harvard Encyclopidia of American Ethinic Groups, pp.676-686
    199许章润主编:《宪法爱国主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3-24页
    200许章润主编:《宪法爱国主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3-24页
    201余英时:《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6页
    202袁传旭:《论社会自治》载《书屋》2010年第1期
    206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pp.27
    207设立特别区较多的州和较少的州分别是: Illinois 3,145;California 2,830;Texas 2,245;Pennsylvania 1,885;Kansas 1,533;Missouri 1,514;Colorado 1,414;Washington 1,173;Nebraska 1,146;New York 1,135;Indiana 1,125;Alaska:14; District of Columbia:1;Hawaii :15; Louisiana (39)
    208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pp.33
    209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48页。
    210【美】V·奥斯特罗姆等著井敏陈幽泓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211 Merrill v. Monticello 138 U.S. 673 (1891
    212 Hunter v. Pittsburgh 207 U.S. 161
    213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pp. 89
    214目前全美50个州中,有39个州的宪法采用了狄龙规则来界定州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其中31个州是将狄龙规则适用于州内所有的地方政府,另外的八个州只将狄龙规则适用于其中的特定地方政府。
    215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pp.101
    216完全采纳狄龙规则的州:Arizona, Arkansas, Connecticut, Delaware, Georgia, Hawaii, Idaho, Kentucky, Maine, Maryland, Michigan, Minnesota, Mississippi, Missouri, Nebraska, Nevada, New Hampshire, New York, North Carolina, North Dakota, Oklahoma, Pennsylvania, Rhode Island, South Dakota, Texas, Vermont, Virginia, West Virginia, Washington, Wisconsin, Wyoming八个只在特定地区采取狄龙规则的州:Alabama, California, Colorado, Illinois, Indiana, Louisiana, Tennessee;完全不采纳狄龙规则的州:Alaska, Iowa, Massachusetts, Montana, New Jersey, New Mexico, Ohio, Oregon, South Carolina, Utah态度不明确的州:The state of Florida
    217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pp.69
    218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pp.121
    221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32
    222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pp.221
    224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123
    228倪秋菊:《零基预算的发展以及在我国的适用性》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1月11日刊
    231【美】V·奥斯特罗姆等著井敏陈幽泓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232【美】V·奥斯特罗姆等著井敏陈幽泓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9页
    236 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 and John Jay, The Federalist Papers,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Inc., 1961, pp. 86
    237【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孙柏瑛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240【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孙柏瑛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241【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孙柏瑛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242【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孙柏瑛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5页
    243 Dewey,John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Athens, Ohio, Swallow Press, pp.211
    244张康之:《论参与治理、社会自治与合作治理》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6期
    245张康之:《论参与治理、社会自治与合作治理》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6期
    246【英】J.S密尔著汪瑄译:《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6页
    247彭均媛:《公共管理的发展: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互动关系-以台北市社会福利服务为例》http://gov.soc.ntu.edu.tw/cms/resource/3_4%282%29.pdf
    248【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孙柏瑛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249袁传旭:《论社会自治》载《书屋》2010年第1期
    250【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孙柏瑛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251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20页。
    252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9页。
    253参见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5页-第57页。
    254参见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二章、第三章。
    255 Jeremy McBride, Foredoom of Association, The Essentials of Human Rights, Hodder Arnold, London, 2005, pp.18
    256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v. Alabama, 357 U.S. 449 (1958),
    260 Hajnal, Zoltan, Elisabeth R. Gerber, and Hugh Louch. "Minorities and Direct Legislation: Evidence from California Ballot Proposition Elections." Journal of Politics 64, 2002. pp.54-pp.177. Gray, Virginia & Russell L. Hanson. Politics in the American States. 9 ed. Washington, DC: CQ Press, 2008. pp. 141.
    272 Benedict R. O’G.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n, 1991
    273许章润主编:《宪法爱国主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27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尼西德尼·维已著徐湘林译:《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2008年版第268页
    275【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尼西德尼·维已著徐湘林译:《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2008年版第435页
    276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49-250页。
    277哈德罗·D.拉斯韦尔:《权力与个性》,第148页,转引自【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尼西德尼·维已著徐湘林译:《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2008年版第236页
    278 Harry Eckstein,“A theory of Democratic Stability”, in Harry Eckstein, Division and Cohesion in Democracy: A Study of Norwa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6
    279 Rosenberg: Cynicism and Political Ideology in 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 Vol. 13 pp477-pp506
    280【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尼西德尼·维已著徐湘林译:《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2008年版第236页
    282参见姜明安:《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载于《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283这一部分的内容参考了本人的硕士论文《公民社会的崛起——中国行政法治社会背景分析》
    284杰瑞·L.马肖著沈岿译:《行政国的正当程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286参见叶必丰:《行政行为的确定了研究》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3期
    287张武扬:《中国政府法制工作二十年回顾与展望》参见《2005年行政法年会论文集》
    288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1页
    289汉密尔顿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版,第3页
    1.【英】戴维·毕瑟姆著韩志明张毅译:《官僚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3.【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美】埃里克·方纳著:《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陈新民:《公法学札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董炯:《国家、公民与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8.练性乾著:《我读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刘军宁等编:《国家观念与市场逻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0.戴维·波普诺著刘云德王戈译:《社会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版
    11.马克思·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版
    12.邓正来著:《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王国斌著李伯重连玲玲译:《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马怀德主编:《中国行政法的崛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王圣甬:《中国自治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6.从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亚里士多德著吴彭寿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8.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9.【美】戴安娜·拉维奇著陈凯等译:《美国读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12月版
    20.【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谢廷光等译:《美国人:开拓历程》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21.【美】V·奥斯特罗姆等著井敏陈幽泓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3.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4.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5.【美】罗伯特·A·达尔著周军译:《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吉林人民出版社
    26.【德】尤翰林编著:《中德行政诉讼法与地方自治法比较》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年版
    27.【美】弗兰克·米歇尔曼著应奇编译:《自治的踪迹》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
    28.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 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著张志铭译:《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31.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34.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变》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三联书店2007年版
    36.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38.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39.【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40.【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41.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2.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3.【英】博兰尼著冯银江等译:《自由的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4.狄骥著郑戈冷静译:《公法的变迁》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5.【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46.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译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7.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境》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8.张树义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吴增基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0.金耀基:《中国政治与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1.梁启超:《新民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2.马长山:《法治的社会根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3.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4.【美】李侃如著胡国成赵梅译:《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55.胡鞍钢:《中国经济波动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6.董礼胜:《欧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7.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美】理查德·D·宾厄姆等著九州译:《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9.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0.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
    61.【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62.【美】塞缪尔·P.亨廷顿:《社会变化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63.李春玲:《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4.【美】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65.【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6.【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7.【美】西摩·马丁·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8.李琼:《政府管理与边界冲突:社会冲突中的群体、组织和制度分析》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69.【美】C.E.布莱克著景跃进张静译:《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0.许章润主编:《宪法爱国主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1.余英时:《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6页
    72.【美】理查德·C`博克斯著孙柏瑛译:《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3.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版
    74.【英】J.S密尔著汪瑄译:《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75.【德】米歇尔·斯托莱斯著雷勇译:《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6.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尼西德尼·维已著徐湘林译:《公民文化——
    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2008年2月版
    78.杰瑞·L.马肖著沈岿译:《行政国的正当程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79.【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版
    80.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出版社
    1.詹正雄:《补充性原则》载《月旦法学教室》第12期第34-37页
    2.何海波:《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变迁》2005年行政法年会提交论文。
    3.苏力:《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研究——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4.吴长剑:《我国公共危机治理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困境与对策》载于《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10期
    5.徐鹤森.:《中世纪法国自治城市的兴衰》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6.沈敏荣:《论公、私法的起源及其演进》载《中州学刊》2000年第4期
    7.刘俊生:《从权力行政到服务行政》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8.莫继宏:《社会自治与现代宪政》载于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陈金钊:《法学方法、法学中国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10.关晓丽孙德超:《试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与演进》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1.楼继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载于《中国财政》2006年第3期、
    12.王旭:《乡村中国的基层民主: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动》载《二十一世纪》1997年4月总第40期
    13.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4.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研究》载《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15.谢庆魁:《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载《“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16.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一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17.张静:《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单位——问题与回顾》载于《开放时代》2001年第10期
    18.孙立平:《警惕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载于《中国与世界观察》2006年第
    3期
    19.李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载于李培林等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0.李强:《从“整体型社会聚合体”到“碎片化”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载于《新视野》2008年第5期
    21.周江:《2002年中国城市热点问题调查》载于于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编:《社会蓝皮书2003年: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科社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2.陈峰:《下岗工人的抗议与道义经济学》原文载于The China Journal(July 2000)转载于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3.朱红琼:《多任务委托代理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兼论君主制下激励机制的运行》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24.叶进、邹驯智:《政府与社会风险管理探析》载于《学习论坛》2007年第7期
    25.高鸿钧:《通过民主和法治获得解放——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5期
    26.袁传旭:《论社会自治》载《书屋》2010年第1期
    27.倪秋菊:《零基预算的发展以及在我国的适用性》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1月11日刊
    28.张康之:《论参与治理、社会自治与合作治理》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6期
    29.姜明安:《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载于《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1.《2005年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3497566.html最后登录时间2011-3-14
    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计划》环球网http://www.huanqiu.com/zhuanti/finance/shierwu/最后登录时间2011-3-14
    3.温新红:《邓正来访谈:当下的核心是建构中国学术自主性》载于《科学时报》2005年9月26日
    4.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ction of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July 4, 1776 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引自http://www.ushistory.org/declaration/document/最后访问时间2010-2-16
    5.何显明:《现代官僚制的理性审视》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转载于2007年6月27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http://www.chinaelections.org/PrintNews.asp?NewsID=111617
    6.刘文荣、陈鹏、马小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自治制度分析》载《环境科学动态》2005年第2期
    7.《楼市角力中央五道金牌地方继续救市》载于《南方周末》2010年1月13日www.infzm.com/content/40082
    8.张曙光:《如何破解中央与地方“土地博弈”困局》载于《南方周末》2008年
    6月4日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2915/1
    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http://yss.mof.gov.cn/zhuantilanmu/zhongguocaizhengtizhi/zyydfczsz/200806/t20080627_54310.html
    10.郑永年:《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进程》载于《二十一世纪》1996年6月总第35期访问网站:http://www.cuhk.edu.hk/ics/21c/最后访问时间2011-3-19
    11.胡亚君:《现有法律抽象而破碎中国灾害法律亟待修旧立新》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3月18日刊。网址:http://nf.nfdaily.cn/21cbh/content/2011-03/18/content_21483614.htm最后访问时间2011-3-22
    12.孙立平:《上层阶级化、下层碎片化: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载于马克思主义评论网http://www.reviewing.cn/fact/2008/0428/article_298.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1-3-17
    13.覃爱玲:《县治:中央“县治”政策密集释放》载《南方周末》2010年3月3日新华网2007年3月10日报道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2010-03/10/content_19144285.htm最后访问时时间2011-3-20
    14.曹俊武:《“以地缘为纽带的维权”浮现东南》载于《南方周末》2005年4月14日版
    15.费城的政府架构参见:http://www.phila.gov/pdfs/citizensGuideToBudget_08.pdf Page8
    16. 16.U.S. Bureau of the Census, Compendium of Government Finance(2001-2002)
    17.彭均媛:《公共管理的发展: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互动关系-以台北市社会福利服务为例》http://gov.soc.ntu.edu.tw/cms/resource/3_4%282%29.pdf
    18.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来源于天益网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3027最后访问时间2007年1月25日
    19.《2005年民政事业统计发展公报》来源于民政部网站http://admin.mca.gov.cn/111/gongbao05.htm
    20.《小康》2007年8月刊http://xkzz.chinaxiaokang.com/xkzz/index.asp?qh=%27200708%27最后访问时间2011-3-26
    1. Christopher Rowe(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Greek and Roman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Polybius, The Histories,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reprinted1980, Book VI
    3. Tocqueville Alexis de, Democracy in America., Edited by Philips Bradly, New York: Alfred A.Knopf.
    4. Henry William Elson, Colonial Government. MacMillan Company.
    5. 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 and John Jay, The Federalist Papers,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Inc., 1961, pp. 192
    6. Joh David Miller(ed.),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 Copyright @ Blackwell Publishers Lt, Reprinted2000
    7. Forrest Dillon, Commentaries On the Law of Municipal Corporations, Nabu Press , 2010
    8. C. Taylor,Kant’s Theory of Freedom in Philosophy and the Human Science,Philosophical Paper,1985
    9.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u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 B. Guy Peters, the Future of Governing:Four Emerging Model,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6
    11. Elinor·Ostrom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2. Elinor·Ostrom ,Rules, Games, and Common Pool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13. Amnon Rapoport, Wing Tung Au: Bonus and Penalty in Common Pool Resource Dilemmas under Uncertainty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2001
    14. Elinor·Ostrom: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15. Samuel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6. Frank Dikotter, The Discourse of Race in Moder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7. Hans J. Morgenthau,“The Paradoxes of Nationalism”, Yale Review, vol.xlvi,no.4(June 1957), pp.481-483
    18. Yasheng Huang, Inflation and Investment Control in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entral-Local Relations During the Reform Era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6
    19. Jean Qi and Scott Rozelle,“Elections and Power: The Locus of Decision-Making in Chinese Villages”, in China Quarterly, Vol.162(2000)
    20. Franz Schurman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21. Zengke He,“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nZheng Yongnian and Joseph Fewsmith, eds., China’s Opening Society: The Non-State Sector and Governance(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22. Benedict R. O’G.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n, 1991
    23. Mona Harrington, Loyalties: Dual and Divided, in Stephan Thernatrom ed., Harvard Encyclopidia of American Ethinic Groups
    24. Osborne M. Reynolds, Jr., Local Government Law, 3rd ed. St. Paul: West, 2009
    25. Dewey,John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Athens, Ohio, Swallow Press
    26. Jeremy McBride, Foredoom of Association, The Essentials of Human Rights, Hodder Arnold, London, 2005
    27. Hajnal, Zoltan, Elisabeth R. Gerber, and Hugh Louch. "Minorities and Direct Legislation: Evidence from California Ballot Proposition Elections." Journal of Politics 64, 2002.
    28. Gray, Virginia & Russell L. Hanson. Politics in the American States. 9 ed. Washington, DC: CQ Press, 2008
    29. Citrin, J. and Sears, D. Tax Revolt: Something for Nothing in California, Harvard Press, 1985
    30. Benedict R. O’G.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n, 1991
    31. Harry Eckstein,“A theory of Democratic Stability”, in Harry Eckstein, Division and Cohesion in Democracy: A Study of Norwa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6
    32. Rosenberg: Cynicism and Political Ideology in 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 Vol. 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