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研究公共产品供给的宏大背景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社会治理方式在悄然变革,发展性问题的压力在增强。因此,如何通过社会治理转型这一契机,将改革发展的结果惠及于全体人民,实现社会成员的平等发展权,这成为了本文的宏大问题。
     规范政府职能与保障社会成员基本权利是宪法的价值追求,公共产品则是宪政价值的具体结合点和载体。向社会成员平等供给公共产品是政府最主要职能,政府如何供给公共产品问题的本质是在国家与社会间的利益如何配置,国家如何实现社会功能的问题。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民授权,政府的财政来源于公民纳税,政府应根据公民授权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这也意味着,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与政府的供给的公共产品是否符合社会成员的需求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政府能否按照社会成员需求提供公共产品不仅是实行有效的社会治理的基础,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回答政府职能应如何转型,社会治理应如何实现,本文选择从社区切入,以地方公共产品作为客体,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产品法律制度为主线,对公共产品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制度变迁背景、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公共产品法律制度的偏失以及变迁走向逐一予以研究。将地方公共产品作为承载体和着手点来研究公共产品法律制度是基于以下的考量:其一,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最突出和公共产品供给最主要活动场域在社区。其二,我国公共产品的最主要种类和最主要数量是地方性公共产品。其三,公共产品供给的最主要渠道是地方供给。其四,政府职能转型和试错的最基本单元是地方基层,这决定了基层势将产生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制度实践,探索和创新,也是大量的非正式制度的软法存在边际效应积累的地方,其为正式法律的修缮和补充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变迁动力和规律发现。
     具体而言,本文认为,要建构富有效益的公共产品法律制度,必须回答如何使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需求与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产生契合,从而实现社会成员的发展权?循此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
     一是社会转型与公共产品的关系这个土壤问题。我国社会矛盾的演变促生了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社会治理方式从社会治理单位化逐渐转为社会治理社区化。实现社会治理社区化的现实路径是将地方政府主要经济职能转变为供给地方性公共产品,这不仅能重塑政府权威,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还有利于社会成员较为便利地表达公共产品需求。
     二是社会成员的需求与公共产品的关系问题。只有回应着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的集体需求的法律才是供给有效的公共产品法律,因此实现发展权的第一步骤是无偏差地掌握社会成员需求。社会的转型推动着社会成员需求的转变。我国阶层分化使得公共产品需求主体大致可分为城市非正规经济从业人员、城市正规经济从业人员及农业人员三类主体。不同的社会主体对公共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
     三是以政府为主的供给主体如何组织生产供给的问题,这是实现发展权的第二步骤和关键步骤。回应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逐渐走入了多主体供给的理论框架和制度实践。基层社区有着多元化的供给主体,通过社会治理转型打造了衔接需求与供给的决策平台,又通过多元治理构造了社会成员参与决策机制的进阶系统,促成社会成员的需求表达、集体消费单位的决策评估和社会成员的监督反馈。
     四是考察了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主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我国各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探索是与制度环境相适应并互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自上而下的“非正式制度”试错中,为“正式法律”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五是公共产品法律的偏失与变迁走向问题。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法律体系存在偏失,法律框架化无法为行政执法提供明晰依据,司法裁判又由于证明问题难以形成追责。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发挥公共产品法律体系的功能,一是从有利于执法的角度捋顺现有公共产品法律体系,减少公共产品法律的部门冲突,同时增强公共产品法律的内部激励,建立执法的良性机制。二是拓展公共产品纠纷的司法途径,在特定主体受损场合,适用父爱主义增强个体诉讼能力,而在不特定主体受损的情形,适用父爱主义建立多元化公益诉讼。
The profound background of public products supply is the transforming of society, including the social problem and the society governance. Civilians call for the enforcement of developing right under the transforming duration, and it is crucial to cover all civilians by the developing outcom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value of Constitution is to hold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and 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of civilians, and to pursue this, public goods are the connecting point. To provide public goods evenly to all civilians,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governments, which in the nature is how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civilians. The power of authorities is committed by the civilians, hencefully, governments are responsible to afford the public goods according to the committing of civilians. So, the ability of an authority to afford public goods effectively is the ability of an authority to govern the society.
     To answer how to transform the governmental function, focusing on the local public goods, this article probed in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first par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ociety transformation and public goods.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keeps changing, which push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practical way to put the social control into effect at the district level, is to move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supplier of local public good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build government's authority, and is beneficial for civilians to express the demands on public goods.
     The following section researched the demand of civilians. Since the criteria of effective public good supply law is to fit the demand of civilians, the first key step is grasp the demand of civilians on public goo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pushed that of civilian's demands. Different civilian groups focus on different public goods.
     The third step is to probe the relationship of supplier, including government, NGO, market. The regulation of public goods supply is heading for a trend of multiple suppliers. Local districts have multiple suppliers.
     The forth part is in rel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local district, especially that of Deyang city. Each regulation of local practice about the rebuilding of public goods supply is a compulsory regula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rying fault" explored a lot of beneficial experience for the future formal law.
     The last is about the public goods law's default and the coming changes. The present public goods law systems have nothing more than a frame, and the frame is difficult to afford clear guidance for the government's administrative job, and the judicial judge also meets the challenge of verifying. So, there are two ways to exert the function of public goods law system, the first way is to fix the present law system, and minimize the contraction of different laws. The second way is the adaptation of Paternalism to enforce the litigation ability of civilian clients.
引文
1顾培东:“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资源分享问题”,《中国法学》,2008年第3期,第14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3页。
    3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美]詹姆斯.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马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5曹荣湘:《蒂布特模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版,第238页。
    6[美]詹姆斯.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马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7[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8版)》,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8MBA智库百科:“信息经济学”,http://wiki.mablib.om.
    9以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多中心治理理论著作有:《多中心治道与发展》、《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制度激励与
    可持续发展》、《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等
    10[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9页。
    11MBA智库百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运动”,http://wiki.mbalib.com/wiki/Neo-Marxist_Urban_Theory
    12高尚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海证券报》,2008年2月25日。
    13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6燕继荣:“近十年来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2&replyid=215360&id=330255&skin=1
    19[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0页。
    20罗豪才:“人民政协与软法之治”,《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1期,第34页。
    21罗豪才:“人民政协与软法之治”,《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1期,第34页。
    22熊樟林:“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软法刍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5期,第12页。
    2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8页。
    24[英]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25百度百科:“哈罗德.德姆塞茨”,http://baike.baidu.com/view/1249725.htm,最后访问日期,2011年6月12日。
    26[美]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27曾垂兰: “产权分析的两种视角-科斯和马克思”,《产权导刊》,2007年第8期,第29页。
    28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0页。
    29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41页。
    30[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工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71页。
    31 Barry Wellman:"The Network Community--An Introduction to Networks in the Global Village", http: //homes.chass.utoronto.ca/~wellman/publications/globalvillage/in.htm
    32[美]查尔斯.蒂布特,吴欣望:“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6期。
    33[美]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第2版。
    34[英]彼德.M.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刘立群、杨越番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35[英]彼德.M.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刘立群、杨越番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36[英]彼德.M.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郭庆旺、刘立群、杨越番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37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38[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2009年第二版。
    39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和社会》,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40转引自“第十八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李昌麒老师观点,http://www.privatelaw.com.cn/Web_P/N_Show/?PID=6574,2011年4月13日发布。
    41刘和旺:“权力与可信承诺-诺思的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评析”,《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四期第22页。
    42瑞士]Jan-Erik Lane《宪法与政治理论》,杨智杰译,台湾: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8页、第51页。
    3[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0页。
    44《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
    45《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
    ”史际春:“危中有‘机’:反思、休整、从新的高度崛起”,《经济法学评论·第九卷》,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46甲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50-64页,第246-249页。
    47陈乃新:《经济法理性论纲-以剩余价值法权化为中心》,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193页。
    49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页。
    50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页。
    51徐江明:《法理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77页。
    52江习根:“发展权法理探析”,《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第14-22页。
    54郑秉文: “中国应避免增长性贫困”, 《上海证券报》,2007年04月09日,第B5版
    55吴敬链:《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56吴敬链:《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57[美]詹姆斯.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马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58罗豪才:“人民政协与软法之治”,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1期,第34页。
    59罗豪才:“人民政协与软法之治”,《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1期,第34页。
    60罗豪才:“人民政协与软法之治”,《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1期,第34页。
    61熊樟林:“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软法刍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5期,第12页。
    62 Oliver Wendell Holmes, Jr., The Common Law (Boston,1881), P.41
    63 Willian James, "The Moral Philosopher and the Moral Life, "in The Writings of Willian Jameds, ed. John J.McDermott (New York,1967), pp.617,623.
    64[美]詹姆斯.斯科特: 《村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抗与生存》,北京:商务印务馆,2003年版,第139页。
    65“樊纲:“公共选择与改革过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春季卷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
    6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版。
    6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69王晨:“公共财政投入占GDP比例依旧偏低,亟需补血”,财经网,2010年03月11日。
    70余芳东:“从国际对比看扩大我国居民消费基本路径”,《中国信息报》,2009年7月8日版
    71王晨:“公共财政投入占GDP比例依旧偏低,亟需补血”,财经网,2010年03月11日。
    72四川省政法委“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以成都市武侯区实践为背景”
    73菲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5、69页。
    74[法]布格勒:《社会学与哲学序言》,梁栋译,渠东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75黄宗智: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引自社会学视野网,发布时间2009年6月15日。
    76黄宗智: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引自社会学视野网,发布时间2009年6月15日。
    77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人口超过90%,1949年占89.4%。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5年),中国的农村人口仍占80%以上(82.8%),1982年为79.5%。第一产业一直是我国人口的主要从业方式,1982年农业从业者比例仍占73.66%(含牧、林、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业人口大量且稳定的非农转移才开始。
    7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79黄宗智: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引自社会学视野网,发布时间2009年6月15日。
    80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引自人民网-理论2010年08月30日15:04来源《学习时报》
    81[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82[美]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8页。转引自顾培东:《从经济改革到司法改革》,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83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3页。
    84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85[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5、58页。
    86[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5、58页。
    87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53、54页;任远:“草根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我国和西方城市社区发展的比较”,《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103-108页。
    88潘晓凌:“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他们寻求什么”,《南方周末》2010年6月2日版
    89 Charles M. Tiebout,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64, no.5,1956, pp.416-424
    90[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91页。
    91四川省政法委“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以成都市武侯区实践为背景”。
    92 Roscoe Pound, Justice Science And The Law,31, Harvard Law Review.
    93[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普通法》,冉吴,姚中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94 Holmes's Path, Holmes's Goal, Sheldon M.Novick, Harvard Law Review, Vol.110, No.5, Mar.,1997.
    95[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8版)》,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371页。
    96转引自:潘国旗;杨丹妮:“我国地方性公共产品偏好显示与传递机制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97百度百科:“林达尔均衡”,http://baike.soso.com/v6040670.htm。
    98转引自郎姮:“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及供给策略研究”,《天津商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99刘小锋,周井娟:“国外学者对公共产品需求问题的研究动向”,《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00赵宇姜海臣:“基于农民视角的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情况-以山东省11个县(市)的32个行政村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05期。
    101朱柏锦:《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102[美]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姚洋、邢予青、赖平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3黄宗智:“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引自社会学视野网,发布时间2009年6月15
    104资料来源:根据T.G.McGee:An invitation to the "ball":Dress formal of informal整理
    105资料来源:根据T.G.McGee:An invitation to the "ball":Dress formal of informal整理
    106黄宗智:“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引自社会学视野网,发布时间2009年6月15日。
    107ILO统计的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叙利亚,未纳入中国。
    108 www.ilo.org,最后浏览日期,2011年8月12日。
    109 A.T.M.Nurul.Amin:《the informal sector in asia:from the decent work perspective》, by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2002
    1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129页。
    111盛来运:“金融危机中农民工就业而临的新挑战”,《城乡福利一体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成都2009年4月16日
    112转引自蔡舫:“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13转引自蔡舫:“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
    114转引自蔡舫:“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
    5蔡舫:《被世界关注的中国农民工-论中国特色的深度城市化》,《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
    116 CGSS2003和CGSS2005的有关资料和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www.gsschina.org.www.cssod.org两个网站
    117刘欣:“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6期。
    118[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
    119陈雷:“陈雷在全国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实施启动视频会议暨责任书签署仪式上的讲话,2010年4月12日”,引自水利部网站。
    120 《交通部发布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moc.gov.cn/2006/moc2gov/zhengwugg2gov/200706/t20070618_277269.html
    121据中国青年报、教育部统计显示。
    122李强:《中国非正规经济技术流动的社会断裂》,《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第12页。
    123李克强:“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求是》,2011年第12期,第2页。
    124见新华网济南2004年1月5日电:“中国三成半农村老人常感到孤独”
    125陕西省高陵县一位老太太在迎接“80大寿”的当天,和老伴一起以原告的身分与4个儿子对簿公堂;浙江省仙居县一位当了近40年农村调解干部的老人却在去世前4天将自己的儿子告上了法庭。这种天方夜谭的背后有这样一种广阔的背景:在仙居这个人口不足50万人的县,2000年及2001年的前9个月中发生的赡养纠纷竟达408件。相关资料分别见《华商报》2001年7月4日:“80大寿公堂过状告4子不养老”;新华网杭州2001年10月26日电:“物质保障和精神需求成为农村赡养纠纷新热点”。
    126北京回龙观医院医师费立鹏(Michael Phillips)等人依据中国官方公布的1995-1999年抽样自杀数据推算,中国平均自杀死亡率为23/10万人(每年28.7万人自杀),其中农村为27.1/10万,是城市8.3/10万的近3.3倍;城乡自杀率的差异在老年人群中更加显著:在60-84岁年龄组中,农村为82.8/10万,系城市16.7/10万的5倍。费 等人认为,虽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老年人自杀率年龄组中都属最高,但在所有报道老年自杀率的国家中,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是最高的。见费立鹏、李献云、张艳萍:《中国的自杀率:1995-99年》。该文发表于2002年3月9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中文稿来自http: //www.crisis.org.cn/page/downfile/200481811152472.doc。
    127[美]弗雷德.E.弗尔德瓦里,郑秉文译:《公共物品与私人社区-社会服务的市场供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7页。
    128朱静:“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解释”,《城市问题》,2011年第2期。
    129曹荣湘:《蒂布特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31黎熙元、陈福平:“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第41页.
    134李雪萍:《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
    140彭真:《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368页。
    141 Eugene Fama,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 P288-307
    14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0条第2款。
    143张维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什么?”,http://www.chinareform.net/2011/0221/24879.html
    144肖唐镖、邱新有:“选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心态与行为-对40个村委会选举情况的综合分析”,《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2年第1期,第30页。
    5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6董磊明等:“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37页。
    147 Richard A. Musgrave: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A Study of Public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59, pp18. Richard A. Musgrave: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A Study of Public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59, pp18.
    148 Royce Hanson; The Urban Future; New Policies and Issues. Journal of Housing. January/February 1987. pp18.
    149[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4页。
    0[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8版)》,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第233页。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01页。
    2综合治理研究所:“多中心治理理论”,http://www.bass.gov.cn/8429/8517/54232.asp
    153[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惠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都市警察服务的制度结构》,宋全喜、任睿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5页。
    154涂晓芳:“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
    155[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第3版,第79页。
    156[美]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158[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78页。
    159许尧、孙增武:“多中心治理: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度创新-以业主自治为例”,《唯实》,2010年第2期;波兰尼对此认为,“除非终极权威为无所不知的观察家操纵,并且所有的下属又都会乖乖地听命于上属的安排,否则,如果个人都只是血肉之躯,只掌握着有限的知识与技能,最高决策者便会负荷超量,力不从心,下级便会扭曲信息,取悦上级,而信息歪曲乃至信息丧失以及与此相关的绩效与期望的反差又会引发协调与指挥的失灵。
    160转引自“莉诺·奥斯特罗姆-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技中国”,你我的知识加油站,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36271,2011年3月。
    161[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1-12页
    162[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宋全喜、任睿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13页。
    163 Anthony, Young (1994).Management control in Nonprofu Organization,5th-ed, Richard D. Irwin, INC;47
    16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第3版
    165唐娟:《政府治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166此处的社区公共服务供应者主要是政府。
    167刘金山:“驻区单位与和谐社区建设”,《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年第11期。
    168[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32页。
    69[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特克:《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02页。
    170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www.worldbank.org,2011年3月。
    171杨明媛:“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72杨明媛:“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73杨明嫒:“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74根据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调查材料,村级建设资金中,国家出资占28.62%,国家和集体共同出资占25.62%,村集体出资占5.92%,以上三者合计占59.72%。全体村民个人出资占23.76%,而富裕大户、在外本村人、家族、教主和信徒等部分村民出资总计占16.52%。如果国家和集体共同出资按国家和集体各负担一半计算,在中国村级建设资金的来源中,国家、集团和个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42%,18.51%和40.28%,其中国家和个人是出资主体。中国县乡财政承担着确保县乡基层政权组织机构正常运转、强化县域范围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支持城镇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以及有选择、有重点地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县乡政府财力不足、运转困难的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175杨明媛:“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76罗向明、龙腾飞:“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四川日报》2011年11月27日。
    177苑坚:“德阳一道门服务群众千万事”,《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1月28日。
    178苑坚:“德阳一道门服务群众千万事”, 《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1月28日。
    179苑坚:“德阳一道门服务群众千万事”, 《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1月28日。
    180家和社区民主直选了118名议事代表,召开了居民小组、社区各级议事代表会议30余次,民主决议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50余个,共调节矛盾纠纷84件;引导就业521人。
    181罗向明、龙腾飞:“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四川日报》,2011年11月27日。
    182罗向明、龙腾飞:“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四川日报》,2011年11月27日。
    183[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韦森译审,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184转引自徐欣:“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诱致性制度变迁”,《期货口报》,2005年7月21日。
    185龙腾飞:“凝聚村民的力量之源”,《四川日报》,2010年6月11版。
    186王扬:《差序的法律-林权制度的历史实践》,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187[美]理查德.波斯纳:《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29页。
    188胡鞍钢,王绍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页。
    190顾培东:“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法律资源分享问题”,《中国法学》,2008年第3期,第141页。
    191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96-197页。
    192中国垃圾焚烧第一案:谁来举证因果关系?”,引自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 1021837193.html,2011年11月28日
    193[美]理查德.波斯纳:《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邓海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196温家宝:“2006年9月4日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06年9年7日
    197宋朝武:“论公益诉讼的十大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98孙笑侠:“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99 John Stuart Mill, On Liberty, reprinted in On Liberty and Other Essays, John Graye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166
    200 David L. Shapiro, "Courts, Legislatures, and Paternalism", Virginia:Virginia Law Review, Vol.74,1988, p.525
    201孙笑侠:“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02 Joel Feinberg: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p.23
    203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204“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害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5“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72页。
    206朱苏力:“知识的分类与法治”,《法制资讯》,2008年第2期。
    207[美]理查德.A.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雷洁琼: 《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胡鞍钢,王绍光: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朱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林毅夫等著: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顾培东: 《从经济改革到司法改革》,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郑杭生、李路路:《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年版。
    9胡书东: 《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盛洪主编: 《中国的过渡经济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蔡舫等:《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陈治: 《福利供给变迁中的经济法功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3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4樊勇明杜莉: 《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杨团: 《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6李雪萍: 《社区服务指南》,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
    17徐永祥: 《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8尹继佐;《2003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邓敏杰:《创新社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20唐娟:《政府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单飞跃: 《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22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人理论与实践创新》,北京人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樊丽明:《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4董克用等:《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6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陈家刚:《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28曹荣湘: 《蒂布特模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版。
    29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俞可平主编: 《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1单飞跃: 《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32陈乃新: 《经济法理性论纲-以剩余价值法权化为中心》,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33樊纲: 《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4徐显明: 《法理学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5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36杨团: 《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7朱柏铭: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8罗兴佐: 《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9张维迎: 《信息、信任与法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40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1顾培东: “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资源分享问题”, 《中国法学》,2008年第3期
    42高尚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上海证券报》,2008年2月25日。
    43罗豪才: “人民政协与软法之治”,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9年01期,第34页。
    44熊樟林:“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软法刍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5期,第12页。
    45曾垂兰:“产权分析的两种视角-科斯和马克思”, 《产权导刊》,2007年第8期,第29页。
    46刘和旺: “权力与可信承诺-诺思的国家与经济绩效理论评析”, 《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四期第22页。
    47际春: “危中有‘机’:反思、休整、从新的高度崛起”, 《经济法学评论·第九卷》,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48汪习根: “发展权法理探析”, 《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第14-22页。
    49郑秉文:“中国应避免增长性贫困”, 《上海证券报》,2007年04月09日,第B5版
    50樊纲:“公共选择与改革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春季卷
    51王晨: “公共财政投入占GDP比例依旧偏低,亟需补血”,财经网,2010年03月11日。
    52余芳东:“从国际对比看扩大我国居民消费基本路径”,《中国信息报》,2009年7月8日。
    53王晨: “公共财政投入占GDP比例依旧偏低,亟需补血”,财经网,2010年03月11日。54黄宗智:“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引自社会学视野网,发布时间2009年6月15日。
    56潘国旗;杨丹妮: “我国地方性公共产品偏好显示与传递机制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57刘小锋,周井娟:“国外学者对公共产品需求问题的研究动向”,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58赵宇 姜海臣:“基于农民视角的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情况-以山东省11个县(市)的32个行政村为例”, 《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05期。
    59蔡舫:“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0刘欣: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 《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6期。
    61李强:《中国非正规经济-技术流动的社会断裂》,《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第12页。
    62李克强:“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 《求是》,2011年第12期。
    63朱静: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解释”, 《城市问题》,2011年第2期。
    64黎熙元、陈福平:“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第41页。
    65肖唐镖、邱新有:“选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心态与行为-对40个村委会选举情况的综合分析”,《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2年第1期,第30页。
    66董磊明等: “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 《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37页。
    67刘金山: “驻区单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年第11期。
    68宋朝武: “论公益诉讼的十大基本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9孙笑侠: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70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71[美]曼瑟尔.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2[美]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3[美]林德布洛姆: 《政治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74[美]道格拉斯.诺思: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5[美]弗德雷.E.费尔德瓦里: 《公共物品与私人社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76[美]科斯等: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77[美]科斯: 《企业、市场和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78[德]马克斯.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79[美]A.L.科宾: 《科宾论合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80[美]R.A.波斯纳: 《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8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散化的公共治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事业单位改革研究课题组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82[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83[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4[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85[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6[美]昂格尔: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7[美]曼昆: 《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美]科斯: 《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9[英]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90[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 《经济学(第18版)》,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91[美]理查德.A.波斯纳: 《超越法律》,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2[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普通法》,冉吴,姚中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3[美]安东尼.唐斯: 《民主的经济理论》,姚洋、邢予青、赖平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94[关]弗雷德.E.弗尔德瓦里,郑秉文译: 《公共物品与私人社区-社会服务的市场供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1版。
    95[英]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96[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惠特克: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都市警察服务的制度结构》,宋全喜、任睿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9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 《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98[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韦森译审,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9[美]理查德.A.波斯纳:《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0[美]理查德.A.波斯纳:《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邓海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