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社会管理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而言,社会管理所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一味专注于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社会管理职能长期被遮蔽,一直得不到清晰明确的界定,政府没有发挥其应承担的职责和作用,这使得我国当前社会管理欠账较多,也造成了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如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就业形势严峻、医疗保障不健全、教育资源不平衡等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巩固现有的经济发展成果,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巨大挑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社会管理正式列入政府的四项职能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此论文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从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在政治学理论的领域逐步展开,探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思路与对策,论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我国新时期的战略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职能,是我国应对矛盾凸显期的迫切需要,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从社会管理的主体、范围、能力、体系四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申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给思路的转变和对策的提出提供了切入点和着力点。
     第三部分,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转变方向,原则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中心思想,方向是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的最终目标,只有坚持原则、找准方向,才能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终的落脚点不会背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部分,在充分发掘社会管理的战略意义,理清社会管理的原则和方向后,提出了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
More than30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the achievements which 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 however, long-term thinking of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guidance,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DP growth, the space of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commitment by government has been squeezing by the function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have long been obscured and lack of clear definition, which makes more default in this area, also resulted in social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o strengthen and innova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is to continue to seize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state the career objective need, is to safeguar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broadest masses of people,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to consolidate the party's ruling status to achieve the grand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tate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social management, in-depth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and the proposed specific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has been given to strengthen and innova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depth analysis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and innova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described the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 social management ar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is an urgent need for our response to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inherent requirements for consolidating the ruling position of our par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starting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the subject, scope, capabilities, system,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social management, emphasizing the urgency of why we need to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as support for the provide countermeasure.
     The third part, clearly strengthen social management should adhere to basic principles, emphasized the idea of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must be from one to a pluralistic,from the unit to the community, from the rule of man to the rule of law, from administrative to services, from static to dynamic.
     The fourth part, fully articulated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social management, clea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social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the source of governance,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and innova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引文
①胡锦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讲话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
    ②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5期。
    ③郑杭生:《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①俞可平:《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八大原因》[J].北京社会科学报,2007.6.16.
    ②颜晓峰、王军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干部学习读本》[J].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4.
    ①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
    ②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十部学习参考》,人民出版社,201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6.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①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邓小平文选》全三卷。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第七部分,2004.
    ①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2011.2.19
    ①向春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读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①温家宝总理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2.03.05.
    ①《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马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干部学习参考》,人民出版社,2011
    ①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2012.03.05.
    ①何增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10
    ①何增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10.
    ①万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02.
    ①温家宝,《十六届四中全会工作报告》,2004
    ①严晓峰、王军旗主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干部学习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04.
    ②周永康:《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求是》2010年第4期
    ①十二五规划,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六届六中全会,胡锦涛讲话。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苏)阿法纳西耶夫:《社会管理中的人》 [M](贾泽林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
    [5](苏)A.M.奥马罗夫:《社会管理》[M](王思斌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苏)波波夫,(苏)休休卡洛夫:《社会认识和社会管理》[M](赵承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7](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8](保)M·马尔科夫:《社会管理学》[M](俞仲文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窦玉沛:《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6]颜晓峰、王军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7]颜晓峰、王军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干部参考)》[M]北京:人民日报社出版社,2011年版。
    [8]颜晓峰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9]张克敏、贾俊等:《怎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10]丁元竹:《社会发展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1]万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12]何增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13]何增科:《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4]黄舜:《中国社会管理研究》[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版。
    [15]邓伟志、张钟汝等主编:《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6]高丙中、袁瑞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光明日报,2005-10-19(2)。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5-27(1)。
    [5]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N]求是,2010年第20期。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7]《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
    [8]周永康:《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求是》2010年第4期。
    [9]陈福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求是》2006年第15期。
    [10]龚维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11]丁元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开放导报》2010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