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社团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指标,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整合渠道。及至清末,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加速转型,新式社团发展迅猛,并对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对新式社团形成制度性规范,自清末以来,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团法制建设。以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为主题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希望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团法制的生成、体系、构成、内容和演变过程等作一较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当时社团管理的政策法规中,了解国家的政治民主性、社会开放性以及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再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法令规制下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社会力量的整合程度,社会组织的集体行动能力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作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估。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在“以党治国”思想的指导下,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通过种种手段加紧对社会的控制和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希冀通过把社会生活结构化和把人们的行为标准化来达到社会的秩序化。当然,国民政府加强对民众团体的改组与法制建设还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在国民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以后,确立了训政体制,国民党与民众的关系已经由大革命时期的动员体制转变为建设时期的控制体制。在这一背景下,国民党对社团重新进行了制度约束和建构,力图建立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领导下的社团体系,以巩固国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其中,通过制定相关社团政策和法令并加以实施,形成管控社团的法制框架,是南京国民政府力图控制社团、整合社会力量的重要途径。
     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的生成进程主要分为起步期、密集期、稳定期、应急期、衰退期等五个时期,在体系、构成和内容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建设。在体系上,整个中央社团法制从立法学的角度来看基本包括宪法及宪法性文件,刑法、民法及其关系法,社团基本法,社团单行法,行政法规和规章、条例等五个层次;社团法制则主要由社团共同法令、职业团体法制、自由职业团体法制和社会团体法制四大部分构成;社团法制的内容较为庞杂,但包括了社团的设立及解散,社团的组织运作,社团的经费来源,社团的违法惩戒等基本内容。整个社团法制呈现出生成过程曲折,处于官方严格主导之下,立法环境的常态与非常态交织,法令成果多却内容庞杂简单等特点。
     在进行社团法制建设的同时,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亦从社团管理主体层面不断强化社团法制的实施。一方面,社团法制作为国家控制社会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订并加以执行;另一方面,经过国民党党部和政府的激烈争夺,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党政合力”的社团管理体制。当然,在这一体制中,党部和政府对社团的具体监管方式和途径是有区别的。在国民党中央社会部改隶行政院之前,国民党党部掌控社团的领导权,这一领导权主要包括对社团的政治指导权,社团组织的选择权和许可权,社团负责人的派遣权,要求党员介入社团的日常活动,利用党团力量加强对社团的控制等;而政府方面则主要对社团行使监督之权责,其中包括登记备案权、监督权和业务指导权。相比于“政”对社团的监督和管理,“党”的渗透在总体上更有效、更根本,且途径更为复杂和隐秘。在国民党中央社会部改隶行政院之后,“党”对社团的管理职权逐渐向“政”发生让渡,国家对社团的监督和管理基本实现了行政化、专门化。国民党党部由原先的主导地位逐步退居辅助地位。
     对于社团自身的发展而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团法制对社团政治、经济和公益三大功能的规制作用十分明显。通过法令的调控,南京国民政府将各类社团纳入国家社团主义轨道,尤其是重要的社会群体和经济行业等都被组织成社团,接受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领导与监管,以利于进行社会政治动员,协助政府推行财经政令及经济统制,承担政府力所不及的公益事务等。从这一角度看,南京国民政府得以协调国家与社会之间以及社会各群体和行业之间的冲突,将组织化的社会群体能量引导到为国民党政府的“党国”目标服务之上。
     总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团法制有其进步意义,通过社团法制建设及其实施,国家的目标虽然基本实现,社团的诉求也得到部分满足,但是由于国家的目标与社团的诉求并不完全一致,社团法制存在诸多局限,制约了社团的发展,最终也阻碍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团法制的得与失,也能为我们今天的社团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In th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ional state of China, theassociations have been not only important political indicators, but also are important key channels tointegrate social force. Until the late Qing Dynasty (1616A.D.-1912A.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modern association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d a greatinfluence on modern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in China. In order to form systematicalnorms of new associations,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Northern Government and the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carried out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ssociations on varying degrees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under thesupervision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for three purposes. First, it is aimed at an in-depth studyon the generation, system, structure, contents and evolution of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under the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Second, based on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associationsmanagement at the time, we can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democracy, social openness, and nationalcapabilities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the country. Third, after researching the practicalsituation of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legal regulations, we can make an objective assessmentas much as possible on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social forces the ability of collective action of socialorganiz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at that time.
     After establishing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Rule by a Political Party",the government intensified soci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by various means toreconstruct the social order and social life in the hope of building the orderly society throughstructuralization of social lif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eople's behavior. Certainly, there was a profoundpolitical background behind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s strengthening the reconstruction and legalconstruction of civic groups. After the Kuomintang’s transforming from a revolutionary party to a rulingone and its establishing political tutelage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masswas transformed from the mobilization system in the Great Revolution period to the control system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n this context, the Kuomintang restrained regulation of associationsagain and reconstructed associations so as to establish an associational system under the rule of theKuomintang and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o consolidate the social basis of the Kuomintang as aruling party. It wa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o controlling associationsand integrating social strength that it made and implemented relevant policies and acts of association toform the legal framework of controlling associations.
     The generation proces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under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wa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that is, the initial period, the intensive period, the improvingperiod, the emergency response period and the decline perio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ntent of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was established relatively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Studies of Legislation, the entire central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basically included laws andregulations on five levels: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the criminal law, the civillaw and the relations law, the basic law of associations, the special regulations of associations,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mainlyconsisted of the common acts of associations, legal system of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legal system offreelance associations and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al groups. The cont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associations was relatively multifarious and disorderly, but included the establishment and dissolution ofassociations, th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communities, the funding sources of communities, thedisciplinary offense of associations etc. The entir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had such characteristicsas having a tortuous generation process, being guided strictly by the government, being intertwined inthe normal and abnormal environment of legislation, and making many achievements in decree buthaving multifarious, disorderly and simple content.
     When constru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the Kuomintang and Nanjing NationalGovernment also strengthen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in terms ofconsidering associations management as main body. On the one hand,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was built and implemented in a planned and orderly wa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overnment’scontrolling social regu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fierce battle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governmen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associations was established as the one of “the ruling party andgovernment working together”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t was no doubt that theruling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d its own specific ways and means of supervising associationsrespectively. Before the central Social Department of the Kuomintang was made under the ExecutiveCouncil, the headquarter of the Kuomintang grasped the leadership of associations, which included theright to guide associations in political aspect, the rights to choose and approve associations, the right tosend the right person in charge of associations, the right to ask party members to get involved in thedaily activities of associations, take advantage of the force of the party and the league to strengthen thecontrol of associations etc., while the government mainly supervised the associations, including theregistration record right, the authority to supervise, the right to guide their operation. Therefore,compared with the government’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associations, the party had a moreeffective and fundamental influence on associations in more complex and secret ways. After the centralSocial Department of the Kuomintang was made under the Executive Council, the party gradually gaveits rights of association management to the government so that the government made the supervisionand management of associations administrative and specialized. Therefore, party headquarters of theKuomintang was gradually relegated to supplementary position from the original dominant position.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ssociations, the legal system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hadobvious influence on restraining the politics, economy and public welfare of associations. By regulatingand controlling regulations,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made all kinds of associations involved innational corporatism. What’s more, it organized some important social groups and economic sectors intoassociations guided and supervised by the Kuomintang and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so as toachieve social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ssist the government to carry out financial decrees and economiccontrol, undertake the public services beyond the capacity of the government etc. From this point ofview,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managed to coordin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thesociety, between all social groups and industry, and guide the force of organized social groups to workfor the aim of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Kuomintang.
     In conclusion,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 hasits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The national goals were achieved and the demands of associations werepartly satisfied by having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associations. But thenational goals were not completely in accord with the demands of associations. As a result, the existenceof the legal systems of associations was greatly limited,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associations, and in conseq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failed todevelop harmoniously. Throug the study of profit and loss of the associations’ legal system under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could be learned for the purpose of theassociations’ legal system in our cuontry today.
引文
①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论文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②吴玉章:《民间组织的法理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46页。
    ③黄晓勇主编:《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①目前已经出版的主要相关著作有: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2年版;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济——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魏文享:《中间组织——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朱英、魏文享主编:《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张允侯、殷叙彝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一至四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②王世刚主编:《中国社团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③中国社团研究会主编:《中国社团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
    ④朱英:《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⑤方美玲:《中华民国社团的基本特征》,《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①丘秀华:《近代中国社团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演变》,《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②蔡勤禹:《民国慈善团体述论》,《档案与史学》2004年第2期。
    ③贺跃夫:《晚清广州的社团及其近代变迁》,《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王静:《清末民初女子社团兴起的历史背景》,《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④章绍嗣主编:《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范宝俊主编:《中国社会团体大辞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⑤[日]长野朗:《中国社会组织》(朱家清译),光明印书局1930年版。
    ⑥[日]今堀诚二:《中国封建社会の機構》,日本学術振興会1955年版。
    ⑦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
    ⑧张玉法、李荣泰主编:《中华民国人民团体调查录(民国元年至八十四年)》,台北国史馆1999年版。
    ⑨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2年版。
    ③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现代性刍议》,《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陆兴龙:《近代上海社团组织及其社会功能的变化》,《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艾萍:《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近代社团组织》,载《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3期;徐秀丽:《中国传统社会的社团及其与现代社团的区别》,《文史哲》2009年第2期。
    ④王云骏:《民国时期城市市民参政意识刍议——以南京城市社团组织(1927-1937年)为个案》,《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⑤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⑥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版。
    ⑦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⑧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性(1895-19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⑨王笛:《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⑩秦晖:《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①陶鹤山:《市民群体与制度创新——对中国现代化主体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梁波:《市民社会团体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②Xiaoqun Xu, Chinese Professionals and the Republic and State:The Rise of ProfessionalAssociations in Shanghai,1912~1937,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l.
    ③[日]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④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⑤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⑥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济——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①孙广勇:《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②李明、汤可可:《社会结构变迁视野下的苏州市民公社考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③张剑:《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范铁权:《近代中国科学社团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④Robert Keith Schoppa,Chinese Elite and Palitical Change: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By Cambridge,Mass and London: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⑤William T.Rowe,Hankou:Commerce and Society in a Chinese City,1796—1889,By Stanford UniversityPress,1984.
    ⑥[美]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宋钻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⑦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
    ⑧魏文享:《中间组织——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⑨高鹏程:《红卍字会及其社会救助事业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①王仲:《强势国家与民间社团之命运——以民国苏州商会为例(1927-1937)》,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②魏文享:《规范、制约与授权——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对同业公会的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③蔡勤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工商业团体的管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窦竹君、胡延广:《民国晚期工商团体的法律规制与行政控制-以津冀为中心的考察》,《河北法学》2005年第12期。
    ④申晓勇:《<结社集会律>与晚清社会》,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⑤王红梅:《中国近代商会法律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⑥高旭晨:《中国商会法律制度的创立》和《清末有关基督教社团管理的法律形式简述》,见吴玉章主编:《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239页。
    ⑦张恒忠:《上海总商会研究》,台湾北知书房1996年版。
    ⑧衡芳珍:《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立法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⑨陈志波:《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研究(1927-1937)》,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⑩徐秀丽:《民国时期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见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①王勤:《清末以来中国农民组织的立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②宫炳成:《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政策与民众运动控制(1927-1937)》,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③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10月。
    ④张志东:《国家社团主义视野下的制度选择:1928-1931年的国民党政府、商会与商民协会——天津的个案研究》,“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上海,2002年。
    ⑤胡悦晗:《法团主义下的武汉工会(1945-1949)》,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⑥Joseph Fewsmish,Party,State,and Local Elites in Republican China: Merchant Organizations andPolitics in Shang hai,1890-1930,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5.
    ⑦[日]小滨正子:《南京政府=権威主義的のーボぅテズム体制論についての覚書》,《す茶の水史学》第31号,1988.
    ①纪亚光:《论国民政府时期的社团管制》,《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2002年,第393~409页。
    ②杨焕鹏:《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对人民团体的管制——以浙江省为中心》,《东方论坛》2004年第5期。
    ③徐秀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国家与民间组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④田湘波、叶利军:《中国国民党与民众团体关系之研究1927~1937》,《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⑤David Strand,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1920s,By Berkeley: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89.
    ⑥宋美云:《中国近代经济社会中的中介组织——天津商会(1912-1927)》,《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近代商会的中介性》,《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近代天津商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⑦魏文享:《中间组织——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⑧郑成林:《从双向桥梁到多边网络——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业(1918-1936)》,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⑨冯剑辉:《近代徽商地缘网络研究——以上海同乡组织为例》,《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⑩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与国内其他商会网络机制的建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洪振强:《清末民初(1902~1927)商会网络结构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应莉雅:《近代商会研究的新视角:商会网络运行机制——以清末民初的天津商会网络为个案》,《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徐鼎新:《近代上海商会的多元网络结构与功能定位》,见“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2000年。
    ①[日]斯波義信:《都市公共事业の管理团体:中国》,《比较都市研究》,1995年第14卷第1号。
    ③南京临时政府公报局:《临时政府公报》,1912年2月10日,第12号,“附录”,第3页。见罗家伦主编:《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影印本),第A19.1册,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8年版,第241页。
    ①《中华民国民法》,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21~323页。
    ②王云五等主编:《社会科学大辞典》,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75页。
    ③《民众团体系统说明书》,《中央日报》,1928年7月17日,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印:《中央日报》(影印本),第3册,1994年版,第205页。
    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⑤《人民团体之组织与分类》,见陕西省社会处编印:《陕西社会月刊》1942年第1期,第12~14页。
    ①国民政府社会部编:《人民团体会员训练教材》,国民政府社会部1944年版,第8页。
    ②国民政府内政部公报处编印:《内政公报》,国华印书馆1932年9月23日版,第5卷第39期,第24页。
    ③乔志强:《中国近代绘画社团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④程继隆主编:《社会学大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版,第475页。
    ⑤范宝俊:《中国社会团体大辞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5~56页。
    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号,1998年6月14日。见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编:《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法规选编》,华龄出版社2010年版,第99页。
    ①陕西省社会处编印:《陕西社会月刊》,1942年第1期,第14~15页。
    ②《社会团体组织要纲》,见(汪伪)《国民政府公报》,(汪伪)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1943年9月8日第534期。
    ①《浙江省民政厅解释救济院基委会章程所规定之法团与公团的区别》,见浙江省民政厅编纂室编:《浙江民政月刊》,党立印刷局1929年10月20日第23期,第230页。
    ②司法院秘书处编:《司法院公报》,第75号,1933年6月17日,第3~4页。
    ③司法院秘书处编:《司法院公报》,第127号,1934年6月16日,第2页。
    ④[美]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①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①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1-5辑各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997年版。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全4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影印版。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立法院议事录》第1-4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影印本。
    ⑤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内部刊印,出版地及出版时间不详。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行政院经济会议国家总动员会议会议录》(共17分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全国经济委员会会议录》(共1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⑧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社会团体法规汇编》,1940年版。
    ⑩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版。
    11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1940年版。
    12中国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下册合辑),1935年版。
    13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共100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
    ①[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②范宝俊:《结社立法与社团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陈金罗:《社团立法与社团管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吴忠泽等主编:《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徐永光主编:“第三部门研究丛书”,杭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包括《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苏力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生命的历程——重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捐款是怎么花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基金会发展研究委员会编:《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侯小伏:《打开另一扇门:中国社团组织的现状与发展》,群众出版社2003年版;金晓晨:《商会与行业协会法律制度研究》,气象出版社2003年版;吴玉章主编:《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王名等:《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蔡拓:《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王建芹等:《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吴玉章:《民间组织的法理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郭剑平:《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①张仁善:《法律社会史的视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②付海晏:《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①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代序”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②张雪影:《中国社团之史的考察》,《文化建设月刊》,1937年第3卷第5期,第100~116页。
    ③分别参见(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刊本;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五,“列传”第五十五,《宇文融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标点本),第10册,第3220页。
    ③参见刘俊文:《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78页。
    ④(宋)李熹编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二,“宋太祖开宝四年十一月”条,中华书局2004年版(点校本)。
    ⑤郭成伟点校:《大元通制条格》卷十六,“农桑”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⑥怀效锋点校:《大明律》卷十一,“禁止师巫邪术”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
    ①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88页。
    ②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卷十七,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③严复译:《天演论》,“导言十三”案语。
    ④梁启超:《康有为等人传记》,见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页。
    ⑤梁启超:《说群序》,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页。
    ⑥王先谦:《群论》,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第69辑,第681册,《虚受堂文集》,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66年版,第63~65页。
    ⑦闵杰:《戊戌学会考》,《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75页。
    ①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卷,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601页。
    ②[法]魏丕信:《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徐建青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③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88页。
    ①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卷,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122~5123页。
    ②马勇:《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1895—1900》,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页。
    ③梁启超:《变法通义·说群序》,见《饮冰室合集》(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页。
    ④方平:《清末民间社团的发展空间极其限度:以上海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第64页。
    ①《上海指南》卷四,“公益团体·会馆公所”,商务印书馆1909年版。
    ②(清)《德宗实录》第七册,卷四九五,(见《清实录》第58册),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536页。
    ③袁世凯等:《会保熟悉中西律例人员沈家本等听候简用摺》和《会保熟悉中律人员沈曾植恳恩破格擢用片》,见天津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74~477页。
    ④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卷,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918页。
    ⑤《时事要闻》,(天津)《大公报》1902年7月9日。
    ①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卷,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122~5123页。
    ②王红梅:《中国近代商会法律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第13~14页。
    ③《商部订定商会章程附则六条》,《东方杂志》1906年第3卷第6期,第53~54页。
    ④朱英:《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5期,第78页。
    ⑤高旭晨:《中国商会法律制度的创立》,见吴玉章主编《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页。
    ⑥《中国教育会章程》,《选报》1902年7月5日。
    ①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76页。
    ②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56页。
    ③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74页。
    ④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79页。
    ①杨家骆主编:《戊戌变法文献汇编》第二册,台北鼎文书局印行1973年版,第143~144页。
    ②蔡尚思,方行主编:《谭嗣同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4年版,第437页。
    ③张怡祖编:《张季子九录实业录》(三),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第1090页。
    ④《大清德宗景(光绪)皇帝实录》(六),卷四二三,台湾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1964年版,第3856页。
    ⑤汪海清:《清末直隶农务总会与农业改良述论》,《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8期,第143页。
    ⑥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七八,实业考一,台湾新兴书店1965年版,第11247页。
    ⑦《宣统三年中国年鉴》,第242~243页,此转引自朱英:《辛亥革命前的农会》,《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第20页。
    ⑧李永芳:《清末农会述论》,《清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6~7页。
    ①“谕旨”,见《东方杂志》1907年第4卷第12期,第19页。
    ②《中国未立宪以前当以法律编教国民论》,《东方杂志》1905年第2卷第11期,第221~222页。
    ③《宪政编查馆等为拟订结社集会律事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民政部全宗,转引自李守郡编选:《清末结社集会档案》,《历史档案》2012年第1期,第36页。
    ④《结社集会律》,《东方杂志》1908年第4期,第233~234页。
    ⑤酉阳:《论结社集会律》,《申报》1908年3月25日,第2版。
    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9页。
    ①驻台美军顾问团史政处编:《中国现代军事史主要战役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31~85页。
    ②参见李露:《中国近代教育立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①吴雁南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导论”,第2页。
    ②李大钊:《<晨钟>之使命》,《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8页。
    ③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①陈志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第95页。
    ②[日]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③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第189~203页。
    ④[以]S.N.艾森斯塔特:《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⑤[美]尼尔·斯梅尔瑟:《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
    ①[日]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页。
    ②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3页。
    ①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312页。
    ②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1页。
    ③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2页。
    ④《治安警察法》,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民国法令大全》,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485~486页。
    ⑤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8~599页。
    ①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32~633页。
    ②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1~612页。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新法令》第7册,上海自由社1912版,第2页。
    ④《时报》1912年7月3日。
    ⑤《袁大总统劝告政团学会不许干涉立法行政令》,(北洋)《政府公报》1912年5月13日,第13号。
    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新法令》第20册,上海自由社1912版,第33~35页。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新法令》第25册,上海自由社1912版,第46页。
    ②陆纯编:《袁大总统书牍汇编》,见沈云龙主编:《袁世凯史料汇刊续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6年影印本,第96~97页。
    ③陆纯编:《袁大总统书牍汇编》,见沈云龙主编:《袁世凯史料汇刊续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6年影印本,第99页。
    ④《中华民国法令大全》,“内务类”,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542页。
    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新法令》第25册,上海自由社1912年版,第52页。
    ⑥善哉(丁世峄):《民国一年来之政党》,《国是》1913年5月第1期,第8页。
    ⑦陈独秀:《联省自治与中国现象》,《向导》1922年9月第1期。
    ①《结社集会律》,《东方杂志》1908年第5卷第4期,第233~234页。
    ①申晓勇:《结社集会律与晚清社会》,华中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第61页。
    ②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04页。
    ③闵杰:《戊戌学会考》,《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73页。
    ④李文海:《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学会组织》,见胡绳武主编《戊戌维新运动史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7页。
    ①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74页。
    ②中国社团研究会编:《中国社团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页。
    ③郭建民、尹小满主编:《中国政党·中国社团概论》,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④《论商会倚赖政府之流弊》,《警钟日报》1904年6月2日。
    ⑤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2页。
    ⑥《拟定新律近闻》,《申报》1908年2月6日,第4版。
    ①《论结社集会律为立宪国唯一之保障》,《申报》1910年12月2日,第2版。
    ②《资政院议员陈请修改结社集会律提议案》,《申报》1910年12月26日,第26版。
    ③《宪政编查馆奏定结社集会律》,《政治官报》1908年3月25日,第135号。
    ①羡萌:《民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兼论近代社会团体与政府的关系》,《兰台世界》,2011年1月(上),第15~16页。
    ②丘秀华:《近代中国社团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演变》,《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73~75页。
    ①乔克裕主编:《法理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55页。
    ②周旺生主编:《立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页。
    ③孙中山:《在上海国民党茶话会的演说》,见《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页。
    ④孙中山:《在神户国民党交通部欢迎会的演说》,见《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3页。
    ①孙中山:《在广州国民党党务会议的讲话》,见《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68页。
    ②《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61页。
    ③《中华民国训政纲领》,《中央日报》1928年10月4日。
    ④海巫亚公编:《国民政府现行法规大全》第1册,中央印书店1927版,第1页。
    ⑤罗志渊:《近代中国法制演变研究》,台北正中书局印行1966年版,第422页。
    ⑥胡汉民:《训政大纲提案说明书》,见孔庆泰编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88页。
    ⑦胡汉民:《二年来立法工作之回顾》,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革命文献》,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影印版,第593~598页。
    ①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第二编(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94~95页。
    ②胡汉民:《党外无政,政外无党》,《大公报》1928年9月21日。
    ③胡汉民:《三民主义之立法精义与立法方针》,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22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影印版,第387页。
    ④分见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17~18页、第27页、第41页。
    ⑤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8辑,民智书局1933年版,第11~12页。
    ⑥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9页。
    ⑦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3页。
    ①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2003年版,第103页。
    ②(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2月2日。
    ③(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6月2日。
    ④(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10月16日。
    ①(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5月14日。
    ②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2003年版,第104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四辑第一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66~492页。
    ④(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2月16日。
    ⑤《民国日报》,1928年6月9日。
    ⑥《民国日报》,1928年7月21日。
    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⑧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页。
    ①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28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287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3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
    ⑤周开庆编著:《总裁思想体系研究》,见《大中至正——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专集之七》,台北正中书局1986年版,第225页。
    ⑥徐秀丽:《民国时期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见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页。
    ①中国社团研究会编:《中国社团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第489页。
    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全国人民团体统计》,1935年6月版,第3~4页。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全国人民团体统计》,1935年6月版,第2页。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全国人民团体统计》,1935年6月版,第2页。
    ⑤乔启明、姚颙:《安徽宿县原有乡村组织之概况》(1934年),见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⑥《为发起废止内战大同盟事与全国商会联合会等会衔通电》,上海市商会商业月报社编印:《商业月报》,1932年6月第12卷第6期。
    ⑦《各团体发布文电须负责人署名》,《申报》1932年8月2日,第8版。
    ①龚光朗:《发展产业与完成革命》,《安徽建设月刊》1930年10月第22号,第70页。
    ②孙中山:《建国大纲》,新民印书馆1924年版,第2页。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政时期经济建实施纲要》,《国闻周报》,1928年第6卷第12期,第2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⑤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76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10月影印再版,第71~72页。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第57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71页。
    ⑦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①《工会法》(1931年12月12日修正),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2辑,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150页。
    ②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序”第2页。
    ③殷体扬讲,王中允记:《都市繁荣与职业团体》,见殷体扬总编:《市政评论》(半月刊),第3卷第16期,1935年8月16日出版,第1~4页。
    ①(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2月2日。
    ①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21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10月影印再版,第1696~1697页。
    ②(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10月4日。
    ①《国民政府任命立法委员令》,见郭卫总编:《法令周刊》,上海法学编译社1930年12月24日第26期,第1~2页。
    ②《立法程序法》(1928年3月24日),见《最高法院公报》(创刊号),1928年6月1日出版,第69~70页。
    ③《立法程序纲领》(1932年6月23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1932年7月14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8次常务会议修正公布),见郭卫总编:《法令周刊》,上海法学编译社出版1932年9月28日第117期,第1页。
    ①《全国人民团体总视察办法》(1936年1月30日),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36年4月21日第475期,第1~2页。
    ①《已废止之社会法规目录》,江苏社会月刊社编:《江苏社会月刊》1947年第2卷第1期,第23~25页。
    ①《收复地区人民团体总登记办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版,第4~5页。
    ①《收复地区人民团体调整办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91页。
    ②《收复地区铁路工会整理办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3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26页。
    ③《复员期间管理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暂行办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3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79页。
    ④《兵役协会组织规程》,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83~84页。
    ①卓泽渊:《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②谢振民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7~328页。
    ①《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见刘东岩编:《中国历次约法宪法草案汇纂》,环球书局1944年版,第48页。
    ②《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草案》,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东南印刷公司1936年第81期。
    ③谢振民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290页。
    ④宪政实施协进会编:《五五宪草及有关法规汇编》,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年版,第2~3页。
    ①《中华民国刑法》,见国民政府法制局编:《增订国民政府现行法规》,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第582页。
    ②《暂行反革命治罪法》,见刘燡元,曾少俊编:《民国法规集刊》第1集,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412~414页。
    ③谢振民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60~961页。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篆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76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影印再版,第5036~5037页。
    ①[美]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②《中华民国民法》,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21~323页。
    ③中华民国法律汇编审订委员会编:《中华民国法律汇编》,中央印书馆1935年版,第1~5页。
    ④中华民国法律汇编审订委员会编:《中华民国法律汇编》,中央印书馆1935年版,第8页。
    ①《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页。
    ②《修正民众团体组织方案》,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9页。
    ①《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版,第1~4页。
    ②《监督慈善团体法》,见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第1辑,1942年9月版,第80~82页。
    ③《商会法》,见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附录”第79~88页。
    ④《工商同业公会法》,见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附录”第88~91页。
    ⑤《工会法》(1931年12月12日修正),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2辑,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150~154页。
    ⑥《农会法》,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481页。
    ①《教育会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版,第311~318页。
    ②《社会团体组织程序》,见交通部公报处编:《交通公报》,锡成驻京印刷公司1930年版,第43~44页。
    ③《文化团体组织大纲》,见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27~28页。
    ①《妇女团体组织大纲》,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42~1343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0页。
    ①《确定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际及方略案》,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印行:《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5月第10期,第30~32页。
    ①《人民团体之组织与分类》,见陕西省社会处编印:《陕西社会月刊》,1942年第1期,第12~14页。
    ①《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②《商会法》和《工商同业公会法》,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4~806页。
    ③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04页。
    ④朱英、魏文享主编:《近代中国自有职业者群体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⑤YaSh Ghai,The Palitical Economy of Law,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P.654~655.
    ⑥尹倩:《中国近代自由职业群体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第110页。
    ⑦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上册),台北国史馆1998年编印,第623页。
    ①《指示自由职业团体组织办法令》(1931年3月7日),见:郭卫总编:《法令周刊》,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3月25日出版,第38期,第1~2页。
    ②《人民团体之组织与分类》,见陕西省社会处编印:《陕西社会月刊》1942年第1期,第12页。
    ③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东南印刷公司1929年第6期,第26页。
    ④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东南印刷公司1929年第7期,第24页。
    ⑤《规表自由职业团体图记令》,见郭卫总编:《法令周刊》,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5月27日出版,第41期,第2~3页。
    ①《自由职业团体图记刊用章程》(1931年8月1日),见行政院秘书处印行:《行政院公报》,1931年8月19日第280期,第2页。
    ①《卜相从业人员训练办法》,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民众运动法规方案第7辑),1940年4月版,第159~160页。
    ②《律师公会章程订立办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219~227页。
    ③《规定全国性自由职业团体之组织》,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影印丛书之中央党务公报》第10册,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
    ④[美]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27~1937)》,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⑤陕西省社会处编印:《陕西社会月刊》1942年第1期,第14页。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奉转饬将前社会团体图记刊制章程予以废止仰知照的代电》,宗卷号:L021-001-0010-0046。
    ①吴忠泽、陈金罗主编:《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团出版社1996版,第42页。
    ②周志忍、陈庆云主编:《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74页。
    ③徐恭典:《法人观念之变迁及其立法之趋势》,见谢冠生、关吉符编:《中华法学杂志》,1931年2月1日第2卷第2期,第25页。
    ①《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②《农民协会章程》,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3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83页。
    ③《工会条例》,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3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300页。
    ④见《中央日报》1928年7月12日和7月17日。
    ⑤见《中央日报》1928年7月28日。
    ⑥《社会团体组织程序》,见交通部公报处编:《交通公报》,锡成驻京印刷公司1930年版,第43~44页。
    ⑦《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0年7月17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1336页。
    ①《农会法》(1930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施行),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11~119页。
    ②《农会法施行法》,见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20页。
    ③《工会法》(1929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公布,同年11月1日施行),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785页。
    ④《工会法》(1937年6月13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63页。
    ⑤《自由职业团体组织办法案》,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民众运动法规方案第7辑),1940年4月版,第84~85页。
    ①《监督慈善团体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②《文化团体组织大纲》,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民众运动法规方案第7辑),1940年4月版,第4页。
    ③《妇女团体组织大纲施行细则》,见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20页。
    ④《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2页。
    ⑤《农会法》(1943年6月14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13页。
    ⑥《工会法》(1943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44页。
    ⑦《医药职业团体组织暂行要点》(1942年11月12日社会部颁布),见社会部组织训练司编印:《自由职业、普通团体及教育会法规汇编》,出版信息不详,第72页。
    ①《中医公会组织规则》(1941年5月9日行政院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①《非常时期党政机关督导人民团体办法》(1940年8月22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76页。
    ②中华民国法律汇编审订委员会编:《中华民国法律汇编》,中央印书店1935版,第4页。
    ③《商会法》(1930年3月3日国民政府修正颁布施行),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7页。
    ①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第59~61页。
    ②《工会法》(1932年9月27日国民政府修正颁布),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787页。
    ③《农会法》(1930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施行),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18页。
    ④《监督慈善团体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⑤《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4页。
    ⑥《农会法》(1943年6月14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19~20页。
    ①《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29年6月17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通过),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②《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0年7月17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1336页。
    ③《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3年6月15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修正通过),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4页。
    ④《农会法》(1930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施行),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14~115页。
    ⑤《省党部特别市党部及县市党部指导农会组织办法》(1931年2月5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6次常务会议通过),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6页。
    ⑥《农会法》(1937年2月11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5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85页。
    ①《商会法》(1930年3月3日国民政府修正颁布施行),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6页。
    ②《函湖南省执行委员会为关于长沙市党部请示商人团体代表吸食鸦片有无当选资格一案函达查照转饬遵办由》,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2月25日第1期,第74页。
    ③《修正商会法》(1938年1月13日国民政府颁布),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105~106页。
    ④《文化团体组织大纲》(1930年1月13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67次常务会议通过),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43页。
    ①《监督慈善团体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6~217页。
    ②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经费问题简析(1912-1937)》,《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第113页。
    ③《教育会条例》(1928年2月14日大学院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28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60~61页。
    ④《教育会法》(1931年1月27日国民政府公布),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民众运动法规方案第7辑),1940年4月版,第12~13页。
    ⑤徐家良编著:《社会团体导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第134页。
    ①苏州市档案馆编:《苏州丝绸档案汇编》(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192页。
    ②《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3年6月15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修正通过),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5页。
    ③《中国佛教会章程》,见《民国法规集刊》第8集,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48页。
    ④《商会法》(1930年3月3日国民政府修正颁布施行),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6页。
    ⑤《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3年6月15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修正通过),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5页。
    ①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1945年1月版,第16页。
    ②《函实业部为关于工商同业公会应否设置监察委员一案函复查照由》,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2月25日第1期,第76页。
    ③《中国佛教会章程》,见《民国法规集刊》第8集,民智书局1929年版,第49页。
    ①《社会团体组织章程——XX县(市)XX会章程准则》(公布时间不详),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308页。
    ②《各省县市镇兵役协会组织通则》(1943年5月5日社会、军政两部修正公布),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303页。
    ③苏州市档案馆编:《苏州丝绸档案汇编》(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
    ④《农会法》(1930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施行),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14~115页。
    ①《工会法》(1932年9月27日国民政府修正颁布),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787页。
    ②《医师会规则》(1929年10月25日行政院核准),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民众运动法规方案第7辑),1940年4月版,第89页。
    ③《中华民国律师协会会章》(1929年7月12日司法行政部令),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民众运动法规方案第7辑),1940年4月版,第121页。
    ④上海保险业同业公会编:《上海保险业同业公会报告册》,1936年印行,第10页。
    ⑤《人民团体职员选举通则》(1931年2月7日国民政府令行),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102~104页。
    ①《农会法》(1930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施行),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14~115页。
    ②《应山县商会纠纷拟订圈选制于法无据应依人民团体整理办法整理》,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7月25日第6期,第37页。
    ③《人民团体职员选举通则》(1942年6月13日社会部修正公布),见社会部组织训练司编印:《自由职业、普通团体及教育会法规汇编》,出版信息不详,第93页。
    ④《人民团体职员通讯选举规则》(1944年6月17日社会部公布),见社会部组织训练司编印:《自由职业、普通团体及教育会法规汇编》,出版信息不详,第95页。
    ⑤《工会法》(1947年6月13日国民政府修正颁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65、68、69页。
    ⑥《律师法》(1941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1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11月25日第10期,第19页。
    ②《教育会规程》(1912年9月8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27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48页。
    ③《商会法》(1914年9月13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25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86页。
    ④《农民协会组织条例》(1928年7月26日),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版,第473~474页。
    ①《<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经过>摘要》(1931年12月22~29日召开),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37页。
    ②《修正指导民众运动方案(秘密)》(1933年2月2日),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6页。
    ③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1945年1月版,第13~14页。
    ④《关于民众运动之决议案》(1945年5月17日),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928页。
    ①《工会法》(1947年6月13日修正公布)、《工业会法》(1947年10月27日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70~71、73页。
    ②《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0年7月17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6页。
    ③《民法总则》(1929年5月23日国民政府通过),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6页。
    ①《农会法》(1937年2月11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5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87页。
    ②《渔会法》(1929年1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1930年7月1日施行,1932年8月5日修正),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2辑,民智书局1930年,第182页。
    ③《工会法》(1947年6月13日修正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66~67页。
    ④苏州市档案馆编:《苏州丝绸档案汇编》(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
    ⑤《不加入同业公会及不缴纳会费之公司行号制裁办法》,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8月25日第7期,第28页。
    ⑥《律师公会章程订立办法》(1944年11月修正),见社会部组织训练司编印:《自由职业、普通团体及教育会法规汇编》,出版信息不详,第13页。
    ⑦《新闻记者法》(1943年2月15日国民政府公布,同年9月27日修正),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330页。
    ①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编:《上海市卷烟工业同业公会卅五年报工作总报告》,1946年印行。
    ②《拟定调整会费办法三项》,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宗卷号:S233-2-42,1947年8月,第2页。
    ③《订定调整会费补充办法四项》,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宗卷号:S233-2-42,1948年6月,第5页。
    ④《各级党部经费支配办法》,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4~1335页。
    ①《修正人民团体经费补助办法(秘密)》(1933年2月9日),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50~51页。
    ①《社会部直属特种社团经费补助暂行办法》(1941年3月19日社会部部令施行),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28页。
    ②《社会部奖助人民团体暂行办法》(1941年6月25日社会部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26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全国经济委员会会议录》第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259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全国经济委员会会议录》第2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4~165页。
    ②《禁止民众团体抽捐提议案》,见湖南省民政厅编印:《现行行政法规汇编》,1936年7月印行,第124~125页。
    ③《行政院查禁人民团体抽捐令》,见湖南省民政厅编印:《现行行政法规汇编》,1936年7月印行,第124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为据木商公会呈报抽取会费办法请核示一案转请核示》,1941年2月,宗卷号:11-2-417。
    ①社会部编印:《工商团体法规释例汇编》(人民团体重要法规释例之四),1946年3月印行,第63页。
    ②《为禁止团体私自募捐由》,见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处编印:《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8月第13期,第159页。
    ③《令禁社团向各级党务工作人员募捐》,见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东省政府公报》,第115-156期合刊,1931年6月20日出版,第55~56页。
    ④《农会法》(1943年6月14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19页。
    ①[日]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0~95页。
    ②《社会团体组织章程——XX县(市)XX会章程准则》(公布时间不详),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309页。
    ③上海市档案馆馆藏上海市丝绸业同业公会档案:《上海市绸缎业同业公会各组财产录》,1931年,第39~48页。
    ④见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4、161页。
    ⑤袁曙宏、苏西刚:《论社团罚》,《法学研究》2003年第5期,第61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社会部档案,宗卷号:11-4995-5003。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关于查禁帮会组织或类似帮会的社会团体组织之代电》,宗卷号:L004-002-0531-0060。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转发各级社会行政机关对于各级社会团体的工作要点的代电》,宗卷号:L004-002-0537-0020。
    ④袁曙宏:《行政处罚的创设、实施和救济》(修订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①《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②《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0年7月17日修正),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页。
    ③《工会法》(1931年12月12日修正),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2辑,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152页。
    ④《监督慈善团体法》(1929年6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见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第1辑,1942年9月版,第80~82页。
    ⑤《铜山各业同业公会擅自组织案办理情形》,见江苏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江苏省政府公报》,1930年9月25日第552期,第24页。
    ⑥《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4页。
    ⑦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1页。
    ⑧《律师公会章程订立办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第227页。
    ①《修正商会法施行细则》(1930年7月5日工商部修正公布),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6页。
    ②《新闻记者法》(1943年2月15日国民政府公布,同年9月27日修正),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331页。
    ③《工会法》(1931年12月12日修正),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2辑,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152~154页。
    ④陈志波:《清末民国社团立法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第87页。
    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民国法令大全》,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485~486页。
    ①《治安警察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14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7~10页。
    ①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26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①《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0年7月17日修正),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1336页。
    ②参见[美]孔飞力:《公民社会与体制的发展》,《近代中国研究通讯》(台北)第13期,1992年3月。
    ③《市政会议记录》,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宗卷号:1-1-189。此转引自王云骏:《民国时期城市市民参政意识刍议——以南京城市社团组织(1927—1937年)为个案》,《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第109页。
    ④《文化团体组织大纲》,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26~728页。
    ①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②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2页。
    ①参见张静:《法团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7页。
    ①[美]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②《国民政府公报》1927年8月1日第10号,第36~37页。
    ③《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①《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学术团体办法》,《申报》1929年12月4日,第10版。
    ②《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1336页。
    ③《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见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革命文献》,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影印再版,第5036~5037页。
    ①[美]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99~100页。
    ②狂歌:《停止民众运动》,《泰东月刊》,1928年第1卷第7期,第96页。
    ③(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2月16日。
    ④(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6月9日。
    ①《各级民众团体整理委员会组织条例》,《广东党务周报》1928年7月25日第2期,第35页。
    ②《民众团体会员总登记规则》,《福建省政府公报》1928年11月19日第68期,第20页。
    ③《民国日报》1928年7月21日。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⑤《中央日报》第2册,1928年6月29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697页。
    ⑥《时报》1928年8月26日,第6版。
    ⑦《中央日报》第4册,1928年9月2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256页。
    ⑧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397页。
    ⑨Parks M.Coblejr,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rintent,1927-1937,By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P.26.
    ①《修正民众团体登记条例》,《广东党务周报》1928年9月第11期,第29页。
    ②《南京市民众团体整理办法大纲》,见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编印:《南京市政府公报》1933年1月31日第124期,第9~10页。
    ③《评国民党二中全会》(1946年3月19日),见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4册(1931~193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2~235页。
    ④《对于民众团体暂行处理办法四项》,见郭卫总编:《法令周刊》,上海法学编译社1933年2月1日第135期,第7页。
    ⑤《中央常会通过人民团体指导办法》,见谢冠生、关吉符编:《中华法学杂志》1934年第5卷第4期,第95页。
    ①《人民团体指导办法》,见安徽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安徽省政府公报》,1934年6月16日第486期,第1页。
    ②《人民团体整理办法》,见湖南省民政厅编印:《现行行政法规汇编》,洞庭印务馆1936年7月印行,第125~126页。
    ③《全国人民团体总视察办法》(1936年1月30日),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36年4月21日第475期,第1~2页。
    ④《全国人民团体总视察办法施行细则》(1936年2月5日)和《各省市党部暨铁路海员特别党部协助全国人民团体总视察办法》(1936年3月25日),分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4月第3期,第4~8、8~10页。
    ⑤《解释处理民间原有会社办法三点函复饬属妥慎办理》,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10月第8、9期合刊,第15页。
    ⑥张玉法、李荣泰编:《中华民国人民团体调查录:民国元年至八十四年》,台北国史馆1999年版。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全国人民团体统计》,1935年6月版,第4页。
    ①《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38年4月1日),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468~469页。
    ②《抗战建国纲领》,《东方杂志》,1938年第35卷第4期,第58页。
    ③《拥护抗战建国宣言》,《民力》,1938年第1~21期(合订本),第126页。
    ④《防制异党活动办法(秘密)》(1939年4月),见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4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06~609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社会部档案,宗卷号:11-1020。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家总动员法实施纲要》(1942年3月29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档案,宗卷号:181-19。
    ①《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纲领》(1939年6月2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73页。
    ②《非常时期职业团体会员强制入会与限制退会办法》(1940年8月22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3页。
    ③《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1942年2月10日),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2页。
    ④《全国人民团体总登记办法》(1942年3月20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1页。
    ①《抗战时期文化团体指导工作纲要》(1939年7月27日),见《广西省政府公报》,1939年第621期,第4页。
    ②纪亚光:《论国民政府时期的社团管制》,载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内部出版),上海:2002年出版,第402页。
    ③《教育部举行文化团体总登记办法》,载《高等教育季刊》(创刊号),中华书局印行,1941年第1期,第337~338页。
    ①钟声、唐森树:《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1928~1937)的地方党政纠纷》,《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第53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786页。
    ③《对于以前各县党务工作的观感》,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宣传部编印:《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34期。
    ④《中央日报》第2册,1928年6月25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650页。
    ①《中央日报》第3册,1928年7月26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315页。
    ②《中央日报》第3册,1928年7月2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253页。
    ③《中央日报》第3册,1928年7月25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303页。
    ④分见《中央日报》第3册,1928年7月9日、7月11日、7月18日、8月5日、8月6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107页、134页、217页、438页和452页。
    ⑤分见《中央日报》第3册,1928年8月6日、8月8日、8月9日、8月10日、8月11日、8月12日、8月13日、8月14日、8月15日、8月16日、8月17日、8月18日、8月19日、8月22日、8月24日、8月25日、8月26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452页、476页、488页、500页、512页、524页、538页、550页、562页、571页、585页、597页、608页、646页、676页、682页、695页。
    ①《胡汉民自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8页。
    ②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28年1~4月),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174页。
    ③分见《中央日报》第2册,1928年6月17日、1928年6月24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版,第556页、第635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①《训政时期民众训练方案案》,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796~797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76页。
    ③佚名:《覃振谈整理党务实施办法》,《中央日报》,1932年1月4日。
    ④汪精卫:《党治之意义》,见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第3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6页。
    ⑤《首都(南京)民众团体调查表》,分见(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5月31日至6月6日。
    ①《上海民众团体决归市政府管理的缘由》,见(上海)《中央日报》1928年10月15日。
    ②《政治委员会改组案》,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①《关于民众训练委员会归并训练部案》,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742~743页。
    ②《国民党省市党部指导民众运动工作纲要》(1932年9月8日中央第37次常会通过),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56页。
    ④《实业部组织法》,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70~271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797页。
    ②《制止党部擅自组织人民团体》,见《江苏省政府公报》1930年4月29日第424期。
    ③《苏省府令教厅两研究会团体不合法制》,《申报》1930年12月14日,第11版。
    ④《法人登记规则》,《中华民国法律汇编》,中央印书局1935年版,第1~8页。
    ⑤《训政时期民众训练方案案》,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796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编印:《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3期,第34页,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影印丛书之《中央党务月刊》第2册,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380页。
    ②《各级党部与各级民众团体之关系条例》,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1页。
    ③《申报》,1928年2月7日。见《申报》(影印本),第243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版,第156页。
    ④《民众训练案》,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534页。
    ⑤《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29年6月17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通过),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⑥《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页。
    ①《修正各地高级党部指导人民团体权限划分办法》(1933年2月9日),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5年11月订正再版,第55页。
    ②《人民团体指导办法》(1934年4月26日),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5年11月订正再版,第17~18页。
    ③《人民团体与党部往来公文程式》(1930年2月),见湖南省民政厅编印:《现行行政法规汇编》,1936年7月印行,第123页。
    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①《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
    ②《非本党领导或组织之团体应拒绝立案仰遵照由》,见河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河北省政府公报》,1928年12月18日第140期,第3页。
    ①《人民团体中党员组织工作通则》(1932年11月17日),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5年11月订正再版,第85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各人民团体中负领导责任之国民党党员资历调查表》,1938年,宗卷号:1-2-1737。
    ③《加强人民团体内党的组织及活动案》,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92~693页。
    ④《关于民众运动之决议案》(1945年5月17日),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929页。
    ⑤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1945年1月版,第26页。
    ⑥[日]土田哲夫:《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成分的特征和演变》,《民国研究》,2002年第6期。
    ⑦《人民团体理事监事就职宣誓规则》(1930年9月18日),见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8月初版,第61页。
    ①朱汇森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30年7月至12月份),台北国史馆1990年版,第134页。
    ②《人民团体组织指导员任用规则》,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6页。
    ③《批具呈人交通建设研究会发起人代表马巽等》,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7年1月25日第12期,第12页。
    ④南京市档案馆档馆藏档案:《第402次市政会议记录》,宗卷号:1-1-370。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②《区党部区分部指导民众运动方案》(1933年6月15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439~441页。
    ③《本党同志参加各特种社团活动办法(密件)》(1936年2月20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1940年4月版,第158页。
    ④《参加各种特种社团活动人员工作纲要(密件)》(1936年3月28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1940年4月版,第155页。
    ⑤张廷灏编著:《怎样指导民众运动初稿》(社运丛书之八),中国国民党中央社会部1940年11月印行,第59页。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5册,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281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5册,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300~304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16页。
    ③张廷灏编著:《怎样指导民众运动初稿》(社运丛书之八),中国国民党中央社会部1940年11月印行,第60~61页。
    ④《人民团体中党员组织工作通则》(1932年11月17日),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5年11月订正再版,第85页。
    ⑤《人民团体中党员组织工作通则》(1932年11月17日),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5年11月订正再版,第86页。
    ⑥《本党同志参加各特种社团活动办法(密件)》(1936年2月20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1940年4月版,第158页。
    ①《参加各特种社团活动人员工作纲要(密件)(1936年3月28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1940年4月版,第155~156页。
    ②《各地帮会运动小组组织及工作办法(密件)》(时间不详),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1940年4月版,第146~147页。
    ①分别见《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29年6月17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通过),载《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1336页。
    ②《农会法》(1930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施行),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11~119页。
    ③《渔会法》(1929年1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1930年7月1日施行,1932年8月5日修正),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2辑,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182页。
    ④《商会法》(1930年3月3日),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5~806页。
    ⑤《社会团体图记刊制章程》(1931年4月25日),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43页。
    ⑥《人民团体图记刊发规则》(1943年3月4日),见社会部总务司编印:《社会部公报》,1942年4月年第5期,第50页。
    ⑦《训政时期民众训练方案案》(1930年3月),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797页。
    ①徐家良编著:《社会团体导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页。
    ②《工商同业公会法》,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4~805页。
    ③《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学术团体办法》,见浙江省民政厅编纂:《浙江民政月刊》,1930年1月20日第26期,第106~108页。
    ④《指导基督教青年会办法》,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3页。
    ⑤《学生联合会组织条例》,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⑥《监督慈善团体法》(1929年6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见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秘密)》第1辑,1942年9月版,第80~82页。
    ⑦《工会法》(1929年9月22日),见《国闻周报》,1929年10月27日第6卷第42期,第3页。
    ①《文化团体组织大纲施行细则》(1931年2月5日),见上海法学编译社编:《法令周刊》,1931年3月11日第36期,第18~19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94页。
    ③卓宣谋编:《商事疑义解释汇编》,1935年印行,第13页。
    ④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编印:《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及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版,第36页。
    ①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96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年版,第278页。
    ②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97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年版,第3页。
    ③《非常时期党政机关督导人民团体办法》(190年8月22日),见《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9月第2卷第35期,第21~22页。
    ④《社会部组织法》(1940年10月11日),见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秘密)》第1辑,1942年9月版,第1~3页。
    ⑤杨焕鹏:《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对人民团体的管制——以浙江省为中心》,《东方论坛》2004年第5期,第93页。
    ⑥《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版,第1页。
    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录》第1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影印本,第75页。
    ⑧《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纲领》(1940年6月1日),见《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10月第2卷第39期。
    ①《非常时期党政机关督导人民团体办法》(1940年8月22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76页。
    ②《人民团体整理办法》(1942年3月2日),见社会部总务司编印:《社会部公报》1942年4月年第5期,第41页。
    ③《指导人民团体改组办法》(1942年3月2日),见社会部总务司编印:《社会部公报》1942年4月年第5期,第42页。
    ①《全国人民团体总登记办法》(1942年3月20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1页。
    ②《人民团体立案证书颁发规则》(1942年3月4日),见社会部总务司编印:《社会部公报》1942年4月年第5期,第48页。
    ①《非常时期人民团体训练纲要》(1942年1月7日),见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秘密)》第1辑,1942年9月版,第83页。
    ①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99辑,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页。
    ②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1945年1月出版,第20~21页。
    ③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大纲》,1945年版,第12页。
    ④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1945年1月,“目录”第1~2页。
    ⑤社会部编印:《社会部公报》,1944年第13期,第43页。
    ①《人民团体组织指导员任用规则》和《人民团体组织指导员服务规则》(1942年3月4日),分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76~179页。
    ②《拟订全国人民团体任用书记办法及全国人民团体书记检定条例》,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4月25日第3期,第81页。
    ③《职业团体书记派遣办法》和《职业团体书记服务规则》,见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秘密)》第1辑,1942年9月版,第57~58页。
    ④《直辖人民团体书记甄选训练办法》(1943年5月14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①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1945年1月版,第72~78页。
    ②《职业团体书记派遣办法》(1940年2月22日),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41年1月11日第1209期,第14页。
    ③《抄行政院申微庆代电》,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44年2月20日第1300期,第46~47页。
    ④《为各职业团体派遣书记经费特规定得由政府支给者分别编入三十三年度省县预算》,见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西省政府公报》,1943年第1831期,第5页。
    ⑤《人民团体实际负责人缓役办法》,见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秘密)》第1辑,1942年9月版,第100页。
    ①郭剑平:《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序”第2页。
    ②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
    ③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76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编印:《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2期,第9页。
    ②潘公展编著:《抗战建国纲领研究——民众运动篇》,独立出版社1938年6月初版,第18~19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9期。
    ②《修正指导民众运动方案(秘密)》(1933年2月2日),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1~6页。
    ③《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1336页。
    ④李森堡:《同业公会研究》,青年书店1947年版,第11页。
    ⑤李森堡:《同业公会研究》,青年书店1947年版,第165页。
    ①内政部编:《国家法令与社会秩序》(国民月会讲材丛书之一),国民精神总动员会印行,出版时间不详,第4页。
    ②潘公展编著:《抗战建国纲领研究——民众运动篇》,独立出版社1938年6月初版,第11~12页。
    ③《对于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务报告决议案》(1929年3月27日),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34~635页。
    ①《农会法》(1937年2月11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5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83~84页。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转发各级社会行政机关对于各级社会团体的工作要点的代电》,宗卷号:L004-002-0537-0020。
    ③蒋中正:《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中央党务月刊》,1934年年第67期。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之中央党务月刊》第24册,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194页。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新运十年》,见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68辑,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①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民国二十三年新生活运动总报告》,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编第5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影印本),第181~182页。
    ②《新运总会颁发新生活三项方案》,见谢冠生、关吉符编:《中华法学杂志》,1935年第6卷第4、5期合刊,第184~185页。
    ③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民国二十四年全国新生活运动》(上),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编第5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影印本),第171页、328页。
    ④《新运总会通告各属会举办民众同乐会》,见江冷主编《新生路月刊》,第2卷第2期,新生路月刊社1937年7月出版,第85页。
    ⑤《上海市推行新生活运动第一期工作计划》,见《商业月报》,1934年11月第14卷第11期,第1页“附载”。
    ⑥《工团新生活办法》,见江冷主编《新生路月刊》,新生路月刊社1936年12月15日第1卷第2期,第9页。
    ⑦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会刊》,1935年4月第19期,第23页。
    ⑧Thomson, James C., Jr., While China Faced West–American Reformers in Nationalist China,1928-1937.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9,P.152、P.157.
    ①《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其实施办法》(1939年3月12日),见《教育杂志》第29卷第4期,商务印书馆1939年4月10日出版,第92~95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农工商党员及社会团体有组织发动国民精神总动员》,1939年7月,宗卷号:11-3297.
    ③《人民团体推进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新生活运动工作实施纲要》(1941年2月3日),见社会部总务司编印:《社会部公报》1942年4月年第5期,第35~37页。
    ①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68页。
    ②《国民会议代表选举法》(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33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22~123页。
    ③《国民会议代表选举法之颁布》,见谢冠生、关吉符编:《中华法学杂志》,1931年第2卷第2期,第117页。
    ①《国民会议代表选举法施行法》(1931年1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33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24~125页。
    ②《关于国选之三要电》,《申报》1931年3月19日,第7版。
    ③吴经熊、黄公觉:《中国制宪史》,“民国丛书”第四编之27,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1003页。
    ④《国民大会选举法》(1936年5月14日),见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公报》,1936年6月4日第206期,第12~13页。
    ⑤《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1937年5月21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33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47~148页。
    ①国民大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大会实录》,1946年12月,第59页。
    ②[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序言”第18页。
    ③《上海总商会征求编订商会法意见》,见《银行周报》,1927年6月7日第11卷第21期,第10页。
    ①《商业杂志》,第3卷第2期,“各省商会联合会会议特刊”,1928年2月,第3页。
    ②《苏州总商会提议之商业法令适用问题案》,见马敏等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3辑,(上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3页。
    ③《总商会条陈商会法意见》,见《申报》1928年5月20日,第14版。
    ④《商人组织的原则及系统》,见《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2期,第36~37页。
    ①《全国商联会请修正商人组织原则及系统》,见《银行周报》,1928年11月20日第12卷第45期,第6~7页。
    ②刘培峰:《论结社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所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①《文化团体组织大纲》,见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27~28页。
    ②《学生团体组织之根本精神》,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③《北平市各界抗日救国会来函》,载《北京大学日刊》1931年9月28日,第2694号,见《北京大学日刊》(影印版)第16分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17页。
    ④《京市妇女抗日救国义勇团消息汇誌》,见妇女共鸣社编印:《妇女共鸣》,1931年11月1日第59期,第40页。
    ⑤《湖北抗日救国会宣言》,见民声周报社编印:《民声周报》,1931年第7期,第19~20页。
    ①《南京电报同人救国会宣言》,见电报学术研究会编印:《电友》,1931年12月第7卷第11期,第41页。
    ②《人民组织救国团体通则》(1932年3月21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编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党务年刊》,1932年,第382~383页。
    ③《各级党部指导人民救国团体职权之划分》(1932年3月21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编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党务年刊》,1932年,第383页。
    ④《中国海员团体救国联合会宣言》,见中国航海学社编印:《航海杂志》,1936年1月15日第2卷第1期,第6页。
    ①参见[英]戴维米勒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权威”条和“政治义务”条,(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4~46、560页。
    ①《申明社会职业团体呈请备案之程序》,见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东省政府公报》,1931年8月31日第163期,第91页。
    ②(北平)《民国日报》1933年2月2日。
    ③《平市党部否认民权同盟》,《申报》1933年2月5日,第8版。
    ④《晨报》1933年2月10日。
    ⑤(北平)《民国日报》1933年2月5日。
    ①《指导民众运动方案》(1932年12月21日),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第二编(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②马超俊等编:《中国劳工运动史》(三),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1181、1203~1205页。
    ③陆象贤主编:《中国劳动协会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①见妇女共鸣社编印:《妇女共鸣》,第46、47期合刊(国民会议专号),1931年5月1日出版,第53~55、47页。
    ②《本市民会代表昨日选举终了》,《申报》1931年4月21日,第13版。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委员会编印:《全国民众运动概况》,1934年出版,第36~116页。
    ④[美]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314页。
    ⑤见虞和平:《清末民初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与经济社团的发展》,《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第1页。
    ①[美]罗斯科庞德(Roscoe.Pound):《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楼邦彦校),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0页。
    ②《中央通令限期结束各地商民协会》,见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附录”第101页。
    ③《民法总则》(1929年5月23日),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1929年7月第7期,第58~66页。
    ①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本论”第19~20页。
    ②《工艺同业公会规则》,见彭泽益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995页。
    ③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序”第2页。
    ①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第70页。
    ②《商业同业公会法》、《工业同业公会法》和《输出业同业公会法》(1938年1月13日),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1938年7月第96期,第90~102、102~114、114~126页。
    ③《民法总则施行法》(1929年9月10日),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1929年11月第11期,第131~133页。
    ④《法人登记规则》(1929年12月2日),见司法院秘书处印行:《司法公报》,1929年12月14日第49期,第40~45页。
    ⑤见严諤声主编:《工商法规》(创刊号),上海市商会发行,1938年6月5日,第1467页。
    ⑥《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3年6月15日修正),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5~196页。
    ①[英]S.斯普林克尔:《清代法制导论——从社会学角度加以分析》(张守东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②行规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又称业规,后来的学术论著则一般都称行规,本文除引文外也是如此。本文所指行规主要是从法律角度而言,与同业公会之章程不同,同业公会章程主要是关于同业公会的宗旨、任务、组织、职务、会员以及会议等方面的规定,行规主要是各行业具体的营业规则。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工商行规施行案》,1930年11月,宗卷号:613-1229。
    ④参见朱英,魏文享:《行业习惯与国家法令-以1930年行规讨论案为中心的分析》,《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
    ⑤《各同业公会呈请官厅核准备案之行规应视同官厅为该业特订之条例未入会同业应共同遵守案》,商业月报社编:《商业月刊》,上海市商会1930年7月25日出版,第10卷第7期,第5~6页。
    ①《上海市商会请重核同业行规应一律遵守案》,见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工商半月刊》,1930年10月1日第2卷第19期,第4~5页。
    ②《同业公会维护行规》,《申报》1930年10月10日,第20版。
    ③《各同业公会又将集议行规问题》,《申报》1930年10月25日,第14版。
    ④《各同业公会代表昨为行规请愿》,《申报》1930年10月26日,第14版。
    ⑤《各同业公会昨日集议行规问题》,《申报》1930年10月28日,第10版。
    ⑥《为请重行核议同业行规事致各地商会函》,见商业月报社编:《商业月报》,上海市商会1930年11月25日出版,第10卷第11期,第13~14页。
    ⑦《议规会第二次会议》,《申报》1930年10月31日,第9版;《王延松重要谈话》,《申报》1930年10月31日,第9版。
    ①见实业部总务司、商业司编:《全国工商会议汇编》(上册),京华印书馆1931年版,第51页。
    ②《各业行规效力问题圆满解决》,见实业部工商访问局编印:《工商半月刊》,1931年1月1日第3卷第1期,第2~3页。
    ③高伯时:《业规论》,见商业月报社编:《商业月报》,上海市商会1932年5月25日出版,第12卷第5期,第1~3页。
    ①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804页。
    ②《南京市社会局审议工商业行规规则》,见南京市政府秘书处印行:《南京市政府公报》,1935年2月第150期,第9~10页。
    ①《商会法原则》、《工商同业公会条例原则》(1929年2月27日),分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1辑),民智书局印行1931年3月再版,第21~22页。
    ②《工商同业公会法》(1929年8月17日公布),见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附录”第88页。
    ③《江苏省工商同业公会章程标准》,见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8月版,第128~129页。
    ④《商会法》(1929年8月15日公布),见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附录”第79~80页。
    ⑤《关于不加入商会之同业公会是否准其独立存在之解释》,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编印:《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4期,第376页。
    ⑥《依民法规定设立之工业团体仍须加入同业公会令》,见上海法学编译社编印:《法令周刊》,1931年3月11日第36期,第1页。
    ①《商会法》(1929年8月15日公布),见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附录”第79页。
    ②《商会章程准则》、《工商同业公会章程准则》(1936年7月28日),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36年9月19日第604期,第1~11页。
    ①《训政时期经济建设实施纲要》,见国闻周报社编印:《国闻周报》,1929年3月31日第6卷第12期,第1~3页。
    ②全国经济会议秘书处编印:《全国经济会议专刊》,1928年7月,“序”,第1页。
    ③《农村复兴委员会会议纪详》,见《银行周报》,1933年第17卷第18期,第27页。
    ①《沪交通等五银行组成农业合作贷款团》,见陕西棉产改进所刊行:《陕西棉讯》,1935年2月15日第11期,第7页。
    ②《农业合作贷款银团》,见华北农业合作事业委员会编印:《华北合作》,1935年5月第17期,第10页。
    ③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见汉口市商会出版:《汉口商业月刊》,1935年11月10日第2卷第11期,第1~5页。
    ④中国问题研究会编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7年版,第123页。
    ⑤李亦人:《中国财政问题之检讨》,见上海市钱业同业公会编印:《钱业月报》,1933年12月15日第13卷第12期,第10页。
    ①《令平湖县据该县商会电请将续募库券设法宽免未便照准文》,见浙江省财政厅出版:《浙江财政月刊》,1928年2月第2期,第87页。
    ②《各省征收营业税办法大纲》,见《银行周报》,1929年9月10日第13卷第35期,第7页。
    ③《营业税法》,见国闻周报社编印:《国闻周报》,1931年6月22日第8卷第24期,第3~4页。
    ④《上海市营业税委托商会协收代缴办法》,见实业部工商访问局编印:《工商半月刊》,1931年9月1日第3卷第17期,第3页。
    ①《上海市商会协收代缴营业税办法》、《上海市商会委托各业同业公会收缴营业税办法》,见实业部工商访问局编印:《工商半月刊》,1931年10月1日第3卷第19期,第6~7页。
    ②《修正浙江省商人同业公会协收代缴营业税办法》,见浙江省财政厅编印:《浙江财政》,1937年3月15日第10卷第2、3期“法规专号”,第147~148页。
    ①《汉口营业税征收困难》,见实业部工商访问局编印:《工商半月刊》,1931年7月1日第3卷第13期,第10页。
    ②见蔡勤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工商业团体的管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73页。
    ①《修正商会法》、《商业同业公会法》、《工业同业公会法》和《输出业同业公会法》(1938年1月13日),分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1938年7月第96期,第81~90、90~102、102~114、114~126页。
    ②《战时民众团体整理办法》(1938年10月27日),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38年125日第1098、1099期合刊,第10~13页。
    ③《非常时期农工商团体维持现状暂行办法》(1938年4月23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38年5月16日第1卷第7期(半月刊),第346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各省县市商人团体维持现状及改组情形报告》,1939年4月14日,宗卷号:11-2-414。
    ①《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纲领》(1939年6月1日),见《中央党务公报》,1939年8月第1卷第7期,第26页。
    ②《非重要各业加入商业或工业同业公会标准》(1939年9月30日),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6月出版,第207~208页。
    ③《非常时期重要商业同业公会工作纲要》(1940年6月17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40年7月1日第3卷第13、14期(半月刊),第319页。
    ④《非常时期农工商团体维持现状暂行办法补充办法》(1940年7月5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40年8月1日第3卷第15、16期(半月刊),第366页。
    ⑤《非常时期党政机关督导人民团体办法》(190年8月22日),见《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9月第2卷第35期,第21~22页。
    ⑥《非常时期职业团体会员强制入会与限制退会办法》(1940年8月22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3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非常时期严密商业组织办法大纲》,1940年12月,宗卷号:11-2-420。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为释明非常时期工商业及团体管制办法之目的与内容电请查明并转饬遵照由》,1941年8月,宗卷号:173-95。
    ③《准社会部电释明非常时期工商业及团体管制办法之目的与内容请查照等由令饬遵照》,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41年10月1日第1235期,第56~58页。
    ④《督导工商团体办法》(1941年3月21日),见河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河南省政府公报》,1941年4月20日第2372期,第4~5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非常时期工商业及团体管制办法》,1941年6月17日,宗卷号:173-95。
    ①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96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年版,第3~4页。
    ②中国历史档案馆馆藏社会部档案:《全国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人数》,1942年-1945年的商人团体干部训练数据,宗卷号:11-2-29。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重庆市工商团体第八次工作会报记录》,1942年7月2日,宗卷号:11-2-1269。
    ②《重庆市工商团体工作会报办法》(1943年4月19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43年5月1日第6卷第90期(半月刊),第193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西安市工商团体督导会报第一次会议记录》,1944年5月10日,宗卷号:11-4659。
    ④《准社会部电以工商团体工作会报及督导会报纪录应于报送管制工作月报时附送毋庸专案报核一案电仰遵照》(1944年4月24日),见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公报》,1944年5月15日第502期,第31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非常时期工商业及团体管制办法》,1941年6月17日,宗卷号:173-95。
    ①《依非常时期工商业及团体管制办法指定必需品业》,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41年9月1日第4卷第17、18期(半月刊),第531页。
    ②王懋功编:《社会法规丛编》第1辑,华美书社1946年7月再版,第28页。
    ③《管制川江民船商业同业公会及船员工会组织协助推行限价工作计划纲要》(1943年3月12日),见社会部编印:《社会部公报》,1943年7月第10期,第54~56页。
    ①《取缔囤积日用必需品办法》(1939年12月5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40年1月1日第3卷第1、2期(半月刊),第20~21页。
    ②《饬知严禁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经商投机囤积居奇令》(1940年7月16日),见《中央党务公报》,1940年8月第2卷第29期,第13~14页。
    ③《非常时期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办法》(1941年2月3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41年3月1日第4卷第5、6期(半月刊),第153~155页。
    ④《重庆市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密告办法》、《重庆市取缔日用重要物品囤积居奇检查办法》和《重庆市日用重要物品存货登记及每月结存呈报办法》(1941年3月28日),分见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印:《重庆市政府公报》,1941年4月30日第18、19期合刊,第42、43、44页。
    ①《非常时期评定物价及取缔投机操纵办法》(1939年2月20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39年3月1日第2卷第5期(半月刊),第120~121页。
    ②《日用必需品平价购销办法》(1939年12月5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40年1月1日第3卷第1、2期(半月刊),第19~20页。
    ③《桂林市平价委员会组织章程》,见桂林市政府秘书处编印:《桂林市政府公报》,1940年第7期,第4页。
    ④沈鸿烈:《中央办理限价经过及今后应有改进》,见陕西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印:《陕政月刊》,1943年9月1日第5卷第1期,第2页。
    ①《总裁通电实施限价》,《财政评论》,1943年2月第9卷第2期,第103页。
    ②《重庆市商人合法利润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1941年3月1日),见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印:《重庆市政府公报》,1941年4月30日第18、19期合刊,第29~30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重庆市工商团体第六次工作会议记录》,1942年5月7日,宗卷号:11-2-1269。
    ①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123页。
    ②叶在穆:《中国向来以公益为目的组成之财团法人之说明》,见中华法学会印行:《法学会杂志》,1922年1月1日第4期,第53页。
    ①王名、刘国瀚、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在法学界,王名等人按照社团有无会员及社团目标性质是互益还是公益的划分标准,把社团分为三种类型:会员互益性组织(如各种行业协会、职业协会、学会、兴趣协会等)、运作型组织(如基金会等)和公益型(中间型)组织)。
    ②分见《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29年6月17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央日报》(副刊),1929年6月25日;《修正人民团体组织方案》,见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335~1336页;《人民团体组织方案》(1933年6月15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次修正通过),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9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4页。
    ①《转知房客协会系属公益团体应准组织案》,见南京市政府秘书处印行:《南京市政府公报》,1934年5月1日第141期,第34页。
    ②《民法总则》(1929年5月23日),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1929年7月第7期,第58~66页。
    ③蒋沣泉:《设立公益法人不应兼採准则许可两主义》,见法治周报社出版:《法治周报》,1933年12月24日第1卷第52期,第11~12页。
    ①《农会法》(1930年12月30日),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478页。
    ②《渔会法》(1929年1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1930年7月1日施行,1932年8月5日修正),见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民智书局1930年第2辑,第181页。
    ③《律师公会章程订立办法》(1944年11月20日),见郭卫主编:《法令周刊》,上海法学编译社1946年3月27日出版,第9卷第13期,第3~4页。
    ④《新闻记者法》(1943年2月15日),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⑤《妇女团体组织原则》、《修正妇女团体组织大纲》、《妇女团体组织法规的运用》,分别见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8月初版,第16~23页。
    ①《妇女会组织大纲》(1932年8月15日),见教育部秘书处公报室编:《教育部公报》,1932年11月6日第4卷第43-44期合刊,第68页。
    ②《文化团体组织原则》、《文化团体组织大纲》(1930年1月23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编印:《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2月第19期,第55页。
    ③《教育会法》(1931年1月27日),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1931年3月第27期,第2~3页。
    ④《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学术团体办法》(1929年12月2日),见安徽省政府教育厅编辑处:《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年12月第2卷第45期,第2页。
    ⑤《监督慈善团体法》,见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2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6~217页。
    ①魏文享:《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4页。
    ②孙武、龙锋编选:《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救济会工作报告》,《民国档案》1998年第1期,第27~38页。
    ③《振济委员会组织法》(1938年2月14日),见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东省政府公报》,1938年4月10日第399期,第20~22页。
    ①《准振济委员会代电检送调查整理运用慈善机关团体注意事项及救济院调查表式令仰查填具报以凭汇转》,见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39年5月29日第1124期,第19~22页。
    ②《社会团体办理难民职业介绍申请补助经费规则》(1938年12月14日),见经济部编印:《经济部公报》,1939年1月1日第2卷第1期(半月刊),第12~13页。
    ③《令为准振济委员会电为拟定办理贫民医疗原则请转饬妥拟实施办法一案仰遵照办理》,见云南省政府秘书处编行:《云南省政府公报》,1939年6月7日第11卷第45期,第18页。
    ④《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1942年2月10日),见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1947年版,第4页。
    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社会部解释慈善团体中社团与财团之组织及监督指挥及人民团体定义各疑义的代电》,宗卷号:L004-002-0551-0063。
    ①《捐资兴办社会福利事业褒奖条例》(1942年8月29日),见山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山东省政府公报》,1946年复刊第12期,第22页。
    ②《社会救济法》(1943年9月29日),见立法院秘书处编印:《立法院公报》,1943年11月第128期,第152页。
    ③分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转发各级社会行政机关对于各级社会团体的工作要点的代电》,宗卷号:L004-002-0537-0020;《关于各县指导社会团体办理中心工作成绩考核结果一案的代电》,宗卷号:L004-002-0725-0008。
    ④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省抗战损失调查统计》,1946年版,第36页。
    ⑤《本年上半年各县灾情惨重》,(桂林)《大公报》1942年8月27日。
    ①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编:《南宁社会概况》(铅印本),广西印刷厂1937年版,第60页。
    ②李衡宙纂:《苍梧县志》,1941年,第41~42页。此志系1958年李家诜根据李衡宙原稿整理,出版信息不详。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宗教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④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⑤冯力行、唐国英:《抗日战争期间桂林回教界的爱国救亡运动》,《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第29页。
    ⑥桂林市文献委员会编:《桂林市年鉴》,建设印刷厂1949年版,第439页。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5页。
    ②广西省统计局编印:《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版,第479~482页。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关于调查在职人员或殷商富户组织同乡会共同肩负救济难民责任的代电》,宗卷号:L048-001-0340-0023。
    ④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市志民政志》(第五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13页。
    ①田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田东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2页。
    ②阳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阳朔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9页。
    ③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政治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页。
    ④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上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68页。
    ⑤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7页。
    ⑥桂林市文献委员会编:《桂林市年鉴》,建设印刷厂1949年版,第426页。
    ⑦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上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60页。但依世界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看,并据池子华、高鹏程等学者考证,此处所提的“世界红十字会”实际应为“世界红卍字会”。
    ⑧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5页。
    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宗教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
    ⑩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邕宁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11《广西省赈济会转饬调查各教会施诊施药情形》,见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西省政府公报》,1941年第1121期,第18页。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邕宁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第774页。
    ②邱昌渭:《广西义民救济之现在与将来》,广西省振济会1940年印行,第18页。
    ③黄旭初:《抗战以来的广西》,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1943年版,第137页。
    ④《地方慈善团体及教士救济难民各机关应予协助》,见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东省政府公报》,1938年第393期,第118页。
    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国红十字会工作检讨会议报告书》,宗卷号:L005-001-0740-0001-0013。
    ⑥吴英才:《南宁市基督教会及其附属事业》,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广西文史资料》,第21辑(内部发行),第162页。
    ⑦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2页。
    ⑧《贝克博士视察西南归来》,《申报》1939年1月10日,第10版。
    ①桂林市文献委员会编:《桂林市年鉴》,建设印刷厂1949年版,第304页。
    ②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8年版,第1342页。
    ③宜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宜州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38页。
    ④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8年版,第1330页。
    ⑤《指令邕宁县政府据报世界红卍字会中华各会联合救济队第一队热心教育准予奖励》,见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西省政府公报》,1941年第1094期,第9页。
    ⑥李衡宙纂:《苍梧县志》,1941年,第41~42页。此志系1958年李家诜根据李衡宙原稿整理,出版信息不详。
    ⑦《广西省奖励各县市救济事业暂行办法》(1942年8月),见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西省政府公报》,1942年第1462期,第7~8页。
    ⑧《电发广西省(市)县人民团体(私人)办理救济事业申请奖助表式》,见广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广西省政府公报》,1942年第1561期,第6页。
    ①《X机频炸下桂各地灾情惨重,桂当局请港侨协助救济》,《申报》(香港版)1939年1月25日,第5版。
    ②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下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204页。
    ③熊志玲:《试论抗战时期广西难童救济教养工作》,《传承》2008年第6期,第84页。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饬知敌方利用我难童组织谍报网在柳州破获情形希严切注意之代电》,宗卷号:L004-002-0514-0014。
    ⑤沙星航:《郭德洁与桂林儿童教养院》,《桂林文史资料》,1990年第15期,第194~195页。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国红十字会梧州分会战时儿童救济所经常部分(购买)日记簿》,宗卷号:L048-002-1044-0001-0020。
    ②《浸信会儿教院迁桂上课》,(桂林)《大公报》1942年8月27日。
    ③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上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68页。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转发各级社会行政机关对于各级社会团体的工作要点的代电》,宗卷号:L004-002-0537-0020。
    ①田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田东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3页。
    ②《冬赈由五团体负责》,(桂林)《大公报》1941年11月11日。
    ③《天寒风紧,努力冬赈——一百四十个征募队现正分头在行动劝募》,(桂林)《大公报》1941年12月14日。
    ④《贫民有衣穿——冬赈会昨日报告可收到大批赈物》,(桂林)《大公报》1941年12月17日。
    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函请桂林商会发给疏散证由》,宗卷号:L040-0010-0188-0116-0117。
    ①广西省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8年版,第1330~1331页。
    ②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上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60页。
    ③唐凌:《抗战时期广西境内难民的安置及其由此所付出的代价》,《广西地方志》2005年第6期,第20页。
    ①广西省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8年版,第1330~1331页。
    ②广西省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8年版,第1324页。
    ③《社评:救灾!救灾!》,(桂林)《大公报》1942年9月14日。
    ①金耀基:《中国发展成现代化国家的困境:韦伯学说的一面》,《二十一世纪》(香港)1991年2月。
    ①蒋中正:《今日党员与政府军队及社会之组织惟一要素》,见国民革命军军事杂志社出版:《军事杂志》,1928年9月1日第3期,第1~4页。
    ②[美]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314页。
    ③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
    ①分别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41页、396页、570页。
    ②《抗战时期文化团体指导工作纲要》(1939年7月27日),见《广西省政府公报》1939年第621期,第4页。
    ①中国社团研究会编:《中国社团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第489页。
    ①严慎予:《群众与团体》,见国闻周报社编印:《国闻周报》1925年5月17日第2卷第18期,“社评”第3~4页。
    ②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③洪振强:《清末民初(1902~1927)商会网络结构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83页。
    ④《民国日报》,1927年11月25日。
    ⑤《民国日报》,1927年12月18日。
    ⑥朱英:《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70页。
    ①徐秀丽:《民国时期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见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②Douglass C.North,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y Performance,B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0,P.3.
    ①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第100~108页。
    ①陈道毅:《什么是民主集权制》,见组织旬刊社编印:《组织》,1943年4月1日第1卷第3期,第12页。
    ②徐秀丽:《民国时期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见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①李森堡:《同业公会研究》,青年书店1947年版,第8页。
    ②张静:《法团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
    ①《修正人民团体经费补助办法(秘密)》(1933年2月9日),见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册),1934年版,第50~51页。
    ②《各级党部奖掖各人民团体推进合作事业办法》(1937年1月9日),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部编印:《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7年1月25日第12期,第6页。
    ③《土地赋税减免规程》(1936年4月24日),见内政部总务司编印:《内政公报》,1936年6月15日第9卷第5期,第148~149页。
    ①《私立救济设施减免赋税考核办法》(1945年4月17日),见山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山东省政府公报》,1946年复刊第12期,第19~20页。
    ②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76页。
    ③[日]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4~40页。
    ④朱英:《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⑤南京特别市社会局编印:《南京社会》,1932年印行,第28~247页。
    ⑥海涛:《所谓‘政治结社法’》,见民宪半月刊社编印:《民宪》,1945年5月31日第2卷第2期,第2~3页。
    ①李有星:《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浙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第51~52页。
    ②侯强:《法制现代化内涵类览及反思》,《探索》2002年第5期,第139页。
    ③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①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8辑,民智书局1933年出版,第11~12页。
    ②北京大学法律系编:《宪法资料选编》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②《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0卷,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印,第672~673页。
    ③宋庆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任务》,《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15页。
    ④梁实秋:《算旧帐与新开张》,《大公报》1935年11月10日。
    ①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279页。
    ②张晋藩主编:《中国百年法制大事纵览》,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页。
    ③见张静如、卞杏英主编:《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5页。
    ④王云骏:《民国时期城市市民参政意识刍议——以南京城市社团组织(1927—1937年)为个案》,《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第110页。
    ①王彦民:《蒋介石与国民党腐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
    ④孔庆泰编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汇编》(上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⑤胡汉民:《二年来立法工作之回顾》,见孔庆泰编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汇编》(上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
    ①分见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5~6、178~179页。
    ②《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9、722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页。
    ④《人权保障之真实效力》,见国闻周报社编:《论评选辑》第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⑤《望人人牢记约法第八条》,见国闻周报社编:《论评选辑》第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版。
    ①[美]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陈郁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5页。
    ②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济——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60页。
    ①徐秀丽:《民国时期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见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②赵泉民:《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近代民间组织》,《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7期,第21页。
    ③蔡勤禹、侯德彤:《现代化进程中的民间组织——对近代民间组织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探讨》,《天府新论》2004年第5期,第115~116页。
    ④朱英:《清末民初国家对社会的扶植、限制及其影响》,《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第60页。
    ⑤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①陈金罗:《社团立法和社团管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
    ②黄晓勇主编:《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前言”第1页。
    ③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2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有关社团(民众团体、人民团体)方针、政策、法规及管理等档案的卷宗。
    行政院档案(全宗号:2);立法院档案(全宗号:10);社会部档案(全宗号:11)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档案(全宗号:223)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档案(全宗号:711)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委员会档案(全宗号:720)
    2.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市社会局、同业公会及相关社团档案
    上海市(特别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Q1、Q6等)
    上海市同业公会档案(宗卷号:S250-1-95、S284-1-81、S447-2-81等)
    3.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藏:社团和社会法规相关档案。全宗号:L004、L005、L012、L021、L040、L043、L047、L048等。
    1.全国经济会议秘书处编印:《全国经济会议专刊》,1928年7月出版。
    2.实业部总务司、商业司编:《全国工商会议汇编》(上册),京华印书馆1931年版。
    3.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编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党务年刊》,1932年印行。
    4.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委员会编印:《全国民众运动概况》,1934年出版。
    5.卓宣谋编:《商事疑义解释汇编》,出版信息不详,1935年印行。
    6.中国问题研究会编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7年版。
    7.中央训练团编印:《中国国民党宣言集》,1939年12月版。
    8.国民大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大会实录》,1946年12月。
    9.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卷,中华书局1958年版,
    10.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编第69辑,第681册,《虚受堂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6年版。
    11.杨家骆主编:《戊戌变法文献汇编》第二册,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
    12.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9、21、22、70、76、78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影印再版。
    1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
    14.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4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北京大学法律系编:《宪法资料选编》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96、97、98、99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版。
    17.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1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9.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编第5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影印本)。
    20.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4册(1931~193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二)、(三)、(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第四辑第一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3.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28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4.孔庆泰编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下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
    26.苏州市档案馆编:《苏州丝绸档案汇编》(上、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7.天津市档案馆等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28-1937)(上、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8.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第3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影印本,全44册),第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立法院议事录》第1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影印本。
    3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全国经济委员会会议录》第1、2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4.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5.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6.马敏等主编:《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三辑,上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7.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印:《中国国民党历次会议宣言决议案汇编》,内部刊印,出版地及出版时间不详。
    1.商务印书馆编纂:《大清光绪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09年铅印本。
    2.萧山丁编:《现行法令全书》(上、下册),中华书局1921年版。
    3.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民国法令大全》,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4.海巫亚公编:《国民政府现行法规大全》第1册,中央印书店1927版。
    5.国民政府法制局编:《增订国民政府现行法规》,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6.刘燡元,曾少俊编:《民国法规集刊》第1集,民智书局1929年版。
    7.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编印:《国民政府法规汇编》(第1-4辑),1929-1932年印行。
    8.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诠释》(工商备刊之三),华丰印刷铸字所1930年版。
    9.王云五编:《团体法规》,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10.王云五总编:《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11.立法院编译处编:《中华民国法规汇编》第1-11编,中华书局1934年版。
    12.中华民国法律汇编审订委员会编:《中华民国法律汇编》,中央印书馆1935年版。
    13.《民众团体组织法汇刊》,出版信息不详。
    14.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民众运动法规方案汇编》,(上、下册),1935年11月订正再版。
    15.湖南省民政厅编印:《现行行政法规汇编》,洞庭印务馆1936年7月印行。
    16.中央民众训练部编印:《人民团体法规释例汇编》,出版信息不详,1937年1月版。
    17.严諤声主编:《工商法规》(创刊号),上海市商会1938年6月发行。
    18.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编印:《特种社团法规方案》(民众运动法规方案第7辑),出版信息不详,1940年4月出版。
    19.中央训练团编印:《中国国民党法规辑要》,1942年印行。
    20.社会部编印:《社会法规汇编》第1辑,出版信息不详,1942年9月版。
    21.社会部组织训练司编印:《自由职业、普通团体及教育会法规汇编》,出版信息不详。
    22.刘东岩编:《中国历次约法宪法草案汇纂》,环球书局1944年版。
    23.中央训练团编印:《现行法规选辑补编》(一),1944年2月出版。
    24.宪政实施协进会编:《五五宪草及有关法规汇编》,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年版。
    25.社会部编印:《工商团体法规释例汇编》(人民团体重要法规释例之四),出版信息不详,1946年3月印行。
    26.社会部社会福利司编:《社会救济法规辑要》,1946年印行。
    27.河北省政府社会处编印:《人民团体法规汇编》,出版信息不详,1947年版。
    28.王懋功编:《社会法规丛编》第1辑,华美书社1946年7月再版。
    29.《社会团体法规汇编》(自由职业团体部分),出版信息不详。
    30.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共100册),第33-76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
    31.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编:《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法规选编》,华龄出版社2010年版。
    1.《东方杂志》,1905-1909年。
    2.《申报》,1904-1938年。
    3.《政治官报》,1907-1911年。
    4.《大公报》(天津版),1902年7月-1937年。
    5.《大公报》(桂林版),1938-1944年。
    6.北洋《政府公报》,1912年5月-1928年。
    7.《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1937年。
    8.《中央周报》,1928-1937年。
    9.《民国日报》(北平版),1927-1937年。
    10.《中央日报》,1928-1937年。
    11.《国闻周报》,1928年第6卷。
    12.《商业月报》,1932-1934年。
    13.《安徽建设月刊》,1930年10月第22号。
    14.《立法专刊》,1930年第2辑各期。
    15.《法令周刊》,1930-1934年各期、1946年第9卷第13期。
    16.《江苏社会月刊》,1947年第2卷第1期。
    17.《陕西社会月刊》,1942年第1期。
    18.《立法院公报》,1929-1943年各期。
    19.《中华法学杂志》,1931-1934年。
    20.《中央民众训练部公报》,1936年第1期-1937年第6期。
    21.《高等教育季刊》(创刊号),1941年第1期。
    22.《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各期。
    23.《社会部公报》,1942-1944年各期。
    24.《中央党务公报》,1939-1940年各期。
    25.《司法公报》,1929年第49期。
    26.《工商半月刊》,1931年第3卷各期。
    27.《经济部公报》,1938年5月-1944年各期。
    1.《中国国民党指导下之政治成绩统计》,1931-1936年各月份。
    2.中央统计处编印:《中国国民党指导下之政治成绩统计》,1933年1-12月、1936年8-9月。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全国各学术机关团体一览表》,1935年1月版。
    4.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编印:《全国人民团体统计》,出版信息不详,1935年6月版。
    5.广西省统计局编印:《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版。
    6.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中华民国统计提要》,商务印书馆1935、1936年版。
    7.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中华民国统计提要》,中央训练团1945年发行。
    8.国民政府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统计》,社会部印刷所1946年4月版。
    9.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省抗战损失调查统计》,1946年。
    10.社会部统计处编印:《社会行政统计》,1947年第29-39期。
    11.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印:《广西年鉴》(第三回),下册,1948年版。
    1.《南宁社会概况》(铅印本),广西印刷厂1937年版。
    2.李衡宙纂:《苍梧县志》,1941年。此志系1958年李家诜根据李衡宙原稿整理,出版信息不详。
    3.桂林市文献委员会编:《桂林市年鉴》,建设印刷厂1949年版。
    4.阳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阳朔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宗教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邕宁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
    7.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桂林市志》,(上、下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
    8.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市志民政志》(第五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田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田东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宁市志政治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宜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宜州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广西文史资料》,第21辑(内部发行)。
    14.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海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民智书局1929年版。
    2.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李剑华:《非常时期之社会政策》,中华书局1937年4月版。
    4.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编印:《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及抗战建国纲领》,出版信息不详,1938年版。
    5.潘公展编著:《抗战建国纲领研究——民众运动篇》,独立出版社1938年6月初版。
    6.马超俊等编:《中国劳工运动史》(三),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7.中央社会部编印:《总理于民众运动之遗教》,1940年9月版。
    8.张廷灏编著:《怎样指导民众运动初稿》(社运丛书之八),中央社会部1940年11月印行。
    9.内政部编:《国家法令与社会秩序》(国民月会讲材丛书之一),国民精神总动员会印行,出版时间不详。
    10.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大纲》,出版信息不详,1945年出版。
    11.社会部编印:《人民团体干部训练业务课程讲授大纲》,出版信息不详,1945年1月版。
    12.李森堡:《同业公会研究》,青年书店1947年版。
    13.罗志渊:《近代中国法制演变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66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5.杨家骆主编:《戊戌变法文献汇编》第二册,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
    16.张允侯、殷叙彝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一至四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17.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18.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28年1-4月),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版。
    19.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二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
    20.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集》,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4年版。
    21.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四册),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年版。
    22.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
    24.周开庆编著:《总裁思想体系研究》,见《大中至正——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专集之七》,台北正中书局1986年版。
    25.钱大群:《中国法制史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6.李新,李宗一:《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7年版。
    27.陆象贤主编:《中国劳动协会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8.范宝俊:《结社立法与社团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29.朱汇森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30年7月至12月份,台北国史馆1990年版。
    30.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版。
    31.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2.虞和平:《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3.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
    34.马小泉等:《强权与民声:民初十年社会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5.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6.吴经熊、黄公觉:《中国制宪史》,(“民国丛书”第四编之27),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
    37.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纲》,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
    38.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9.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0.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版。
    41.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2.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43.王世刚等主编:《中国社团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4.章绍嗣:《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5.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46.周旺生主编:《立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7.范宝俊:《中国社会团体大辞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8.程继隆主编:《社会学大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版。
    49.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50.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51.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2.张恒忠:《上海总商会研究》,台湾北知书房1996年版。
    53.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4.吴忠泽等主编:《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55.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6.乔克裕主编:《法理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7.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58.陈金罗:《社团立法与社团管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9.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0.殷啸虎:《中国近代宪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1.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2.邱远猷,张希坡:《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3.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4.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史社会志(初稿)》(上册),台北国史馆1998年编印。
    65.王彦民:《蒋介石与国民党腐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6.卓泽渊:《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7.张晋藩主编:《中国百年法制大事纵览》,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8.朱勇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九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9.张玉法,李荣泰主编:《中华民国人民团体调查录(民国元年至八十四年)》,台北国史馆1999年版。
    70.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71.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2.苏力,张守文,葛云松,高丙中:《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3.秦晖:《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4.周志忍、陈庆云主编:《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版。
    75.邓正来,[英]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76.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上、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再版。
    77.韩延龙,苏亦工:《中国近代警察史》(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78.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9.王云骏:《民国南京城市社会管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0.陶鹤山:《市民群体与制度创新——对中国现代化主体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1.李露:《中国近代教育立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2.中国社团研究会编:《中国社团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
    83.王名、刘国瀚、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4.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5.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86.艾新强:《近代中国的民主呼唤》,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87.郭建民,尹小满主编:《中国政党·中国社团概论》,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88.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9.王立民:《中国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0.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91.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1927-1949)》,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2.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93.金晓晨:《商会与行业协会法律制度研究》,气象出版社2003年版。
    94.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
    95.公丕祥:《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6.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7.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8.吴玉章主编:《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99.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0.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同业公会与当代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1.唐力行主编:《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2.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103.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济——民国华洋义赈会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4.张剑:《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5.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6.黄彦主编:《孙文选集》(上、中、下三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7.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第一卷),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108.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9.王立民:《中国法律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0.马长山:《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1.岳宗福:《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齐鲁书社2006年版。
    112.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7年新1版。
    114.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上、中、下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15.魏文享:《中间组织——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6.孙广勇:《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7.郑成林:《从双向桥梁到多边网络——上海银行公会与银行业(1918-1936)》,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8.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性(1895-19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9.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0.张仁善:《法律社会史的视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1.王建芹等:《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122.王建芹等:《从管制到规制——非政府组织法律规制研究》,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123.朱英,魏文享主编:《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4.魏文享:《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5.茅家琦等著:《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上、下册),鹭江出版社2009年版。
    126.郑会欣:《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与贸易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127.侯瑞雪:《“国家—社会”框架与中国法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28.乔志强:《中国近代绘画社团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版。
    129.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30.吴玉章:《民间组织的法理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31.郭剑平:《社团组织与法律秩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32.付海晏:《中国近代法律社会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3.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
    134.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
    135.吴雁南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136.朱英:《商民运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7.高鹏程:《红卍字会及其社会救助事业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38.范铁权:《近代中国科学社团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39.徐家良编著:《社会团体导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
    140.黄晓勇主编:《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1.朱英:《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5期。
    2.杨立强:《论民国初年的政党、党争与社会》,见汪熙、魏斐德主编《中国现代化问题:一个多方位的历史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闵杰:《戊戌学会考》,《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4.王笛:《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5.虞和平:《清末民初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与经济社团的发展》,《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
    6.李有星:《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9月第3期。
    7.贺跃夫:《晚清广州的社团及其近代变迁》,《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8.蔡勤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工商业团体的管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9.信春鹰,张烨:《全球化结社革命与社团立法》,《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
    10.刘旺洪:《国家与社会:权力控制的法理学思考》,《法律科学》1998年第6期。
    11.朱英:《清末民初国家对社会的扶植、限制及其影响》,《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12.宋美云:《中国近代经济社会中的中介组织——天津商会(1912-1927)》,《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3.徐国平:《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的法理学基础》,《芜湖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4.朱英:《20世纪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15.李略《:市民社会和社团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模式》,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第25期。
    16.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7.吴效群,杨红梅:《论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8.方美玲:《中华民国社团的基本特征》,《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9.徐鼎新:《近代上海商会的多元网络结构与功能定位》,见“第三届中国商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2000年。
    20.王翔:《从云锦公所到铁机公会:近代苏州丝织业同业组织的嬗变》,《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1.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22.王云骏:《民国时期城市市民参政意识刍议——以南京城市社团组织(1927-1937年)为个案》,《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23.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现代性刍议》,《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24.吴玉章:《社团与法律》,《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
    25.雷兴虎,陈虹:《社会团体的法律规制研究》,《法商研究》2002年第2期。
    26.梁波:《市民社会团体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27.洪振强:《清末民初(1902-1927)商会网络结构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8.侯强:《法制现代化内涵类览及反思》,《探索》2002年第5期。
    29.申晓勇:《<结社集会律>与晚清社会》,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30.张志东:《国家社团主义视野下的制度选择:1928-1931年的国民党政府、商会与商民协会——天津的个案研究》,“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上海)2002年。
    31.纪亚光:《论国民政府时期的社团管制》,《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2002年。
    32.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3.白纯:《国民党“以党治国”理念的发展脉络(1928-1937)》,《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4.宋美云:《近代商会的中介性》,《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35.袁曙宏,苏西刚:《论社团罚》《法学研究》2003年第5期。
    36.陈争平:《‘第三域’理论与近代中国社团研究刍议》,《企业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7.冯海玲:《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3月。
    38.蔡勤禹:《民国慈善团体述论》,《档案与史学》2004年第2期。
    39.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经费问题简析(1912-1937)》,《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40.魏文享:《规范、制约与授权——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对同业公会的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41.魏文享:《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政治参与(1927-1947)》,《开放时代》2004年第5期。
    42.杨焕鹏:《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对人民团体的管制——以浙江省为中心》,《东方论坛》,2004年第5期。
    43.蔡勤禹,侯德彤:《现代化进程中的民间组织——对近代民间组织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探讨》,《天府新论》2004年第5期。
    44.姚群民:《国民政府战时工商业团体管制述论》,见陈谦平主编:《中华民国史新论》(政治、中外关系、人物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5.王仲:《强势国家与民间社团之命运》,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46.王红梅:《中国近代商会法律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47.朱英,魏文享:《行业习惯与国家法令——以1930年行规讨论案为中心的分析》,《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
    48.陆兴龙:《近代上海社团组织及其社会功能的变化》,《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49.贾西津:《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社会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0.刘向先,谭婷:《社团及其相关概念评述》,《晋阳学刊》2005年第4期。
    51.陈志波:《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研究(1927-1937)》,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52.窦竹君,胡延广:《民国晚期工商团体的法律规制与行政控制——以津冀为中心的考察》,《河北法学》2005年第12期。
    53.李永芳:《清末农会述论》,《清史研究》2006年第1期。
    54.魏文享:《商人团体与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统制》,《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55.李严成:《民国律师公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56.徐秀丽:《民国时期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见俞可平主编:《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艾萍:《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近代社团组织》,《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3期。
    58.田湘波、叶利军:《中国国民党与民众团体关系之研究(1927-1937)》,《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59.尹倩:《中国近代自由职业群体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
    60.丘秀华:《近代中国社团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演变》,《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1.胡悦晗:《法团主义下的武汉工会(1945-1949)》,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62.徐秀丽:《中国传统社会的社团及其与现代社团的区别》,《文史哲》2009年第2期。
    63.李明,汤可可:《社会结构变迁视野下的苏州市民公社考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64.杨云:《民国社会部研究(1938-1949)——以人民团体管理为中心》,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65.曾桂林:《民国时期慈善法制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66.徐秀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国家与民间组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67.王勤:《清末以来中国农民组织的立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68.冯剑辉:《近代徽商地缘网络研究——以上海同乡组织为例》,《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9.陈志波:《清末民国社团立法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70.朱海嘉:《抗战时期国民党职业团体政策研究——以重庆市党部为例》,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
    71.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4月。
    72.羡萌:《民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兼论近代社会团体与政府的关系》,《兰台世界》2011年1月(上)。
    73.陈志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社团立法》,《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74.方平:《清末民间社团的发展空间极其限度:以上海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
    75.孙沛东:《市民社会还是法团主义——经济社团兴起与国家和社会关系转型研究述评》,《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76.卜志勇:《近代中国社会团体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10月。
    77.宫炳成:《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对民众运动的控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78.宫炳成:《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政策与民众运动控制(1927-1937)》,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79.宫炳成,刘会军:《大历史视野下南京国民政府对民众的控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80.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民众团体政治参与特点的历史考察》,《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日]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郭沫若译),商务印书馆1925年5月初版。
    2.[日]长野朗:《中国社会组织》(朱家清译),光明印书局1930年版。
    3.[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英]戴维米勒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美]易劳逸:《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6.[美] 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8.[美]费正清,费维恺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美]费正清,费维恺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德]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约翰内斯温克尔曼整理,(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以] S.N.艾森斯塔特:《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3.[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4.[英] S.斯普林克尔:《清代法制导论——从社会学角度加以分析》(张守东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吴玉章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7.[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8.[日]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葛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9.[法]魏丕信:《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徐建青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美]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21.[美]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宋钻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2.[美]柯伟林:《德国与中华民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美]费约翰:《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的政治、文化与阶级》,(李恭忠,李里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25.[美]德克布迪,克拉伦斯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王建朗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7.[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楼邦彦校),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8.[日]今堀诚二:《中国封建社会の機構》,日本学術振興会1955年版。
    29.[美]尼尔·斯梅尔瑟:《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
    30.[日]斯波義信:《都市公共事业の管理团体:中国》,《比较都市研究》第14卷第1号,1995年版。
    31.[日]土田哲夫:《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成分的特征和演变》,《民国研究》2002年第6期。
    1.Xiaoqun Xu:Chinese Professionals and the Republic and State:The Rise of ProfessionalAssociations in Shanghai,1912~1937,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l。
    2.Robert Keith Schoppa,Chinese Elite and Palitical Change: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Twentieth Century,By Cambridge,Mass and London: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William T.Rowe,Hankou:Commerce and Society in a Chinese City,1796—1889,By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84.
    4.David Strand,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1920s,By Berkeley:Californiauniversity Press,1989.
    5.Joseph Fewsmish, Party,State,and Local Elites in Republican China: Merchant Organizationsand Politics in Shang hai,1890-1930,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5.
    6.Parks M.Coblejr,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rintent,1927-1937),By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
    7.Douglass C.North,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y Performance,B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0.
    8.YaSh Ghai,The Palitical Economy of Law,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9.White,Gordon,Jude Howell and Xiaoyuan Shang,Search of Civil Society,By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