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既有建筑物深层冲孔排土纠偏方法的机理分析和计算模拟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筑物基下深层冲孔排土纠偏方法是一种对现场依赖很强,有很多施工盲点的纠偏方法。本文综合利用了弹塑性分析、数值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理论,完成了对深层冲孔排土纠偏方法的机理研究工作。由此,本文阐述工程中出现的反倾、急倾和不倾等非正常现象的原因和避免以上情况出现的措施;提出了事先设计思想,并利用一个Matlab程序包和一个ANASYS程序流,将其转化为顺序式设计流程。
     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本文为深层冲孔排土纠偏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通过研究表明:深层冲孔排土纠偏方法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孔的大小和排列方式,利用本文的结论,此方法具有了更好分析方法和预先的模拟设计,以及施工可控性。
The Rectifying Deviation Method by Expelling Earth with Rinsing Holes from the deep layer under a building founder is a kind of method that it rely on the scene very strong and have many blind spots i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have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the RDMEERH with elastic and plastic analysis, analysis of numerical value and the finity units analysis. Thereout, this page have not expatiated the causes of reversal rectifying, rapid rectifying and absent rectifying in the the construction scene , but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design in advance. So this page have transformed the idea for a design flow with an ordered process by using a program bale in Matlab and a ANASYS program.
    The research work done by this paper has very strong realistic meaning and extending value. This paper prepared the new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the RDMEERH' s application. Showed through studying: the major control factor of the RDMEERH is the size of holes and the way of putting of holes. Using the conclusions in this page, it would have had more benefit from the analysis, the simulation design in advance and controlling in the construction.
引文
[1]张永钧,叶书麟,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实例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北京
    [2]俞季民、刘祖德、周全能、胡作云,地基应力解除法进行建筑物纠偏的数值模拟,工程勘察,1992年1期
    [3]刘祖德、俞季民、刘一亮,某危房的纠偏和加固,住宅科技,1997年第7期
    [4]俞李民、刘祖德,武汉某住宅危楼纠偏,住宅科技,1994年第7期
    [5]唐业清,100m高烟囱的纠偏扶正,施工技术,1995年第8期
    [6]葛之西、许亮明,七层住宅楼基础调压纠偏技术,住宅科技,1994年第8期
    [7]唐业清,建筑物纠偏工程设计与施工,内部交流,1994年,北京
    [8]杨书遂、谢志全,地基应力解除法在楼房纠偏中的应用实践,岩土工程师,第8卷,第4册,1996年11月
    [9]俞季民、逯金涛,灌浆地基上倾斜建筑物的纠偏—地基应力解除法的应用,工业建筑,1992年第5期
    [10]林峰,沉井法纠正两幢住宅楼,浙江省第六届岩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11月
    [11]徐新跃,某建筑物的纠偏实践,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龚晓南、张土乔、严平主编),1995年
    [12]江益基,建筑物基础锚桩加压纠偏法,发明与专利,1983年第3期
    [13]何锋,筏式基础房屋的掏土纠偏设计方法的研究,建筑结构,1997年第4期
    [14]李思明、叶书麟、金国芳,水泥土搅拌桩上筏权基础房屋的纠偏,全国第五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7年10月,武夷山
    [15]何治平、陈煜珊,沉井深层冲孔排泥法纠偏实例,浙江建筑(宁波专辑),1988年第5期
    [16]郎瑞生,浸水纠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程勘测,1997年第1期
    [17]黄泽德、黄翊兴,某小砌块住宅楼不埋式板基础不均匀沉降事故分析与处理,四川建筑科学,1994年第9期
    [18]张建勋,某多层房屋的沉降分析和处理,福建建筑,1995年第4期(总第46期)
    [19]余金生,新建七层宿舍楼的倾斜与矫正,住宅科技,1991年第8期
    [20]李国雄、黄小许,某七层楼房纠偏与基础加固,施工技术;1994年第9期
    
    
    [21]刘昌军、彭炎军、石汉生、王洪、刘绍森,高明市邮电大楼纠偏工程实录,岩土工程师,1998年第1期
    [22]汲雨林、肖贵泽,一幢综合楼的纠偏,住宅科技,1997年第11期
    [23]邓朝荣,复合基桩不均匀沉降的事故处理,地下空间,第17卷第4期,1997年12月
    [24]李小波、李国雄、刘逸威,建筑物倾斜的断桩纠偏方法,施工技术,1996年第8期
    [25]林培源,锤击沉管灌注及房屋基础的下沉处理与整体纠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六届十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年6月
    [26]《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北京,中国建设部,2000年3月
    [27]张汝青等,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年
    [28]宋天霞等,非线性结构有限元计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29]吴鸿庆等,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
    [30]李受祉,房屋与建筑物纠偏,岩土工程治理手册(林宗元主编),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3月
    [31]童明华、陶化林,应用浸水法纠正四层实验楼基础偏沉,建筑施工,1989年,第三期
    [32]鲁冬来,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浸水湿陷纠偏施工,建筑技术,1995年第6期
    [33]汪益基建筑物基础锚桩加压纠偏法,发明与专利,1983年第3期
    [34]孟新昭,某教学楼倾斜与调整,岩土工程师,Vol.2,No。2,1992年5月
    [35]徐新跃,某建筑物的纠斜实践,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技术讨论会论文集(龚晓南、张土乔、严平主编),1995年
    [36]华孝娟,调整附加应力纠正不均匀沉降,岩土工程师,VoL.4,NO.21992年5月
    [37]陈元焯、杜志军、罗乐宁,用掏砂纠偏法处理基础不均匀下沉倾斜房屋,建筑技术,1992年第3期
    [38]湛国楠、钟绍基,六层住宅严重倾斜的纠倾实例,住宅科技,1991年第7期
    [39]刘仁勋、李怀埙,倾斜房屋加固探讨,四川建筑科学,1993年第1期
    [40]陈家琪,深厚软土地区桩基础房屋倾斜纠偏,建筑物增层改造基础托换技术应用(唐念慈、韩选江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1]陈飞宝、沙志国、殷伯谦、唐业清。注水法在桩基房屋纠偏中的应用,工业建筑,1992年第5期
    [42]吕军、彭严军、石汉生、王洪、刘绍淼,高明市某邮电大楼纠偏工程实录,岩土
    
    工程师,1998年第1期
    [43]金祖源、傅剑鹤,平孔抽水矫偏法,浙江省第四届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1990年8月
    [44]姚祖恩、蔡驰,空间框架、基础、桩与土的共同作用分析研究,第五届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会议论文集,1992年
    [45]干钢、李翼祺,上部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边界元-有限元联合解法,第五届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会议论文集,1992年
    [46]李洁、李受祉,地基处理失误造成建筑物过量沉降与倾斜及其补救措施,中南勘察设计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六届十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年
    [47]工腾贤二、羽鸟谦三,建物变位底盘条件(Settlement of Building and Ground Conditions),土基础,2001年11月
    [48]Walker, F.C. and Holtz, W.G.: Control of embankment material by laboratory testing, Oroc. ASCE, Vol. 77, No. 108, pp.1-25,1951.
    [49]Hsu, T.S. and saxena, S.K.: A general formua for determining density of compacted soild with oversize particles, soils and foundations, Vol. 31, No. 3 pp. 91-96, 1991.
    [50]Humphres, H.W.: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paction of granular materials, H.R.B. Bulletin159, pp. 41-57, 195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