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王小鲁 ; 樊纲
  • 年:2005
  • 作者机构: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 会议召开时间:2005-10-01
  • 会议录名称: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2005: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F124.7
  • 学会代码:JJYJ
  • 学会名称: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 页数:38
  • 文件大小:1568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正>在经济改革期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间、区域间、各社会阶层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了。根据世界银行和其他中外研究者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的计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80年为32.0,到1984年曾一度下降到25.7,而后在1990年上升到35.5,2001年进一步达到了44.7(世界银行,2004a;世界发展研究所,2004)。中国正在从一个收入较为平等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在世界银行2005年发展报告中列
引文
樊纲、王小鲁,2001,2003,2004,《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年度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
    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
    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
    邵道生,2005,《我看大学学费飞涨的四大原因》,人民网,2005年5月22日,www.people,com.cn。
    世界银行,2004b,《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王小鲁、樊纲,2004,《中国地区差距:20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载于王小鲁、樊纲主编《中国地区差距:20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
    Acemoglu and Robinson,2002,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uznets Curve,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6(2),183—203.
    Ahluwalia,Montek,1976,Inequality,Poverty and Development,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 6,307—342.
    Ahluwalia,Montek,N.G.Carter and Hollis Chenery,1976.Growth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6,299—341.
    Bourguignon,Francois,2003,The Poverty-Growth-Inequality Triangle,paper prepared for a Conference on Poverty,Inequality and Growth,Agence Francaise de Dévelopement/EU Development Network,Paris,November 13.
    Deininger,Klaus and Lyn Squire,1996,A New Data Set Measuring Income Inequality,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0(3):565—91.
    Galor,Oded and J.Zeira,1993,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0:35—52.
    Kuznets,Simon,195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5,No.1,1—28.
    Paukert,F.,1973,Income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a survey of the evidence,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vol.108,97—125.
    Wang Xiaolu and Fan Gang,2003,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Tendency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Konrad-Adenauer-Stiftung publication,Beijing.
    World Bank,2000,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1:Attacking poverty,the World Bank publication,Washingtong,DC.
    World Bank,2003,China Country Economic Memorandum:Promoting Growth with Equity,the World Bank publication,Washingtong,DC.
    World Bank,2004,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ane: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the World Bank publi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WIDER)of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2000,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WIDER website accessed,Dec.,2004.
    (1)在本文中,灰色收入是指收入所得者本人不愿公开的收入,用来从一个角度反映腐败程度。灰色收入可能与害怕“露富”的心理有关,因此并不等于非法收入,但它又必然与后者有密切的关系。当政府官员腐败、企业和个人偷漏税、走私、行贿受贿等现象普遍存在时,灰色收入必然增加,而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由于消费与收入关系密切,并占收入的主要部分,作者通过以下方法近似推算各省市的灰色收入指数:以国家统计局计算的各省市自治区GDP核算账户的最终居民消费为实际消费,以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收支抽样调查得到的居民消费和人口数推算各省市居民的报告消费;以报告消费低于实际消费的部分占实际消费的百分比近似反映灰色收入占收入的比例。定义如下:灰色收入指数=(最终居民消费-调查住户消费)/最终居民消费×100%。一个地区灰色收入指数高,可能反映那里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1)根据一些典型案例来看,中央财政对各省的转移支付更多的是被用于投资。请注意,这里使用的财政转移支付并不限于每年上百亿元的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而是根据中央对地方的净税收返还(扣除了各地自己的贡献)计算的更大范围的转移支付,其规模每年超过上千亿。对此数据的计算见Wang and Fan(2003),王小鲁、樊纲(2004)。
    (1)财政转移支付一个更主要的功能是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由于本项研究立足于各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上述问题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但作者在另一项研究中曾经指出:“减小地区差距主要不能依赖政府主导的资本转移。转移支付如果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投资等,会有助于欠发展地区提高效率,缩小差距,但如果用于一般生产性投资和福利开支,则常常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见王小鲁、樊纲,2004,1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