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间充质干细胞对离心运动前后大鼠骨骼肌修复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研究目的:运动损伤修复方法有很多种,干细胞修复是较新型的研究方向。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从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的,它体外扩增迅速、稳定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干细胞被移植入受体中,它们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旨在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运动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为运动损伤的修复提供新的方法。研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4组:安静组(C组,n=8)、运动组(D组,n=24),D组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时间为90min,速度为20m/min,坡度为-20°,运动结束后30min,通过微量注射器于腓肠肌韧带与肌肉交界处延肌肉方向进针,右后腿注射100μlPBS(含5×10~5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量),左后腿注射100ul生理盐水。分别在运动后1d、3d、1w取双侧腓肠肌,每个时间点8只。安静组取样同运动组。将取得的腓肠肌进行HE染色处理,观察骨骼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制备组织匀浆测定SOD、MDA、CAT活力。研究结果:C组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紧密整齐,细胞核分布均匀,无出血红肿现象。D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出现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肌纤维分离严重,细胞核排列紊乱,有细胞核聚集现象,并随时间延长,损伤逐渐修复。在干细胞注射点发现有成群的细胞,证明干细胞注射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细胞逐渐进入到骨组织的组织间隙中,然后在损伤部位大量聚集,注射干细胞侧腿修复情况显著优于生理盐水侧。D组大鼠骨骼肌SOD活力与C组相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1d达到峰值,7d基本接近安静水平,且1d、3d干细胞侧骨骼肌SOD显著高于生理盐水侧。离心运动后MDA含量显著升高,且1d生理盐水侧骨骼肌SOD显著高于干细胞侧。D组大鼠骨骼肌CAT活力与C组相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且1d干细胞侧骨骼肌SOD显著高于生理盐水侧。研究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离心运动后的骨骼肌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有效促进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