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原深水抚仙湖磷沉积特征及源识别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项研究采用连续萃取法对抚仙湖岸带代表不同污染来源河口和湖心的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沉积物解磷微生物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抚仙湖沉积物磷的潜在释放能力。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TP的(70.46±8.06)%;磷形态以碎屑磷灰石(CAP)和闭蓄态磷(Org-P)为主,分别占TP的(41.65±17.04)%和(29.53±8.06)%。不同点位TP含量和各形态磷分布特征不同,以磷矿开采污染为主的东大河口沉积物总磷含量与各形态磷含量远高于其它污染来源的沉积物,其中CAP含量达(131.46±84.78)μmol/g。并且东大河口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变化趋势与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兴起到矿点关闭的历史相吻合。抚仙湖沉积物微生物对有机磷和无机磷均有解磷能力,并且无机磷解磷能力大于有机磷。沉积物解无机磷细菌数量和APA决定了抚仙湖沉积物磷释放强度,造成了抚仙湖较高强度的内源磷污染负荷。采用磷氧同位素(δ18OP)示踪方法,对抚仙湖沉积物污染来源进行分析,沉积物及流域土壤样品磷酸盐δ18OP值在9.22‰~20.89‰之间,其中与磷矿开发有关的区域磷酸盐δ18OP值分布低值区,受农业面源、生活污水污染影响的区域其磷酸盐δ18O1P值分布在高值区,湖心沉积物磷酸盐δ8OP值则体现了以上两大区域的综合特性。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