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浅谈高校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与实现途径——以大运河杭州段文化推广项目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宝贵的无形资产,鲜活地展示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的智慧。非遗的保护工作需要国家、地方以至全民的关注和投入。高校本身就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工作中具有突出优势。本文通过介绍浙江树人大学师生团队的大运河杭州段非遗文化推广项目的展开,浅议了高校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发挥三大职能,实现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引文
[1]边明丽,王元.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定位与措施——以朝阳地区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8).
    [2]沈学轩.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5]许婷婷.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5(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