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重温京畿名士张佩纶在奇荒中的建言与驳议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赵雅丽
  • 年:2016
  • 作者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会议召开时间:2016-02-01
  • 会议录名称:北京史学论丛(2015)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52
  • 学会代码:SYLL
  • 学会名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页数:14
  • 文件大小:763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正>一、张佩纶期间建言与驳议的背景同光朝,太后垂帘和亲王议政的二元政治格局下,慈禧太后出于制衡的需要而使得清流议政的风气盛行开来,从翰林院中涌现出了一批勇于议政、抨击时弊的文人,掀起议政清议风潮,主要成员大致为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宝廷、黄体芳、邓承修、吴大徵等。张佩纶(1848—1903),是这个群体的中坚人物。他字幼樵,号篑斋、绳庵,直隶丰润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光绪元年(1875)以翰林院编修大考破
引文
(1)李慈铭著,吴语亭编:《越缦堂国事日记》五,台湾文海出版社,1978,2844、2851、2859页。
    (2)《越缦堂国事日记》六,3117页。
    (1)李文海:《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377、390页。
    (2)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409页。
    (3)《山西施赈劝捐启》,《申报》1877年9月18日。
    (4)曾国荃与赴山西稽查赈务的工部侍郎阎敬铭谈及此事时惊叹:“今日晋省灾荒,或父子而相食,或骨肉以析骸,所在皆有,岂非人伦之大变哉!”《山西通志》卷八二《荒政记》,光绪十八年刻本。阎敬铭奏陈:“往来三千里,目之所见,皆系鹄面鸠形,耳之所闻,无非男啼女哭。”《光绪朝东华录》第一册,514-515页。
    (5)“灾难在所有人的心中激起了邪恶的念头,民众开始惊慌不安,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英]李提摩太著,李宪堂等译:《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78页。
    (6)李慈铭:《姚叔怡墓志铭》记载:“光绪四年之春,畿辅旱灾,秦晋豫皆大灾民之流亡以亿万计,其中十分之一奔赴京师。”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855页。
    (7)《越缦堂国事日记》四,1864-1868页。
    (1)《万国公报》1878年9月21日(光绪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刊载《扬清激浊文》,感叹:“若此之类,未可悉数……是民不死于上天降灾,不死于国家无赈,而死于官吏之无良也噫!”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影印版,卷五○六,5449-5450页。
    (2)欧阳昱:《见闻琐录》,岳麓书社,1987,157页。
    (3)徐一士:《一士类稿·一士谭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415页。
    (4)刘成禺:《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960,89-90页。
    (5)学者陈勇勤考证,清流党成员约有20人。《清流党威损问题考议》,《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
    (6)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52页。
    (7)[清]恽毓鼎:《崇陵传信录》,《清代野史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27页。
    (1)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中国书店,1988,154页。
    (2)[清]张佩纶:《请广开言路折》,《涧于集》卷1《奏议》,26页。
    (3)《越缦堂国事日记》四,1732页。
    (4)《越缦堂国事日记》四,1637页。
    (5)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光绪四年因旱灾下诏求直言》,中华书局,1984,193页。
    (6)[清]徐珂:《清稗类钞·谏诤类》《光绪诸臣应诏直言》,中华书局,1984。
    (1)《光宣两朝上谕档》四,30-31页。
    (2)洪振快:《清末“东乡案”:舆论与官场较量》,《南方都市报》2009年7月5日;闫婷婷:《“东乡案”与四川吏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76页。
    (1)《光宣两朝上谕档》四,112-123页。
    (2)张佩纶与陈宝琛、吴观礼被誉为“翩联三士壮同光”。汪辟疆:《光宣以来诗坛旁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9页。张佩纶此奏是对同年三月初三日吴观礼所上《应诏陈言各折片》的持续。当时,上谕将吴折中可备采择的部分分别交与各省督抚核办,又特别针对所请“激劝台谏”一节说:“朝廷诏求直言,原欲其确切指陈,以收谠论之益,岂可妄生揣测,缄默不言,冀避嫌怨。”《光宣两朝上谕档》四,85页。
    (3)《光宣两朝上谕档》四,208-209页。
    (1)《光宣两朝上谕档》四,383页。
    (2)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3册,中华书局,2006,1369页。
    (3)袁英光、胡逢祥整理:《王文韶日记》上册,《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中华书局,1989,451-452页。
    (4)[清]张佩纶:《涧于日记》,台湾学生书局,1966,56页。
    (5)鲁子健:《捐纳——清代的卖官鬻爵制度》,《文史杂志》1999年第6期。
    (6)[清]徐珂:《清稗类钞·度支类》《捐纳流品之杂》。
    (7)《光宣两朝上谕档》四,105页。
    (8)清廷在天津设立捐输总局,由李鸿章统一办理。袁保恒则奏请户部发给空白执照,捐官可至道、府、州、县四项实官,该省在苏、浙、皖、赣、粤等省有捐局。
    (1)《论赈务》,《申报》1877年2月3日。
    (2)《光宣两朝上谕档》四,383-384页。
    (3)杨国强:《晚清的清流与名士》,《史林》2006年第4期。
    (1)《光宣两朝上谕档》三,373页。
    (2)《越缦堂国事日记》四,1738-1739页。
    (3)[清]徐珂:《清稗类钞·谏诤类》《梁经先疏劾陕抚》。
    (1)《光宣两朝上谕档》三,431页。
    (1)《越缦堂国事日记》四,1761-1764页。
    (2)这是从上谕档中统计的,并不很精确。因为某员的一次上奏,可能有折、有片,折片总数当比此统计多。
    (3)有人曾形容翰林院“目中无人”,都察院“风闻言事”。[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中华书局,2007,3页。
    (4)《光宣两朝上谕档》五,74、82页。
    (5)《越缦堂国事日记》五,2644页。
    (6)《光宣两朝上谕档》八,326、351页;《越缦堂国事日记》五,2799页。
    (1)《光宣两朝上谕档》九,347页。
    (2)[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69页。
    (3)《越缦堂国事日记》六,3190-3191页。
    (4)张佩纶为“四谏”之一,另三人则说法不一,或指黄体芳、宝廷、张之洞:(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四四),或指张之洞、陈宝琛、邓承修(黄濬:《花随人圣盦摭忆》,上海古籍书店,1983,84、220-221页),或指黄体芳、宝廷、何金寿(陈宝琛:《沧趣楼诗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页)。
    (5)另三人为黄体芳、陈宝琛、宝廷。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中华书局,1998,603页。
    (6)另九人指黄体芳、张之洞、宝廷、陈宝琛、李端棻、张楷、邓庆麟、邓承修、邵懿辰。郭嵩焘:《郭松焘日记》第四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207-208页。
    (7)[清]刘体智:《异辞录》卷二《清流洋务各为一端》,91页。
    (8)[清]震钧:《天咫偶闻》,224页。
    (9)[清]恽毓鼎:《崇陵传信录》,《清代野史丛书》,27页。
    (10)[清]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8-9页。
    (11)《越缦堂国事日记》六,3143、3155页。
    (1)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349页。
    (2)《邓承修勘界日记》,萧德浩等编:《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116页。
    (3)[清]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卷中《挽联》,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19页。
    (4)《涧于集》电稿四,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7页。
    (5)《涧于集》奏议四,662页。
    (6)[清]徐珂:《清稗类钞》,158页。
    (7)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311-312页。
    (8)王维江:《张佩纶:“悲情”清流》,《史林》2008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