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电子眼现场监测无组织排放碳黑尘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的碳黑尘、染料尘在厂界外浓度最高点的限值为感官指标"肉眼不可见",却没有规定监测方法。因此需要对监测技术进行研究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文章从肉眼观测过程和电子眼观测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两种观测途径之间的差异及优缺点,排查潜在的干扰项后,给出了一种利用电子眼代替人眼进行观测、判断的监测方案。
引文
[1]Enviro Tech.《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Activated Carbon(All Grades)Solid》
    [2]孙晓武,陈启光,龚建新.隧道工矽肺危险度评价模型[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年6月,28(6):352—354
    [3]张海波,汪楠,刘继兴.不同观测条件下达到肉眼视觉阈值的无组织排放炭黑尘浓度估算[C].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4]张海波.无组织排放炭黑尘常见监测方法及优缺点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9月,153:125
    [5]洪震.LED显示屏主要参数与人眼视觉特性的关系[J].现代显示,2004年2月,2:48—49
    [6]姚军财,申静,何军峰,谭毅.不同视力的人眼对比度敏感视觉特性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2008年,53(22):2730—2734
    [7]赵凤奎.人眼的最小分辨视角[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9月,30(5):67—6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