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北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降水资料、FY-2E卫星相当黑体位温资料,分析了2013年8月16日-18日(简称"8.16")发生在东北地区的一次大中尺度系统暴雨过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研究了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环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动力和热力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与高空槽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低空切变线是暴雨过程产生的中尺度系统。暴雨区存在弱低空辐合与强高空辐散,负散度与垂直上升运动明显;在此次暴雨过程中,TBB资料可以有效地反映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展过程,在16日TBB中心维持在-64℃以下,最大值超过了-68℃,远远超过了-50℃的短时强降水指标,对应的东北地区出现了1h降水量超过50mm的短时强降水;同时低层的辐合抬升及强垂直对流运动相伴的次级垂直环流对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及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强盛期,垂直速度大值中心达到3m/s,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高度到400h Pa,可以作为强降水过程的一个预报指标;暴雨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增大,3h降水区的切变线和CAPE高值区附近,有强烈的垂直运动触发CAPE的释放,在14h内变化达到2000J·kg~(-1),为对流天气发展提供了能量,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因素。
引文
[1]马国忠,王秋京,赵广娜.一次典型东北冷涡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04:11-13.
    [2]崔玉琴.东北地区上空水汽平衡状况及其源地[J].地理科学,1995,15(1):81-87.
    [3]周琳.东北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4]蔡敏,丁裕国,江志红.我国东部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其概率特征[J].高原气象,2007,26(2):309-325.
    [5]廉毅,高枞亭,任红玲,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J].气象学报,2001,59(6):730-736.
    [6]贾晓龙,王谦谦,周宁芳.近50a东北地区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2):164-171.
    [7]孙力,安刚,丁力,等.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气候分析[J].气象学报,2000,58(1):70-81.
    [8]孙力,安刚,廉毅,等.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7(1):102-112.
    [9]唐蕴,王浩,严登华,等.近50年来东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研究.地理科学,2005,25(02).
    [10]邹立尧,马镜娴,周嘉陵.东北北部冷暖旱涝趋势的初步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4):560-567.
    [11]邹立尧,王咏青,马镜娴,等.东北北部夏季旱涝形成机理的数值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4(1):127-136.
    [12]孙凤华,吴志坚,杨素英.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和干燥事件时空演变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6,25(7):779-784
    [13]杨素英,赵秀勇.近42年来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极值的时间特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08-22410
    [14]韩艳凤,江志红,王冀,等.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气象科技,2005,33(02):136-141
    [15]李邦东,周旭,赵中军,等.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不同类型和等级降水事件变化特征.高原气象,2013,32(05):1414-1424
    [16]龚炎,陆维松,陶丽.东北春夏季降水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以及与旱涝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3):350-357.
    [17]应爽,李倩.一次纬向型持续暴雨过程中的多尺度作用.吉林省气象学会第三届年会文集.
    [18]王东海,钟水新,刘英.等东北暴雨的研究,地球科学发展,22(6):549-560
    [19]郑秀雅.东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20]孟庆涛,孙建华,乔枫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暴雨过程特征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06:596-612.
    [21]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2]孙力,安刚,廉毅,高枞亭,唐晓玲,沈柏竹,丁立.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01:102~113.
    [23]邹立尧,丁一汇.1961-2005年东北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05:1314~1321.
    [24]陈传雷,孙欣,李玉鸣,卢娟,张宁娜,张楠.2010年辽宁主汛期暴雨过程副高、急流及层结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13,01:146-152.
    [25]邹旭东,杨洪斌.东北冷涡强雷暴天气过程模拟分析[J].贵州气象,2006,06:22-24.
    [26]刘宁微,王奉安.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6,04:364-369.
    [27]杨舒楠,何立富,2013,2013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气象,39(11):1521-1528
    [28]刘燕飞,隆霄,王晖.陕西中西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15,02:378-3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