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契丹的社会构造和两种支配体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契丹同时拥有草原地区和农耕社会,对于征服王朝的契丹来讲统治组织的双重性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把农耕和游牧依靠两种法律性的典范实施因俗而治的原则,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其牧民复合体制是从新演变过来的统合体。但是契丹统治者依照政治经济为目的,对于他们实施差别对待,最终结果是使各民族社会地位不平衡而导致辽政权的削弱。总而言之,以因俗而治为基础的契丹的两种支配体制在少数主体民族统治多数的民族下成为了一个里程碑。
引文
(1)《辽史》卷2《太祖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页。
    (2)杨福瑞:《辽朝移民问题研究》,《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
    (1)《辽史》卷37《地理志一》,第438页。
    (2)《辽史》卷32《营卫志》,第373页。
    (1)《辽史》卷45《百官志一》,第685页。
    (1)《辽史》卷45《百官志一》,第686页。
    (2)《辽史》卷47《百官志三》,第772页。
    (3)《岩波讲座·世界历史(9)》,东京,岩波书店,1974,第30页。
    (4)部族的数量是在《辽史》、《经卫志》、《地理志》、《百官志》里都是各不相同的记载,那些数量不能精确的把握,可以推断辽末期时大概有52个。
    (1)《辽史》卷61《刑法志上》,第937页。
    (2)《辽史》卷61《刑法志上》,第937页。
    (3)《辽史》卷62《刑法志上》,第944~945页。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6,庆历五年闰五月癸丑,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781页。
    (1)《元史》卷2《太宗纪》,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页。
    (2)程妮娜:《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49页。
    (3)《辽史》卷59《食货志上》,第926页。
    (1)《辽史拾遗》卷28《食货志》。
    (2)《辽史》卷59《食货志上》,第926页。
    (3)《辽史》卷34《兵卫志上》,第397页。
    (1)《辽史》卷36《兵卫志下》,第429页。
    (1)二院皇族是肃祖的大儿子洽,三儿子是葛剌,小儿子是是洽礼,懿祖的二儿子是帖剌,小儿子古直的子孙们被称作为二院皇族。玄祖(匀德实)的二儿子岩木的后孙称作为孟父房,三儿子释鲁称作仲父房,小儿子德祖(撒剌的)被追加为太祖天皇帝,谓之横帐,其次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苏全部为季父房,这样的1帐3房就叫做四帐皇族。并且国舅帐族是被称作拔里、乙室已、述律3族,根据中国的风土习俗,全部带有萧姓。(《辽史》《百官志》以及《外戚表》)
    (1)把奚和契丹两民族用同种同类来表现的是在《魏书》、《北史》、《隋书》里,陈述是在《契丹史论证考》里的解释到种族不一样,但可以是一样的夷类。相反,王民信在《契丹史论丛》里指出即使是附族也是统一的种族的金毓黻的同族异部说法。
    (2)《辽史》卷45《百官志一》,第711页。
    (3)《金史》卷67《奚王回离保传》,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87页。
    (4)张正明《契丹史略》,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7页。
    (5)《辽史》卷12《圣宗本纪》,第130页。
    (6)岛田正郎:《辽朝史的研究》,东京,创文社,1979,第101~102页。
    (1)《辽史》卷45《百官志一》,第695页。
    (2)魏国忠、朱国忱:《渤海人口考略》,《求是学刊》1983年第3期。
    (3)《辽史》卷72《耶律义宗倍传》,第1210页。
    (4)《辽史》卷45《百官志一》,第711页。
    (1)《三朝北盟会编》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2)熟女真地区的属部和属国有女直国顺化王府、北女直国大王府、南女直国大王府、曷苏馆路女直国大王府、长白山女直国大王府、鸭绿江女直大王府、濒海女直国大王府等。
    (1)《辽史拾遗》卷18《属国表·辽境四至》。
    (2)《辽史》卷46《百官志二》,第745页。
    (3)辽后期的春捺钵支店在宁江州境内,每年初春辽主就会在那个地区进行打渔和利用鹰惊醒狩猎,沉醉在这样的欢乐之中。女真各部族带着特产而来,虽然就这样形成了贸易,但是是十分不公平的贸易,也就是夺取特产,这样的不宜行为叫作“打女真”。
    (4)《契丹国志》卷10,《天祚皇帝中》。
    (5)《三朝北盟会编》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