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中国早期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与民众教育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一、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简况20世纪30年代世界博物馆运动的影响和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出现了博物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随着这个高峰的到来,193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在四川巴县北碚成立。(一)沿革1930年3月9日(一说14日)在北碚筹办的峡区博物馆,是中国西部科学院博物馆的前身。
引文
[1]《卢作孚拟定〈科学院计划大纲〉报社按语》,《嘉陵江报》1930年4月2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8页。
    [2]《北碚特务队底任务和权限》,《嘉陵江日报》1931年5月7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75页。
    [3]人生社:卢作孚、郑璧成、黄子裳组成的小团体,以收集古物、文物为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合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川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第3辑。
    [4]黄子裳、刘选青:《嘉陵江三峡乡村十年来之经济建设》,《北碚》(月刊)1937年第1卷第5期,第3页。
    [5]蔡元培著、高平叔编:《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35页。
    [6]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9页。
    [7]葛向荣、舒杰:《一年来的北碚民众教育》,《工作月刊》1936年第1卷第1期,第20—30页。
    [8]龙海:《北碚民众教育办事处》,《民生人》2007年第16期第3版。
    [9]葛向荣、舒杰:《一年来的北碚民众教育》,《工作月刊》1936年第1卷第1期,第20—30页。
    [10]蒋卓然:《中国西部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五年来之进展》,《工作月刊》1936年第1卷第3期,第112、114—115页。
    [11]卢作孚:《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1935年3月)》,《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转引自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286页。
    [12]《嘉陵江上科学馆》,《嘉陵江》1928年11月11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25—426页。
    [13]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1页。
    [14]《峡防团务会议》,《嘉陵江》1929年12月6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8页。
    [15]杜重远:《从上海到重庆》,《狱中杂感》1936年版。转引自陈雪春:《山城晓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6]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0—491页。
    [17]黄子裳、刘选青:《嘉陵江三峡乡村十年来之经济建设》,《北碚》(月刊)1937年第1卷第5期,第3页。
    [18]《北碚场未有之盛》,《嘉陵江日报》1931年6月22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19]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4—65、70页。
    [20]梁启超:《论学会》,《时务报》(第十册)光绪廿二年十月初一日。转引自何志平、尹恭成、张小梅主编;石东风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四)1957年新1版,第376页。转引自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2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22]《东方杂志》(第2卷第3期)1905年4月29日。转引自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23]《东方杂志》(第4卷第7期)1907年9月2日。转引自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24]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25]张孝若:《张季子九录》,中华书局1931年版。转引自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26]蔡元培:《〈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月刊〉发刊词》(1922年7月3日),《新教育》1922年第5卷第3期。转引自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19页。
    [27]蔡元培:《何谓文化》(1921年2月14日),《北京大学月刊》1921年2月14日第806号。转引自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1921—1924),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15页。
    [28]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6页。
    [29]顾岳中:《民众教育》,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228页。
    [30]黄麟书:《全国民众教育人员训练机关的调查》,第1页。
    [31]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1937年12月),《宇宙风》1937年12月第55期,1938年1月第56期。转引自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七卷1936—1940),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97页。
    [32]蔡元培:《口述〈传略〉》。见《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北大新闻社1920年版。转引自《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编委会:《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33]黄麟书:《全国民众教育人员训练机关的调查》,第1页。
    [34]张守广:《卢作孚年谱》,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23—24页。
    [35]卢作孚:《乡村建设》,《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年版,第64页。
    [36]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杜1991年版,第285页。
    [37]《峡防团务会议》,《嘉陵江报》1929年12月6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7页。
    [38]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39]卢作孚:《必须做民众运动》,《工作周刊》1933年第3期。转引自卢作孚著,凌耀伦、熊甫:《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40]甘豫源:《乡村民众教育》1934年,第4页。
    [41]黄子裳:《峡防局政治股报告——大批新式贺年片》,《工作周刊》(第十九期)1934年1月10日,第20页。
    [42]黄子裳、刘选青:《嘉凌江三峡乡村十年来之经济建设》,《北碚月刊》1937年第1卷第5期,第3页。
    [43]杨允中:《北碚富于精神建设》,《嘉陵江日报》1933年8月27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07页。
    [44]胡先骕:《蜀游杂感》,《独立评论》1933年10月第70号,第14—15页。转引自《名人学者对卢作孚乡建观感》,《卢作孚研究》2007年第3期,第53页。
    [45]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史》,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4年版。转引自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27页。
    [46]《北碚公园》,重庆市园林管理局修志领导小组:《重庆市园林绿化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7页。
    [47]北京大学考古系资料室:《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00—1949》,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48]蔡元培:《向中国科学社北京社友演说要点(1921年9月25日)》。转引自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3—84页。
    [49]重庆市北碚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重庆市北碚区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年版,第52页。
    [50]曹幼枢、曹泽金:《中国西部科学院暨中国西部博物馆大事记》,《重庆历史与文化》2005年第1期,第80页。
    [51]《打毁菩萨要办博物馆》,《嘉陵江报》1930年3月9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6—447页。
    [52]《第八次科学院院务会议记录》,《中国西部科学院档案》全宗0112目录一卷十一,重庆市档案馆藏。转引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53]傅公钺:《今昔北京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建馆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207页。
    [54]傅国涌:《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页。
    [55]贺云翱:《历史与文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版,第470页。
    [56]黄立人:《卢作孚书信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57]黄子裳:《博物馆成立经过》,《博物专刊》1930年第1期,第1—3页。
    [58]《火焰山公园第一期工作》,《嘉陵江日报》1931年3月17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72页。
    [59]《江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概况一览》,《嘉陵江日报》1931年1月7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66—467页。
    [60]李定开:《抗战时期重庆的教育》,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61]刘选青:《一年来的民众博物馆》,《北碚》(月刊)1937年第9—10期。
    [62]史全生:《中华民国文化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729页。
    [63]王勉成:《中国西部科学院昆虫概况》,《昆虫与植病》1933年第1卷第19—20期,第440页。
    [64]王育民、薛文华、姜念东:《中国国情概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3页。
    [65]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10—11页。
    [66]一行:《〈嘉陵江报〉二十年》,《北陪志资料》1983年第5期,第46页。
    [67]《义勇队川边调查》,《嘉陵江》1929年8月2日。转引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68]张通宝、张宣沅、李炎胜:《收藏入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69]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70]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一览》,中国博物馆协会事务所1936年版,第95—96页。
    [7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8—750页。
    [7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合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川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第3辑。
    [73]王治国:《新编四川概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330页。
    [74]中国西部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概况》,中国西部科学院1933年版,第15页。
    [75]《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五年工作计划大纲》,《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1935年第1卷第2期,第20—25页。
    [76]《中国西部科学院概况》,《科学》1935年第19卷第1期。第131—139页。
    [77]《中国西部科学院十九年度进行概况》,《嘉陵江》1931年1月3日。转引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页。
    [78]中国展览馆协会:《展览知识手册》,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79]《中央研究院派员来川指导少年义勇队从事采集》,《嘉陵江》1929年7月30日。转引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80]《郑璧成致卢作孚函(1930年3月28日、1930年4月24日)》,黄立人:《卢作孚书信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178页。
    [81]周焕强总编、唐润明卷主编、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重庆市志第十卷教育志文化志文艺志广播电视志档案志文物志报业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2页。
    [82]邹承鲁:《当代生物学》,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1]《卢作孚拟定〈科学院计划大纲〉报社按语》,《嘉陵江报》1930年4月2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8页。
    [2]《北碚特务队底任务和权限》,《嘉陵江日报》1931年5月7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75页。
    [3]人生社:卢作孚、郑璧成、黄子裳组成的小团体,以收集古物、文物为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合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川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第3辑。
    [4]黄子裳、刘选青:《嘉陵江三峡乡村十年来之经济建设》,《北碚》(月刊)1937年第1卷第5期,第3页。
    [5]蔡元培著、高平叔编:《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35页。
    [6]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9页。
    [7]葛向荣、舒杰:《一年来的北碚民众教育》,《工作月刊》1936年第1卷第1期,第20一30页。
    [8]龙海:《北碚民众教育办事处》,《民生人》2007年第16期第3版。
    [9]葛向荣、舒杰:《一年来的北碚民众教育》,《工作月刊》1936年第1卷第1期,第20—30页。
    [10]蒋卓然:《中国西部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五年来之进展》,《工作月刊》1936年第1卷第3期,第112、114—115页。
    [11]卢作孚:《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1935年3月)》,《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转引自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286页。
    [12]《嘉陵江上科学馆》,《嘉陵江》1928年11月11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25—426页。
    [13]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1页。
    [14]《峡防团务会议》,《嘉陵江》1929年12月6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8页。
    [15]杜重远:《从上海到重庆》(1931年2月24日),《狱中杂感》1936年版。转引自陈雪春:《山城晓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6]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0—491页。
    [17]黄子裳、刘选青:《嘉陵江三峡乡村十年来之经济建设》,《北碚》(月刊)1937年第1卷第5期,第3页。
    [18]《北碚场未有之盛》,《嘉陵江日报》1931年6月22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19]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4—65、70页。
    [20]梁启超:《论学会》,《时务报》(第十册)光绪廿二年十月初一日。转引自何志平、尹恭成、张小梅主编;石东风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四)1957年新1版,第376页。转引自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2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22]《东方杂志》(第2卷第3期)1905年4月29日。转引自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23]《东方杂志》(第4卷第7期)1907年9月2日。转引自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24]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25]张孝若:《张季子九录》,中华书局1931年版。转引自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26]蔡元培:《〈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月刊〉发刊词》,《新教育》1922年第5卷第3期。转引自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19页。
    [27]蔡元培:《何谓文化》,《北京大学月刊》1921年2月14日第806号。转引自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15页。
    [28]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6页。
    [29]顾岳中:《民众教育》,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228页。
    [30]、[33]黄麟书:《全国民众教育人员训练机关的调查》,第1页。
    [31]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宇宙风》1937年第55期、1938年第56期。转引自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七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97页。
    [32]蔡元培:《口述〈传略〉》,《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北大新闻社1920年版。转引自《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编委会:《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34]张守广:《卢作孚年谱》,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23—24页。
    [35]卢作孚:《乡村建设》,《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
    [36]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37]《峡防团务会议》,《嘉陵江报》1929年12月6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7页。
    [38]凌耀伦、熊甫:《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39]卢作孚:《必须做民众运动》,《工作周刊》1933年第3期。转引自卢作孚著,凌耀伦、熊甫:《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1页。
    [40]甘豫源:《乡村民众教育》1934年,第4页。
    [41]黄子裳:《峡防局政治股报告——大批新式贺年片》,《工作周刊》1934年第19期,第20页。
    [42]黄子裳、刘选青:《嘉陵江三峡乡村十年来之经济建设》,《北碚月刊》1937年第1卷第5期,第3页。
    [43]杨允中:《北碚富于精神建设》,《嘉陵江日报》1933年8月27日。转引自刘重来:《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07页。
    [44]胡先辅:《蜀游杂感》,《独立评论》1933年10月第70号,第14—15页。转引自《名人学者对卢作孚乡建观感》,《卢作孚研究》2007年第3期,第5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