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加强城市风貌规划管理,促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城市风貌规划管理指明了进一步发展方向,即"续‘文脉',筑‘气质"'。城市风貌规划管理通过加强对"风貌物质形态整体性、城市文脉延续性"的管控,追求空间形态建设的"知、情、意"统一,塑造"高品质的城市景观风貌",进而"展现一个城市总体的精神取向"。然而,当前城市风貌规划管理以"物化"形态管理为特征,侧重于业态控制和形态控制,忽视了城市风貌规划的"社会精神与责任"以及文化价值形成的过程性,规划成果雷同,缺乏实际的指导性。基于"文化价值"目标的城市风貌规划管理,从规划控制管理优化的角度来看,应突破过去"物化"管理思维模式的束缚,从"物态"规划控制转向"情态"规划控制,从"规划管理结果"的被动管理转向"作用基因"的主动管理,并应突破听证会的公众参与形式,走向"协定"的更深层次社会管理模式。
The goal of cityscape planning management is to "retain the continuance of context" and "construct the spirit of city" under the New Urbanization.Cityscape planning management aspires to the coherence of the "cognition", "feeling" and "conception" through urban form,constructing the high quality of cityscape,and showing the city's general spirit.However,the current cityscape planning manage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materializtion".It is emphasis on economical and functional management rather than spirit guidance.It ignores the "social spirit and responsibility" of cityscape planning and the process character of cultural value formation.As a result,cityscape planning management is inefficient to practical guidance.Based on the "cultural value" target,cityscape planning management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material" mode and turn around "spirit" mode,pursuiting to process,unity and democracy of management.
引文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419,421.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2011年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1.
    [3]何雨欣,韩洁,仲蓓.让城市成为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访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N/OL]新华网,2015年12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30/c_1117631432.htm.
    [4]唐子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转型[J].小城镇,2014(10):28-30.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D/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4年03月16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6]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OL].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12月22日,http://www.mohurd.gov.cn/.
    [7]续“文脉”、提“气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点出的文化课题[EB/OL].新华网,2015年12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4/c_1117570373.htm.
    [8]吴良镛.“千城一面”戕害“中国精神”[N/OL].中国科学报,2012年06月29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6/266156.shtm.
    [9]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OL].新华网,2015年12月22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csgz/.
    [10]吴伟,盛临.城乡风貌规划的“情态”导向探究[J].住宅科技,2014,34(2):1-6.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12]欧阳谦,等.文化的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导言.
    [13][美]麦克·迪尔.后现代血统:从列斐伏尔到詹姆逊[M]季桂保,译.//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4.
    [14]谢纳.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域中的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5]沈福煦.城市文化论纲[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84-86.
    [16]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3,209(4):101-108.
    [17]吴福平.文化管理的视域:效用与价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8]冯平.杜威价值哲学之要义[J].哲学研究,2006(12):55-62.
    (1)管理学诞生以来,从总体上看,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科学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管理科学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侧重于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和工作行为的标准化;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将注意力由“制度与监督”转移至“人性的激发”,注重人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管理科学理论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将数学模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应用于管理之中,寻求更为有效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学研究方法论一直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其根源在于本体论与认知论之间的分歧,这种分歧在价值论转向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