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经济特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五大经济特区厦门、汕头、深圳、珠海和海南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经济试验窗口,曾经的经济试验区如何在"海上丝路"新的战略格局下重塑先行者的角色?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的命题与探索方向。五大经济特区依次分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艘船的形状,以文化创意产业将它们联系起来,将其称为"船型"文化创意产业带。"船型"文化创意产业带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下,面对巨大机遇。"船型"文化创意产业带应继续秉承经济特区特有的先行先试、敢想敢为的精神,用比较优势理论整合并充分发挥各个经济特区的自身优势,实施积极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构建"文化+管理"模式,必将又一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标兵。
The fiv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of Xiamen,Shantou,Shenzhen,Zhuhai and Hainan are China's earliest economic experiment window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how do the previous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s reshape the roles of the pioneers in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under the new strategic patter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s a new proposition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The fiv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 successively and form the shape of a ship,we call it the "ship typ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belt based on connecting them together with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The "ship typ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belt is faced with enormous opportunities under the major initiative of "Marine Silk Road in the 21~(st) Century".The "ship typ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belt shall continue adhering to the spirits of prior to carry and try and daring to think and do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integrate by using more advantageous theori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implement the positive " bringing in" and " going out" development strategies,to build "culture + management" mode,and will certainly become the examp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gain.
引文
[1]刘劲松:《四个“IN”是一带一路题中应有之义》,《上海证券报》2015年6月2日。
    [2]习近平:《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年11月9日。
    [3]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与反思》,《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4]向勇:《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关键问题和人才要求》,《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
    [5]李凤亮:《深圳前海自贸区文化创新定位与路径》,《深圳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6]张灼华、陈芄:《中国香港:成为“一带一路”版图中的持续亮点》,《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2期。
    [7]苏武江:《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4期。
    [8]CISAC,“Cultural Times the First Global Map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al times,”2015.
    [9]巍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1]Lydia Deloumeaux,Jose Pessa,Lisa Barbosa,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Trade:A Shift in Consumption,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16.
    [12]花建:《面向2020年的上海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第3期。
    [13]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上海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4]蒋述卓、郑焕钊:《从文化产业到创意社会: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探求》2016年第3期。
    [15]丹增:《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今日民族》2004年第6期。
    [16]范易飞、范宇鹏:《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经济师》2016年第7期。
    (1)八个专业平台是“国际文化贸易展示交易平台”“创意城市网络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国际版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国际投融资平台”“国际文化品牌宣传推广平台”“国际文化贸易人才交流培训平台”“粤港国际文化贸易合作平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和政策创新平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