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光化学研究方法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环境光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研究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吸收阳光辐射而发生的化学反应。近年来,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备受关注,其研究方法不断创新、进步,已发展成为该学科较为成熟的方法体系,但对这一体系仍然缺乏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学科发展,为研究者提供方法参考,本文将总结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光化学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案例,并着重讨论相关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以期构建环境有机光化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研究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光化学行为,首先运用光谱表征方法,掌握其基本的光谱特性。继而借助动力学拟合、中心组合实验等方法,考察动力学、量子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且,采用GC/MS/MS、同位素跟踪技术、电子顺磁共振仪等,揭示产物路径机理。理论计算的方法也是重要的,Chen等[1,2]发展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研究了多种POPs和PPCPs的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及微观反应机理。此外,对于污染物光化学转化毒性和风险,多采用大型溞、发光菌等受试生物进行研究。以上研究方法不断应用和创新,逐渐发展为环境光化学领域的方法体系。
引文
[1]Zhang,S.Y.;Chen,J.W.;Qiao,X.L.;Ge,L.K.;Cai,X.Y.;Na,G.S.Environ.Sci.Technol.2010,44(19):7484.
    [2]Wei,X.X.;Chen,J.W.;Xie,Q.;Zhang,S.Y.;Ge,L.K.;Qiao,X.L.Environ.Sci.Technol.2013,47(9):42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