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引力模型的合肥和南京腹地边界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中心城市有着各自的城市腹地,这些中心城市与其腹地内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的腹地范围有利于区域内各城市实现功能的整合和资源的配置,协调城市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本文选取合肥和南京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引力模型求得研究范围内57个城市(市辖区)对合、宁的空间相互作用力,使用Arc GIS的地统计分析求出一条等值线,该线上的任一点对合、宁的空间相互作用力均相等,即为合肥和南京的腹地边界。南京的城市腹地明显跨越省界向西,相对于合肥更具腹地竞争力,且合肥和南京腹地边界与合肥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界线基本吻合,说明合肥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划定的较为科学合理。提出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肥经济圈与南京都市圈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本文考虑到了中心城市与腹地内城市间的产业互补度、是否跨越省级行政边界、信息流的强度以及客运班次次数等影响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多种因素,修正了传统的引力模型的均质性假设,同时运用地统计分析,较为合理的确定非样本地区的插值,从而避免了以往研究中连接断裂点的随意性。
引文
[1]刘继生,陈彦光.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应用方法--关于城市体系空间作用的引力理论探讨[J].地理科学,2000,20(6):528-65.
    [2]潘竟虎,石培基,董晓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6):635-645.
    [3]邱岳,韦素琼,陈进栋.基于场强模型的海西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影响腹地的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11,30(5):795-803.
    [4]吴扬,汪珠.基于GIS的城市影响腹地划分研究——以长三角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6):45-50.
    [5]蔡小峰.城市腹地理论与腹地界定方法研究——基于南京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
    [6]段七零.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南京经济腹地界定及层次划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8):853-858.
    [7]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4).
    [8]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2).
    [9]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3,58(2):271-284.
    [10]潘竟虎,石培基,董晓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6):635-645.
    [11]王新生,郭庆胜,姜友华.一种用于界定经济客体空间影响范围的方法--Voronoi图[J].地理研究,2000,19(3):311-315.
    [12]吴扬,汪珠.基于GIS的城市影响腹地划分研究——以长三角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6):45-50.
    [13]刘科伟.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划分与城市经济区问题探讨─—以陕西省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129-134.
    [14]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12):37-41.
    [15]Green H L.Hinterland Boundaries of New York City and Boston in Southern New England[J].Economic Geography,1955,31(4):283-300.
    [16]宋小冬,廖雄赳.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城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2003(3):46-51.
    [17]赵雪雁,江进德,张丽,等.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218-223.
    [18]尹海伟.城市与区域规划空间分析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19]蔡小峰.城市腹地理论与腹地界定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