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研究背景】倒伏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影响稻谷品质,增加收获成本,降低水稻生产的综合效益。在水稻籽粒灌浆中后期,穗部物质积累,植株重心上移,易发生倒伏。水稻倒伏是自身生理性状、形态特征、栽培种植方式、自然环境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前人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对杂交籼稻的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不同穗型品种【不同行距配置下群体结构,穴直播方式和后期茎秆性状水稻倒伏性状进行研究,表明水稻灌浆后穗部质量加重,乳熟期、蜡熟期节间抗折力和基部节间弯曲力矩发生变化,较易发生倒伏,但对于直播粳稻成熟后期的倒伏研究较为罕见。本研究参考国内外水稻直播行距配置,以三种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行距配置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的倒伏性状,探索不同穗型品种适宜的行距,为水稻直播栽培构建合理群体结构,进而实现高产、抗倒伏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以直立穗型品种铁粳4号、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06及弯曲穗型通禾833为材料采用旱直播,播种量280万粒/hm~2(根据千粒重干谷重计算),5个行距水平,分别为15cm、17.5cm、20.0cm、22.5cm、25.0cm,3次重复,共计45个小区。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行距为副区。齐穗期后25d、40d,分别每小区连续取20cm,随机选取4个单茎,保留叶鞘、叶片和穗子,保持不失水。用茎秆强度测定仪(型号YYD-1,托普仪器有限公司,杭州)测定抗折力。测定植株茎秆物理性状和穗部性状,物理性状包括:株高、各节间长度和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简称节间至顶长)、各节间鲜重和节间至项鲜质量(简称节间至顶鲜重),用游标卡尺测定节间直径(分为长外径和短外径)。穗部性状包括:穗颈角、穗长、穗重心、单穗鲜重。【结果与分析】弯穗型品种通禾833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减小,最高出现在22.5cm处理,最低出现在15cm处理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直立穗品种铁粳4号产量最高则在17.5cm处理,当行距继续增加结实率急剧下降,下降幅度到达6%,这也使得铁粳4号在25cm处理中产量最低,;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06在20cm行距处理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平,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行距水平下增减较平稳。结果表明:行距通过影响直播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行内、行间竞争关系,从而影响植株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改变群体结构,最终决定直播稻的产量和倒伏性状。通禾833在22.5cm行距下产量最高,但随着行距减小,有效穗数、结实率降低,产量降低,且在低行距下弯穗型品种行间竞争激烈,造成群体郁闭、长势差、节间抗折力降低,从而易发生倒伏;铁粳4号17.5cm行距下产量最高,且抗倒伏能力较强;沈稻506在行距20cm时,协调了行内,行间的竞争,个体长势优良,群体结构合理,使其高产、抗倒。总之,过宽、过窄的行距分别加大了行间、行内竞争,从而影响植株个体长势及物理性状、群体结构,进而影响直播稻的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结论】弯穗型品种应选用稍大行距(22.5cm)、直立穗型品种选用稍小行距(17.5cm)、半直立穗型品种选用中等行距(20cm),通过协调行内和行间竞争、保证足够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较高的结实率、提高植株抗折力和基部节间弯曲力矩,构建合理植株个体形态和群体结构,以达到高产抗倒的目标。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