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与白居易有关的新罗人物资料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朴现圭
  • 年:2005
  • 作者机构:韩国顺天乡大学;
  • 会议召开时间:2005-09-01
  • 会议录名称: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韩国研究丛书之三十八)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I206.2;K242;K312.32
  • 学会代码:ZDHG
  • 学会名称: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
  • 页数:15
  • 文件大小:617k
  • 原文格式:O
摘要
<正>一、绪论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在他有生之年就有很大影响,不用说中国大陆,甚至传到了遥远的海外,虽然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国家,得到那里文人的喜爱的情况常常有,但是,像白居易这样的作家,其有生之年就在海外文坛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情况还是很罕见的。在白居易有生之年,他的诗就已经传到了新罗文坛,其代表性的事例就是鸡林鬻诗故事。鸡林指新罗,新罗商人来到中国平
引文
1.崔致远:《圣住寺朗慧和尚白月葆光之塔碑铭》,《韩国金石全文》,亚细亚文化社,汉城,1984。
    2.白居易:《白居易集》,中华书局,北京,1979。
    3.白居易,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
    4.张昭远等:《旧唐书》,中华书局,北京,1989。
    5.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北京,1989。
    6.金富轼:《三国史记》,HanGilSa,汉城,1998。
    7.崔浚等编:《东京通志》,1933年印本。
    8.水原白氏中央花树会编,《水原白氏大同谱》,水原白氏中央花树会刊,汉城,1997。
    9.白奎铉主编:《白氏大同谱》,白氏大同谱编纂中央委员会,汉城,1959。
    10.白剑主编:《白居易家谱》,白居易后裔理事会,昆明,1998。
    11.俞炳礼:《白居易讽谕诗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1。
    12.俞炳礼:《鸡林鬻诗说小考》(韩文),《中国文学研究》,5辑,1987。
    13.俞炳礼:《白居易诗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88。
    14.俞炳礼:《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与其在韩国古典诗歌中的受容状态》,《中国文学与东亚文化》,中国语文研究会,2002。
    15.金卿东:《白乐天与高丽文人》(韩文),《中国文学研究》,10辑,韩国中文学会,1992。
    16.朴现圭:《鸡林鬻诗是新罗商人的产物》(韩文),2004年度10月海上王张保皋研究会学术发表会,Coex,汉城,2004.10.23.
    (1)本论文是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支援论文
    (1)李溪:《星湖僿说》卷29《鸡林鬻诗》:“王元美《艺苑卮言》云:大历中,新罗国上书,请以萧夫子颖士为师,元和中,鸡林贾人鬻元白诗,云东国宰相,以百金易一篇,伪者辄能辨,嘉靖初,朝鲜国上言,愿颁示关西吕谋马谋文以为式,大历元和事,容或有之,至于嘉靖则我国之文物既备,所谓吕马未知谁指,而岂至于请颁耶?如欲得其文而读之,使一行人赍金往鬻足矣,不待上书而后得也。其不可信如此。东人典籍不具,虽本国故事,每凭华人颊舌为证,甚为笑也。”
    (2)俞炳礼:《白居易讽谕诗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81.6,页153~167.,俞炳礼,“鸡林鬻诗说小考”(韩文),《中国文学研究》,5辑,韩国中文学会,1987.12,页77~97.俞炳礼,《白居易诗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88.6,页375~379.俞炳礼,“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与其在韩国古典诗歌中的受容状态”,《中国文学与东亚文化》,中国语文研究会,2002.12,页17~18.金卿东,“白乐天与高丽文人”(韩文),《中国文学研究》,10辑,韩国中文学会,1992.12,页221~229.
    (3)朴现圭:《鸡林鬻诗是新罗商人的产物》,2004年度10月海上王张保皋研究会学术发表会,COEX,汉城,2004.10.23.
    (1)中华书局校本《白居易集》校勘记:“《文苑英华》无‘云'字”
    (1)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中一人》中“周昉”条:“贞元末,新罗国有人于江淮,以善价收市数十卷,持往彼国,其书佛像真仙人物士女,皆神品也。”
    (1)《三国史记·金昕傅》说金昕当新罗朝正使入唐的时期是长庆2年。
    (1)《白居易集》外集卷上《九老图诗》序:“会昌五年三月,胡、吉、刘、卢、张六贤,于东都弊居履道坊合尚龄之会,其年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绩名书姓名年龄,为其形貌,附于图右,与前七老,题为九老图”,自注:“二老,谓洛中遗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归洛;僧如满,年九十五岁。”
    (2)参照《景德传灯录》卷10《唐杭州刺史白居易》,卷29《唐白居易八渐偈》。
    (1)新罗哀庄王的在任时期是800年-809年,白居易任教书郎的时期是803年-806年。参照《白居易集》卷56《与新罗王金重熙等书》。
    (2)参照《白居易集》卷53《新罗贺正使金良忠等授官归国制》。
    (1)朴现圭:《龙门石窟与新罗像龛》(韩文),《文献与解释》,2003年冬号,页136~140。
    (2)、朴现圭,《海东金石文<朗慧和尚碑>的文学价值:<文心雕龙>与<文赋>的韩国传来时期考》(韩文),2004年度上半期全国学术大会,岭南中国语文学会,2004.2.24,大邱大学校。
    (3)现在在白园旁边,有近来新建造的香山寺。现在在香山寺沿着伊河向南上行,龙门保管所疗养院便出现,再向上走一段,就是唐朝时的香山寺址。卞麟锡:《唐长安的新罗史迹》(韩文),亚细亚文化社,汉城,2006.6,页433—435。
    (1)白凤毛,《白氏渊源》,白居易家宝,白居易后裔理事会,1998.8,页105-113。
    (1)水原白氏的各种族谱中最古是永乐大谱(1405),但现只传黄喜的序文而己。朝鲜后期有丙辰谱(1676),辛未谱(1731),己未谱(1739),庚申谱(1740),辛未谱(1751),丙申谱(1781),庚午谱(1810),戊子谱(1828),后庚午谱(1870)等,此外,还有丁巳大同谱(1857),甲子大同谱(1924),丙寅世谱(1926),己亥大同谱(1959),壬戌大同谱(1982),丁丑大同谱(1997)等。白云范,“对于水原白氏先系族谱学的考察”(韩文),《水原白氏大宗报》,58号,2001.3.5,页4.
    (2)《东京通志》卷7《佛寺篇·净惠寺址》:“在紫玉山下,新罗宣德王庚申,唐朝佥议事白宇经,被谗来寓于紫玉山下,建迎月堂、万岁庵,宣德王幸行,改庵为净慧寺,堂为景春云。”
    (3)玉山世祠旁有最近水原白氏后孙重建了新净慧寺。
    (1)《三国史记》卷10《宪德王》:“十八年秋七月,命牛岑太守白永,徼汉山北诸州郡人一万,筑■江长城三百里。”
    (2)《新增东国与地胜览卷》20《蓝浦》:“[新罗]仲鹤,谏官。”
    (3)白云范,同前论文,页4~5。
    (4)白奎铉主编:《白氏大同谱》,白氏大同谱编纂中央委员会,汉城,1959.10,页序6.
    (5)参照《白居易集》外集卷下《白氏长庆集后序》。
    (6)参照《白居易集》卷70《东林寺白氏文集记》和《圣善寺白氏文集记》。
    (1)参照《白居易集》卷71《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