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代社会对“吃菜事魔”信仰的误解及变迁溯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贾文龙
  • 年:2003
  • 作者机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 会议召开时间:2003-11-01
  • 会议录名称:宋史研究论丛 第5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B989.1
  • 学会代码:SSYO
  • 学会名称:中国宋史研究会
  • 页数:14
  • 文件大小:1431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宋代史籍中"吃菜事魔"一词,时人没有详解,后世颇感困惑。要明其义,首先要对其宗教信仰即"事魔"含义问题做出解释。近世学者王国维、陈垣、牟润孙等人,筚路蓝缕、勾沉史料,确认其与摩尼教有关,此说得到学界公认。~①吴晗、林悟殊进一步指出摩尼教之被称为"魔",实源自佛教徒的著作。~②但于"吃菜"一词,现有研究文章都认为是"素食"或"食斋":陈垣认为因"摩尼本素食",~③
引文
(1)王国维:《摩尼教流行中国考》,首发于1921年,见《王国维遗书》第四册《观堂别集》卷一,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陈垣:《摩尼教入中国考》,首发于1923年,见《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牟润孙:《宋代之摩尼教》,见《注史斋丛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载《吴晗学术论著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0页;林悟殊:《吃菜事魔与摩尼教》,载《摩尼教及其东渐》,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64页。
    (3)陈垣:《摩尼教入中国考》,载《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64页。
    (4)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载《吴晗学术论著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0页。
    (1)竺沙雅章:《关于吃菜事魔》,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七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74页。
    (2)林悟殊:《吃菜事魔与摩尼教》,载《摩尼教及其东渐》,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36页。
    (3)[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三《素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11册,第486页。
    (4)[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一三,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5)[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庄公十年春,四部丛刊本。
    (6)[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绍兴三年三月丁丑,(台)宋史资料萃编本。
    (7)[宋]张守:《毗陵集》卷三《措置魔贼劄子》,丛书集成初编本。
    (1)[宋]俞成:《莹雪丛说》卷下《茹蔬说》,丛书集成初编本。
    (2)[明]施耐庵:《水浒传会评本》(下册)第四十三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17页。
    (3)《周礼·占梦》,《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08页。
    (4)任继愈:《宗教大辞典》《释菜》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742页。
    (5)《礼记·丧大记》,《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76页。
    (6)[清]吴立(撰):《白虎通疏证》,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上册,第165页。
    (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一七上《回鹘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26页。
    (1)[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大摩尼议政》,《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十一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2)陈垣:《摩尼教入中国考》,《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41页。
    (3)王见川:《从摩尼教到明教》,(台)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177页。
    (4)[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十,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44页。
    (5)[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页。
    (6)[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三九所引《释门正统·斥伪志》,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本。
    (7)[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七八,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5页。
    (2)[宋]张守:《毗陵集》卷三《措置魔贼劄子》,丛书集成初编本。
    (3)恩格斯:《自然辨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31页。
    (4)[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页。
    (5)[明]何乔远:《闽书》卷七《华表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史,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04册,第136页。
    (6)[宋]张守:《毗陵集》卷三《措置魔贼劄子》,丛书集成初编本。
    (7)[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七八,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8)林悟殊:《宋代明教与唐代摩尼教》,载《摩尼教及其东渐》,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4页。
    (1)[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页。
    (2)王见川:《从摩尼教到明教》,(台)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113~114页。
    (3)[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七八,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但作者误以为密日仅在正月内,不确。
    (4)[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十,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44页。
    (5)[宋]范浚:《香溪集》卷一四《募兵》,四部丛刊续编本。
    (6)[宋]王质:《雪山集》卷三《论镇盗疏》,丛书集成初编本。
    (7)[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土门·李守谦戒事魔十诗》,宋元地方志丛刊本。
    (8)见《摩尼教残经一》、《摩尼光佛教法仪略》释文,转引自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第226页、第241页。
    (9)[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页。
    (10)[宋]俞成:《莹雪丛说》卷下《茹蔬说》丛书集成初编本。
    (11)[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二○~一二一,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1)[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十,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44页。
    (2)[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三○,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3)[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五十四《事魔邪党》,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本。
    (4)见《摩尼教残经一》,见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附录,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26页。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一七上《回鹘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26页。
    (6)[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大摩尼议政》,《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十一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7)[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八,宋代摩尼教成为秘密宗教,许多情况不为外知,“正午一食”可证明“日一受食”的教规,但依此记载,结合教义,夜间一食也肯定存在,只是时人未知。
    (8)[元]陈高:《不系舟渔集》卷十二《竹西楼记》,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台)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9)[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
    (10)[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四部丛刊本。
    (1)[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土门·李守谦戒事魔十诗》,宋元地方志丛刊本。另庄绰《鸡肋编》卷上记载:“旦、望,人出四十九钱,于魔翁处烧香。”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引《释门正统》载其“以香为信”。可见在江南摩尼信徒中,“烧香”是其教仪中重要程序。
    (2)[宋]赵汝适:《诸蕃志校释》卷下,杨博文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63页。
    (3)[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之八,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82页。
    (1)[法]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文化中的蘑菇》,载《结构人类学》,陆晓禾、黄锡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30页、第228~229页。
    (2)[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四部丛刊本。
    (3)[元]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八《风俗志》,宋元地方志丛刊本。
    (4)[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
    (5)玖志:《方腊起义“妖术”考议》,载《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3期,第195页。
    (1)如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五《巾山菌》载:“台州资圣寺僧觉升,筑菴巾山上。尝早出门,有大蟒横道,命仆舁去之。是日,偶行松径中,见数菌鲜泽可爱,即摘以归。烹饪犹未熟,蛇以百数,遶釜蟠踞。升大惧,急入室,坐榻上。方欲就枕,则满榻皆蛇,不可复避,而同室僧皆无所睹,升即死。”中华书局点校本,何卓点校。
    (2)[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四部丛刊本。
    (3)[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页。
    (4)[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三九引《释门正统·斥伪志》,江苏广诗陵古籍刻印社本。
    (5)[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土门·李守谦戒事魔十诗》,其中有“白衣夜会”语,宋元地方志丛刊本;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记其“白衣乌帽”。四部丛刊本。
    (1)[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五十四《事魔邪党》引良渚言,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本。
    (2)[宋]庄绰:《鸡肋编》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页;[宋]王质:《雪山集》卷三《论镇盗疏》,丛书集成初编本。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三,天禧三年冬十月丙申条记载西南禁“白衣师邪法”;卷一二○,景祐四年五月丁卯条记载澧州地区有民“家事摩(?)神,岁杀人十二以祭”。但材料很少,具体情况不详。中华书局点校本。
    (2)[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七八,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3)[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八一,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4)朱瑞熙:《论方腊起义与摩尼教的关系》,载《历史研究》1979年第9期,第69~84页。
    (1)[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一一,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2)[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丁集《庆元党》,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43页。
    (3)[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土门·李守谦戒事魔十诗》,宋元地方志丛刊本。
    (1)[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五十四,《事魔邪党》;王质:《雪山集》卷三《论镇盗疏》;俞成:《莹雪丛说》卷下《茹蔬说》;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一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