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农民主体地位的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农村发展观为指导,探讨以农民主导乡村旅游建设为原则,保护农村生态基底为基础,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为策略,增进农民福祉为落脚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016年的农业新政强调了"农民主体地位"和"农民福祉"的重要导向,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保护农民利益的应有之义,也意味着农民是农业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蓬勃发展的农业与美好和谐的农村环境是"农民福祉"的重要载体,而深度的产业融合是新时代下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激发农村活力重生的有效途径,不仅限于浅层次的业态叠加,还要实现总体经济价值链的提升,以及城市与农村文化的交融和渗透。本文以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田野风光休闲农业园规划为例,探讨了当前形势下休闲农业园的理性发展模式,包括:保护农村生态基底;建立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扩大经济价值链;活态传承传统农耕和民俗文化;建立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有效机制等。该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农民成为发展成果的最大受体。
引文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Z].国务院办公厅,2015;
    [2]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Z].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
    [3]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2-99;
    [4]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人文杂志,2004(6):164-168;
    [5]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土地制度向何处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83-106.
    [6]雍敏.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N].农民日报,2014-10-20(1);
    [7]顾益康,孙永朋,胡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政策建议[N].农民日报,2013-3-1(1);
    [8]洪越.发挥农民首创精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N].南方日报,2015-5-5(1);
    [9]冯建国,杜姗姗,陈奕捷.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1):23-30;
    [10]孙绪民,逄奉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论[J].齐鲁学刊,2008(1):97-101;
    (1)参见《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雍敏,《农民日报》,2014年10月20日第1版;
    (2)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所叙述;
    (3)参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论》,孙绪民,逄奉辉,《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p97-101;
    (4)参见《郑风田:改革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是一号文件重大突破》,梁敏,《上海证券报》,2016年1月28日第1版;
    (5)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有所叙述;
    (6)参见《大城市郊区休闲农业园发展类型探讨》,冯建国,杜姗姗,陈奕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第33卷,第1期,p23-30;
    (7)参见《中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http://www.51report.com/free/3040610.html,2014年5月13日;
    (8)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9)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10)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11)参见《乡村治理面临转型挑战》,张英洪,《京郊日报》,2015年4月27日,第3版;
    (12)参见《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曹海林,《人文杂志》,2004年第6期,p164-168;
    (13)参见《发挥农民首创精神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洪越,《南方日报》,2015年5月5日第1版;
    (14)参见《新乡土中国》,贺雪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p92-99;
    (15)自2013年起,国家农业政策开始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16)“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指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体制,既能保证农户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地位,又能使农户家庭经营适应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