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弹性波震源逆时定位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1.研究背景与目的:震源定位在地震学中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对研究地球内部结构,进行地震预警,核爆监测,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监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地震定位方法是从地震记录中拾取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初至时间,然后进行走时反演,从而进行地震事件的定位(发震时间,发震位置)。然而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的地震记录上,不同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会重叠,这样便无法拾取单个地震事件的信息,这样便会导致传统的震源定位方法失去效果,难以适应定位要求。
引文
曹雷,张金海,姚振兴(2015)利用三维高斯射线束成像进行地震定位。地球物理学报,58(2):481-494,doi:10.6038/cig20150210
    陈小宏,李景叶,赵伟(2008)地震油藏动态监测的属性表征机理研究。中国科学:D辑,(SI)
    冯暄,张先武,刘财,王典,&杨庆节(2011)。带有多道相关的抛物线Randon变换法分离P-P,P-SV波,地球物理学报,54(2),304—309.
    胡天跃,张广娟,赵伟,等(2004)多分量地震波波场分解【J】。地球物理学报,47(3):504—508.
    李磊,陈浩,王秀明。(2015)微地震定位的加权弹性波干涉算法【J】。应用地球物理,12(2)。221—234.
    李振春,盛冠群,王维波,等。(2014)井地联合观测多分量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49(4):661.
    李志远,梁河光,谷丙洛。(2013)基于散度和旋度纵横波分离方法的改进【J】。地球物理学报,56(6):2012—2022
    马德堂,朱光明。(2003)弹性波波场P波和S波分解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38(5):482—486.
    田玥,陈晓非。(2006)利用拟牛顿法和信赖域法联合反演震中分布与一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49(3),845—85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