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保障房建设评析及反思——基于微博语义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1994年我国提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保障房政策主要经历了:建设提出、体系初步建立、建设缺位、建设回归、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保障房建设调整六个阶段。虽然我国保障房建设力度逐年加强,政策转变的大走向是符合趋势的,甚至在2010以后出现了保障房建设"大跃进"的现象,但却回响平平,不禁让人质疑保障房的大建设对于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的住房保障、分配真的实现了吗?基于此,笔者通过抓取新浪微博2011-2015年关键词为"保障房"的所有微博信息,运用语义分析方法对微博信息进行关注热点及"热议事件"分析,以此对我国保障房建设形成新的理解及反思。主要结论:1.保障房建设重数量,轻质量;2.保障标准过高,分配严重不均;3.保障房建设体系的混乱以及过分拔高棚改房的重要性;4.对保障对象的封闭性和歧视性。
引文
[1]孟建,孙祥飞.“中国梦”的话语阐释与民间想象--基于新浪微博16万余条原创博文的数据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1):27-43.
    [2]巴曙松,牛播坤,杨现领.保障房制度建设:国际经验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财政研究,2011(12):16-19.
    [3]赵民,鹿斌佐,袁锦富,闫整,张一成,彭敏学,李洪斌,刘光治,宋劲松,何韶瑶.保障性住房@城市[J].城市规划,2012(01):56-63.
    [4]杨勤法.房改政策异化后的保障房[J].法学杂志,2011(S1):80-83.
    [5]张洁,王红.基于词频分析和可视化共词网络图的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热点对比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2):76-83.
    [6]王晶,朱珂,汪斌强.基于信息数据分析的微博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2,32(7):2027-2029,2037.
    [7]吴晓明.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1(02):5-13.
    [8]周立柱,贺宇凯,王建勇.情感分析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08(11):2725-2728.
    [9]赵燕菁.土地财政:历史、逻辑与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4(01):01-13
    [10]孙绍振.微观分析是宏观理论的基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13-15.
    [11]赵妍妍,秦兵,刘挺.文本情感分析[J].软件学报,2010(08):1834-1848.
    [12]袁凯.新加坡组屋制度及对完善我国保障房体系的启示[J].新金融,2014(09):44-47.
    [13]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与科学实在论的进步[J].中国社会科学,2008(05):54-64
    [14]华生.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M].
    [15]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动态政策设计研究组.保障性住房建设参与策略研究[R].2011.
    [16]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动态政策设计研究组.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及发展机会研究[R].2011.
    [17]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动态政策设计研究组.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研究[R].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